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人类有史以来,战争频繁、烽火不断,影响深刻。

1.根据提示完成下列示意图。

_________ ②成吉思汗   ③北美独立战争   __________________
2.为上图的历史现象,选择对应的文化影响。(填涂字母)

3.以下材料指出了拿破仑对欧洲文化重构的诸多影响,对此概括正确的是(双选,填涂字母)

在他的部队后面带来的是最先进的法国文明的习俗和观念。欧洲社会在其古老的基础上动摇了。各族人民由于经常交往而彼此混合起来了……它改善了大陆的工业,以便取代英国的工业,并用工场的产品取代了殖民地贸易。但对欧洲来说,他的征服精神却使他成了革新家。

——摘自米涅:《法国革命史》(1824年出版)

A.摧毁了欧洲大陆的旧制度B.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觉醒
C.推动了资本主义工业发展D.保护了侵略地区传统文化
4.下列几位革命英雄,在其领导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是(单选,填涂字母)
A 玻利瓦尔B 提拉克C 孙中山D 列宁

5.综合以上材料,谈谈战争给人类文化带来的影响。
2023-04-22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松江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17﹣18世纪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阶段,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制度开始确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在议会与国王政府尖锐对峙时期,清教传教士号召人们支持议会,反对国王,到内战前夕,有人甚至公开煽动人们为了“上帝的事业”拿起武器,“把杀人之手伸向杀人者”。克伦威尔本人是个忠实的清教徒,在内战初期,国会军节节败退,克伦威尔写信给斯普林格爵士说:“我希望你对骑兵队长的人选必须慎重。对骑兵而言,素质要比数量更重要。如果你选择敬畏上帝的人当队长,那么全队中的忠实分子都会追随他”。

——白波《英雄史》

材料二   洛克认为,人们参加社会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他们的财产,如果立法机关或君主任意侵犯人民的生命、权利和财富,这就违背了人们对他们的委托,人民就不再服从他们了,并且还要进行抵抗,推翻他们的统治,另立新的立法机关以谋求人们的安全和保障。这也就是洛克关于革命合理性的思想。

——吕世伦、谷春德《西方政治法律思想史》

材料三   18世纪后期,黑奴贸易和奴隶制的继续存在势必直接妨碍自由雇佣劳动大军的形成。此外,奴隶由于失去自由,不但缺乏生产积极性,而且经常破坏工具、捣毁机器,因而生产效率极其低下。当时,从非洲输出一船棕榈油的利润已大大高于贩运一船黑奴。1772年,英国废奴主义者经过斗争,迫使英国最高法院宣布在国内废除奴隶制。

——陆致英《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的历史、现实及未来》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英国内战”爆发的历史背景。指出克伦威尔在“内战”时期的治军之道。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洛克“革命合理性”思想所蕴含的政治理念,分析上述思想的历史价值。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非洲西海岸黑奴贸易的集散地,概括英国国内废除奴隶制的原因。
2022-03-06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天略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选考模拟(一)历史试题
3 . 战争与科技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01年莱茵河西岸被并入法国后,由于实行了拿破仑法典,贵族的封建特权被取消了,行会制度被废除了。对德国的最大影响表现为普鲁士的两次改革,这是因为1806年普鲁士在对法战争中失败,丧失了1/3的领土,德国人从对这次失败的反思中认识到,拿破仑的胜利基于法国革命,基于这个革命引发的自下而上的改革,及由这一改革焕发出来的民族精神,德国人要洗刷掉这次失败带来的耻辱,就必须自下而上的改革做起,这就导致了斯太因和哈登堡的改革,这些自由化的改革成为德国现代化的开端。

——摘自何顺果《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

材料二   随着19世纪下半叶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进,世界历史进程开始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质变,孕育了世界大战发生的结构性矛盾。整体性世界的形成从理念上要求各国超越民族、国家利益的局限,从全球利益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而事实上20世纪初的世界发展与之背道而驰。一大批国家迅速赶上和超过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使得对商品市场、原材料产地和投资场所的争夺更趋白热化。此时的国际社会尚缺乏处理世界整体发展背景下各种错综复杂关系的调控机制,矛盾冲突无法及时得到缓解与调控,进而形成一种国际无政府体系。

——整理自徐友珍《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历史反思》

材料三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样的大变局不是一时一事、一域一国之变,是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能否应对好这一大变局,关键要看我们是否有识变之智、应变之方、求变之勇。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问答》


