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极格局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条约《开罗宣言》《旧金山和约》
主要内容对日作战的目的在于制止并惩罚日本侵略;剥夺日本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地区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日本攫取的中国领土,如满洲(中国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盟国承认日本对其领土和领海有完全的主权;日本承认朝鲜独立;日本放弃对台湾、澎湖列岛、南沙及西沙群岛的一切权利和要求;日本同意将琉球群岛和小笠原群岛等置于联合国托管之下而以美国为唯一管理当局;日本得自愿加入集体安全协定;盟国可与日本缔结双边协定在日本驻军;盟国放弃对日本的赔偿要求。
备注在征得斯大林的完全肯定后,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在重庆、华盛顿、伦敦三地同时发表《开罗宣言》。1951年9月8日,美、英等46国与日本在美国旧金山签订。中国、朝鲜没有受到邀请参加,印度、缅甸拒绝参加,苏联、波兰、捷克没有签字,中国政府声明此条约是非法的、无效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开罗宣言》和《旧金山和约》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结合时代背景谈谈你对《旧金山和约》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大国关系的变化往往影响着世界局势的发展,如何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值得反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巴黎和会上,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坚持要求萨尔盆地归并。对此,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你可以把德国的殖民地剥夺,把它的军队减到仅够警察的力量,把它的海军减到五等国家的地位,但结果还是平等的……为了(防止德国报复)这些理由,所以我们坚决反对超出必要的范围把德国人民从德国的统治之下割给别国。”

——摘自《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日本投降后,美国军队以盟军的名义占领了整个日本,由太平洋美陆军总司令迈可阿瑟担任盟军最高统帅。1945年9月2日,美国发表《对盟国占领管制日本最高统帅部受降的基本指示》宣布,对日占领的目标是保证“日本不再成为美国的威胁”,建立“一个以支持美国为目的负责任政府”;并宣称“天皇和日本政府的权利应从属于最高统帅”,如果主要盟国之间发生意见分歧,美国政策应居主导地位。

——世界当代史讲义

材料三正如我在过去三年多次指出的那样,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七亿五千万人民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美国总统尼克松关于计划访问北京的谈话(1971年5月)

(1)材料一种劳合·乔治对克里孟梭的要求表示反对的实质是什么?结果怎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美国是怎样处置日本的?指出这种做法对日本对待战争罪行的态度有何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美国“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而采取的行动,并指出其对中国和国际形势分别产生了怎样的重大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应如何处理国与国间的关系?

2018-05-08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年高考历史四月预测押题精选:(一)(天津卷适用)
3 . 下图是1945年以来,德国版图变化示意图。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版图变化的原因。
(2)谈谈你对德国版图变化的认识。
2018-05-03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州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题

4 . 在中美两国长期交往的历史中,两种对立的中国观在美国交替出现。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784年以前,美国与中国没有直接往来。但这一时期……中国出产的丝绸、瓷器和茶叶在北美殖民地享有很高的声誉,它们把中国的美好形象传达给美国人。……如果说《马可.波罗游记》中描绘的古老、文明、智慧、富庶的中国仅仅给美国人一个直观形象的话,伏尔泰、莱布尼兹和魁耐这些美国人耳熟能详的名字则从理论上建立了中国在美国人思想中的崇高地位。1784年“中国皇后号”来华后,美国人开始有机会亲眼目睹中国的“庐山真面目”,……中国崇拜偶像,盛行迷信,笃信吉日以及一夫多妻……他们发现眼见的中国与耳闻的中国相去甚远,顿令第一批美国商人产生一种失望感。

材料二、战争爆发不久,《纽约时报》在一篇社论中满怀希望地说,尽管美国最初遭受了损失,但它决不是孤立的:“我们有像中国那样忠诚的战友,它有着取之不尽的人力资源……。中国依靠其吃苦耐劳、足智多谋的人民,将十倍地报偿我们以前给它的援助。……”长期以来一直备受美国蔑视和施舍的中国迎来了最佳时光。

材料三、伴随着朝鲜战场烽烟四起,成吉思汗的好战形象重新在美国人脑海中浮起中国被视为莫斯科的“傀儡”和忘恩负义的“侵略者”。中国在美形象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据王立新《试论美国人中国观的演变(18世纪~1950)》

材料四、美国公众对中国、日本、俄罗斯的感情“温度”:

年份中国日本俄罗斯
1990年455259
1994年465354
1998年475549
2002年486055

——余建军《美国公众的中国观与美国对华政策(1990-2002)》

(1)根据材料一,概括1784年以前美国人可能通过哪些渠道了解中国。“中国皇后号”来华后,中国社会的哪些现象可能“令第一批美国商人产生一种失望感。”?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观?简要分析这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观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这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观,并简述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4)根据材料四,指出这一时期美国公众对中国感情“温度”的特点。

