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雅尔塔会议上,美苏英三国就是否给予法国大国地位问题进行 了激烈讨论。丘吉尔提出让法国参与对德占领,给法国一个占领区。斯大林则坚决反对。罗斯福表示美军不会在欧洲停留两年,他也赞同给法国一个占领区。斯大林又以战争初期“法国向敌人敞开了大门”为由拒绝法国参与共管。丘吉尔替法国开脱,并主张必须给法国一个占领区,他认为“大国的命运不会取决于他们的技术装备的暂时情况”。美国也同意英国的主张,同意在保证苏占区的前提下从英美占区划给法国一个占领区,最后斯大林妥协了。

——摘编自崔健《雅尔塔会议中盟国间的斗争与利益分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苏两国发生争执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丘吉尔给予法国大国地位的原因。
2021-07-30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第十一中学2021届高三3月调研历史试题

2 . 材料   世界大战的再次爆发促使欧洲人更认真地思考如何根除战争,保证和平的问题。在纳粹德国铁蹄下呻吟的欧洲人认为纳粹主义是民族国家的产物,只有突破民族国家的限制,才能根除战争的毒瘤。1941年6月,意大利反法西斯者斯皮内利在囚禁地文托泰内岛发表宣言声称:“必须首先予以解决的问题是彻底废除分裂成民族的国家的状态,不解决这一问题,任何进展都只能是表面文章而已。”宣言还呼吁成立统一的欧洲联盟以对抗导致欧洲走入战争的民族主义。根据《文托泰内宣言》,意大利反法西斯主义者成立“欧洲联邦运动”组织,号召建立一个由关心全欧洲人共同利益的主权国家改造的欧洲联邦。“欧洲联邦运动”组织与各国抵抗组织进行广泛的接触,获得了相当大的声势,也对战后欧洲和平主义浪潮产生深刻影响。

——摘编自高凤琴《战后西欧联合起步的原因初探》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托泰内宣言》发表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文托泰内宣言》发表的意义。

3 . 材料“珍珠港现在得到部分雪耻了,”尼米兹海军上将1942年6月6日的公报宣布,“不使日本海上力量丧失战斗力,不算彻底报仇。”美国公众对中途岛的胜利欣喜若狂……马歇尔将军认为中途岛的胜利是“最勉强的成功”,反对在太平洋发动攻势,因为他相信灾难正隐隐呈现在大西洋上。

“我必须承认,我非常关切地注视着俄国战线。”罗斯福总统6月6日致丘吉尔的电报说……苏联红军在乌克兰的哈尔科夫遭到失败,德军的攻势卷向克里米亚和高加索。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先后飞到伦敦和华盛顿,争取英国和美国保证“在8月或9月在欧洲大陆登陆”。然而丘吉尔却“不做出保证”。他担心在1942年匆忙越过英吉利海峡发动强攻以减轻俄国的压力,将是一次“牺牲性的登陆”,他给跨海登陆作战谨慎地规定了一个条件:必须能够得到军队和运兵船。首相知道这一点实际上不可能做到。英国的第八军遭到隆美尔的重创,损失了数百辆坦克和数千士兵后,不得不向托布鲁克撤退。

——摘编自约翰·科斯特洛《太平洋战争1941-1945)》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发动中途岛海战的背景及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丘吉尔拒绝在欧洲大陆登陆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1年华盛顿会议期间,日美围绕彼此海军主力舰吨位比例问题争夺甚为激烈。日美双方就此一问题僵持不下。1931年和1934年,日本先后通过旨在扩充海军军备的“第一次补充计划”和“第二次补充计划”。这种疯狂的造舰活动使日本海军实力急剧膨胀。193412月和19361月,日本先后废除《华盛顿海军协定》并退出“伦敦海军裁军会议”。到1936年末,日本海军总吨位已扩充至美国的68%,而其中新锐舰艇吨位则达到美国的81%,这为日本实施“南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徐传博《军备竞赛与太平洋战争的起源》

