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东西方的先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9 道试题
20-21高三下·全国·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柏拉图认为,人们凭借直觉感官感觉到的具体事物总是相对的、不完善的,不真实的;只有理性思维把握到的一般、共性才是绝对完善的,永远不变的,因此才是最真实的。这表明柏拉图
A.开始关注人的理性B.重视知识理性价值
C.反对自然科学研究D.忽视人的直觉感受
2021-06-18更新 | 79次组卷 | 2卷引用:超级全能生2021届高三5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全国丙卷)
2 . 如何看待个人修养,东西方思想家中有的认为“谈论别人的隐私是最大的罪恶”,有的认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有的思想家提出:“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下列人物中,明确表达上述主张的有
①苏格拉底②亚里士多德③孔子④王守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021-05-21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孔子在对人性的论述中,没有直接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但同时孔子认为,即使是圣贤也要经常警惕或自省,以防范他人和自己内心的“不仁”。材料表明孔子(  )
A.抨击了人性本恶观点B.认为人潜意识中存在恶念
C.反对关于人性的争论D.消除了人们内心中的恶念
4 . 历史画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也包含丰富的历史信息。从下图《孔子圣迹图子路问津》中可获取的历史信息表述正确是
A.准确再现春秋时期经济状况B.可推测此图创作的准确时间
C.突出绘画者追求自然的意境D.反映了孔子周游列国的情况
2021-04-23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0-21高三上·山东·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如表是柏拉图有关财富的言论,这可折射出柏拉图
言论1财富分为三等:第一等是精神财富,第二等是肉体财富,第三等是物质财富
言论2财富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言论3德性不是来自财富,相反地,财富却是来自德性
言论4一般所谓财富,若其所有者不是正义而有德性的,即不能称之为财富

A.财富观带有伦理色彩B.排斥对物质财富的追求
C.受智者学派思想影响D.迥异于孔子的义利观
2021-04-20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学科网大联考高三1月历史试题(山东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柏拉图认为,理想国中应实行的政体形式是“贤人政治”,理想国中的人分为四等:护 国者、哲学家、士兵、劳动群众,他们分别是神用金、银、铜、铁创造出来的。孔子主张“君 君、臣臣、父父、子子”,坚持统治者应在合理的道德原则基础上进行统治。据此可知,柏 拉图和孔子的观点都 (     
A.损害了现存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关系B.认为道德原则是恰当行使权力的前提
C.认为等级制度比道德原则更为重要D.成为当时国家的正统信条和官场哲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马克思对亚里士多德作过高度的评价,说他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结合下图,下面关于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公元前 343 年,亚里士多德应邀到①处成为亚历山大的老师
B.公元前 384 年,亚里士多德出生在希腊南方毗邻的城邦②处
C.公元前 335 年,亚里士多德到③处创立了著名的阿卡德米学园
D.公元前 323 年,为防止雅典的报复,亚里士多德悄悄离开④处
2021-04-12更新 | 150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春秋时有人询问子贡,孔子的门生为什么那么庞杂。子贡曰:“君子身心端正,来求学的人都不拒绝,想离去的也不阻止。就像良医的门前多病人,矫形器的旁边多弯曲的木头一样,所以夫子的弟子才这么杂。”这反映出孔子
A.倡导经世致用学风B.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C.创新教育管理制度D.践行平等教育理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亚里士多德高尚的品德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下列选项中,体现了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思想的突破的是
①人要追求现实的幸福②人要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
③理念世界是客观存在的 ④认识来源于客观世界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1-04-01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测历史试题
10 . 孔子是我国古代大教育家,他的教育目标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人”,而且还要培养成“君子”。以下各项属于孔子培养“君子”目标的有
①“道不同不相为谋”②使学生举止合乎礼数
③“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④将言与行完美地统一起来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③D.③④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