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太宗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征曰:“何谓为明君暗(昏庸)君?”征曰:“君之所以明者,兼听(听取各方意见)也;其所以暗者,偏信(只相信面之词)也。”贞观十年,太宗谓侍臣曰:“帝王之业,草创(打江山)与守成(守江山)孰难?”魏征对曰:“帝王之起,必承衰乱(天下破败混乱),覆彼昏狡(统治者昏庸害民),百姓乐推(老百姓拥戴新君),四海归命,天授人与(上天也支持眷顾),乃不为难。然既得(得天下)之后,志趣骄逸,百姓欲静而徭役不体,百姓凋残而侈务(奢靡浪费之事)不息,国之衰弊,恒(永远)由此起。以斯(此)而言,守成则难。”

——选编自《贞观政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的治国理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唐太宗。
简答题 | 适中(0.65) |
2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以唐太宗为首的统治集团从隋末农民战争中吸取了教训,认识到农民反抗是由“赋役繁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引起的,只有“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才能巩固统治。太宗君臣曾反复引用“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栽舟,水则覆舟”的古语来警励自己。唐太宗继承了唐高祖协调地主阶级内部各集团的利益的办法,兼用关陇、关东和江南的贵族和士族。同时,他还提拔了不少关东的普通地主,如魏征等。这些人多数参加过农民起义,他们在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统治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唐太宗能够广泛听取官僚的意见,注意纳谏。魏征就不断提醒太宗“居安思危”,“慎终如始”。从贞观元年到贞观三年,关东、关中各地连续发生水旱之灾,唐太宗令灾区开仓贩济,准许就食他州。……据史载,贞观四年,全国大丰收,流散的人都返回乡里,以后又年年丰收。

——根据翦伯赞《中国史纲要》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太宗即位后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唐太宗所采取措施的主要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