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亚洲觉醒”的先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9 道试题
1 . 孙中山高举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旗帜,提出了民主革命纲领。他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等的斗争纲领存在严重缺陷,“只以驱除光复自任”。为此,孙中山在坚持反清斗争的基础上,探索变革“国体”和“民生”应达到的目标。这说明孙中山(       
A.坚持资产阶级的革命信念B.否定以往的救亡图存斗争
C.积极探索民族复兴的道路D.已经找到正确的救国道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1894年6月孙中山在《上李鸿章书》中主张:国家不应片面追求坚船利炮,而要大力发展经济,培养经济人才。11月制定的《兴中会章程》中则写道:“中国积弱,非一日矣……庸奴误国,荼毒苍生”。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中体西用无法挽救危局B.战争失败加快革命进程
C.革命派与维新派的分化D.孙中山对国情认识加深
2023-05-05更新 | 165次组卷 | 2卷引用:东北三省三校(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一战爆发后,甘地曾诚恳向英国当局表示,要募集印度人医疗队和印度士兵到前线服务,并认为战争结束后,印度将得到一个自治政府。然而1919年英国政府的高压政策让甘地深感失望,他意识到英国的殖民统治是不道德的,“如果(印度)人民对此宽容而不抗争,我们将永远不会进步”。这反映出(     
A.国大党萌发民族独立意识B.甘地放弃非暴力不合作策略
C.英国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D.民族自决思想影响甘地转变
2023-03-31更新 | 1275次组卷 | 14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圣雄甘地认为,西方工业文明带来的不仅是人类道德的堕落,而且毁灭了整个印度传统社会的经济秩序。他以为独立后的印度决不能建立以工业文明为模式的西方式社会,着重恢复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他理想中的社会是重建印度文明基础之上的非暴力社会。甘地的良苦用心旨在(     
A.为实现民族独立而进行社会动员B.以逆现代化手段改造印度的经济
C.避免印度重复西方工业化的老路D.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具有印度特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有学者认为,孙中山在分析十月革命胜利原因时,将俄国的成功归于良好的组织和严格的纪律,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纪律穷败、组织涣散及思想灌输不力,而改组国民党成了当务之急。这表明孙中山(     )
A.意图效仿俄国的组织模式B.放弃了三民主义纲领
C.准备联合中共发动大革命D.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郭沫若在广东访某故居时写道:“早识汪胡怀贰志,何期陈蒋叛三宗。百年史册春秋笔,数罢洪杨应数公。”据此推断,“公”应指(     
A.林则徐B.康有为C.孙中山D.蔡元培
2022-09-11更新 | 1127次组卷 | 9卷引用:山东省日照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7 . “革命先行者”

材料一   心系民国,言系民国,行系民国,民国常存;山名中山,城名中山,园名中山,中山不朽。

——19253月北京某公祭仪式上的挽联

(公祭:公共团体或社会人士举行祭奠,向死者表示哀悼)


(1)据材料一推测,1925年3月北京公祭的是哪一历史人物?为维护“民国常存”,其做出了哪些努力?

材料二   全国中山公园分布及数量一览表(1925——1949

省份公园
数量
省份公园
数量
省份公园
数量
省份公园
数量
江苏17四川11河北3宁夏1
浙江22福建28山东4察哈尔1
安徽8广东57河南6新疆1
江西13广西27山西2辽宁1
湖北14云南7陕西2吉林1
湖南13贵州13甘肃6
(2)据材料二,概述全国中山公园分布具有哪些空间特征?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分布特征的原因。
(4)你认为这些中山公园该如何使“中山不朽”?
2022-06-23更新 | 149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2022届高三下学期等级性考试二模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孙中山形象的演变

1895-1913从落荒而逃的反叛者变为“当世大英雄”
1913-1925梁启超评价其为“选择了错误道路的失败者”
1925-1949南京国民政府尊奉为国父、圣人
1949-1950年代后期反帝反封的爱国者、以俄为师的革命先行者

——摘编自李恭忠《孙中山:英雄形象的百年流变》、楚秀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十七年”孙中山政治文化形象的演变》


表总结了孙中山先生在不同时期的国内形象,请根据部分信息或全部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2-05-30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2届高考考前诊断预测卷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中山陵是近代中国“记忆之场”的范本,具体而微地见证了公共记忆和国族认同的生成过程、构造机制。1925年孙中山逝世之际,国民党人借助墓葬政治的途径,努力将中山陵构造为一个政治象征符号,让它承载起有关孙中山形象的选择性记忆,以及新生“党治国家”之下历史记忆的内核。与此同时,国民党人通过组织途径,持续开展集体谒陵活动,使“中山陵”迅速成为国民党统治大陆时期最重要的仪式场所。在这种仪式性的政治和记忆规训之下,以“孙中山”“国民革命”为关键词建构起来的核心记忆,在国人公共记忆中的主流地位日益得到强化。尤为重要的是,中山陵还被打造成为一处重要的景观空间,与市民休闲生活乃至旅游观光产业的发展紧密相连,亦帮助南京确立起民国时期的核心都市地位。在此过程中,象征符号和仪式规训的内涵逐渐隐身于幕后,原先由国民党人主导建构的关于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核心记忆,逐渐转化为一种嵌入日常生活深处的公共记忆。通过观光游览行为的普及,随着自然而然“习得”过程的展开,不仅增加了对“地方名胜”中山陵的了解,也使游客开始对“民族伟人”“孙中山”产生印象,播下了国族记忆的种子。以至于时光流转将近一个世纪之后,中山陵依然能够成为联系海内外华人共同历史记忆的纽带。

——摘编自李恭忠《“记忆之场”与国族认同:以中山陵为案例的探讨》


(1)据材料,指出国民政府将中山陵营造成近代中国“记忆之场”的途径。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将中山陵营造成近代中国“记忆之场”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把灾荒同生态环境联系起来的人”。他在阐述民生主义时说:“我们要用国家的大力量,仿美国的办法来消除害虫,然后全国农业的灾害才可以减少,全国的生产才可以增加。”19123月,南京临时政府设立民治科,将公益慈善等社会救济事业及其监督管理纳入新生政府的日常事务中,并制定《暂行传染病预防法草案》。同年10月,孙中山在《中国之铁路计划与民生主义》一文中明确提出以国家收入兴办社会救济事业。后来他又强调各种脆弱群体受到国家的救助是一种权益,国家对其进行生活保障是一种责任。19248月,广州国民政府核准发行《赈灾慈善奖券章程》及细则。

——摘编自王娟《孙中山的社会保障思想与实践》


(1)据材料,概括孙中山社会保障思想与实践的特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特点的成因。
2022-05-15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