材料二   日本的扩张迅即遭到美国回击,美国开始禁止向日本出口航空汽油和废铁。当时,日本的主要资源大多需从美国进口,因此美国的经济制裁确使军部一时感到不安。但军部的“南进”扩张政策已定,仅此制裁一项无法促其改变。更重要的是,在军部看来,南洋蕴含丰富资源,一旦日本“南进”拿下南洋,即可将南洋资源掠为己有,从而实现资源的“自给自足”,便无需依赖美国的资源供给。可见,美国的制裁并未对日本产生重大影响。此时的日本确已抱定一心“南进”、对美一战的决心。

——摘编自徐传博《军备竞赛与太平洋战争的起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日军备竞赛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日军备竞赛的影响。
2021-08-01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战时期日本在制定侵华后的扩张计划时,军队产生了战略选择的分歧:日本陆军主张北进,以苏联为假想敌;而海军主张南进。以美、英为假想敌。1936年,日本最高决策层决定“南北并进”。随后,日本驻东北的关东军在中蒙边界地带不断挑衅,以试探苏联和蒙古的军事实力。1939年,日本陆军挑起了“诺门坎事件”。19395月,日本关东军向驻守在诺门坎一带的苏军第57特别军发起攻击,“诺门坎事件”爆发。开战伊始,日本认为“大肃反”后的苏军已不足为虑,狂妄地宣称日军1个师团可以对付苏军3个师。斯大林任命朱可夫作为诺门坎战役的指挥官,朱可夫指挥苏蒙军队向日军发起猛烈的反攻,日军在苏联的装甲军团面前溃不成军,被迫向苏联求和。1940年,双方缔结了停战协定,日本发起的诺门坎战役宣告失利。

——摘编自葛妍《揭秘苏日诺门坎战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发动诺门坎战役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诺门坎战役失利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1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国大举入侵苏联,苏联几乎承担着德国全部军事力量的压力,而德国西线兵力相对空虚,防御薄弱。苏联认为要想改变苏德战场上的力量对比,从根本上扭转欧洲战场上的不利局面,就必须想办法使德军最大限度地分散兵力,然而要做到这一点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盟军能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1941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正式卷入战争,成为反法西斯战争中强有力的一员,并担当起领导者的角色。北非战场取得胜利之际,美英两国首脑及两国三军参谋长于19435月在华盛顿举行了“三又戟”会议,主要讨论盟军在欧洲和亚太战场上的合作问题。这次会议为194311月德黑兰会议正式确定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臧春华《浅析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曲折性》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历史意义。
2021-05-13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对英国来说,尽管到19416月,随着德军东进入侵苏联而大大减轻了对其本土的威胁,事关帝国生存的地中海和中东局势依然严峻,更有甚者,日本在确立了南进战略后对英国在远东的利益构成了严重威胁。决策层认为,仅靠美国援助而不参战,英国将无力打赢这场战争。受困于国内形势,罗斯福在二战爆发后采取了以物质援助而非直接参战的策略来帮助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抵抗德意志的侵略。于是两国首脑于19418月举行大西洋会议关,并签署了《大西洋宪章》。该文件宣布对德战争的目的和战后和平的处置,同时表明两国不追求领土或其他方面的扩张,不承认法西斯通过侵略造成的领土变更,摧毁纳粹暴政后重建和平等。对此,英国首相丘吉尔说:“这项联合宣言的影响深远的重要性显而易见。美国在名义上仍属中立,却同一个交战国发表这样的宣言,仅就这一件事而论,就是惊人的。”

——摘编自《<大西洋宪章>与罗斯福思想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美两国举行大西洋会议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大西洋宪章》签署的积极作用。

