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东西方的先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6 道试题
1 . 和谐的社会秩序需要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之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曾两次访问中国的希腊文学巨匠卡赞扎基斯有一句名言,“苏格拉底和孔子是人类的两张面具,面具之下是同一张人类理性的面孔”。第欧根尼同中国道家代表人物庄子倡导类似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

——《让古老文明的智慧照鉴未来》

材料二   世界一旦建成,造物者则希望有人赞赏他的杰作……因此,他创造了人,并对他说:“我将你置于世界的中心,使你能够更好地观察世界上的一切;我创造了你,使你成为 非上天的、非人间的、非可灭的、非永恒的,以便你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将你塑造成你喜欢 的形体。你也许会蜕化,变成无理性的牲畜;但是,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升华,变得神圣。”

——王军、徐秀云编著《意大利文学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人类理性的面孔”在二人的思想中是如何体现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格拉底与孔子生活的国度不同,为什么会都有“同一张 人类理性的面孔”。
2021-09-15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孔子认为“身正”是为政者的重要品质,“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韩非子主张立法者“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他们这是倡导统治者
A.推行仁政B.以法治国C.规范行为D.监督民众
2021-09-12更新 | 5710次组卷 | 73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天津历史高考真题
3 . 孔子作《春秋》,认为灾异是国君失德而引发的。孔子曾说:“邦大旱,毋乃失诸刑与德乎?”又劝国君“正刑与德,以事上天”。这一论述
A.主张人应消极地顺应自然规律B.影响了古代君主治国理政方式
C.成为纠正天子过失的理论基础D.形成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体系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提出“轴心时代”的命题(认为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是“世界史的轴心时代”)。在这个时代,东西方早期的哲学都发生了“终极关怀的觉醒”,中国古代哲学和古希腊哲学的代表人物孔子和柏拉图,这两位伟大的哲学家……都在同一时期提出了对人的关怀的哲学思想,都试图通过自己的国家学说,实现对人的终极关怀和人的幸福的安排,使人的生命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得以安顿下来。他们都不断游历和试图说服统治者实现自己的政治和社会理想,但都失败了……退而办学,锲而不舍的以求继续宣扬和传播其社会理想,使他们所推崇的道德和正义在未来普照社会和先民。

——刘成林《从孔子与柏拉图的比较研究中看轴心时代的哲学精神》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孔子与柏拉图所生活的时代有何基本特征?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孔子与柏拉图“对人的关怀”的表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伏尔泰用诗句表达了他对中国向往:“他只用健全的理性在解说,他不炫感世界而是开启心灵,他的讲话只是一位圣人,从不是一个先知,然而人们相信他,就像他自己的国王一样。”材料中的“他”是指
A.韩非子B.孔子C.董仲舒D.朱熹
2021-08-23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府教育大联考》四川省2015届高三综合能力滚动检测文综--历史试题(二)
20-21高三下·全国·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柏拉图认为,人们凭借直觉感官感觉到的具体事物总是相对的、不完善的,不真实的;只有理性思维把握到的一般、共性才是绝对完善的,永远不变的,因此才是最真实的。这表明柏拉图
A.开始关注人的理性B.重视知识理性价值
C.反对自然科学研究D.忽视人的直觉感受
2021-06-18更新 | 79次组卷 | 2卷引用:超级全能生2021届高三5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全国丙卷)
7 . 如何看待个人修养,东西方思想家中有的认为“谈论别人的隐私是最大的罪恶”,有的认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有的思想家提出:“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下列人物中,明确表达上述主张的有
①苏格拉底②亚里士多德③孔子④王守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021-05-21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孔子在对人性的论述中,没有直接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但同时孔子认为,即使是圣贤也要经常警惕或自省,以防范他人和自己内心的“不仁”。材料表明孔子(  )
A.抨击了人性本恶观点B.认为人潜意识中存在恶念
C.反对关于人性的争论D.消除了人们内心中的恶念
20-21高三上·山东·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如表是柏拉图有关财富的言论,这可折射出柏拉图
言论1财富分为三等:第一等是精神财富,第二等是肉体财富,第三等是物质财富
言论2财富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言论3德性不是来自财富,相反地,财富却是来自德性
言论4一般所谓财富,若其所有者不是正义而有德性的,即不能称之为财富

A.财富观带有伦理色彩B.排斥对物质财富的追求
C.受智者学派思想影响D.迥异于孔子的义利观
2021-04-20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学科网大联考高三1月历史试题(山东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马克思对亚里士多德作过高度的评价,说他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结合下图,下面关于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公元前 343 年,亚里士多德应邀到①处成为亚历山大的老师
B.公元前 384 年,亚里士多德出生在希腊南方毗邻的城邦②处
C.公元前 335 年,亚里士多德到③处创立了著名的阿卡德米学园
D.公元前 323 年,为防止雅典的报复,亚里士多德悄悄离开④处
2021-04-12更新 | 150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5月仿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