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太宗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贞观三年,太宗派兵十万征讨东突厥,擒拿颉利可汗,东突厥十万余口尽数投降唐室,唐室将降部安置在东起幽州(今北京)西至灵州(今宁夏灵武)的边塞地区,设置州县并任命原东突厥贵族突利、阿史那思摩两人为都督以统理之。此外,东突厥诸酋长“皆拜将军、中郎将,步列朝廷,五品以上百余人”。太宗说:“诸部落悉归化,我略其旧过,嘉其从善,并授官爵,同我百僚,所有部落,爱之如子,与我百姓不异。”

——摘编自王义康《唐代册封与授受四夷官爵试探》

材料二   印第安人是美洲的原住民,他们在16世纪前广泛分布于美洲大陆。今天美国境内有300多个印第安保留地,是政府划拨给印第安原住民集中居住的土地,主要分布于美国的西部和中北部。从20世纪中期开始,印第安人在保留地获得了一定的自治权,包括宗教自由和使用本民族语言的权利,但联邦政府和美国国会仍对保留地拥有最高的“父权”(后改称为“托管权”),拥有最高司法和行政权。

——摘编自曾向红《美国印第安人保留制度现状研究》

材料三   60年前的那场民主改革彻底打碎了西藏的封建农奴制度,西藏建立起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西藏的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全国从中央到地方大力帮助西藏经济发展,仅2017年中央财政对西藏的转移支付就高达1500亿元(人均4万余元)。

——摘编自《西藏日报》2019年4月12日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民族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印第安保留地”制度出现的历史背景。
(3)结合三段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民族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2019-05-27更新 | 683次组卷 | 17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明水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御史台是唐代的最高中央监察机关。唐太宗注意以御史治吏。他采纳御史大夫李乾祐的奏请,增设殿中侍御史和监察御史各二人。贞观末年,“于台中置东西二狱”,委御史台有“鞠(审问)裳禁系”之权。
——摘编自邱永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史》
材料二     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闻,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树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
——摘自吴兢《贞观政要》卷二《求谏》
(1)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以御史治吏的主要特点。
(2)材料二中唐太宗认为隋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唐太宗是如何做到君明臣廉的。
2019-01-30更新 | 1203次组卷 | 27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贞观初年,唐军大败东突厥,将突厥降众安置内地,让他们保衬原有的生产和生活习惯,仍以其酋长担任都督等职,统治原有的部众。

吐谷深多次侵扰兰州、凉州等地,阻碍唐与西域的交通。贞观九年,太宗派大军在库山击溃吐谷浑精锐,解除了吐谷深对河西走廊的威胁。平定吐谷浑之后,太宗继续经营西域,用兵高昌。贞观十四年,以高昌为西州,置安西都护府。此后,又相继平定焉耆、龟兹,设置龟兹、焉耆、于闻(今新疆和田)疏勒(今新疆克什)四镇,有效地控制了广大的西部边疆。

贞观十五年,太宗将文成公主嫁与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吐蕃,不仅带去了大量的金银、绸帛、珍宝,还带去了内地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精美的手工业品,内地的菜种、蚕种以及各种药物和典籍,以及大批工匠和乐队。

——摘编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六卷


(1)根据材料,概括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太宗上述举措的意义。
2019-04-10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4 . 我国自古以来非常重视民族关系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羁縻制度既是唐王朝处理边疆民族问题的一项重大政策,又是在边疆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行政制度。依据少数民族社会经济的特点,“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是我国中原王朝统治周边少数民族的传统政策。唐朝立国之初就在西南、东北诸沿边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羁縻府州,但是,大规模地普遍设立羁縻府州则是在贞观四年(630)平定东突厥以后,到开元年间设置黑水都督府于黑水鞣竭部为止,百余年间,唐王朝先后在东北、北方、西方、西南、南方设置了八百五十六个羁縻府州。

