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材料 1942年3月,日军占领仰光后,分3路北进缅甸腹地。日军占领同古后,右翼英缅军一师、英印17师一路北进,日军33师团迅速占领仁安羌油田附近,断绝英军后路,将英缅军一师包国于仁安羌油田东北、平墙河以南地区。英军总司令命已在平墙河以北的装中部队打通公路,但北岸渡口已经被日军高延大队占据。

罗卓英应英军要求,指示远征军新38师113团接应英军,4月17日刘放吾团长率部抵达仁安羌平墙河北岸并与日军交火。18日师长孙立人亲自从曼德勒赶往前线指挥。发起攻击后。日军驻守北岸中队不支,渡河南撒.19日掷晓,刘放吾率两个营在炮兵火力支援下,涉水攻击白塔山日军炮兵阵地,被困的英缅军第一师亦由另一面攻击,合作攻下阵地。刘放吾进而率全团进攻501高地,三得三失,攻克501高地,收复全部油田地区,日军后撒待援。英缅军第一师七千人得以向北越迁平墙河,美国传教士、各国新闻记者及妇女五百余人一并获救。

——摘编自许白爽《仁安羌大捷概况综述》等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仁安羌战役的背景。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仁安羌战役的意义。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1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初,蒋介石就意识到:若要彻底实现中日战争世界化,中方须配合美、英、苏等反法西斯国家,而不是坐待他国指挥。以他为首的国民政府采取积极的战略导向,迅速决定对德、意、日三国同时宣战,“用意乃在放弃其无关紧要与侵略之德意,而获得利害密切之英俄也,且得对俄对英对美皆有发言之地位”。同时,他召见美英驻华军事代表团团长马格鲁德、戴尼斯,商讨派军入缅援助英国抗日和联合作战等问题,并通过新任外交部部长宋子文向美国当局转告“对香港已积极增援,对安南亦决进击”。在入缅交涉的同时,蒋介石也与美英两国积极商议建立联合军事委员会,制定全盘战略计划。尽管从珍珠港事变爆发后短短十几天的交涉看,蒋介石的战略规划没有取得预期成效,但这些交涉沟通了各方关系,为中国得到来自盟军的武器和其他援助提供了条件。

——摘编自姜涛《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初国民政府对美英军事合作的构想及交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太平洋战争爆发初期国民政府的战略规划。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太平洋战争爆发初期国民政府实施这些战略规划的意义。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一战的爆发,或多或少是欧洲领导人心血来潮的结果;与此相反,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是穷兵黩武的国家之间的侵略行为……西方民主国家和苏联的领导人都没有能够对这些挑战作出果断回应,导致轴心国的战事扩张愈演愈烈。西方国家同苏联之间存在竞争,尤其是民主政体对斯大林的极权政体充满怀疑,妨碍了英国、法国同苏联之间展开有效的合作,从而制约了它们对付轴心国的行动。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民主国家内部存在严重分歧,英国和法国领导人对于一战结束后签订的凡尔赛和约中针对德国侵略行为的条款有争议……随着20世纪30年代的延续,一个越来越清楚的事实是,把国际安全的保证完全寄托在国际联盟的身上是毫无意义的。

——摘编自迈克·亚达斯等《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材料二   一切都过去了。缄默的、悲哀的、被抛弃的、支离破碎的捷克斯洛伐克,已在黑暗之中。长期以来,他追随法国的领导和政策,和法国站在一起。结果使他在各方面都吃大亏……

——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示例:《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1938年,德国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英法实行绥靖政策,将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这进一步鼓励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材料三   


材料四   


材料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
(2)20世纪30—40年代是国际关系剧烈变化的时代。模仿根据材料二所做的示例,从材料三、四、五中任意选择一则,评述其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
2021-10-10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雅尔塔会议上,美苏英三国就是否给予法国大国地位问题进行 了激烈讨论。丘吉尔提出让法国参与对德占领,给法国一个占领区。斯大林则坚决反对。罗斯福表示美军不会在欧洲停留两年,他也赞同给法国一个占领区。斯大林又以战争初期“法国向敌人敞开了大门”为由拒绝法国参与共管。丘吉尔替法国开脱,并主张必须给法国一个占领区,他认为“大国的命运不会取决于他们的技术装备的暂时情况”。美国也同意英国的主张,同意在保证苏占区的前提下从英美占区划给法国一个占领区,最后斯大林妥协了。

——摘编自崔健《雅尔塔会议中盟国间的斗争与利益分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苏两国发生争执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丘吉尔给予法国大国地位的原因。
2021-07-30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第十一中学2021届高三3月调研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对英国来说,尽管到19416月,随着德军东进入侵苏联而大大减轻了对其本土的威胁,事关帝国生存的地中海和中东局势依然严峻,更有甚者,日本在确立了南进战略后对英国在远东的利益构成了严重威胁。决策层认为,仅靠美国援助而不参战,英国将无力打赢这场战争。受困于国内形势,罗斯福在二战爆发后采取了以物质援助而非直接参战的策略来帮助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抵抗德意志的侵略。于是两国首脑于19418月举行大西洋会议关,并签署了《大西洋宪章》。该文件宣布对德战争的目的和战后和平的处置,同时表明两国不追求领土或其他方面的扩张,不承认法西斯通过侵略造成的领土变更,摧毁纳粹暴政后重建和平等。对此,英国首相丘吉尔说:“这项联合宣言的影响深远的重要性显而易见。美国在名义上仍属中立,却同一个交战国发表这样的宣言,仅就这一件事而论,就是惊人的。”

