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4《马拉之死》                                          图5《拿破仑越过圣贝尔纳山》

注:圣贝尔纳山,又译“圣伯纳隘口”,是法国由北向南越过阿尔卑斯山进攻意大利的通道。

材料二   马拉(1743-1793)曾在巴黎行医,他连续发表多篇有关火、热、电、光方面的论文,但未能得到科学院的认可,他感到自己遭受当权者的迫害,加入了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的行列。法国大革命开始后,他主编报纸,抨击旧制度和一切统治者。随着革命的深入,他成为激进派(雅各宾派)的代表人物,积极倡导对旧贵族和反对派采取暴力恐怖措施,1793年遇刺身亡。刺杀发生后,画家达维特(又译“大卫”)立即赶到现场画了速写。随后,他“应人民的要求”满怀激情地创作了油画《马拉之死》。画中的马拉是一名善良、诚实和具有无私爱国情操的男子。不久,达维特受命担任革命宣传部主任。拿破仑称帝后,他成为御用画家,创作了多幅歌颂拿破仑的巨作,如《拿破仑越过圣贝尔纳山》《加冕礼》等。

-摘编自吴禾《艺术作品对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性解读--析《马拉之死〉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说明《马拉之死》和《拿破仑越过圣贝尔纳山》的创作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
2023-05-23更新 | 58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部分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华盛顿在美国一直处于被人崇拜、敬仰的热浪之中。美国人普遍认为在家里挂一幅华盛顿的画像是神圣的义务,好像家里必须有圣人像一样。后崛起于草莽的林肯,其光芒足以与华盛顿同耀争辉,故南北战争后美国出现了凡人化解读华盛顿的思潮,努力恢复华盛顿作为普通人的形象,并强调是美利坚大地的民主氛围造就了华盛顿,而不是华盛顿凭空开辟了美国的共和天地。

中文读物对华盛顿的介绍与评价,受美国影响很大。鸦片战争前后,华盛顿的形象在中国相当高大、完美,与中国尧舜相媲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也有人从历史延续的角度、民众与英雄辩证关系的角度来解读华盛顿。清末民初,华盛顿已是中文世界出现频率相当高的名字。在人们心目中,至少有九个不同的华盛顿形象,如开国总统、国父形象;打了天下但不做皇帝的尧舜形象;敢于认错、不讲谎话、见义勇为、孝顺母亲的诚实、行善、孝顺形象;也有缺点错误、也会发脾气的凡人形象……1913年,《大陆报》采访袁世凯,告知“有人谓总统欲仿效拿破仑”,袁世凯马上表示“余欲为华盛顿,非拿破仑也”

——摘编自熊月之《华盛顿形象的中国解读及其对辛亥革命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北战争前后美国人心目中华盛顿形象的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晚清民初中文读物介绍华盛顿的特点,简评袁世凯“欲为华盛顿”而不“欲仿效拿破仑”的说法。
2021-08-23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2016届高三高考适应性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拿破仑在位时,……兵于外,不顾民间之受害.…卒致兵败国丧,力竭身亡。然其所创之立之典章多有益于国计民生,令各国有师其法而忽焉兴盛者。后五十年间,欧洲之兴实为开辟以来所未有,可谓欧洲自古以来罕有之英主。

——(英)马恳西《泰西新史揽要》

材料二

1903年邹容
《革命军》
有大儿华盛顿于前,小儿拿破仑于后,为吾同胞革命独立之表木(意:模范).嗟呼!嗟乎!革命!革命!
1916年陈独秀
《袁世凯复活》
昔始皇帝创无限专制君主制,其子二世亡之。那破仑一世破坏法兰西共和,帝制自为,身败名辱。今堕地呱呱之中华民国,在朝之魔王袁世凯一世方死未死,而在野之瞀儒袁世凯二世方生,一何中外古今之史例巧合若斯也?
1938年毛泽东
《论持久战》
外国如拿破仑的多数战……是以少击众,以劣势对优势而获胜。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提及的拿破仑的主要政治活动,简析这些活动对"欧洲之兴"发挥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对"拿破仑在近代中国的形象变迁"进行合理解读。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拿破仑之言行经西方传教士传入中国后,其形象被人们多维解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拿破仑在位时,……兵于外,不顾民间之受害……卒致兵败国丧,力竭身亡……然其所创之立之……典章多有益于国计民生…令各国有师其法而忽焉兴盛者……后五十年间,欧洲之兴实为开辟以来所未有,……可谓欧洲自古以来罕有之英主。

