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杰出的科学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材料   明末清初的宋应星,南昌奉新人。曾祖宋景为官清正,母亲出身农民。宋应星熟读《本草纲目》等百家书,又能独立思考。关心时事,怀有安国济民的理想。六次科举落榜后转向实学。他历尽艰辛跋涉,作了多年考察和广泛的社会调查。《天工开物》是他的代表作,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由友人涂绍煃资助刊印。宋应星在自序中说:“滇南车马,纵贯辽阳;岭徼宦”商,游蓟北。若为士而生东晋之初,南宋之季,其视燕、秦、晋、豫方物,已成夷产。”全书“贵五谷而贱金玉”。他还发展了“穷究试验”的研究方法,对迷信神怪有所批判。以“天工开物”命名,强调天工(自然力)与人工互补、自然界的行为与人类活动相协调。既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又强调自然力与人力的协调,而技术是人类与自然界之间赖以沟通的桥梁。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应星能撰写出《天工开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宋应星身上的优秀品质。
2022-02-16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六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李四光,15岁赴日本学习造船,以求船坚炮利救中国。16岁参加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失败后,他远洋重渡走向“科学救国”之道,进入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地质。1920年,他在一次讲演中提出:“学术问题,不能人云亦云”“心只管细,胆只管大,掌握逻辑思维,天经地义的学说,也不能吓倒我们,要知真正科学的精神,就是为真理而奋斗。”毕业后,李四光拒绝外国优厚待遇的聘请,毅然回国改变祖国落后面貌。此后,李四光先后发表《华北晚近期冰川作用遗迹》《冰期之庐山》《地球表面形象变迁之主因》《中国北方之蜓科》《地质力学概论》等著述。新中国成立后,他不负祖国重任,用地质力学理论,指导石油地质勘探和开采工作,打破了“中国贫油论”的“洋神话”,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能源保障。

——摘编自马胜云《地质之光——纪念卓越的地质学家李四光诞辰120周年》


(1)据材料指出李四光早期救国之路的变化,概括李四光在科学上的主要贡献。
(2)李四光是中国科技界的一面旗帜。据材料说明李四光科学成就的学术地位和人格魅力。
2022-01-24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北魏晚期的郦道元著有《水经注》,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与其特点相似的著作是(     
A.《梦溪笔谈》B.《禹贡地域图》C.《天工开物》D.《徐霞客游记》
2021-12-31更新 | 179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实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4 .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它源于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对人的价值的阐述,并经历史不断的沉淀和丰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智者学派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凡事让我(具体的我)满意的,就是正确的;由于每个人具体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所以不存在普遍意义上的善。事实上并非如此,必定存在着判断人们行为正确与否的标准、原则,这个标准或原则也即是善。那么,善到底是什么?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就是最高的“善”,他所谓的“理念”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实践性,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实践的基础上来理解苏格拉底的美德。……苏格拉底道德哲学的中心观点就包含在“知识即美德”这一公式之中。

——摘自张利涛《苏格拉底与优素甫“知识即美德”思想比较研究》

材料二   如果现在被问及,“我们当前是否生活在一个启蒙后的时代?”回答是,“不是,但我们的的确确是生活在一个启蒙的时代。”目前的情形表明,要让全体民众无需外部教导就能够在宗教事务上自信地运用自己的理智,甚或说是将他们自己摆放到这样的一个位置中去,这一目标的实现也仍存在巨大的缺失。不过我们的确看见明白无误的征兆,人类朝向这一目标自由前行的道路已被开启,通向广泛意义上的启蒙的那些阻碍-那些从自我造成的不成熟状态中解脱出来的阻碍-正在逐渐减少。

——自【德】康德《什么是启蒙》

材料三   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和一位富有哲学探索精神的杰出的思想家,同时还是一个正直的、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人。他深切体会到一个勤恳的科学工作者的劳动成果对社会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一个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对社会要负怎样的责任。他一心希望科学造福于人类,而不要成为祸害。……凡是他所经历的重大政治事件,他都要公开表明自己的态度:凡是他所了解到的社会黑暗和政治迫害,他都要公开谴责。……一个在自然科学创造上有历史性贡献的人,对待人类社会问题如此严肃、热情,历史上没有先例。

