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始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秦始皇和康熙帝都是中国古代有作为的君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为秦始皇二十六年诏版(拓本),文字如下:

二十六年,皇帝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口口,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1)指出图片中文字的字体,并根据图片写出材料中空缺的文字。

(2)秦始皇在这一诏书中颁布了什么经济措施?有何意义?

材料二1673——1681年,年轻的康熙帝指挥了一场平叛战争。他后来多次谈起战争前后自己的变化,说:“前者凡事视之以为易;自逆贼变乱之后,觉事多难处,每遇事必慎重图维,详细商榷而后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3)依据材料二,说明“平叛战争”所指事件及对康熙帝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政事不论大小,全由皇帝一人裁决。秦始皇规定一天看章奏(竹简)一百二十斤(秦一斤合今半市斤),不看完不休息。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四朕自临御以来,一切机务必皆躬亲,从不敢稍自暇逸。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身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钜细,朕必躬自断制。

——《清圣祖实录》康熙五十八年

(4)依据材料三、四,概括秦始皇和康熙帝处理政务的共同点。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2 . 秦始皇与康熙帝的共同点有
①他们都对统一中国做出了贡献
②他们都对捍卫中华民族的利益做出了贡献
③他们都制定了顺应生产力发展的政策
④他们都采取了思想文化专制的措施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不知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四年苦役)。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建议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

——李贽《史纲评要》卷四《后秦记》

材料三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章碣《焚书坑》

材料四德国的希特拉(注:希特勒)先生一烧书,中国和日本的论者们都比之于秦始皇。然而秦始皇实在冤枉得很,他的吃亏是在二世而亡,一班帮闲们都替新主子去讲他的坏话了。不错,秦始皇烧过书,烧书是为了统一思想。但他没有烧掉农书和医书;他收罗了许多别国的“客卿”,并不专重“秦的思想”,倒是博采各种思想的。

——鲁迅《华德焚书异同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臣”指的是谁?其建议焚书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材料三来看,这一目的达到没有?

(2)材料二、三、四对“焚书”“坑儒”政策分别阐述了怎样的看法?

(3)你认为应如何评价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政策?

2018-02-17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四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单元测试卷1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对大臣们说)“……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帮不敢纵欲也

——《资治通鉴》

材料二: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命人图画24位功臣相貌于凌烟阁,这24们功臣是长孙无忌、杜如晦、魏征、房玄龄、李靖、尉迟敬德、秦叔宝、程知节……在这些人中有的参加过隋末农民起义,有的是太子李建成政治集团的人,还有一些人出身少数民族。如魏征少年时做过道士,后来为太子的谋士,尉迟敬德是铁匠出身,秦叔宝是小军官,程知节是农民。

——《盛唐气象》

材料三:太宗曰:“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华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如,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是四夷可使如一家

——《贞观政要·论安边》

材料四: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东至地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粮,取给于道路焉

——《贞观政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这段话的意思。

(2)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是怎样用人的。

(3)材料三反映了唐太宗怎样处理民族关系的?并结合史实说明。

(4)综述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唐太宗的评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秦《峄山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功(攻)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秦始皇针对上述问题,“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为使“兵不复起”所采取的措施是。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推行郡县制
C.攻打匈奴,修筑长城
D.颁布秦律通行全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中提到的两个重大历史事件是焚书坑儒和。
A.灭六国,统一中国
B.修筑长城
C.秦的暴政
D.秦末农民战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秦孝公以来,周室卑微,诸侯相兼,关东为六国,秦之乘胜役诸侯,盖六世矣。今诸侯服秦,譬若郡县。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

——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二贞观八年三月甲戌,高祖宴西突厥使者于两仪殿,顾谓长孙无忌曰:“当今蛮夷率服,古未尝有。”……高祖命突厥颉利可汗起舞,又遣南越酋长冯智戴咏诗,既而笑曰:“胡、越一家,自古未之有也。”

——[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卷一《高祖本纪》

材料三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

——[北宋]欧阳修《新唐书》卷四三《地理志七·羁縻州》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秦始皇完成统一的历史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在民族关系问题上所采取的措施。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蛮夷率服”、“胡越一家”体现了唐太宗民族政策的什么特点?列举史实加以说明。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秦始皇和唐太宗民族政策的相同作用。

2018-02-17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四课时训练:第一单元 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8 . 开创了大一统帝国的秦朝仅存约15年的时间。造成秦朝二世而亡的主要原因是
A.武将纂权B.苛法暴政C.外族入侵D.诸侯争霸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在评论秦朝灭亡时,历史学家张岂之说:“秦始皇忘记了最主要的事:民心和民力。”最能论证此观点的是秦始皇
A.建帝制,百世袭B.废分封,行郡县
C.焚书坑儒,修长城D.车同轨,书同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战国时期,六国地区的关东人死后一般采用仰身直肢葬,但是考古学家在秦始皇陵劳役人员墓地内发现,关东人死后被有组织地实施秦地的屈肢葬。这最有可能是
A.为了简化丧葬仪式
B.为了推动文化认同
C.为了歧视六国贵族
D.为了宣传法家思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