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谓华盛顿创西国民主之局,非也。……纵观西国英雄,如法之拿破仑,英之格朗宅(即克伦威尔),其初皆起于民主党。及功成名立,仍谋世袭,独华盛顿坚拒诸将奉为皇帝世袭之请,异矣。

——宋恕《六字课斋津谈》(1895年)

材料二   甘地有极高的表演天赋,赤裸上身,腰上系一块土布,坐在一架小纺车面前,素食、禁欲、静修,他用东方元素装扮一身来吸引西方人。他也善于利用媒体,除了使自己在媒体上大放异彩外,每一次非暴力行动都会由媒体来放大效应。因此,历史学家约翰逊说:“甘地的全部事业证明了英国统治并非压迫性统治,他只能在英国自由主义的保护下兴风作浪。

——莫枫《被夸大的甘地》

材料三   在辛亥革命中,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如果说武昌起义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高潮,那么孙中山让位则标志着这个高潮的最后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让位”涉及对孙中山功过是非的评价。

①一种观点认为这是孙中山光辉一生中的“最大污点”“可耻的退却”,是对革命的“背叛”“投降”。

②一种观点则认为这是孙中山的“伟大之处”,“有天下而不与,微斯人谁与归!”的“中国一人”。

——据徐梁伯《应该重新评价“孙中山让位”》、韩文宁《孙中山画传》整理


(1)根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指出克伦威尔、拿破仑“仍谋世袭”的史实。并分析华盛顿“坚拒诸将奉为皇帝世袭之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成功的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该运动在世界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地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对孙中山“让位”的两种观点中的一种,并予以阐释说明。
2021-04-15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吉化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克伦威尔和拿破仑是欧洲近代革命的杰出人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克伦威尔在他建立新模范军的时候,不论阶级出身和社会地位,一律论功行赏,但后来当平等派提出普选权的要求时,克伦威尔却竭力加以反对。他在一次向议会发言时说,穷人就是坏人,并且说,如果共和国注定要受苦受难的话,那么在富人之下受苦,比在穷人之下受苦更好一些。
——王觉非《欧洲史论》
材料二 拿破仑认为,法国发生革命不是因为法国渴望自由,而是因为要求平等。他所了解的平等是法律上所保证的同样的公民权利,而不是公民生活的同样的社会经济条件。因此他就决定用自己的法典确保公民权利的平等。……他消灭了政治自由,把他所了解的“平等”巩固下来,编成了法典。
——(苏联)塔尔列《拿破仑传》
材料三 克伦威尔对爱尔兰和苏格兰的征讨均以胜利而结束。以后,爱尔兰的土地被英国占领军没收,大部都落入英国高级军官之手。克伦威尔等人都成了爱尔兰的大土地所有者。
——刘祚昌《世界史(近代史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克伦威尔平等观的变化。分别指出前后平等观产生的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拿破仑对政治“平等”的理解。材料二认为“平等”被拿破仑法典巩固下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法典“巩固”平等带来的深远政治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克伦威尔平等观的主要政治倾向,并分析立法途径与革命战争对资产阶级文明扩展的价值。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拿破仑看来,他此期在内政方面的得意之作还得首推《法国民法典》的制定。18008月,他任命4位著名法学家组成起草委员会。草案拟出台后,参政院先后召开了100多次讨论会,其中过半数的会议由拿破仑亲自主持。他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由于事先阅读了大量法学书籍,并深入研究过古罗马法,拿破仑在会上经常十分内行地随口引证罗马法典,使与会者大为叹服。经过长达3年半的修改、讨论,法典终由立法院通过。1804321日,拿破仑签署法令,《民法典》正式颁布实施。由此,法国终于有了统一的、反映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民法典。而且,作为资产阶级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典,这部法典在破坏欧洲封建制度和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上起过不容低估的示范作用。

