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瓜岛(瓜达尔卡纳尔岛)是澳大利亚的门户,邻近日本。日本在中途岛战役失败后,决定继续实施对南太平洋诸岛的进攻,计划先在瓜岛修建航空基地。19428月美军在无意中发现了正在修建中的机场,便决定攻占瓜岛,作为反攻日本的一个起点。194287日上午,美军三艘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开始炮击瓜岛,并几乎未遇抵抗地登上了瓜岛。从19428月到19431月,日美双方起初从一个不起眼的小机场的争夺开始,最后发展成为双方的海陆空大战。最终,日本因无力进行消耗作战,而选择撤军。这次瓜岛大战是日本陆海军协同作战的第一次大败,也是盟军在南太平洋诸岛登陆作战的首次告捷。

——摘编自《血战太平洋之瓜岛争夺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军发动瓜岛战役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瓜岛战役对太平洋战争的影响。
2022-04-10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湘豫名校2022届高三4月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莱特湾大海战是指在19441023日至1026日之间,在菲律宾莱特湾周围海城所发生的四场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海空战以及其他几次零星海空战的总称。美参谋长联席会议命令迈克阿瑟和尼米兹组成联合部队,派出航母18艘,战列舰12艘,重巡洋舰11艘以及飞机近2000架等,后美军在战斗中被击沉航空母舰1艘,人员伤亡不足三千。日军参战的兵力可以说倾其所有,其人员伤亡超过一万。美军对此次行动实施了严格的保密,作战计划翔实周密。而日军多次将截获的告急文件错误解读,在战争中节节失利。莱特湾海战是结束太平洋战争的序幕,此役摧毁了日本海军的绝大部分实力,不可一世的日本帝国海军就此一蹶不振。

——摘编自赵国栋《揭开莱特湾海战大幕的无名小卒》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莱特湾海战美军取得胜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莱特湾海战取得胜利的意义。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早在193910月德军侵占波兰后,希特勒就密令制订进攻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的军事计划,代号为“黄色方案”。初案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进攻法国的施里芬计划相似,主攻方向也在右翼。德方有人认为旧调重弹,易被对方料及,达不到进攻的突然性,难以取胜。为此,提出了一个新的作战计划:把“黄色方案”中的主攻方向改为引诱英法联军主力出击的助攻,而把真正的主攻方向放在中段的阿登山区。这里林密路窄、地形复杂,缺乏铁路和公路网,又与宽阔的马斯河相接,被公认是机械化大部队难以通过的天险。然而,难以通过不等于不能通过,何况这里正是法军设防的薄弱环节。如能隐蔽地集中兵力,并掌握制空权,就可出其不意,抢先通过险区,强渡马斯河,突入法国平原地区,拦腰切断联军南北两个重兵集团之间的联系,直趋英吉利海峡,兜底包抄,截断联军退路,取得决定性胜利。这个抓住对方设防漏洞、出奇制胜的新方案被希特勒采纳,并以倡议人的姓氏定名为“曼斯坦因计划”(或称修正的“黄色方案”)。按照这个计划,希特勒于1940510日凌晨打破了“西线无战事”的局面,开始全面进攻。德军在很短的时间内击溃英法联军,并迫使比、荷、卢、法等国签订“城下之盟”。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概括“曼斯坦因计划”对“黄色方案”的修改,并分析改动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军此次计划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9823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使两个曾经相互敌视的国家在一夜之间就建立了牢固的友谊,引起了苏联社会舆论一片哗然。尽管有不少人支持政府的决定,但大多数人表示对此无法理解。在双方缔结条约的最初一段时间内,苏联政府不愿过早地表现出对德国的友好态度。于此同时,苏联控制的共产国际也没有立即改变反法西斯路线。

193991日,德国进攻波兰。英法虽然对德宣战却无力帮助波兰抵抗德国。在此形势下,苏联认为同德国正式展开合作的时机业已成熟,于是一改此前的暧昧态度,明确与德国合作。苏联报刊上揭露法西斯暴行、报道德国诸多社会问题的文章不见了,一切反法西斯的言论一夜之间便在报纸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对德国强大军事力量、科技实力、深厚文化底蕴的肯定与赞扬。苏联媒体关于德国的报道集中于两国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