——(英)马恳西《泰西新史揽要》

材料二 (路易十六)不修政事,国库耗于妃妾,乃议增饷,以补国用。民心不服,正与欧罗巴列国交战,有将军那波伦(拿破仑)者,佛(法)国英雄也。……百战百胜,成声大震……在诸国之上。

——魏源《海国因志》


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提及的拿破仑的主要政治活动,简析这些活动对“欧洲之兴”发挥的作用。
(2)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作者塑造的拿破仑形象。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拿破仑

材料一   1806年拿破仑发布《柏林敕令》,禁止欧洲大陆诸国与不列颠岛进行任何贸易,这是大陆封锁政策开始的标志。拿破仑深信断绝了对外贸易,英国就会陷入经济紊乱,不打自垮。考虑到法国是农业国,工业基础不如英国,拿破仑提出“不能忽视英国的商业在海外占据优势这一事实,因为它是海上霸主,法国在欧陆上是强大无比的,所以应竭力使法国的商业在大陆上占据优势”。

《柏林敕令》颁布后,英国开展反封锁,禁止与法国及其盟国的贸易,抢占法国及其盟国的殖民地。英国对外贸易反而不断上升。

拿破仑并未与欧洲结成“大陆共同市场”,而是禁止欧陆各国从英国及其殖民地购买工业品、生活用品,并禁止向英国出售农产品,同时必须向法国购买工业品和提供原料。各国深受其苦,纷纷通过走私贸易等方式进行反抗,导致英国工业品和殖民地货物大量充斥欧洲。面对日益猖獗的走私活动,拿破仑加强了对欧陆的军事占领,引起各国政府和人民更加强烈的反抗。

——摘编自黄振《“大陆封锁”与拿破仑帝国的覆灭》


(1)阅读材料一,概括拿破仑实行大陆封锁政策的目的。
(2)有学者认为,大陆封锁政策无法阻挡现代化的潮流,在现代工业生产条件下,任何壁垒、垄断不仅伤害他者利益,也是自我摧毁。请结合历史背景,谈谈你对该观点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多角度阐述。

材料二   革命者之言民权自立,不过因人心之所乐而因以饵之,以鼓动大众,树立徒党耳!假令革命果成,则其魁长且自立为君主,而改行压制之术矣。不见法之拿破仑乎?始则专倡民权……复自为君主。

——1902年康有为《答南北美洲诸华商论中国只可行立宪不可革命书》

有大儿华盛顿于前,小儿拿破仑于后,为吾同胞革命独立之表木(意:模范)。嗟呼!嗟乎!革命!革命!

——1903年邹容《革命军》

昔始皇帝创无限专制君主制,其子二世亡之。那破仑一世破坏法兰西共和,帝制自为,身败名辱。其犹子那破仑三世仍明目张胆,蹈其覆辙。今堕地呱呱之中华民国,在朝之魔王袁世凯一世方死未死,而在野之瞀儒袁世凯二世方生,一何中外古今之史例巧合若斯也?

