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战后,美国总统威尔逊希望建立国联,美国可以藉此确立自己在世界事务中的主导地位,而英国最为关注的是保持自身霸权和海上霸权。巴黎和会开幕前,威尔逊会见了英国外交官员德比尔,德比尔向威尔逊指出:英美在殖民地问题和海上自由问题上存在分歧。威尔逊将国联放在第一位,和约内容居于次要地位,英国也愿意在不涉及它的要害利益的前提下与美国合作。在殖民地问题上,威尔逊表示他愿意在未来国联的监督下由英国控制前德国的殖民地,另外,他建议两国海军“在世界海上警察"方面进行合作。

——摘编自韩莉《竞争与妥协:巴黎和会上的美英关系》

材料二   在雅尔塔会议上,苏、美、英三大盟国领袖就一系列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达成协议,该协议受到苏、美、英三国及其他反法西斯国家的普遍欢迎。丘吉尔为雅尔塔会议的成功向斯大林说:“战火烧掉了过去的误解。”但雅尔塔会议结束两周后,驻罗马尼亚的苏军就解除了向示威群众开枪的旧罗马尼亚军队武装,建立起罗共领导的民族民主阵线政府。在波兰,美国将其当作依靠雅尔塔协议打入东欧的试验田,但18名政府成员中只吸收了前流亡政府的三名成员,无法影响波兰政府的政策。美国还背弃雅尔塔协议,公然走上分裂德国、分裂欧洲的道路。

——摘编自王贵正《雅尔塔会议的大国政治》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后英美关系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特点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雅尔塔会议。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苏联在德国进攻前作过不少备战工作,如在西部边境建立“东方战线”;在东面与日本缔结《苏日中立条约》以避免两线作战等。但是,苏联领导人对希特勒的冒险性估计不足,对德国闪击战的认识不足;对德军主攻方向做出错误判断;国境线的推进使旧防线废弃而新防线构筑尚未就绪,这些因素使苏联的战备远远落后于形势,因而处于非常不利的被动挨打地位。苏德战争爆发,英美当局认识到德国法西斯入侵苏联是德国称霸世界的前奏,苏联如果被灭亡,他们也自身难保。因此,英美立即宣布支持苏联,把“粉碎希特勒”作为“首要任务”,呼吁齐心协力打击法西斯。1941712日,苏英签订关于在对德作战中共同行动的协定。美国也决定对苏联进行军事、经济援助。

——摘编自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争初期苏联处于被动地位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德战争爆发的影响。
2021-06-06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美英向德国投放传单及无线广播的部分内容

时间内容
1944今日的德国战争工业给摧毁了什么,明日的德国和平工业就要缺少什么打不赢的战争多持续一天,恢复和平而体面的正常生活的时间就要更长每个德国人就要更为艰苦。(传单)
战争的继续意味着造成更多无益的损失和牺牲,意味着战争将在德国本上结束,这就难免使德国人民遭到毁灭,使其生存化为乌有。(传单)
一旦万物皆毁,回头就来不及了。战争结束得越早,对德国就越好。(传单)
1945莱茵兰城市的普通居民对盟国军队无须害怕。(无线广播)
盟国所决心摧毁的不是德国人民,而是德国的战争机器。(无线广播)
结束战争,对德国来说意味着获得一种人们得以生存的严峻而公正的和平。(无线广播)
大规模报复行动是盟国正在竭力加以反对的事情之一。(无线广播)

——摘编自【英】迈克尔·鲍尔弗《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大全》


(1)根据材料,指出1944年和1945年美英对德宣传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英对德宣传的影响。
2021-06-01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第六十六中学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不完全统计,从19379月至19416月苏德战争爆发,苏联共向中国提供飞机924架、坦克82辆、步枪5万支、子弹约1.8亿发、炮弹200万发以及其他军用物资。苏联对华贷款达2.5亿美元,来华的苏联志愿人员约2000名,其中约200名牺牲于中国战场。在日本侵占东南亚,经东南亚的其他运输线路均被切断后,苏联援华的西北运输线路成为这一时期的唯一中外交通线,显得弥足珍贵。

材料二   实际上,二战期间,中苏两国是—种互相援助的关系。一方面,苏联的远东外交战略如果没有中国的配合与牺牲便实现不了,以致最终难逃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另一方面,中国从战略物资供应上援助了苏联。研究显示,19371945年,中国向苏联提供了大量钨砂、锑、锡等重要战略物资以及包括桐油、羊毛、生丝、毛皮、毛皮原料等大量农产品。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俄】彼得罗夫、陈开科等《二战期间中苏形成互相援助关系》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全面抗战爆发后苏联实施对华援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全面抗战期间中国对苏援助的作用。

5 . 材料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绥靖主义泛滥是促使二战迅速爆发的催化剂。面对日本发动并不断扩大侵华战争,英美等国企图以牺牲中国来维护自身利益,并未对日采取任何实质性制裁措施。美国驻日和驻华大使都认为,美国对于中日战争的发展无能为力,“应该告诉中国官员,不要指望美国会有重大的经济、政治或军事援助。”193710月,张伯伦在内阁会议上表示,中国抗战“已经濒于崩溃。”然而中国最终并未成为亚洲的捷克斯洛伐克,这与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和中国共产党的坚决揭露和不懈斗争息息相关。“远东慕尼黑”的破产,更深刻地影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局。

