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08月,德军对英国进行了狂轰烂炸,丘吉尔支持迁居伦敦的欧洲各国流亡政府结成同盟。1941622日,希特勒发动了苏德战争,丘吉尔表示“任何对纳粹帝国作战的个人或国家,都将得到我们的援助”,第二天,美国发表了支持苏联抗击法西斯的声明。在苏联的建议下,1941712日苏英在莫斯科,签订了《在对德作战中一致行动的协定》。194189日,罗斯福和丘吉尔会晤并签署了“大西洋宪章”,它标志着英美两国合作的加强。苏联对此发表声明,同意“大西洋宪章”的基本原则,宪章对于动员和鼓舞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法西斯侵略者无疑是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941年底,日本偷袭珍珠港,挑起了太平洋战争,英美被迫对日宣战,德美也互相宣战。至此,美国正式参加“二战”。194211日,美、苏、英、中等二十六个国家在《联合国家宣言》上签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摘编自杨春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与意义》


(1)根据材料,概括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意义。

2 . 材料   19407月,纳粹德国对英国本土实施大规模的战略轰炸,包括伦敦在内的各大城市和工业中心遭到重创。数万民众无处躲避,只能自发前往地铁站、教堂、地下室等地寻求庇护。大规模的人口聚集带来公共安全隐患和传染病风险,数量庞大的工人缺少安全的休息场所,也为战时生产增加了不稳定因素。因此,在英国共产党的呼吁和《工人日报》等舆论的推动下,英国政府开始主导民众防空设施的建设,并在地方机构和志愿组织的协助下,建立了自上而下的民众防空体系,为伦敦市民提供了伙食、医疗等基础保障,维护了伦敦民众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水平。防空洞生活的有序开展得益于社会各界协作和全民参与,其过程不仅表现出英国人的自我管理能力和乐观精神,也改善了政府与民众的关系。

——摘编自赵媛春《二战时期伦敦民众防空体系及防空洞生活述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时期伦敦民众建设防控体系的原因及其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时期伦敦民众建设防控体系的意义。
2022-01-25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2年2月滇缅公路被切断后,印度成为美国援华租借物资新的转运地,中印间的“驼峰空运”成为将租借物资从印度运入中国的唯一途径。由于驼峰航线的运输能力有限,大量援华物资积存在美国和印度。为了避免援华租借物资的继续积压,美国政府规定,在驼峰航线以外的对华交通线开通之前,从美国订购和运出援华租借物资的数量将受到严格限制,不得超过能在短期内进入中国或将印度储备维持在合理水平的数量。根据美国对外经济事务局的拨让政策,租借物资在美存储90天就可以自动转拨。因此,大量滞留在美国的机床和发电设备等重型设备均被收回并转拢他用。而对于已经运抵印度的援华租借物资,关方亦根据自身对战争形势的判断,不断将之调拨至他们认为在战争过程中最有效利用的地方,并不时通过这种方式介入中国内政。

——皇甫秋实《中美调整租借物资管理模式的尝试与局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美国给中国提供租借物资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美国政府关于援华租借物资的政策。
2022-01-23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华师附中省实广雅深中四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石油是战争的血液,日本又是一个极度贫油的国家。其发动太平洋战争的目的之一就是夺取荷属东印度的产油区,力争在重要的战略资源上自给自足,以维持日本战争机器的运转。鉴于东南亚当地工业设施不足,日本不得不将原油从东南亚运回本土加工,再由本土将成品油转运到各地。油船就成了日军战争机器中最脆弱的一环。由于日本海军不重视反潜作战,无论是运输船队还是战斗舰艇编队,其反潜能力都很弱。1944年开始,美国发动了一场全力袭击日本油轮的潜艇战。仅1944年10月,太平洋舰队执行巡逻任务的潜艇达68艘,击沉32万吨日本船只,日本油轮的三分之一被击沉,这是在战争中每月击沉的最高数字。从1943年末至1944年底,美军以极大的优势和凌厉的攻势迫使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从第一道防线退守到"绝对国防圈",不久又退缩至本土周围。

——摘编自郁振伟、纪金耀《论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军潜艇对日作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44年美军潜艇对日作战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44年美军潜艇对日作战的影响。
2022-01-21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4年,太平洋战场上美军攻势迅猛,一个又一个岛屿被美军所控制。获得合适的岛屿作为攻击日本的轰炸机出发地后,美军急需研究如何使用重型轰炸机对亚洲以木质结构为主的城市造成最大限度地破坏,为此他们挑选了日军占领下的武汉作为实验品。19441218日,美军89架B-29超级空中堡垒式轰炸机,携带新型燃烧弹对武汉进行大规模轰炸,汉口一元路至江边长约3公里、宽约5公里的地区顿时一片火海,区内房屋全成焦土,汉口因为这次的空袭行动被烧了整整三天。1221日,美军再次轰炸汉口,投弹1000余吨,江边码头10多里长的棚户区,全部烧成灰烬。

——摘编自徐旭阳《湖北国统区和沦陷区社会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军武汉大轰炸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美军武汉大轰炸。
2022-01-18更新 | 90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租借法案》是二战期间美国援助英国及反法西斯国家所出台的一项重要法规。1940年,英国的美元储备就将告罄,无力继续购买美国军火。对此,英国不得不向美国求援。美国因受国内孤立主义思想影响,加之正值大选年,罗斯福在援英一事上非常谨慎。同年12月,罗斯福成功连任,随即委托财政部长亨利·摩根索主持起草一项援英法案。经过参、众两院反复磋商修改后,《租借法案》得以通过。法案通过的几分钟后,大批军用物资被迅速运往英国。《租借法案》让多边主义者看到了重塑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经济秩序的良机,美国以租借援助为杠杆不断向英国施压,迫使其接受美国所倡导的重塑战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