——摘编自《<大西洋宪章>与罗斯福思想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美两国举行大西洋会议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大西洋宪章》签署的积极作用。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苏德战争初期,德国各装甲师以他们此时早已熟悉的方式冲破边境上的防御工事,深入到后方,包围了苏联所有的军队。德国人的获胜除了突袭这一重要因素外,另一个原因则在于他们一开始就在数量上占优势。当然苏联人有大批后备兵可资利用,但是纳粹德国空军的轰炸使得苏联很难迅速有效地利用这些后备兵。而且德军由于在波兰、法国和巴尔干半岛的各种环境下都作过战,因而它还拥有具备作战经验这一显著优势。此外,斯大林拒绝认真对待纳粹很快就将进攻苏联的警告,因此多数飞机第一天还在机场上就被炸毁了。另外还应该想到的是,这不是苏联和德国之间,而是苏联和欧洲大陆之间的一场斗争。也就是说,苏联红军不仅要对付德国军队,还要对付芬兰、罗马尼亚和匈牙利的大量军队。苏联的兵工厂除了与德国的兵工厂竞争外,还要与法国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兵工厂竞争。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苏德战争初期双方面临的战争态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德战争初期上述战争态势出现的原因。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1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国大举入侵苏联,苏联几乎承担着德国全部军事力量的压力,而德国西线兵力相对空虚,防御薄弱。苏联认为要想改变苏德战场上的力量对比,从根本上扭转欧洲战场上的不利局面,就必须想办法使德军最大限度地分散兵力,然而要做到这一点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盟军能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1941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正式卷入战争,成为反法西斯战争中强有力的一员,并担当起领导者的角色。北非战场取得胜利之际,美英两国首脑及两国三军参谋长于19435月在华盛顿举行了“三又戟”会议,主要讨论盟军在欧洲和亚太战场上的合作问题。这次会议为194311月德黑兰会议正式确定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臧春华《浅析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曲折性》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历史意义。
2021-05-13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8 .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1年初,罗斯福在国会的年度咨文中,提出一项议案,要求国会允许总统出售、交换或租借军火给任何他认为对美国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国家。该议案于19413月通过,《租借法案》使英国成为首个接受美国大规模援助的受益国。19418月,罗斯福与忙于战事的丘吉尔在纽芬兰附近的一艘战舰上会晤。丘吉尔请求美国参战,罗斯福却避而不答,因为他知道美国民众和国会还是希望置身事外。但两个国家首脑对外宣布了确立战后世界秩序的共同目标,这个被称为《大西洋宪章》的宣言立意崇高,呼吁所有民族都应拥有免于恐惧、贫困和暴政的自由。在占领了巴尔干之后,希特勒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并于19416月进攻苏联。罗斯福向苏联提供租借物资,命令美国战舰一旦发现德国潜艇,“当场击沉”。结果是,美国与纳粹德国在北大西洋开始了一场秘而不宣的海战。

——摘编自(美)约翰.马克.法拉格等著《合众存异:美国人的历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为战争作准备的主要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罗斯福为战争作准备的影响。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相对于亚洲,美国更靠近欧洲。19世纪末,美国在同日本及西班牙争夺殖民地的过程中,已经认识到距离美国经济重心更近的西班牙所构成的威胁比日本更大,因此,首先要对付西班牙。这一“先欧后亚”的思想在美国以后的军事战略中得到延续。20世纪上半期,美国的主流文化仍是白人至上的盎格鲁一萨克逊文化,他们将所有亚洲人归于更低的一类人。1937年,美国同欧洲的贸易额是22亿美元,与亚洲只有10亿美元。从长远来看,实力强大的德国对美国构成的威胁超过日本。在此背景下,美国于19413月确定了“先欧后亚”的战略。……中国战场的地位显得没那么重要了。美国于1941年和1942年根据《租借法案》援助中国的资金约为总援助金额的1.5%,1943年和1944年降低至0.5%.中国被排斥在美英联合参谋长委员会之外,被人称为“被遗忘的盟友”。

——摘编自耿志《二战中美国为何采取“先欧后亚”战略-兼论“先欧后亚”战略对中国战场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采取“先欧后亚”战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先欧后亚”战略对中国的影响。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缅甸成为盟国与日本激烈争夺的战略要地,缅甸若被日本占领,日本可侵犯印度,摧毁盟国在印度的战略基地。滇缅公路是中国能够取得反法西斯国家和地区援助的唯一国际陆上交通要道,中国政府必须竭力维护。在战场上,中国军队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士兵素质都是现代化的。在滇西战役中,支前民工至少有二三十万人,部队的行军、食宿、武器弹药的运送全靠当地老百姓,他们含辛茹苦,忍饥挨痛,不计报酬。在缅甸战场上,“自夸精锐的日本陆军被他们一向所轻视的中国军队打垮了”。在缅甸反攻战中,中国远征军为策应英军的英帕尔战役,发动对缅北的全面攻势,使日军不敢把滇西、缅北的兵力调到印度东部,英印军才得以将日军逐出印度。

——摘编自方世凤《第二次世界大战全局中的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远征军取得胜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远征军人缅作战产生的影响。
2021-04-06更新 | 132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