——吕一民《法国通史》


(1)据材料,归纳拿破仑“得意之作”问世的特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法典》的制定对法国和欧洲的影响。
2021-12-25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19-20高二下·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华盛顿认为君主政体不可取,它会给美国带来重大的灾难,他反对任何人当国王;为此他制止了两次军事政变,并竭力消除再度发生政变的可能性,他解散了产生军事政变的基础——大陆军。其次主持制定共和主义的宪法——力求建立“法治政府”。他竭力为美国制定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一是反映了资产阶级和种植园奴隶主维护统治的要求;二是他十分担心君主政体有朝一日会在北美土地上扎下根来。反对君主政体和建立“法治政府”是华盛顿思想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再次,他开创了总统任期最多两届的先例——排除总统终身制。他认为总统无限连任可能为带有君主制色彩的总统终身制提供可能,极力反对总统终身制。

——余志森、尤天然:《华盛顿反对君主政体的思想和实践活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华盛顿的观点及采取的措施。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华盛顿的个人品质。
2021-06-14更新 | 59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三)历史试题(选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新的经济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法国遂成为复兴研究罗马法的中心,这一转移使罗马法对法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启蒙思想家高举“民主、自由、平等”之大旗,以自然法理论为武器,同中世纪以来占据统治地位之神学政治论相抗衡。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为保住大革命胜利果实,在拿破仑直接领导下,《法国民法典》终于诞生了。

——摘编自邓慧、袁古洁《理性法典化运动背景之探讨及其借鉴》

材料二   《法国民法典》规定,“所有法国人都享有平等的民事权利”。人们可以在不违反法律与公共秩序、善良风俗的情况下,自由订立契约,创建自己期望的各种民事关系。《法国民法典》制定之前,法国南部、北部地区分受罗马法和习惯法的影响,存在因经济社会规则不一致甚至相互冲突而引起的各种矛盾。《法国民法典》的施行结束了这种规则割据、冲突的局面,实现了法国境内经济社会生活基本准则的统一。这部法典传到世界各地,提供了现代社会的基本法则。

——摘编自王静《法国民法典的制定及其历史意义》


(1)根据材料一,归纳《法国民法典》诞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法国民法典》的积极意义。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拿破仑看来,他此期在内政方面的得意之作还得首推《法国民法典》的制定。18008月,他任命4位著名法学家组成起草委员会。草案拟出台后,参政院先后召开了100多次讨论会,其中过半数的会议由拿破仑亲自主持。他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由于事先阅读了大量法学书籍,并深入研究过古罗马法,拿破仑在会上经常十分内行地随口引证罗马法典,使与会者大为叹服。经过长达3年半的修改、讨论,法典终由立法院通过。1804321日,拿破仑签署法令,《民法典》正式颁布实施。由此,法国终于有了统一的、反映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民法典。而且,作为资产阶级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典,这部法典在破坏欧洲封建制度和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上起过不可低估的示范作用。

——吕一民《法国通史》


(1)据材料,归纳拿破仑“得意之作”问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产生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法典》的制定对法国和欧洲的影响。
2021-02-25更新 | 105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02年,法国教育改革规定国家直接负责的仅仅是最高等的教育培训,这种教育的目的在于向国家建设、尤其是军队和政府建设输送杰出人才。但拿破仑很快觉察到,在市属学校或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之间形成了非常激烈的竞争,他果断地削弱了地方政府和私立学校在国民教育中的作用。1808年,高等教育实行改革,创立了5种类型的学科院系,这些学院的创立都直接与中学教师的培训紧密联系在一起,它们涵盖了中学教育的三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1810年,一项旨在加强公立中学地位的教育改革计划出台,它的主要目标是加强教育的垄断。它带来了公立中学入学率的增加。教育改革同样也涉及了初等教育。各大学区的主管负责监管本地的小学教育,在公立中学开设“师资班”的计划,目的在于培养小学教师。国家通过各地教育和行政官员监控教会学校的教学活动。这样便逐渐形成了一个由国家统一管理的全民性的教育体制。