——1916年陈独秀《袁世凯复活》

外国如拿破仑的多数战役……都是以少击众,以劣势对优势而获胜。

——1938年毛泽东《论持久战》


(3)以“拿破仑在近代中国的形象变迁”为主题,解读材料二。
2021-04-11更新 | 186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国会大厦中,悬挂着四幅美国历史油画。

A《签订独立宣言》

B《登陆的哥伦布》

C《康沃利斯在约克镇投降》

D《朝圣者登船(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开辟)》


(1)对四幅油画反映的历史事件进行排序。

材料二   图示。



(2)依据材料二对图示进行解读。

材料三   华盛顿纪念碑内部中空,内壁上嵌有各个国家、团体及名人所赠的石碑193块。其中,第十层内壁上,是中国赠送的汉字碑文:华盛顿……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其治国崇让善俗,不尚武功,亦迥与诸国异。……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


(3)将材料三碑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作用填写在下面表格中相应的位置。

碑文原文

相应事件及作用

起事勇于胜广(陈胜、吴广起义)
割据雄于曹刘(曹操、刘备)发表《独立宣言》,正式宣告与英国断绝一切隶属关系和政治联系
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

材料四   林肯纪念堂中的石壁上,记载着林肯生前的经典语录。其中一幅是他第二次就职总统时发表的演说:双方都声称反对战争,可是有一方宁愿打仗而不愿让国家生存,另一方则宁可接受战争。……于是战争就来临了。我国八分之一的人口是黑奴,他们并非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而是集中在美国南部——这些黑奴带来了一种特殊而强大的利益,所有人都知道这种利益迟早会成为战争的起因。

——林肯《1865年第二次就职总统演说》


(4)说出这场“战争”的名称。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分析出这场战争爆发的焦点以及战争对美国的影响。
2020-10-14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延边州汪清县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拿破仑之言行经西方传教士传入中国后,其形象被人们多维解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拿破仑在位时,……兵于外,不顾民间之受害……卒致兵败国丧,力竭身亡……然其所创之立之……典章多有益于国计民生……迄今各国有师其法而忽焉兴盛者……后五十年间,欧洲之兴实为开辟以来所未有,……可谓欧洲自古以来罕有之英主。

——(英)马恳西《泰西新史揽要》

材料二   (路易十六)不修政事,国库耗于妃妾,乃议增饷,以补国用。民心不服,正与欧罗巴列国交战,有将军那波伦(拿破仑)者,佛(法)国英雄也。……百战百胜,威声大震……在诸国之上。

——魏源《海国图志》


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提及的拿破仑的主要政治活动,简析这些活动对“欧洲之兴”发挥的作用。
(2)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作者塑造的拿破仑形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魏源塑造拿破仑形象的主客观因素。
2020-06-05更新 | 164次组卷 | 4卷引用:2020届江苏省扬州市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自晚清以来在中国被广泛、持续传播,其形象被多维度解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教授振举国者之君子,称华盛屯(顿)。此英杰怀尧舜之德,领国兵攻敌,令国民雍睦,尽心竭力,致救其民也。自从拯援国释放民者,不弄权而归庄安生矣。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论》(道光丁酉年,即1837年)

材料二   世谓华盛顿创西国民主之局,非也。……纵观西国英雄,如法之拿破仑,英之格朗穵(即克伦威尔),其初皆起于民主党。及功成名立,仍谋世袭,独华盛顿坚拒诸将奉为皇帝世袭之请,异矣。

——宋恕《六字课斋津谈》(1895年)

材料三   若华盛顿,若拿破仑,此地球人种所推尊为大豪杰者也,然一华盛顿、一拿破仑倡之,而无百千万亿兆华盛顿、拿破仑和之,一华盛顿何如?一拿破仑何如?其有愈于华、拿二人之才之识之学者又何如?有有名之英雄,有无名之英雄,华、拿者,不过其时抛头颅溅热血无名无量之华、拿之代表耳!今日之中国,固非一华盛顿一拿破仑所克有济也,然必须制造无名无量之华盛顿、拿破仑,其庶有济。

——邹容《革命军》(1903年)


