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亚洲觉醒”的先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间任务事迹
19世纪孙中山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
20世纪40年代赵一曼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民族英雄,在与日寇的斗争中于19368月被捕就义。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20世纪60年代钱学森世界著名科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制之父”和“火箭之王”。1999年,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材料二   孟晓婧,新疆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分公司安检总站旅检二室的主任。20207月,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孟晓婧主动请缨,连续49天坚守在一线。她以精湛过硬的业务技能,多次查处空防安全隐患,不仅守护着航空安全门,更是保障旅客出入平安的机场守护者。2020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并代表新疆劳模代表团在人民大会堂登台领奖接受表彰。


(1)根据材料一并所学知识,分析三位英雄模范各自生活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代劳动模范的价值。
2022-03-30更新 | 184次组卷 | 6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孙中山最终安葬于南京紫金山,而不是广东或别的地方,这一选择包含了丰富的信息。对于孙中山来说,辛亥革命具有无比重要的意义,既是毕生事业的巅峰,也是一生最大的遗憾和未竟期望的寄托。建成后的中山陵高度超过南京历代所有陵墓,比紫金山南麓的明孝陵还高90多米。中山陵的空间布局呈钟形,体现警钟长鸣、唤醒国人的政治寓意。墓后第一层为水泥步道,第二层植有广玉兰等,为游人休憩之所。与古代帝王陵寝锁闭于高墙密林之中不同,国民党人将中山陵设计成一个开放的纪念空间,也将负载整个国家的记忆和认同。中山陵的衬饰文字充分利用了民族文化心理,尤其孙中山手书的“天下为公”等遗训文字,无不提示着墓主的身份地位和期望,昭示着后来者的责任和义务之所在,即建造一个渊源有自而又适应世界大势的现代国家。

——摘编自李恭忠《中山陵——一个现代政治符号的诞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山陵选址于南京紫金山的深意。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山陵体现的历史价值。
2021-06-02更新 | 172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21届高三四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甘地始终相信“手段即目的”,所以,用爱与宽容感化敌人,才能真正实现和平。而用非暴力方式化解冲突,进行协商或对话是冲突化解非常重要的途径,各敌对方通过沟通与交流可以达成互利共赢的解决方案。因此,合作、关注矛盾核心点、鼓励“第三方”参与等谈判技巧必不可少……在恐怖主义活动、战争、贫困等阻碍和平实现的问题依然存在的今天,甘地和平主义鼓励我们用宽容的心去看待世界,进而化解冲突。所以说,甘地和平主义着实对当今世界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摘自孙艺《甘地和平主义研究》


(1)据材料指出甘地解决冲突的方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思想渊源。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甘地和平主义的实践及时代价值。
2021-05-25更新 | 179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1届高三5月考前模拟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铁路是近代中国内外关系发展的晴雨表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晚清时期中国主要铁路修建情况

铁路连接点修建时间建造国
中东铁路北线满洲里—绥芬河—海参崴)(俄国)1897—1902俄国
南线哈尔滨—旅顺口
南线支线丹东—沈阳1904—1905日本
京奉铁路北京—沈阳1881—1912中国
胶济铁路青岛—济南1899—1904德国
京张铁路北京—张家口1905—1909中国
津浦铁路天津—南京1908—1912英德两国
芦汉铁路北京—汉口1898—1906中国
粤汉铁路汉口—广州1900—1936中国
沪宁铁路上海—南京1905—1908英国
滇越铁路海防(越南)—河口—昆明1901—1910法国

材料二   第十四条   日本应将青岛济南铁路(胶济铁路)及其支线并一切附属产业:包括码头、货栈及他项同等产业等项,移交中国。

第十五条中国担任照上述铁路产业之现值实价,(以中国国库券)偿还日本。

——《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1922年)

材料三   中东铁路先后经历以下主要阶段:沙俄控制期;沙俄在日俄战争中战败,将长春至旅顺口段割让给日本,形成日俄分管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国际共管期;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控制,统称“满铁”;日本投降后一度定名为“中国长春铁路”。

中东铁路沿线地形复杂,北线共建桥梁62座,多个跨江大桥,隧道总长1018丈。南满支线线沿线共开凿山洞24座,建设220座铁桥。中东铁路的修建推动了国内国际人口流动,仅1890年,沙俄从山东、河北河南等地招募10万民工,1907一1924年,在哈尔滨建立的领事馆多达20余个.中东铁路链接了哈尔滨、长春、沈阳等重要城市,铁路的附属事业如海运,矿山、鞍山钢铁厂、电气享业和地方教育等,都由中东铁路的建设而兴起。