8 . 材料 中途岛海战之后,战线转移到西南太平洋。美军打算乘胜前进,转守为攻,其目标之一是占领瓜达尔卡纳尔岛。1942年7月,日本修建队赶在美国之前,到达瓜达尔卡纳尔岛施工,并准备实施大规模登陆。美国情报处发现日本正在瓜达尔卡纳尔岛上紧急修建飞机场,一旦完工,将使日本重新夺取珊瑚海的制空权,并能封锁澳大利亚东部的海上通道,威胁斐济和努美阿,于是,美国海军总司令命令缩短战线,集中进攻瓜达尔卡纳尔岛,以遏制日军南侵。1942年8月,双方调集了尽可能多的军规、飞机,在瓜岛水域,展开了大规模海战,1943年初,日本承认失败,将岛上日军全部撤退。美国损失2艘航空母舰、1500多人,占领了瓜达尔卡纳尔岛。瓜岛之战,是美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又一次决定性胜利。从此,日本完全转为退守,瓜岛成为美军反攻的起点。

——摘编自卢文璞主编《世界现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瓜岛之战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瓜岛之战的意义。

9 . 材料 1942年3月,日军占领仰光后,分3路北进缅甸腹地。日军占领同古后,右翼英缅军一师、英印17师一路北进,日军33师团迅速占领仁安羌油田附近,断绝英军后路,将英缅军一师包国于仁安羌油田东北、平墙河以南地区。英军总司令命已在平墙河以北的装中部队打通公路,但北岸渡口已经被日军高延大队占据。

罗卓英应英军要求,指示远征军新38师113团接应英军,4月17日刘放吾团长率部抵达仁安羌平墙河北岸并与日军交火。18日师长孙立人亲自从曼德勒赶往前线指挥。发起攻击后。日军驻守北岸中队不支,渡河南撒.19日掷晓,刘放吾率两个营在炮兵火力支援下,涉水攻击白塔山日军炮兵阵地,被困的英缅军第一师亦由另一面攻击,合作攻下阵地。刘放吾进而率全团进攻501高地,三得三失,攻克501高地,收复全部油田地区,日军后撒待援。英缅军第一师七千人得以向北越迁平墙河,美国传教士、各国新闻记者及妇女五百余人一并获救。

——摘编自许白爽《仁安羌大捷概况综述》等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仁安羌战役的背景。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仁安羌战役的意义。
10 . 阅读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大多数德国人自愿追随希特勒,根本不在乎反对派的遭遇和对犹太人同胞的种族隔离现实。对他们来说,德国在重新前进,而这是最重要的。由于建立了战争工业,又进行了修筑高速公路等大工程,失业现象很快就消失了。国家号召所有的德国人都买一辆“大众牌”轿车。巧妙的宣传使人人感到生活在伟大的时代。

——德尼兹·加亚尔、贝尔纳代特·德尚等:《欧洲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大多数德国人自愿追随希特勒”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两例说明希特勒在20世纪30年代是怎样“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的”。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国际局势的发展,有三种趋向。一种是以苏联为首的世界人民同西方民主国家结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制止法西斯侵略,推迟和避免世界大战的发生……第二种法西斯势力同西方民主国家暂时达成妥协,法西斯国家不断蚕食中小国家,并在向英法开战之前首先进攻苏联……第三种是苏联孤立自保,希特勒实现声东击西,在进攻苏联之前首先进攻西欧国家。

——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三编》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与材料二中的哪一种趋向相吻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种趋向未能最终出现的原因。

材料三1944年6月6日盟军将领巴顿将军在给儿子乔治的信中写道:BBC电台今天早晨说,盟军空降部队和登陆艇大规模在海岸登陆。虽然没有亲自参加此次军事行动,我率领的这支英雄部队很快就会在那里了。优秀的战士可以分为两种:不莽撞的与莽撞固执的。我是后者。人必须选择自己的一种方式,然后坚持下去。武器在更新,但使用武器的人并没有改变。你要客观地读历史,多读些人物传记,你必须知道历史上的人们是怎样做出反应的。要赢得战斗,你绝对不能怀疑你有能力做个好士兵。我所取得的成就在于,我一直相信我对军事的判断是正确的。

——摘编自[美]安德鲁·卡洛尔《美军战争家书》


(3)根据材料三回答,为了让儿子成为一名“优秀的战士”,巴顿提出了哪些建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次军事行动”的名称及历史意义。
2023-01-10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