请回答:
(1)材料一称华盛顿为“君子”的依据是什么?材料二认为华盛顿对美国民主的贡献主要基于什么?结合所学分析,华盛顿“坚拒诸将奉为皇帝世袭之请”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三认为华盛顿、拿破仑等英雄是如何产生的?作者发此言论的意图是什么?综上所述,历史人物被多维度解读给你带来怎样的启示?
2019-08-13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寒假假期检测历史试题
9 . 华盛顿和麦迪逊都是美国建国初期的重要领导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费城制宪会一致选举华盛顿为主席,但起关键作用的是麦迪逊。他是美国宪法蓝本的设计者,被视为“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认为立法、行政和司法权置于同一人手中,不论是一个人、少数人或许多人,不论是世袭的、自己任命的或选举的,均可公正地断定是虐政;每一个部门必须能够对其他部门行使潜在的否决权,这样“每一个部门对其他部门都有法定的控制”。他指出邦联体制把权力危险地集中在立法机关手中,致使行政与司法部门没有防卫能力,立法权应该一分为二。除了以上同级部门之间“横向的分权与制衡”外,麦迪逊还主张在联邦与州之间也建立分权制衡机制,建立一个主权共享的复合制共和国。

——摘编自孙宝珊《麦迪逊与美国宪法》

材料二   “美国国父”华盛顿被誉为“美国同胞心中的第一人”。关于华盛顿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①华盛顿领导美国人民取得了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胜利,是一位卓越的军事统帅。②华盛顿在美国建国初期的一系列施政,对新生的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愧为一位伟大的资产阶级政治家。

——整理自叶炳炎《十八世纪的改革家华盛顿》


(1)根据材料一概括麦迪逊的“分权与制衡”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行政权为例,阐释麦迪逊“横向的分权与制衡”思想在美国宪法中的体现。
(2)阅读材料二,您更侧重解读哪一种认识?侧重解读①,请结合所学予以阐释说明。侧重解读②,请结合所学,以华盛顿在第一届总统任期时的施政为例,从内政外交两个层面说明。

10 . 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具有时代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罗马法学家区分了公法与私法,公法涉及国家和公共权力,私法则调整个人权利义务。罗马法给予私权完备的保护。而中国思想家则倡导家国一体、公权至上。这种对法律属性的分类和对公私权关系的认识,导致了中西法律进化之路开始循着不同方向发展,即中国法律走的是一条从氏族到家族再到国家的集团本位道路,公权始终优于私权;西方法律则走的是从氏族到个人再经上帝到个人的个人本位道路,逐渐形成尊重私权的传统

——摘编自张锐智、田大川《罗马法学家关于公法私法划分的意义与启示》

(1)比较古代中国与西方法律思想的差异。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和西方法律思想对历史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材料二《拿破仑法典》是欧洲第一部民法典,它体现了民法的若干原则:如第八条规定,所有法国人都享有平等的民事权利;又如法典规定“所有权是对于物有绝对无限制地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任何人不得被强制出让其所有权”;该法典用一千多条文规定契约,如“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拿破仑法典》不仅影响欧洲的立法,而且影响了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许多国家的民法参考了《拿破仑法典》,一些国家全文照搬,一些国家略加修改。恩格斯指出《拿破仑法典》是“全世界法典编幕的基础”。

——摘编自宣善传《从拿破仑法典的实施所想到的》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拿破仑法典》的原则,分析法典的历史地位。

材料三1907年4月,清民政部奏请厘定民法:“查东西各国法律,有公法私法之分……二者相因,不可偏废……中国律例,民刑不分,而民法之称,见与《尚书孔传》历代律文,户婚诸条,实近民法,然皆缺焉不完……拟请饬下修律大臣斟酌中土人情政俗,参照各国政法,厘定民律,会同臣部奏准颁行,实为图治之要。”1911年8月《大清民律草案》完成。法律涉及民众的财产、身份等私权关系,与社会个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包括总则、债权、特权、亲属、继承五编。前三编主要以日本《民法》为草本,同时也参考了德国、瑞士的《民法》,而后二编在采纳近代民法斟酌原则的同时,也较多地保留了中国的传统习惯。

——摘编自曹全来著《中国近代法制史教程》等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角度,解读晚清时期中国民法的发展。(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与分析逻辑清晰)

2018-03-07更新 | 82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