(1)举出拿破仑与第六次反法同盟在德国进行的一次重大战役。根据材料一,概述拿破仑战争对德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结构性矛盾”的内涵。以美国和德国为例,从科技进步角度概括“一大批国家迅速赶上和超过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的共同原因。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大变局”在目前国际政治领域的主要表现,指出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推动建立的新型国际关系的核心,以及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的“中国方案”。
2022-05-30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温州中学、金华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拿破仑远征埃及,除了军队外还以“法兰西科学院院士”的名义带上了庞大的科学考察团。成员包括著名数学家蒙日、化学家贝托莱、矿物学家多洛米厄、美术家德农等21名学者,还有3名天文学家、17名民用工程师、13名博物学家和矿业工程师、13名地理学家、3名火药工程师、3名建筑师、8名计划师和绘图师、10名机械师、1名雕刻家等人员。......他们到埃及后,有的向盐碱地夺宝,炼制泡碱,有的建立了制造厂、制硝厂等,还有的挖掘相关当地文物资源。学者系统的调查搜寻工作,为《埃及志》的编纂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此志对埃及工业、农业、商业的发展提出了系统建议,也为当时埃及的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提供了极其有益的帮助。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据材料,概括拿破仑随军科学考察团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随军科学考察团组建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试从文明和近代化的视角,简析拿破仑科学考察团在埃及工作的意义。
2022-05-07更新 | 150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1-22高三上·河南·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雾月政变后,拿破仑任命四位法学家组成委员会,着手起草《民法典》。经过法学家夜以继日的劳作,四个月内完成《民法典》草案。拿破仑熟悉古罗马法典,他洞悉人性,思维缜密,时常就草案提出精辟独到的意见。在18个月的时间里,拿破仑以高度责任感和务实态度主持了35次会议,对法典草案进行了逐条审议。法典草案经过参政院的仔细审查,又提交各法院以广泛征求意见。18033月,立法院通过法典。1804321日,经议会表决通过及拿破仑签署,这部法国《民法典》正式付诸实施。拿破仑以武力征服过许多国家,把他的法典带给那些国家,使当地人民摆脱封建桎梏,对那些国家后来的立法也产生了很大影响。而拿破仑主持制定的《民法典》,不仅崇尚并保障公民的权益,而且为人类走向文明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陈良《拿破仑的荣耀——法国<民法典>》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拿破仑《民法典》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拿破仑《民法典》能够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华盛顿在美国一直处于被人崇拜、敬仰的热浪之中。美国人普遍认为在家里挂一幅华盛顿的画像是神圣的义务,好像家里必须有圣人像一样。后崛起于草莽的林肯,其光芒足以与华盛顿同耀争辉,故南北战争后美国出现了凡人化解读华盛顿的思潮,努力恢复华盛顿作为普通人的形象,并强调是美利坚大地的民主氛围造就了华盛顿,而不是华盛顿凭空开辟了美国的共和天地。

中文读物对华盛顿的介绍与评价,受美国影响很大。鸦片战争前后,华盛顿的形象在中国相当高大、完美,与中国尧舜相媲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也有人从历史延续的角度、民众与英雄辩证关系的角度来解读华盛顿。清末民初,华盛顿已是中文世界出现频率相当高的名字。在人们心目中,至少有九个不同的华盛顿形象,如开国总统、国父形象;打了天下但不做皇帝的尧舜形象;敢于认错、不讲谎话、见义勇为、孝顺母亲的诚实、行善、孝顺形象;也有缺点错误、也会发脾气的凡人形象……1913年,《大陆报》采访袁世凯,告知“有人谓总统欲仿效拿破仑”,袁世凯马上表示“余欲为华盛顿,非拿破仑也”

——摘编自熊月之《华盛顿形象的中国解读及其对辛亥革命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北战争前后美国人心目中华盛顿形象的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晚清民初中文读物介绍华盛顿的特点,简评袁世凯“欲为华盛顿”而不“欲仿效拿破仑”的说法。
2021-08-23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2016届高三高考适应性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拿破仑更多地被介绍到中国。以下是资产阶级改良派梁启超和资产阶级革命派对拿破仑的评述。


——摘自张齐政《辛亥革命前中国思想界对拿破仑的评价》


(1)根据材料,概括梁启超和革命派评述拿破仑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上述评述对历史人物评说的借鉴之处。
2021-05-07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七市(南通、扬州、泰州、淮安、徐州、宿迁、连云港)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