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极格局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46年2月22日,时任美国驻苏联代办乔治·凯南向华盛顿发回电报,主张把苏联看作政治对手,而不是伙伴;同一时间,斯大林也指责战争是“现代垄断资本主义基础上发展的必然产物”,只要资本主义存在,战争就是不可避免的。由此推知,当时(     
A.国际组织难以维护世界和平B.雅尔塔体制受到了大国的质疑
C.美苏意识形态领域分歧突出D.美苏形成了全面冷战对峙局面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苏联的目标是具体的,即占领领土。美国所追求的目标则是抽象目标或环境目标,它关心的是世界政治大环境。战后英美法苏对于欧洲的分区管制形成的“四大警察”理念是一种追求“双赢”的理念。而根据囚徒困境模型分析,安全感是达到“双赢”结果的基本要求。而战后美苏之间安全感从未存在过;不光是因为两极格局、东欧真空,更根本的是因为战后形成的两极力量不均衡,又不足以使一方完全支配另一方,因此弱的一方必然奋起而追之,而这又会导致强的一方产生更强的戒心。苏联作为极权主义国家,对美国天生就有戒心,因为其要控制信息的输入来维持政权的稳定。”所以,罗斯福的大国合作之梦从来就没有实现过,美苏最终还是从合作走向了对抗。

——摘编自袁茵《论冷战的起源——虚假均势、集权主义政体与冷战的爆发》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全球治理出现众多问题,如资本的配置正在向那些具有资本垄断权利的国家集中;国与国之间以及国家之间内部贫富失衡问题严重;一些国家主张的所谓民主已经失去了真正的民主意义,导致一些国家和地区动乱;全球面临的生态平衡挑战非常严重等。随着美国霸权在国际体系中不断衰退和新兴经济体的陆续崛起,全球治理由霸权时代的垂直结构逐渐趋于扁平,一元化治理由于国际权力的不断分散开始走向多元的全球治理模式。

——摘编自刘长喜、毛博《全球治理之殇与中国方案》


(1)依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美苏从合作走向对抗的原因。结合所学说明冷战格局下中国外交新思维的表现。
(2)依据材料二,分析当前全球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所学指出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2022-10-26更新 | 339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豫南九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凡尔赛和约》要求德国割地并支付巨额战争赔款,被迫接受和约的德国对此充满了仇恨。美国虽然实力强大,但主要关注美洲和亚太地区,不愿卷入欧洲事务,甚至没有加入国联。英、法作为凡尔赛体系的主导者,实力却已大不如前,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更加力不从心。到了20世纪30年代,面对德国对凡尔赛体系的挑战,英,法只能不断退让,最终导致新的世界大战爆发。所以有人说,凡尔赛体系换来的根本不是和平,只是二十年休战。

——摘编自陈世阳《凡尔赛体系解体的原因分析》

材料二   雅尔塔体系下,美、苏是公认的超级大国,两国也互认对方为主要谈判对手,双方对势力范围的划分也体现了两国均势的原则。对于德国和日本,美苏没有索取过多赔款,同时还推行民主化改革,以铲除军国主义的土壤。联合国的成立给中小国家提供了一个活动舞台,中小国家获得了更多的尊重和安全保障。罗斯福对雅尔塔体系“至少保持五十年和平抱有信心。”

——摘编自曹胜强《凡尔赛体系与雅尔塔体系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凡尔赛体系无法换来和平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凡尔赛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不同,并说明罗斯福对雅尔塔体系“至少保持五十年和平抱有信心”的理由。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1945年,为落实《雅尔塔协定》条款,正在波茨坦出席美、苏、英首脑会议的美国总统杜鲁门说,“不管蒋介石是否作出让步,斯大林都将参加对日作战”,如果中国不愿作出让步,他们将不顾中国的反对满足斯大林的要求。这表明
A.美苏两国进入冷战对峙局面B.二战后民族独立运动道路曲折
C.战胜国中国未获得任何利益D.雅尔塔体系具有强权政治色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近代国际格局不断演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国际会议主要内容
巴黎和会与同盟国签订一系列条约,以对德《凡尔赛条约》为主。主要内容包括: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华盛顿会议美、英、日、法签订《四国条约》,迫使英日同盟终止
美、英、法、意、日签订《五国海军协定》,限制各国海军军备,美国获得和英国同等的海军地位
美、英、日、法、中等九国签订《九国公约》,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材料二 雅尔塔体系具体内容大体有四个方面:

西方欧洲雅尔塔体系。它通过《分区占领管制德国及非法西斯化的原则协定》《关于波兰疆界和临时政府组成的协定》《关于被解放的欧洲的宣言》等,划分了美英和苏联在欧洲的势力范围。这是雅尔塔体系的关键环节。东亚雅尔塔体系。对战后亚洲的安排主要是通过开罗会议和《开罗宣言》、雅尔塔会议和《雅尔塔秘密协定》《波茨坦公告》、美国对日本的占领改造,以及美苏在朝鲜受降的“三八线”协议等实现的。“中间地带”雅尔塔体系。对于殖民地的安排,除英、法、荷在远东的殖民地被保留下来,其他地区的殖民地转交给联合国托管。这方面的内容规定比较笼统,是雅尔塔体系的薄弱环节。联合国。战后成立新的国际组织联合国,确定了“大国一致”的原则,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享有否决权。

——摘编自杨鹏飞等《二十世纪以来的战争和平与世界发展》


(1)根据材料一,分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包含了哪些矛盾。这一体系的建立对国际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尔塔体系的主要特点。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建立的雅尔塔体系,对战后世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由于雅尔塔体系是建立在美苏力量相对平衡的基础之上,因此双方都认识到要尽力避免冲突。西方不能再采取明目张胆的武装干涉,这有利于欧亚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产生。雅尔塔体系将原法西斯国家转变为资产阶级民主国家,从而埋葬了发动世界大战的重要根源。它所确立的联合国安理会的“大国一致原则”,使任何一个大国要想发动战争都受到约束。各国人民与政府的维护和平、控制战争的意识都上升到了空前的高度。在雅尔塔体系下,西欧在衰落中走向复兴,中国的政权更迭使亚太地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亚洲和非洲新独立的民族国家中产生了中立主义势力,这些成为冲击大国强权政治的民主力量。

——摘编自徐蓝《试论雅尔塔体系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尔塔体系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雅尔塔体系在维护战后国际和平中的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雅尔塔体系要保卫的并不仅仅是“二战后出现的两种社会制度,两种意识形态和对立的两大军事集团分庭抗礼的国际关系格局”,相反雅尔塔体系要保卫的是整个战后的世界和平、安全与发展。材料主要表明,雅尔塔体系
A.制约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B.确保了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共存
C.实现了美苏两国和平共处D.消除了两大阵营各国之间矛盾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欧洲是近代资本主义文明的发祥地。从全球战略角度来看,以欧洲为中心,亚非就是其两翼,如果控制了欧洲,就进而可以控制亚非称霸世界。二战后美国开始以自由世界的领袖自居,它的“救世主”精神或日使命感更加强烈,奉行全球霸权主义政策。苏联历史上的侵略危险几乎全部来自西部,惨痛的历史教训使苏联不得不首先考虑安全问题,而最现实有效的办法就是把战线尽可能向西部推移,从而把东欧这个昔日进攻苏联的跳板变成保护自身安全的缓冲地带和安全屏障。故而,美苏在欧洲保持强大军事力量的同时,既进行着大规模的军备竞赛,又进行着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对抗和争夺。在亚洲,由于人民民主力量的壮大发展,使建立在美苏实力均等基础上的雅尔塔体系出现了向社会主义阵营倾斜的趋势,而这种趋势又是在武装战争的形势下进行的,美国以为这是共产主义扩张的表现,严重威胁到了自由世界,因此美国不惜一切代价,包括使用战争手段来维护雅尔塔体系在亚洲规定的格局,故而在亚洲爆发了冷战间具有世界意义的局部战争。

——摘编自李接德《冷战在欧亚两洲表现不同原因之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在欧亚两洲的不同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冷战在欧亚两洲表现不同的原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1年,旧金山对日片面媾和条约生效后,日苏断绝了联系。日苏之间的领土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主导权掌握在苏方手中,但是苏联却主动接近日本以寻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1954年,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宣称愿意实现日苏关系的正常化。鸠山一郎组阁后,认为要进入联合国,使日本成为一个真正独立的国家,必须恢复日苏邦交,而过度的亲美路线容易导致日本成为美苏爆发战争时的牺牲品。1955年,鸠山政府与苏联进行了首轮谈判,双方在日本加入联合国等问题上取得了一致,但在领土问题上存在着根本分歧。对于日苏关系的进展,美国政府对日本施加了巨大的压力。1956年,鸠山一郎亲率代表团和苏联进行谈判。日苏双方签署了《日苏联合宣言》,决定结束战争状态,恢复正常的邦交关系。1956年底,在苏联不再动用否决权的情况下,日本加入了联合国。

——摘编自邓峰《日苏邦交正常化新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日苏邦交正常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日苏邦交正常化的影响。
10 . 在1946年4月召开的巴黎外长会议上,英国外长贝文威胁说,英国纳税的负担太重,不能再这样无条件地支持波茨坦协议,“我的政府不得不以……这样一种方式来组织德国的英占区。”此后贝文主动向美国靠拢,两国开始公开讨论双占区合并的问题。英国这样做的目的是
A.统一欧洲B.分裂盟国C.惩罚德国D.平衡法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