——摘编自杨永锋《试析<租借法案>在英美经济霸权转移中的作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出台《租借法案》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租借法案》的影响。
2022-01-17更新 | 128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第三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2年元旦,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国保证运用自己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反对德、意、日轴心国及其附庸;保证互相合作,不单独同敌人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经过战争的洗礼,终于形成了。中国人民在此之前,已经为国际反法西斯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理所当然地得到了应有的国际承认。《宣言》由美、英、苏、中四国领衔首签,其余22个国家则按国名的英文字母顺序依次排列。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

材料二   196210月,肯尼迪决定由他弟弟向苏联驻美大使多勃雷宁传递进行秘密导弹交易的口信:明确提出苏联从古巴撤出导弹,美国不入侵古巴。“我们应该告诉赫鲁晓夫,尽管在土耳其导弹问题上不能达成公开或明确的协议,但总统决心把这些导弹撤出土耳其,而且是在危机一旦结束就这样做。”肯尼迪希望多勃雷宁明白,“苏联如果公开提及我们这一许诺,它就不再具有任何约束力”。肯尼迪(弟弟)向多勃雷宁强调,他传递的只是一则信息,“而非公开的保证”,美国不想就此问题达成协议。赫鲁晓夫严守自己的承诺,甚至也没有将有关情况告知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直至20世纪70年代,他才在回忆录中对这场秘密而成功的“交易”做了轻描淡写的描述。

——摘编自赵学功《古巴导弹危机中的美苏秘密交易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建立的重大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苏“秘密导弹交易”得以实现的原因。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现代世界大国关系的认识。
2022-01-10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六县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9年至1945年,德国占领下的欧洲并非一潭死水,特别是到二战后期,欧洲各国抵抗德国法西斯暴行的运动不断发展。波兰人民在欧洲一直与德国法西斯进行顽强斗争,战争最后阶段,在波兰共产党领导下与苏军并肩作战的波军有40多万,还有几万波兰人参加了欧洲其他国家的抵抗运动。罗马尼亚共产党与各爱国力量一起组成了全国军事委员会,策动军队倒戈,于8月23日推翻了亲德的安东尼斯库政府。同年9月9日,保加利亚共产党领导2万多游击队和工农群众,从首都到地方占领城乡,建立了新政权。两国的武装力量与苏军一起作战,一部分还越出国境,追击德军。法国国内各派抵抗力量在1944年3月建立了由戴高乐任总司令的内地军,在第二战场开辟后,发展到50万人,其中由共产党领导的约占半数。盟军在诺曼底战役中就得到了相当于15个师的法国内地军的配合支援。挪威抵抗战士曾在1943年2月和1944年2月两次深入虎穴,破坏了德国制造重水的设备,粉碎了希特勒抢先制造原子武器的企图。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抵抗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抵抗运动的意义。
2022-01-09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2021届高三4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攻陷马来亚、新加坡、菲律宾和泰国等国,迅造集结部队进攻缅甸。蒋介石随即向英美明确表示,一旦条件允许就将出兵协助英国防卫缅甸。而英国始终不忘防范中国势力深入缅甸,力围对中国军队入插作战尽可能加以限制。1941年12月23日,中英签署(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协定签署后,英国仍未对联合作战问题作认真考虑和充分准备,不同意中国军队进入缅甸布防。1942年2月,中国远征军分批入缅,并在同古、仁安羌等战斗中屡次局部控败准备与兵力均占优势的日军。1944年 11月,中国军队在缅甸北部展开局部反攻,重创日军,收复龙陵。年底再战腾冲、芒市,并于次年1月攻破碗町。至此我澳西沧陷之地全部收复。随着这一胜利,中印公路全线打通,大批援华物资运到中国。1945年4月,远征军全部胜利回国。

——据张力、陈廷海《中国军队入缅作战与豆国战略的复杂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与英国对于中国军队入缅作战态度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军队入缅作战的影响。
2022-01-08更新 | 306次组卷 | 7卷引用:四川省广安、眉山、遂宁、雅安、自贡、内江六市2022届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1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初,蒋介石就意识到:若要彻底实现中日战争世界化,中方须配合美、英、苏等反法西斯国家,而不是坐待他国指挥。以他为首的国民政府采取积极的战略导向,迅速决定对德、意、日三国同时宣战,“用意乃在放弃其无关紧要与侵略之德意,而获得利害密切之英俄也,且得对俄对英对美皆有发言之地位”。同时,他召见美英驻华军事代表团团长马格鲁德、戴尼斯,商讨派军入缅援助英国抗日和联合作战等问题,并通过新任外交部部长宋子文向美国当局转告“对香港已积极增援,对安南亦决进击”。在入缅交涉的同时,蒋介石也与美英两国积极商议建立联合军事委员会,制定全盘战略计划。尽管从珍珠港事变爆发后短短十几天的交涉看,蒋介石的战略规划没有取得预期成效,但这些交涉沟通了各方关系,为中国得到来自盟军的武器和其他援助提供了条件。

——摘编自姜涛《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初国民政府对美英军事合作的构想及交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太平洋战争爆发初期国民政府的战略规划。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太平洋战争爆发初期国民政府实施这些战略规划的意义。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