——摘编自林超民《羁縻府州与唐代民族关系》

材料二   民国时期的政府对蒙古、西藏、新疆等边疆地区的事务日益重视,设置了对应的事务机构,并且在中央设立了专门机构来进行管辖。例如,北洋军阀政府于1912年在内务部设立了蒙藏事务处,专门管辖蒙古、西藏等少数民族事务。

——朱敏《试论我国近代民族政策的特点及其对边疆地区稳定发展的影响》

材料三   毛泽东同志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1952年,中央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并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尔后,建立了省级自治区5个,地区级自治州30个,县级自治县122个。

——杨秀珍《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羁縻府州设置的特点,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民国时期政府设立专门管辖少数民族地区机构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2018-08-29更新 | 1147次组卷 | 39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尚志市尚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材料   贞观元年,唐太宗将全国划为十道,置军府634个,其中关中地区占261个,占全部军府的41%,形成了“举关中之众,以临四方”的格局。还将骠骑府、车骑府改为折冲府,以折冲都尉、果毅都尉分任正、副统将。所有军府均隶属于12卫府及东宫六率。折冲府分为三等,担任宿卫、镇戍和征战的任务。至此,府兵制趋于定型和成熟。《新唐书·兵志》称:“府兵之道,居无事则耕于野,其番上者,宿卫京师而已。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故士不失业而将帅无握兵之重,所以防微杜渐,绝祸乱之萌也。”军府和地方长官无隶属关系,但州刺史也负有一定的军事责任。如征发府兵时,朝廷向州刺史、折冲都尉同时下符契,会同勘契后才能发兵。又如对练兵也有检查督促职责,加上州刺史品位较一般折冲都尉为高,故习惯上有上下级关系。

——摘编自《中国古代兵制·唐朝兵制》


(1)根据材料,概括唐太宗兵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兵制改革的积极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历史——选修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武则天上台之后,废止了“不叙武氏本望”的《氏族志》,强行推行以后族为第一等、五品官皆入士流的《姓氏录》。并首创“殿试”、“武举”,号召百姓及百官如有才能者,可以自荐或荐人,并派出十道巡抚使,引荐地方人才。每年科举取士的人数比贞观年间扩大一倍。她还编写了《兆人本业》,颁行各地指导生产,要求刺史县令“敦劝农桑,均平赋役”,以“田畴垦辟,家有余粮”作为官员考核擢升的基本条件……佛教中有“化身”、“化佛”、女王执政的说法,于是法明和尚秉承武则天的旨意,编撰《大云经》,经里说武则天是弥勒佛化身,应作人世之主,盛言神皇受命之事。她下令将《大云经》颁于天下,令诸州各置大云寺,总度僧千人。

——摘编自胡戟《正史中的武则天》、王建华《武则天长期执政原因浅析》

材料二(武则天)乘唐中衰,攘窃神器,任用酷吏,屠害宗支,毒流缙绅,其祸惨矣

——南宋朱熹《通鉴纲目》

试观近古之王,有知人如武氏者乎,亦有专以爱养人才为心、安民为念如武氏者乎?

此固不能逃于万世之公鉴矣

——明代李贽《藏书》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武则天的执政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和李贽对武则天不同评价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汉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汉朝大军出征,驱逐匈奴,西域重新开始恢复与汉朝的交通。东汉永元三年(公元91年),班超被任命为西域都护,驻守在龟兹。西域50多个国家在这期间先后与汉朝恢复了关系。汉朝人从传闻中得知大秦是西方大海那边的一个大国,出产许多珍奇的东西,“其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汉缯綵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和帝永元九年,都护班超遣甘英使大秦,抵条支,临大海。欲渡而安息西界艄人谓英曰:“海水广大,往来者逢善风之月乃得渡;若遇迟风,亦有二岁者。故入海人皆带三岁粮。”英闻之乃止。

材料二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指中印半岛海外)献象牙、犀角,始乃一通焉。

——摘编整理自《后汉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甘英出使大秦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甘英出使大秦的影响。

2017-05-05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