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0 道试题
1 .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共同珍爱和平、维护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这场大屠杀使英国付出昂贵的代价,它一度扩大了帝国的疆域,但却削弱了控制它的实力。……英国再也没有足够的力量来维持它在中东的地位了,从而创造了一个争相弥补的权力真空。同样,英国也无力保持它的海上优势了,美国和另一个潜在对手日本向它挑战,并且最终超过了它。……从俄国革命的种子里长出一个大帝国,它借助另一次世界大战徐徐登上世界列强的宝座,这个帝国比英国所知的任何帝国都更为强大。

——汉森·W·鲍德温《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纲》

材料二

时间事件
19319日本制造尤一八事变,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19377日本制造七七事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爆发
19399德国以“闪击战”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16德国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194112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
19421美、英、苏、中等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19455德国投降
19459日本投降

——整理自《中外历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简述“这场大屠杀”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并结合所学,指出“这场大屠杀”的根源。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进程演变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简述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
2 . 【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早在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积极准备发动世界大战的时候,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便加强了团结。许多国家都发生了反法西斯的人民战争。1935年7月至8月间,第三国际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向各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工人和广大人民群众反法西斯同盟的任务。大会结束以后,全世界争取建立反法西斯同盟的斗争大大地加强了。在这方面,法国、西班牙,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为全世界人民发挥了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等20多个国家正式加入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行列。1941年12月22日,美英两国首脑一同举行了“阿卡迪亚会议”,美国提倡由对轴心国作战的有关国家签署一项宣言。美国的提倡迅速征得同法西斯国家宣战的各国政府的同意。1942年1月1日,中、苏、美、英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这项宣言,这就是历史性的《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最后建立。

——摘编自吴晓晓《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联盟历史作用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在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中发挥的作用。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3年开始,美国根据租借法案提供的汽车被运到苏联,这对苏联红军无疑是雪中送炭。整个二战期间,苏联生产了265600辆汽车、27816辆摩托车,而从美国获得的409500辆汽车和32200辆摩托车,分别为苏联战时汽车和摩托车产量的1.5倍和1.2倍。苏联因气候而无法生产橡胶,美国向苏联提供了近400万条轮胎,英国则提供了103500吨天然橡胶,这些援助大大有助于苏联的汽车生产。西方盟国提供的大批汽车,为苏军确立对德军的优势起了重大作用。英国著名战史学家西顿在其所著的《苏德战争》一书中说:“1943年期间可以看到苏军的一个最重大的改进是它的迅速摩托化,这使苏军最高统帅部能够在隆冬和冰雪融化的季节实施纵深突破。”

——摘编自冷静《二战时期西方盟国对苏联的援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时期西方盟国对苏联援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时期西方盟国对苏联援助的意义。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仅两周半的时间,波兰亡国。这时,苏联以保护居住在波兰境内的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居民的生命和财产为名,命令苏联军队越过西部国界,入侵波兰东部地区。9月28日,苏联同德国签订《德苏边界友好条约》。条约规定苏联的西部边界沿西布格河和纲雷夫河一线划定。从而使苏联西部边界向波兰境内推进250—350千米。11月底,苏联宣布废除《苏芬互不侵犯条约》,向芬兰发动了全面进攻,最终迫使芬兰签订和约。按照和约规定,芬兰把靠近列宁格勒的国界向北移动150千米,汉科半岛及其周围海域租给苏联30年,供苏联建立扼守芬兰湾入口的海军基地。1940年8月,苏联又吞并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三国,以及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两地。如此这般,苏联从波罗的海到黑海的整个西部边界向西推移了150—400千米,建立了一条抵御德国法西斯侵略的“东方战线”。

——摘编自曲秀文《侵略扩张的实质—谈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东方战线的建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建立“东方战线”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苏联建立“东方战线”带来的影响。
2022-05-27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普通高等学校模拟押题卷(一)历史试题

5 . 材料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政府于1941129日向日本宣战。宣战公告中中国政府谴责日本“残暴成性”“执迷不悟”“甘为破坏人类和平与正义之戎首,逞其侵略无厌之野心”,致使“举凡尊重信义之国家,咸属忍无可忍”。“兹特正式对日宣战,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间之关系者,一律废止。”显然,中国对日宣战,宣布“废止”一切中日约,日本割占台湾的条约依据已被中国单方面否定。这是改变台湾法律地位的第一步,随后又得到国际社会和日本的认同。总之,宣战的目的,是“保卫我国的独立生存,消灭侵略国的侵略野心和维护国际公法、正义、和平与人类福利”,而“条约的废止是战争的必然的效果”。