——摘编自王斯德等《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主要大国的战略演变(1931~1941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美等国推行绥靖主义的实质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远东慕尼黑”最终破产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为了迫使重庆国民政府投降,对香港和仰光实行轰炸,接着又切断了滇缅公路,使大量的援华物资无法运进中国。为保证二战亚洲战场上对日作战的军备物资,中美两国决定联合开辟新的国际运输线。

驼峰空运开始后,规模逐渐扩大,援华空运大队的人员由初期的8千多人增至8万多人,各类运输机到1945年8月已达629架,而中国航空公司参加空运的飞行员至战争结束前已增到约200人,飞机增至30架。到战争临近结束,中美用于驼峰航线的运输机达659架(含中航30架),动员了空勤、地勤人员85643人。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也最为艰巨的后勤工作之一,“驼峰航线”在开通期间从来没有因天气原因和日军战斗机的攻击而停飞过。无数盟国飞行员用生命和鲜血保证了航线的畅通,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摘编自佘湘、唐艳华:《“驼峰航线”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驼峰航线”开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驼峰航线”的历史贡献。
7 . 二战期间重要文献
内容出处
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其所赖以生存的政府形式的权利。各民族中的主权和自治权有横遭剥夺者,两国俱欲设法予以恢复。19418月英、美两国首脑签订的《大西洋宪章》
……协助从纳粹德国统治下获得解放的各国人民,以及欧洲的前轴心附庸国人民,用民主方式解决他们迫切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
……要和其他爱好自由的各国合作以建立一种在法治下的世界秩序,致力于全人类的和平、安全、自由与普遍的福利。
1945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会议上通过的《关于被解放的欧洲的宣言》
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并采取其他适当办法,以增强普遍和平。
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且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
19456月通过的《联合国宪章》

——编者据网上资源整理


(1)根据所学知识概括以上三个文件颁布的重要背景。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从维护世界和平的角度分析以上三个文件的重大影响。
2021-05-18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材料   19454月,铃木内阁上台时,日本的国力已到了难以维持的最后关头。在日本法西斯濒临崩溃之际,美国在716日试验原子弹成功。86日和9日立即把仅有的两颗分别投在广岛和长崎,炸死295956人。88日,苏联根据《雅尔塔协定》对日宣战。9日零时,苏联远东军在总司令华西列夫斯基指挥下,以西路为主攻方向,分三路对侵占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发起猛攻。为了准备这次战役,苏联自5月起就开始向远东秘密增兵56万,使远东总兵力达到约175万,并配备坦克5250辆,飞机5170架,各类火炮近30000门,主要舰艇93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的意义。
2021-05-14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元市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随着苏联人在斯大林格勒的巨大胜利、英国人在埃及的突破性进展、盟军在法属北非的登陆、墨索里尼的垮台、盟军对德国的连续不断的轰炸和日本舰队在太平洋的失败,战争开始出现了转折。库尔斯克战役成为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从这以后,苏联人掌握了主动权,德国人则反攻为守,以防止他们的撤退变成大溃逃。势力均衡的这一转变一定程度上是由于西方对苏联红军的大规模援助,这种援助大约始于斯大林格勒战役时。但西方给苏联的40万辆吉普车和卡车、22000架飞机(主要是战斗机)和12000辆坦克总共只占苏联红军所使用的全部军用物资的10%左右。如果苏联不能生产出另外90%的军用物资,如果苏联最高指挥部面对头两年惊人的军事和经济损失不能建立和训练新军队,苏联的胜利原是不可能……希特勒本人也促成了苏联的胜利,因为他为了给德国移民腾出地方而推行消灭或削弱东方诸"低劣的”斯拉夫民族的种族主义政策。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库尔斯克战役胜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库尔斯克战役的影响。
2021-05-14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2021届高三5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0521日,德军到达英吉利海峡沿岸,分割了英法盟军的战略正面,并封锁了加来海峡,阻止英军的增援。英法盟军约40个师被包围在比、法边境的敦刻尔克地区,三面受敌,一面濒海,处境极为危急。正当盟军危在旦夕时,希特勒却突然下令坦克部队停止追击。

希特勒这一命令为盟军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喘息机会。5月26日18时57分,英国海军开始执行从敦刻尔克撤退的“发电机计划”。8500艘各类船只,从巡洋舰到小帆船,涌向敦刻尔克海岸。盟军在空军掩护下,乘船向英国撤退了33.8万多人,撤退时武器装备丢失殆尽,接运撤退的舰船损失很大,还有302架英国飞机被击毁。6月4日,德军占领敦刻尔克,俘虏法军4万余人。这就是被西方称之为“战争史上一大奇迹”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摘编自段苏权《第二次世界大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敦刻尔克大撤退出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敦刻尔克大撤退得以成功的条件及意义。
2021-05-13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2021届高三四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