——摘编自崔卫华《中国近代铁路遗产的时空分布与遗产价值研究》


(1)阅读材料一,概括晚清时期中国铁路发展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简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2)有学者指出铁路问题是近代中日两国关系发展的“牵引点”之一阅读材料并结合20世纪20、30年代的史实,从外交和军事角度各举一例说明此观点。
(3)铁路既是人类工业文明的重要成果,也是窥探中国近代工业文明发展的重要对象。阅读三则材料,结合所学,有两个角度可供选择讨论:①请以铁路人詹天佑和孙中山为例,说明他们对民国时期中国铁路发展的主要贡献。②中东铁路是近代中国重要铁路线,它的发展史被称为中国的半部近代史,简述中东铁路被列入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的主要原因。
2020-06-14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Z20)2020届高三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孙中山的实业思想是一笔丰厚的历史遗产,是我们今天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思想资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业计划》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该书正式写作于1918年底,时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血雨腥风,一方面表明近代以来西方外交逻辑与实践的内在矛盾和局限性;另一方面更使孙中山确信,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之中的大同观念,在现代国际社会中仍有不可替代的思想价值。孙中山将自己的《实业计划》与美国总统威尔逊重构战后国际政治主张相提并论,认为“威尔逊总统今既以国际同盟防止将来之武力战争,吾更欲以国际共助中国之发展,以免将来之贸易战争。则将来战争之最大原因,庶可以根本绝去矣”。

——摘编自陈谦平、孙扬《论孙中山的“中国国际化发展”思想——<实业计划>再认识》

材料二   孙中山将发展实业视为“振兴中华之本”和救国的根本之道。在发展实业的方式上,孙中山认为,“不用机器必不发达”,只有引进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机器大工业,采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尽可能的利用外资、外才来发展本国经济,实业救国才能成功。通过《实业计划》,孙中山不仅描绘了中国工业化的蓝图,而且提出了实现中国工业化的具体路径与方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以从孙中山思想中汲取许多有用的思想源泉,应既继承孙中山,又超越孙中山,从而在历史的延续性和时代的创新性中努力“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摘编自马敏《孙中山实业思想再认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撰写《实业计划》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实业思想的内涵,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新时期现代化伟大事业是如何超越孙中山的“实业思想”。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1924年,孙中山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要将来能够治国平天下,便先要恢复民族主义和民族地位。用固有的道德和平做基础,去统一世界,成一个大同之治,这便是我们四万万人的大责任。诸君都是四万万人的一分子,都应该担负这个责任,便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孙中山所说的治国,是指中国的独立、自由和富强(包括均富);而平天下,则是发扬“济弱扶倾”的传统理念,帮助其他被压迫民族谋求各自的独立、自由和富强。孙中山所说的“用固有的道德和平做基础”,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把道德范围的东西放在知识范围中来探讨,认为应该先从个人的内省与自我完善做起,讲究自身的文明修养,然后才谈得上齐家、治国、平天下。孙中山沿袭中国的传统观念,认为家族是国家的基层团体,由家族而宗族而国族,合群图强然后才能讲民族主义,而且只有先恢复民族主义才能讲世界主义。二是力图以王道与霸道这两个古老词汇来区分东西方文化的本质差异。他曾经明确指出:“东方的文化是王道,西方的文化是霸道;讲王道是主张仁义道德,讲霸道是主张功利强权;讲仁义道德,是由正义公理来感化人,讲功利强权,是用洋枪大炮来压迫人。”

--摘编自章开沅《王道与霸道--试论孙中山的大同理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大同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阐释大同思想的背景。
(3)孙中山阐释大同思想是基于自身和社会两方面出发的。首先社会基础是中国当时的国情以及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当时国共合作已经建立,国民革命兴起,价值西方思想的深入使得孙中山开始思考这一问题。此外,孙中山自身已经有三民主义的理论做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简答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戊戌维新时期,梁启超主编《时务报》,发表了《变法通议》等文章,鼓吹变法,宣传“民权论”,在国内政界和知识界引起强烈反响,一时“康梁”并称。变法失败后,他陆续撰写了一批宣传西学的文章,简要介绍西方著名学者和思想家的哲学、社会学和伦理学观点,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对思想界和知识界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也使他的思想体系更为理论化和系统化。

他的思想从总体上说,是在不断追求真理,探索未来。例如,他追随康有为变法,但为了寻求真理,又同其师激烈辩论抗争,康有为扶持溥仪复辟,他又给予严厉批评;他反对共和,反对革命,同革命党人论战,但武昌起义后,他又表示热烈拥护民主共和,并出任民国政府的总长;他拥戴袁世凯做大总统,并为他献计献策,但当袁世凯复辟帝制时,他又与蔡锷一起,举起护国大旗,讨伐袁世凯。

——摘编自陈国庆、聂苏秦著《中国近代思想史纲》

(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梁启超不同时期的主要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思想不断变化的主要原因及其作用。

2017-06-16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孙中山说:“海军实为富强之基。彼美英人常谓,制海者,可制世界贸易;制世界贸易,可制世界富源;制世界富源者,可制世界即此故也。”据此可知孙中山(       
①认为加强海防有利于国防建设
②注意到海洋连接世界市场的重要价值
③主张中国通过兴海权称霸世界
④认为兴海权有利于中国的现代化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016-11-27更新 | 139次组卷 | 4卷引用:2014届四川省泸州市高三三诊文综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纪念他在中国民主革命准备时期,以鲜明的中国革命民主派立场,同中国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他在这一场斗争中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纪念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例、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纪念他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丰功伟绩。

——摘编自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

材料二   我对孙君最不满的一件事是,“为目的而不择手段”。孟子说:“行一不义,杀一无辜,而得天下,不为也。”这句话也许有人觉得迂阔不切事情,但我始终认为,(这)是政治家道德所必要的。

——梁启超《孙文的价值》


(1)概括两则材料对孙中山评价的不同之处。
(2)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孙中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