——摘编自李育民《台湾问题的相关条约及其法律地位的演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政府对日宣战的国际背景。
(2)根据材料,简述中国政府向日本宣战的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政府对日宣战的意义。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7105日,罗斯福总统特意选择孤立主义的大本营芝加哥,发表了主要针对日本侵华的“防疫”演说,强调“必须作出保卫和平的积极努力”。但是,就在罗斯福讲演的第二天,《华尔街日报》就在头版刊登了题为“停止对外干涉,美国要和平”的社论;《商业金融记事报》也发表文章,声称美国对欧洲和亚洲国家的政治困难没有责任,应该对国际行动保持疏远态度,因为它们只会损害美国的独立、安全和幸福;《商业日报》也警告说,经济制裁将产生“严重后果”,而且对制裁的支持将是“迈向战争的一大步”;美国的六大和平组织联名发起了一场征集2500万人的签名活动,要求“避免使美国卷入战争”,众议员菲什甚至提议弹劾总统。鉴于此,罗斯福只好赶紧缩了回去,美国在制裁日本和援助中国方面都无所作为,日本的侵略战争步步升级。

——摘编自徐蓝《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欧美和平运动的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和平主义势力反对干涉日本全而侵华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和平主义势力反对干涉日本全面侵华的影响。
2022-05-17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考前适应性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9822日,希特勒宣称“毁灭波兰是我们的第一号任务”。23日,在莫斯科签订的《德苏互不侵犯条约》的《附属秘密议定书》中规定:“在一旦波兰国家所属领土上发生领土的或政治的变动时,德国和苏联两国利益范围将大体上以比萨河、那累夫河、维斯瓦河和桑河一线为界”。91日,德国以“闪击战”突袭波兰。93日,英法被迫对德宣战,但未按照盟约从空中和陆上发动攻势以缓解波兰所受到的致命打击。917日,苏军入侵波兰。106日,英法拒绝希特勒提出的和平建议,声称要把战争进行到底,宣称恢复战前的波兰国家是他们进行战争的目的。同时,英法支持成立了以资产阶级温和派为主的波兰流亡政府,在波兰侨民中组建了武装力量,参加了保卫法英的战斗。法国沦亡后,波兰流亡政府迁到伦敦。

——摘编自程人乾《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国际舞台上的波兰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对待德国入侵波兰的态度并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法应对德国入侵波兰的举措并说明其原因。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1930日,中路德军集中兵力约78个师实施进攻莫斯科的“台风”行动。1015日开始首都宣布戒严,全市人民在3天内动员起来,有12万人组成民兵师和巷战小组,约有45万人(其中主要是妇女)参加修筑防御工事。117日,莫斯科照常举行传统的阅兵式,斯大林等领导人检阅了经过红场列宁墓前直接开赴前线的部队,增强了苏联军民争取胜利的信心。1115日,德军再次向莫斯科发动进攻。由于苏联军民的奋勇抗击,加上希特勒和德军统帅部原来以为在冬季到来之前就可以打败苏联,所以大部分德军没有御寒装备。当严寒来临时,德军冻伤人数超过了战斗伤亡,飞机坦克和汽车也难以发动。中路德军指挥官向陆军参谋长报告,攻势“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苏军抓住战机,乘德军预备队用尽不得不转入防御而又立足未稳之时,开始大举反攻,战场主动权易手。到194217日,中路德军仍被击退100150公里。莫斯科之战是德国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的第一次沉重打击,它标志了闪击战的破产,摆在希特勒面前的只能是一场持久的两线作战。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也促进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摘编自齐世荣、吴于廑《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莫斯科保卫战胜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莫斯科保卫战胜利的意义。
2022-04-06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鹰潭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材料   地中海南畔的北非、西亚地区合称中东,英国把它看作仅次于本土的第二个战略重点地区,不仅因为与“战争血液”-石油有关,而且是大英帝国得以维系的生命我和“腰带扣”。阿拉曼之战的胜败,不仅关系到大英帝国可能会遭腰斩而解体,计划中的美英联军在西北非登陆后东西夹击非洲军的前提能否实施,也关系到北非的德军可能越过苏伊士达河进入西亚,与自高加索南下的德军会师于海湾,以致德、日法西斯在印度洋会师。而且还关系到苏联与英美的陆路联系能不能保持。……丘吉尔把它看作是大英帝国“命运的关键”。盟军在阿拉曼的胜利使纳粹德国占领埃及、控制苏伊士远河和中东油田的希望破灭了。此战役结束了非洲军团的攻势并使轴心国在北非战场转入战略撤退。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丘吉尔把阿拉曼之战看作是大英帝国“命运的关键”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拉曼之战的影响。
2022-05-13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2022届高考考前适应性训练考试(三)文综历史试题

10 . 材料   1941年底,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国深知自己军事实力薄弱,所以在参战之初,如若美国同时深入大西洋和太平洋两大战场,与德国法西斯和日本法西斯同时展开大规模会战,那么美国与其他的反法西斯同盟国共同取得胜利的可能性很小,并且有可能会迅速溃败。而"先欧后亚"政策却能够集中美英苏的兵力共同和德国战斗,以美国当时的兵力基本上可以实施该战略。更重要的是,美国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通过"先欧后亚"政策的实施而赢得时间,不断地充实兵力资源,逐步发挥其雄厚的战争潜力。同时中国战区的中日战争又可以消耗日本有限的兵力,不会给美国在太平洋地区造成太大的压力。

——摘编自张菲《二战中美国"先欧后亚"战略的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采取"先欧后亚"战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采取"先欧后亚"战略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