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极格局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二战期间,美国将原子弹视为实现政治和外交目标的重要工具,对苏政策愈发强硬。而苏联则采取针锋相对的态度,加紧核武器研制。双方立场迥异、互不让步,最终导致原子能国际控制计划以失败告终。由此可见
A.原子弹是美苏冷战的产物B.核竞争促使美苏同盟瓦解
C.二战期间两极格局确立D.美苏对抗加速二战结束
2020-12-17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夏县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在1946年4月召开的巴黎外长会议上,英国外长贝文威胁说,英国纳税的负担太重,不能再这样无条件地支持波茨坦协议,“我的政府不得不以……这样一种方式来组织德国的英占区。”此后贝文主动向美国靠拢,两国开始公开讨论双占区合并的问题。英国这样做的目的是
A.统一欧洲B.分裂盟国C.惩罚德国D.平衡法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必须强硬对付俄国人,他们不知行止,好似水牛闯进瓷器店。他们建立政府只有21年,我们已逾百年,英国更是有数百年悠久历史。我们必须教导他们如何知行知止……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重担持续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上,全世界都应该采取美国的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杜鲁门的演说(1947年3月)基辛格《大外交》

材料二 美国学者迈克尔·H·亨特认为,发展是遏制的小兄弟;发展可以提供对共产主义病毒的长期免疫力;遏制则强调一个伟大国家捍卫自由的责任。发展战略的具体做法就是采取适宜的、合法的步骤对他国进行社会改革,是美国相对于他国具有永久的优越感。美国对台湾采取的就可以认为是发展的战略,对大陆则采取遏制战略,但是美国的最终目的是以其经济上的优势来试图遏制、拖垮中国,进而达到和平演变中国的目标。

——刘国柱《第四点计划与杜鲁门政府在第三世界的冷战战略》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的对外战略及其实施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二战后“遏制”的对象及其实施的影响。
2019-10-08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山西省晋中市平遥二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美日关系是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演变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年9月发表的《美国战后初期对日政策》说“美国占领日本的最终目标是:

(1)保证日本不再成为美国的威胁,不再成为世界安全与和平的威胁。

(2)最终建立一个和平与负责的政府,该政府应尊重他国权利……”即使日本从属于美国。同时,美国希望在远东成为自己合作者的是中国,把日本作为将来合作者的想法,无论在道德上和感情上都是不能接受的。

——高兴祖《战后美国对日本的占领政策》

1948年,美国陆军部长罗亚尔声称,美国要使日本成为远东兵工厂和防止共产主义的屏障。1954年3月,美日签订《共同防御条约》,以中国、苏联为敌,重新武装日本。

——汪宏玉主编《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进入1995年后,……就日本而言,建立与美国的军事伙伴关系……将意味着提高自己的对美地位,发挥更大的国际安全作用。但从长远的观点看……日本发展与美国的军事合作,最终目的不是与美国一体化,而是积蓄力量,以求有朝一日摆脱美国的控制。

——刘世龙《日美关系的两个周期》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二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政策的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90年代日本对美日关系的诉求。综合上述材料,用一句话概括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演变的趋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二战后初期,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在致国务院的电报中说:在苏联“我们没有投资要去捍卫,没有确实存在的贸易会丧失,也几乎没有文化交流要维持,我们唯一同他们有利害关系的不是我们已有的东西,而是我们希望的东西。”乔治·凯南的意思是,美国应该
A.继续与苏联合作
B.采取措施遏制苏联
C.与苏联分道扬镳
D.分化社会主义阵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法国1964年决定与中国建交是受到了戴高乐主义的影响。从此,“两个希望自己把握命运的国家出于摆脱冷战思维的考虑,背靠背站在了一起,相互帮助、相互倚重”。这反映出(  )
A.戴高乐主义主导中法建交B.世界格局步入多极化时代
C.法国力图摆脱美国的控制D.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瓦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从世界局势演变的过程看,决定世界格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世界大战的爆发
B.各国的经济水平
C.各国的国家制度
D.各国实力的对比以及这种对比是否发生变化
8 .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从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到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战火在东北亚蔓延了整整半个世纪,大规模的战争就有四次:1904年的日俄战争、十月革命后帝国主义对西伯利亚与远东的联合武装干涉、1931年起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和1950年爆发的朝鲜战争。其中,朝鲜战争更是二战后参战国家最多、兵力规模最大的军事冲突。此间,世界上所有的大国强国无一例外登台亮相,东北亚地区成为世界上最不安定的地区。

20世纪下半叶,世界上的许多地区,如东南亚、南美洲、中东、巴尔干半岛等战事不断,但东北亚地区则一反烽火连绵、战乱频仍的局面,出现了半个世纪的和平安宁,可以说是除了北美洲之外最为平静的地区。引人深思的是,北美洲只有三个国家,且社会政治制度、经济体制大致相同,而东北亚诸国无论从那方面看都相去甚远,为何也能保持长达半个世纪的和平呢?

——摘编自黄定天《20世纪的东北亚——战争与和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上半叶东北亚地区动荡格局反映出的矛盾。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下半叶东北亚地区能保持长期和平的原因。
9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日本投降后不久,美国军队以“盟军”的名义占领了日本,从1948年起,中国局势发生重大变化.美国决定改变对日政策,加紧策划缔结对日和约,扶植日本。1949年,印度拒绝了华盛顿关于进行印美长久合作的建议,美国进一步修改其远东政策。新中国的建立和朝鲜战争的爆发,大大加剧了美苏两大阵营之间的对立和冲突。美国加紧在亚太地区建立军事体系。1950年10月,美国签订军事援助协定。1951年8月,美菲签订《共同防御条约》。9月,美国同澳大利亚、新西兰签订《太平洋安全保障条约》;同日本签订《日美安全保障条约》,1953年和1954年先后与李承晚和蒋介石集团签署“东北亚防御联盟”。此外,美国积极策划在东南亚和中东地区组成军事集团。1955年9月,成立了“东南业集体防御条约组织”,并特意强调“武装进攻”的含义仅适用于“共产党侵略”。11月,在美国策划和支持下你,伊朗、伊拉克和土耳其等国组成了巴格达条约的组织。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国亚太政策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美国亚太政策的时代背景。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20世纪,大国之间靠牺牲他国利益达成的协议有
①《布列斯特和约》
②《九国公约》
③《慕尼黑协定》
④《雅尔塔协定》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