——摘编自陈余《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后苏联对德国宣传策略的转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之初苏联对德谨慎态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给苏联带来的影响。
2022-04-01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22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日本在偷袭珍珠港之后,迅速出兵占领关岛。19446月,美太平洋舰队采用“蛙跳战术”,越过日军防守的次要岛屿,夺取关键据点,建立美国海空军继续进军的战略基地。7月下旬,美军累计出动5.5万人,在持续13天的远程炮火攻击后抢滩登陆关岛,两万日军全军覆没。日本的“绝对国防圈”走向崩溃,本土遭到从关岛起飞的美国轰炸机的直接空袭。二战后,关岛被美军打造成太平洋上“不沉的航空母舰”。

——据(英)道格拉斯·福特《太平洋战争》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44年关岛战役美军取胜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44年关岛战役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39年,苏联在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后对德政策发生变化,但1941622日,纳粹德国入侵苏联,德军以“闪电战”迅速深入苏联领土,苏联红军的防线很快崩溃,死伤枕籍。同年9德国集中兵力开始向苏联首都莫斯科发动进攻。苏联最高统帅部采取了各种紧急措施来保卫首都,重用朱可夫大将;组建新的西方面军、加里宁方面军;莫斯科市民也被动员起来。围绕莫斯科城修筑起三道防御工事。处于防御状态的莫斯科城,被街垒、工事严密地封锁起来,食品严重短缺。苏联红军对德军优势兵力进行了颓强抵抗。同年117日红场阅兵后,苏军发起反攻,虽然伤亡重大。但成功解放了罗加切沃等一系列地区与城市。德军在莫斯科战役损失兵力30多万。丢失坦克、火地以及其他技术装备不计其数。德军的失败,标志着希特勒“闪电战”的彻底破产。这是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第一次大失败。苏联红军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苏联人民和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信心。

——摘编自【英】诺曼·斯通《二战简史:黑暗时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苏德战争爆发初期苏联红军失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联莫斯科保卫战胜利的历史影响。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英国对苏联一直抱有很大的戒心。但1941623日,丘吉尔发表声明,表示坚决支持苏联进行反抗。7月,英国与苏联签订了关于共同行动的协定;816日,英、美驻苏大使分别代表两国政府,宣布对苏联提供战争援助。194211日,英、美、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宣布在战争中互相合作,不与敌国单独媾和。这样,反纳粹、反法西斯的统一战线就正式形成了,英国和苏联也成了战争中的盟国。对苏联政策的重大转折,完全出于英国的现实主义外交考虑,丘吉尔认为苏德战线的开辟会减轻西线和中东方面的压力,既然斯大林成了希特勒的敌人,那么英国就可以成为他的朋友。还在英国自己对德空战激烈进行之时,在短短3个月中,就向苏联提供了450架飞机。

——摘编自钱乘旦等主编《英国通史》(第六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对苏联政策转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对苏联政策转变的影响
8 . 大国政策会深刻影响世界经济的走向,世界经济在动荡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24年,英普条约规定两国船只在彼此港口所征关税平等。1846年《谷物法》的废除结束了无休止的争论,“自由贸易被宣布为立法的指路明灯!”1853年和1860年格拉斯顿的两次财政改革,最终扫除了保护关税的一切残余,1000余项征税货物除了30余项外全部免税,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自由贸易的国家。这“给英国工商业保证了全部必要的发展地盘”。1870年英国的贸易额占世界总额的25%,相当于法、美、德、俄四国的总和。