——摘自【美】海伦杜卡斯、巴纳希霍夫曼编《爱因斯坦谈人生》


(1)阅读材料一,概括智者学派认识的特点。结合所学,概括苏格拉底提出“知识即美德”的背景,分析说明苏格拉底被雅典法庭判处死刑后不愿妥协自愿选择死这一行为。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康德是如何回答“什么是启蒙”。并概括康德对启蒙运动的重要贡献。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爱因斯坦在“自然科学创造上”的历史性成果。同时爱因斯坦也是具有正义感的社会活动家,分析说明“凡是他所经历的重大政治事件,他都要公开表明自己的态度”。
2021-11-20更新 | 18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22届高三11月选考科目教学质量评估(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2022年第24届冬奥会将在中国举行,北京、张家口同为主办城市。结合下图和所学,判有关“京——张”地区历史状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西周时,召公之子曾受封于此地B.八达岭等处明长城至今保存较好
C.康熙于京、张方向始建避暑山庄D.晚清时,京张铁路在此全线通车
2021-11-09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2022届高三11月诊断考试历史试题(选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新航路开辟以来,近代科学成就不断涌现。英国科学家牛顿与同时代其他人相比,拥有更加明显的优势来创造科学奇迹。牛顿所拥有的明显优势包括
①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②吸取伽利略、开普勒等人科学成果
③启蒙运动崇尚科学理性的影响④充分使用实验等科学研究方法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2021-10-12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五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95年爱因斯坦进入瑞士阿劳州立中学读书。在这里爱因斯坦便开始思索空间时间问题,并写出论文《关于磁场的以太状态的研究》,为他后来的伟大的理论研究迈出了第一步。在爱因斯坦的眼中,和平是永恒的主题。20世纪30年代爱因斯坦不遗余力地反对希特勒,极力呼吁为和平而战,甚至联名致信罗斯福,建议制造原子弹。“二战”后他曾说:“如果我知道德国不会成功地研制出原子弹,那我绝对不会介入所有这些事情”。在去世之前的几个月,他承认:“我想,在那封信上签名是我一生所犯的一个错误。”从严格的道德意义上衡量,爱因斯坦的自责远远多于历史对他的指责。假知有一种标明“世界公民”的护照,那么爱因斯坦一定是持有它的第一个人。

——摘编自【美】沃尔特·艾萨克森《爱因斯坦传》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爱因斯坦思考时空有关的“伟大的理论”的名称,分析这一理论的影响。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爱因斯坦对待科学与战争关系的态度,概括爱因斯坦的优秀品质。
2021-06-01更新 | 139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师大附中2021届高三5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应星(1587年—约1666年),江西省奉新县人,明朝著名科学家。其著作《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百科全书”,它在明末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横空出世。明代土地开垦面积达到极限后,精耕细作是提高产量的唯一方法,也是农业科技发展的着力点。宋应星关注水稻栽培,把《稻》作为全书之首。科学家丁文江道:“先生(指宋应星)生于豫章。广信之铜,景德之磁,悉在户庭。滇南、黔、湘冶金采矿之业,又皆操于先生乡人之手。《天工开物》之作非偶然也。”日本学者依据《天工开物》思想,提出富国济民的“开物之学”。法国汉学家儒莲把《天工开物》中的生产技术信息不断翻译出来,促进了欧洲的技术革新。德国学者薛凤的《开万物之技艺·17世纪中国的知识与技术》在美国出版,引起西方学界对《天工开物》的热烈关注。

——摘编自张志清《《天工开物》的守护与传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应星编撰《天工开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宋应星《天工开物》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牛顿的坟墓上,立着一块用白色和灰色的大理石装饰的纪念碑。纪念碑上是一幅牛顿斜躺着休息的画像;一幅天象图,上面标示着1680年彗星划过天空的轨迹;一个小天使一边摆弄棱镜,一边给太阳和月亮称重。碑铭用拉丁文写成,记录着牛顿“思维的近乎神圣的力量”和“他自己特有的数学法则”,并宣称:“整个人类都为曾经拥有这样一个伟大的生命而欣喜。”

——摘编自【美】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

材料二   18世纪30年代开始,将牛顿理论哲学化、人文主义化的主要人物之一是伏尔泰。他的《牛顿哲学原理》一书是把牛顿思想通俗化的一种尝试。通过说故事的形式来阐发牛顿思想、描绘牛顿所遵循的科学方法与科学原则。例如那个家喻户晓的说明牛顿万有引力理论产生的“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的故事,便是出自伏尔泰的手笔。

——摘编自张钢《科学文化与法国启蒙运动》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的主要成就,概括牛顿“思维力量”的特点与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伏尔泰宣传牛顿思想的方式,并简评这种宣传方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在这篇论文中他提出了一种新的时空关系理论——狭义相对论,它颠覆了人类古老的时空观念,改变了整个世界。有关这个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成为解释高能天体物理现象最基本的理论工具
②成为打开核能源理论的一把钥匙
③揭示了物质和能量的相当性
④预言了引力场会使光线发生偏转
A.①②③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021-04-23更新 | 301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1届高三4月选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