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东西方的先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东方的孔子和西方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共同点有
①都是哲学家
②都做过教师
③都曾经创办学校
④都提倡中庸之道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018-03-03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1单元第2课 思想家柏拉图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中庸(第2章)

材料二孔子的学生子贡曾经问孔子:“子张和子夏,哪一个贤一些?”孔子回答说:“子张过分;子夏不够。”子贡问:“那么是子张贤一些吗?”孔子说:“过犹不及。”

——(《论语·先进》)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2)提炼孔子在为人处事方面的主要观点。

(3)孔子的中庸思想目前有无现实意义?结合事实说明。

2018-03-03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1单元第1课 先师孔子(练习)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有言:“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其思想浸润中国历史2000多年。

材料二中国历史上曾有过孔子式的实践。在人民公社时期,在改革之前的国营企业里,我们不去着力研究如何把“蛋糕”做大,而是专心研究如何平分“蛋糕”,于是“大锅饭”就形成了。“大锅饭”越吃越稀,甚而至于逐渐变为“大锅粥”“大锅汤”了。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核心思想。据材料二,说明老农为何不欢迎孔子式的实践。

(2)据材料二,指出材料一孔子观点的局限性。

2018-03-03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1单元第1课 先师孔子

4 . 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其思想主张在中外历史上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论语》

材料二欧洲启蒙运动的旗手伏尔泰对中国的传统权威孔子推崇至极,他把孔子的画像挂在家里的礼拜堂里朝夕膜拜。在他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君主专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佛教、道教、喇嘛教都可以自由传道,政府只管社会风化,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这为对现实不满的法国人提供了一种榜样。

材料三第十二届“中华传统文化研修班”在香港中文大学举行,研修主题是“《论语》中的‘和’与‘中庸’”。来自大陆及港、澳、台的近百名师生参加了此次研修活动。

(1)材料一体现了孔子的哪些主张?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孔子提出以上主张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分析,伏尔泰认为“奉行儒学的中国”为法国人提供的“榜样”指什么。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伏尔泰推崇儒学的目的是什么。

(3)当今海峡两岸和香港、澳门的师生共同研修《论语》有何现实意义?

2018-03-03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1单元第1课 先师孔子
5 .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葸:畏缩),勇而无礼乱,直而无礼绞(绞:尖刻伤人)。”对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礼能使言行符合社会规范
B.礼是人们立身立国的基础
C.礼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D.要克己复礼,匡扶社会秩序
6 . 《论语》主要记录孔子和其弟子的言行,其中孔子多次提到“仁”,如“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苟志于仁矣,无恶也”。那么,“仁”的思想
A.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B.就是“和而不同”
C.因材施教,言传身教
D.认为“过犹不及”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7 . “理念”在古希腊文中的本义是“我们看到的东西”。柏拉图却认为“理念”不应该是人们“感觉之眼”看到的事物的外观,而应是人们的“灵魂之眼”,即理智所看到的事物的真相和本质。唯有“理念”才是事物的“原型”。这种观点
A.正确地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将“感觉之眼”看到的事物与“灵魂之眼”看到的事物统一起来
C.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唯心论观点
D.揭示了肉眼看不到的“精神世界”的存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亚里士多德的科学分类

一、理论的科学(数学、自然科学、后被称为形而上学的第一哲学);

二、实践的科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战略学、修辞学);

三、创造的科学,即诗学。

——摘编自罗素《西方哲学史》

材料二“政体”这个名词的意义相当于“公务团体”,而公务团体即是每一城邦“最高治权的执行者”,最高治权的执行者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少数人,又可以是多数人……政体(政府)以一人为统治者,凡能照顾全邦人民利益的,通常就称为“王制(君主政体)”。凡是政体以少数人,虽不止一人而又不是多数人,为统治者,则称“贵族(贤能)政体”。……以群众为统治者而能够照顾到全邦人民公益的,人们称它为“共和政体”。……僭主政体以一人为治,凡所设施也以他个人的利益为依托;寡头(少数)政体以富户的利益为依托;平民政体则以穷人的利益为依托。三者都不考虑城邦全体公民的利益。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材料三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

请完成:

(1)据材料一,指出亚里士多德在科学领域取得的成就。

(2)据材料二,概括亚里士多德对“政体”的分类情况,说明他分类执行的标准;判断古希腊著名城邦国家雅典践行的是哪一种政体?

(3)谈谈你对材料三这句话的理解。

2018-02-26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四课时训练:第二单元 第3课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最好先讨论普遍的善,看看争论到底在哪里。尽管这种讨论有点使人为难,因为‘理念’的学说是我们尊敬的人提出来的。不过作为一个哲学家,较好的选择应该是维护真理而牺牲个人的友情,二者都是我们所珍爱的,但人的责任却要我们更尊重真理。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尼各马科伦理学》

材料二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哲学名著《形而上学》中认为柏拉图理念论最大的弱点,在于不承认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他认为自然界是客观的、真实的存在,人们的认识来自对客观世界的感觉,没有感觉就没有认识。他在《政治学》一书中又批评“理想国家”的设想,认为这种设想不符合社会实际。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尊敬的人”指的是谁?中国学者据此翻译而成为众所周知的名言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分析亚里士多德“更尊重真理”体现在哪些地方?

(3)从材料一和材料二来看,亚里士多德对其“尊敬的人”是什么态度?这种态度体现了亚里士多德的什么精神?

2018-02-26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四课时训练:第二单元 第3课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一位古希腊哲学家认为,“当人达到他最高的发展程度时,他是一切动物中最好的;同样,当人违背法律与正义时,他就是最坏的动物了”。这位哲学家是…
A.伯里克利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2018-02-26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四课时训练:第二单元 第3课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