——张云宜《十九世纪上半叶英国的自由贸易运动》

材料二   1940年,美国大多数民众已由孤立主义转向对大洋彼岸的不列颠的深深同情。19405月,被美国视为根本利益的安全线——莱茵河边界已被德国突破。罗斯福意识到美国“门罗主义,海上航行自由原则,西半球的团结——都将成为明日黄花”。1940年年底,丘吉尔就向罗斯福发出了“致命的危险”求救信。为此,罗斯福提出了一个设想,即根据战后归还原物或提供替代品的谅解出借武器等军需品。19413月,国会通过了《租借法》,授权总统“向总统认为其防务对保卫合众国至关重要的任何国家的政府出售、转让、交换、出租、借与”任何防务器材。

——刘芳《美国简史》

材料三   为了加强对各国垄断资本的协调和制约,防止彼此间的激烈竞争可能引起的剧烈经济动荡,特别是防止发生全球性经济危机,在协商和合作的基础上,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起国际经济调节机制,以加强对资本主义国际化再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矛盾、摩擦进行共同协商和调节。国际协调的形式主要有下述三种:国际经济组织的协调、区域经济联盟的协调、政府首脑会晤的协调。

——吴正俊、史晋娜《政治经济学原理与应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英国推行自由贸易的表现,并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的原因,并结合所学分析该法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概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国际经济调节机制”的时代背景。结合所学,指出二战后初期建立的国际经济协调组织。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孤立主义的来龙去脉

孤立主义曾是美国长期推行的外交政策。对美国孤立主义政策来龙去脉及其历史影响的研究,是史学界长期探讨的重要问题。以下是三组同美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相关的材料。

材料一

地图上的美国乔治·华盛顿心目中的美国
欧洲有一套基本利益,我们则没有,或关系甚疏远。因此欧洲必定经常忙于争执,其起因实际上与我们的利害无关。因此,在我们这方面通过人为的纽带把自己卷入欧洲政治的诡谲风雨,与欧洲进行友谊的结合或敌对的冲突,都是不明智的。
我国位于隔离的和遥远的位置,这要求我们并使我们追寻另一条不同的道路。

——乔治·华盛顿《告别词》(1796年)

材料二   《凡尔赛和约》之争威尔逊从欧洲回来时……他把新创立的国联看成是战争的最佳遗产。但许多美国人担心,参加国联意味着美国将长期而漫无边际地卷入其他国家的事务之中。威尔逊则强调,如果不连续地卷入世界事务,美国将无法拯救世界。由来自马萨诸塞的参议员亨利·卡伯特·洛奇领头的反对派则声称,国联将使美国丧失采取行动的自由。……191911月和19203月,参议院两次拒绝接受《凡尔赛和约》。

——【美】埃利克·方纳《给我自由!:一部美国的历史》

材料三   美国有关军火交易的规范

国会批准时间核心内容
19358凡以军械、军火或军备,自美国任何地方(或美国属地之任何地方)输出而运至交战国使用的任何港口(或经中立国转运交战国),均属违法。

——美国《中立法案》

193911允许现购自运的武器及军火交易。

——美国《中立法案》修正案

19413授权总统售卖、转移、交换、借出或交付任何防卫物资,予美国国防有至关重要之国家政府。

——美国《租借法案》

(1)根据材料一,理解美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的成因。
(2)说明材料二中的史料对研究一战后美国的孤立主义政策有何价值。
(3)以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审视美国军火交易规范调整历程,并简要说明其调整原因。
2022-03-05更新 | 480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1年8月9日至12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纽芬兰停泊的“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规上举行大西洋会议。会后于8月14日发表了联合申明,即有名的“大西洋宪章”,主要内容有:反对强加于人的或不民主的领土易手:待纳粹暴政消灭后,重建世界和平等等。在讨论中,罗斯福嘲讽英国的殖民政策是“18世纪的方法”,要求废除大英帝国的特惠决定,开放市场。丘吉尔则反驳说,“他当英国首相的目的并不是来主持 大英帝国解体的”,但还是不得不同意把美国坚持的“贸易自由”“航海自由”“机会均等”等原则写进宪章。会议期间,美英两国还商定援助苏联抗击德国。9月24日,苏联政府宣布同意宪章的基本原则。

——据齐世荣 《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西洋会议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大西洋会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