——摘编自王明利、鲍叶宁《拿破仑与法国的国民教育》


(1)根据材料,概括拿破仑时期法国教育改革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拿破仑教育改革产生的影响。
2023-04-01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通过内战初期的战争实践,克伦威尔发现王军取胜的主要因素在于发挥了骑兵的优势,而议会军的缺点在于士兵缺乏作战的精神力量,士气不高,缺乏严格的军事训练,纪律涣散。针对此情,克伦威尔对军队进行了如下几方面的重要改革:军队里的升迁按其军功大小而不按出身贵贱;利用宗教的感情,对军队实行精神教育,使其认识到打仗的目的不仅是为了金钱,更重要的是为了信仰,这种指导思想下选出的官兵多数是虔诚的、正直的、敬畏上帝的清教徒,同时,对于士兵中出现的违纪行为则给予严惩,他还注意吸收十年战争期间瑞典骑兵和鲁波特骑兵战术的经验和教训,扬长避短,加以改造,使军队作战能力大为提高。经过改革的议会军在马斯顿荒原战役和纳斯比会战中大获全胜,为日后结束内战和夺取政权铺平了道路。

——摘编自康德民《关于克伦威尔的评价》


(1)根据材料,概括克伦威尔军事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克伦威尔军事改革的影响。
9 . 17﹣18世纪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阶段,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制度开始确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在议会与国王政府尖锐对峙时期,清教传教士号召人们支持议会,反对国王,到内战前夕,有人甚至公开煽动人们为了“上帝的事业”拿起武器,“把杀人之手伸向杀人者”。克伦威尔本人是个忠实的清教徒,在内战初期,国会军节节败退,克伦威尔写信给斯普林格爵士说:“我希望你对骑兵队长的人选必须慎重。对骑兵而言,素质要比数量更重要。如果你选择敬畏上帝的人当队长,那么全队中的忠实分子都会追随他”。

——白波《英雄史》

材料二   洛克认为,人们参加社会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他们的财产,如果立法机关或君主任意侵犯人民的生命、权利和财富,这就违背了人们对他们的委托,人民就不再服从他们了,并且还要进行抵抗,推翻他们的统治,另立新的立法机关以谋求人们的安全和保障。这也就是洛克关于革命合理性的思想。

——吕世伦、谷春德《西方政治法律思想史》

材料三   18世纪后期,黑奴贸易和奴隶制的继续存在势必直接妨碍自由雇佣劳动大军的形成。此外,奴隶由于失去自由,不但缺乏生产积极性,而且经常破坏工具、捣毁机器,因而生产效率极其低下。当时,从非洲输出一船棕榈油的利润已大大高于贩运一船黑奴。1772年,英国废奴主义者经过斗争,迫使英国最高法院宣布在国内废除奴隶制。

——陆致英《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的历史、现实及未来》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英国内战”爆发的历史背景。指出克伦威尔在“内战”时期的治军之道。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洛克“革命合理性”思想所蕴含的政治理念,分析上述思想的历史价值。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非洲西海岸黑奴贸易的集散地,概括英国国内废除奴隶制的原因。
2022-03-06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天略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选考模拟(一)历史试题
10 . 在中外交往过程中,不同历史时期,发生不同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瀛寰志略》成书于1849年,书中介绍世界各地风土人情,附以欧洲人所制地图,介绍英美民主制度。此书引发朝野震动,痛遭诋毁后,即被遗忘。

——摘编自雷颐《徐继畲的命运》

下面是《瀛寰志略》关于美国历史的介绍:

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骎骎乎三代之遗意……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之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

(1)根据材料概括《瀛寰志略》对美国历史介绍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对《瀛寰志略》一书诋毁的原因。

材料二1960114日,尼克松说:“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

——纽约每日新闻

材料三 中国是一个伟大的生气勃物的民族,不应该继续孤立在国际大家庭之外,从长远来说,如果没有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的力量,要建立稳定的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尼克松1970年对外政策报告

(2)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转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