(5)综合上述材料及结合所学概括影响美国人“中国观”的主要因素,以及谈谈你对中美关系的展望。

2018-01-07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单元测试3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国会参众两院发表咨文并同时对全国广播,说希腊遭到由共产党人领导的“恐怖主义活动的威胁”,一旦它作为独立国家“陨落”,它不但将危及土耳其和整个中东地区,而且将给欧洲一些“力争维持其自由和独立地位”的国家带来“灾难性”影响。……他诬指“极权主义”和任何国家的民族民主革命都“危害着美国的安全”,声称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各国“自由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所实行的征服活动;必须帮助各国人民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去解决有关他们各自命运的问题。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美国将参加各盟国和朋友的防务和发展活动,但是美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定全部方案,拟定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定,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只有在我们的帮助真正起作用,并且被认为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的时候,我们才会给以帮助。

——尼克松1970年对外政策报告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美国的哪一外交政策?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2)比较材料一与材料二,指出在“援助自由国家”问题上二者的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3)就上述美国对外政策发生变化的原因,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国政府攻击共产主义,认为它已经“成为世界上一切邪恶的根源。在任何地方发生的每一变动中,我们总能看到有‘莫斯科共产主义’在插手”。

材料二美国总统杜鲁门上台后曾一再声称:“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都应该采取美国制度。”

材料三战后初期苏联努力构建周边安全带,在东欧形成了以苏联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阵营,同时竭力扩大自身的影响力。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共同主题?

(2)材料一反映了美、苏关系的什么特点?

(3)根据材料谈谈你对美苏关系的认识。

2018-03-16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四单元第14课 “冷战”的缘起

7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中国通过长期的反侵略斗争,取代了日本在东亚的主导国家地位,从战前的半殖民地状态一跃而为五大国之一及联合国的创始国,拥有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和一票否决权。与此相对,日本不再是国际政治中的大国了,并且要在美国的占领和指导下重建经济。虽然老牌的欧洲殖民列强——英国、法国和荷兰——在战争中获胜,但昔日的威望却大大降低,因为这些国家在战时被日本赶出了在亚洲的殖民地,始于16世纪的欧洲在亚洲之殖民主义的时代终于走到了尽头。另一方面,美国凭借其在打败日本中发挥的主导作用,崛起为最强大的太平洋国家。这一转折预示着亚洲国际关系发展中一个全新篇章的开始。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日本《新历史教科书》株式会社扶桑社(市版本)对中日战争起因的描述:

事件描述



“九一八”事变随着国民党统一中国的逼近,中国人的反日运动激化,不断发生妨碍列车运行和迫害日本学童的事件。此外,对日本来说,北面有苏联的威胁,南面有国民党的力量不断逼近
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夜,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中国方面继续开枪,进入了战斗状态。事件本身不过是一个小摩擦,虽然人们希望就地解决,但是与日本方面的冲突事件不断发生,解决变得困难起来

(1)根据材料一,分析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对亚洲国际格局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日本教科书中关于中日战争起因的记述,谈谈你对中日战争责任问题的看法。

2017-07-22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美日关系是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日本的占领不能重蹈德国的覆辙,我不想分割管制或分区占领。我不想给俄国人以任何机会,再让他们像在德国和奥地利那样行动。
——《杜鲁门回忆录》第一卷
材料二 在和约和本条约生效之日,由日本授予、并由美利坚合众国接受在日本国内及周围驻扎美国陆、海、空军的权利。……未经美利坚合众国事先同意,日本不得将任何基地给予任何第三国,亦不得将基地上或与基地有关之任何权利、权力或权限,或陆、海、空军驻防、演习,或边境之权利给予任何第三国。             ——《日美安全保障条约》(1951年)
材料三 在资本输出方面,日本一方面限制美国资本国的无限制发展,一方面大力推行自己的资本输出,其资本输出的增长适度比美国要快得多。它的资本也大规模地流向美国国内……日本在美国的直接投资在1960年时还微不足道,1970年也只有2.3亿美元,1980年时就达到了42.2亿美元。                                                     ——《20世纪世界史》
材料四 中曾根内阁(1982~1987年)是战后日本政治的重大转折时期,这一转折的重要标志是中曾根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的口号和日本要成为“政治大国”(或“国际国家”)的国家发展目标。                                                                                     ——《日本史》
材料五 我们在亚太地区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将植根于美日之间历久弥新的同盟关系。从我就职之初开始,我就努力加强紧密联系我们两国的纽带。……50年前的这一天,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总统与日本首相并肩而立,他说,我们两国正在建立基于“平等和相互理解”的“牢不可破的伙伴关系”。在此后半个世纪中,这一同盟作为两国安全与繁荣的基础持续至今……在我们的同盟不断发展并适应未来的过程中,我们始终不遗余力地维护艾森豪威尔总统很久以前阐明的那种精神,即一种平等且相互尊重的伙伴关系。
——奥巴马东京演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结束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日关系发展变化的特征,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仍不遗余力地与日本发展一种“平等且相互尊重的伙伴关系”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根据美日关系发展的轨迹谈谈你的认识。
2016-11-27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河南洛阳孟津县一中高一上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