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东西方的先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在孔子和他弟子的推动下,“士”这个原来低级贵族的专用称谓,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比如士志于道,质直而好义,杀身以成仁,不耽于舒适的生活等。这表明
A.孔子意识到周礼难复B.儒学具有入世精神
C.西周分封制得到调适D.官僚主要来自士人
2022-05-19更新 | 354次组卷 | 8卷引用:四川省大数据精准教学联盟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统一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反对苏格拉底把美德仅仅等同于知识的观点,认为美德分知德和行德。在谈到行德时,他明确指出“美德乃是一种中庸之道,它乃以居间者为目的,过度和不足乃是恶行的特性。”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A.肯定了雅典平民掌权的民主政治
B.与孔子“和而不同”的思想相一致
C.基于对希腊城邦制度现状的反思
D.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2022-05-14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春秋时期,朝聘、会盟、征伐、城筑等,本来多与宗教活动有联系,但孔子整理的《春秋》却从中游离开,只是从人事的角度去记载这些事情,不只是注意所谓的善恶,也认真记载了得失成败,据此可知,孔子
A.否认鬼神存在B.推动私学的发展
C.意图恢复周礼D.强调治史以致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说:“在这个社会里,你们都是兄弟。但当上帝创造你们的时候,他在那些有资格成为监护者(统治者)的人中加入了金,在有资格成为辅佐者的人中加入了银,而在农民和其他劳动者(被统治者)中加入了铜和铁。”据此,柏拉图主张
A.人人平等B.僭主政治C.直接民主D.精英政治
5 . 东西方先哲孔子与柏拉图,都对个人品质与国家状态提出了自身的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认为,三代(夏、商、西周)的制度是相承的,一贯的,周王朝的统治将百世不替的延续下去,天子的权威必须恢复。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手段是“正名”,使君臣父子各安其位,遵守各自的名分,不越位,不僭礼。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理想国是依托正义这个中心建立起来的,在柏拉图看来,正义有两个层次:一是个人的正义,二是国家的正义。“国家的正义”指的是“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由正义而产生的节制、勇敢、聪明等品质,这样的城邦才能井然有序、保持稳定。“个人的正义”的含义是“达到自己主宰自己,自身内秩序井然,对自己友善”。

——于宁《柏拉图与<理想国>》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提出“天子的权威必须恢复”的有效手段。结合所学,指出“有效手段”的内涵。
(2)据材料二,分析“个人正义”与“国家正义”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柏拉图理想国设想的现实依据。
(3)综合两则材料,归纳孔子与柏拉图所追求的“个人品质”和“国家状态”上的相同点。
2022-04-26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期中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政德”一词首见《国语》,主要用以论说君主的德性德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作为儒家创始人,对为政者的德性有着深入的思考。孔子认为“仁”是为政的根本和出发点,他强调为政者要具有仁民、爱民的大德。围绕着如何仁民,他提出“政有使民富且寿”“养民也惠,使民也义”“足食,足兵,民信之矣”等主张。他主张为政的首要条件是本身具有高尚的道德和人格,能将内在的圣德推而广之,以教化民众,对外则担当社会重任,治国安民。同时,他认为为政者要先从修身齐家、努力追求理想的人格和境界做起,然后从个人到他人、从家庭到社会和国家,从而达到“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他还认为为政者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才能更好地实施政令,只有为政者以德修身,勤勉尽责,才能治理好国家。而对于如何加强自我道德修养,孔子认为,要通过外察和自省相结合不断提升自己。

材料二 柏拉图在《理想国》等著作中阐述了许多关于统治者政德的内容。他对治国者的政治信念、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他认为,统治者的统治就是在理智和统治技艺的指引下,始终大公无私地、公正地对待他们的臣民,并“运用他们的技艺作为一种比成文法更加强大的力量去谋取幸福”。他以具有智慧和知识作为君主的首要条件,独创性地提出了由“哲学王”担任统治者的观点,其“理想国”中的完美君主——“哲学王”能将智慧与权力统一起来、知识与理性有机结合起来。柏拉图提出真正的哲学家要有“正义”“节制”等品质。他认为正义是一个人的理想所在,是人们的一个目标,是人性中理性指导意志、情感、节制欲望的一种理想状态,统治者如果能按照最高理性管理好国家,便是推行社会的“正义”;他也认为节制像勇敢一样是一种具体的善,是一种美德,“节制型的执政官是极为谨慎、公正、循规蹈矩的,能在私人事务方面发挥良好的作用”。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邢同卫、朱艳红《孔子与柏拉图的政德思想探析》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和柏拉图政德思想的异同。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孔子和柏拉图政德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孔子与柏拉图政德思想的现实启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论语》中记载,孔子去卫国,冉有驾车。到卫国后,孔子说:“人真多啊!”冉有说:“人口已经是如此众多了,又该再做什么呢?”孔子曰:“富之。”冉有曰:“既富矣,又何加焉?”孔子曰:“教之。”这反映出孔子
A.主张弘扬教育的万能论B.认为教育基于经济发展
C.宣扬士庶等级贵贱有序D.鼓励发展封建土地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当人口少到可以充分保障公民间的了解、交往、并彼此尽可能保持友善的时候,小型公民共同体的优势才能显现出来。按照他的计算,这种共同体理想的公民人口为5040人。柏拉图的这一思想(  )
A.成为城邦制度理论的基础B.为奴隶制的实行铺平道路
C.深受寡头政治实践的影响D.构成西方哲学的精神内核
9 . 东海西海,心同理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时期     中国西方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

人是政治动物……立法者通过塑造公民的习惯而使他们变好(具有德性)。这是所有立法者心目中的目标。如果一个立法者做不到这一点,他也就实现不了他的目标。好政体同坏政体的区别也就在于能否做到这一点。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

“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
“充天塞地中间,只有这个灵明”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王阳明

(28)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利心和贪欲心,至于代祷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志为转移。(36)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全部免罚。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摘选

       
“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出而仕于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人们协议联合组成他们生活在其中的政府,将一部分权利交出,以谋他们彼此间的舒适、安全和和平的生活,以便安稳地享受他们的财产。为了确保社会约定的实现,必须分权而治, ……立法权属于人民,执行权和对外权属于政府或君主;执行权和对外权从属于立法权。

     --洛克《政府论》


(1)阅读时期①的两则材料,写出这一时期的大致时间,归纳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对道德和政治关系的看法及共同点。
(2)阅读时期②的两则材料,指出王阳明和路德在目标与思想方法中的相似之处,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东西方产生这一共同变化的时代背景。
(3)阅读时期③时期两则材料,指出黄宗羲和洛克思想的本质区别,请分别从经济和政治角度分析其原因。
2022-03-16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高考科目考试适应性考试(6月)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材料   亚里士多德是希腊城邦政治思想的总结者。他组织学生对158个城邦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然后根据调查所得的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研究,上升为普遍意义的理论。在谈到理想城邦的政体形式时,亚里士多德系统阐述了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他指出共和政体不应凭借外力支持,而要依赖内在均势来求其稳定。公民的普遍参与是实现城邦稳定的必要条件。他认为理想的政体以中产阶级为基础,因为他们人数最多,能成为贫富两个阶级的仲裁者,以避免党争,减少内讧。对于城邦的治理,亚里士多德非常强调法律的作用,有了良好的法律,全体人民,包括统治者一律服从。

——摘编自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


(1)据材料,指出亚里士多德在研究城邦政治时所用的方法。
(2)据材料,概括亚里士多德的理想城邦的主要特征。
2022-03-15更新 | 117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苏州高新区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