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康熙帝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材料   康煕二十二年(1683年),施琅提出台湾去留问题,当时清政府内部有不同声音。……道光年间魏源《圣武记》载:“方郑氏之初平也,廷议以其孤悬海外,易薮贼,欲弃之,专守澎湖。”内阁学士李光地甚至主张:“空其地,任夷人居之,而纳款通贡。即为荷兰有,亦听之。”

康熙皇帝说:“台湾弃取所关甚大……弃而不守,尤为不可。”为慎重起见,谕令福建督抚提镇详议。(1684年)四月十四日,差往福建料理钱粮工部侍郎苏拜会同福建督抚提督疏言:“台湾地方千余里,应设一府三县,设巡道一员分辖……”得到康煕皇帝批准。康熙末年,台湾“北至淡水、鸡笼,南尽砂马矶头,皆欣然乐郊,争趋若骛”。“距今(2019年)四十年,而开垦流移之众,延袤二千余里,糖谷之利甲天下。”

——据李细珠《略论康熙皇帝对台湾的认识及其理台政策的演变》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中台湾“弃守”之争出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熙帝政治举措的历史作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1646年冬,郑成功在南澳岛招兵举义,开始了抗清复台的光辉历程。1661年,郑成功率军东征台湾。郑成功对荷兰殖民者的劝降书中说:“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历经九个月的交战、图困,于1662年迫使荷兰台湾总督投降,收复了台湾。从而控制了辽阔的海疆,阻滞了他们对中国的侵袭。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转移大批闽粤人民移居开发台湾,向当地高山族传播先进农耕技术,实行寓兵于农的电田政策,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和建设。

——据2017年3月29日《南澳岛是郑成功发样地》整理

材料二2017年7月14日,由北京市台联主办的郑成功铜像揭幕仪式在北京台湾会馆举行。北京市台联党组书记王兰栋表示,这尊由台南郑成功祖庙赠送的铜像将在北京台湾会馆永久保存

目前台湾已有300余座郑成功庙字,并于每年春秋季举行祭祀活动。

——据2017年7月14日新闻《郑成功铜像揭幕仪式今日在北京台湾会馆举办》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成功的主要活动并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峡两岸纪念郑成功的意义。

2018-04-14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衡水金卷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一)文综历史部分
3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魏征吸取隋朝国力强盛却仅历二代而亡的教训,结合当时民生凋敝的现实状况,抓住唐初民族关系的主要方面,提出了以偃武修文、勿劳弊中国、以道御之等为主要内容的民族思想。……魏征在民族思想上坚持夷夏有别的观点,但总体而言,魏征对于异族的态度,还是主张以圣人之道御之……在民族交往活动中魏征更加重视至诚信义,维护国家形象。魏征所认为夷夏之间的差异和界线主要还是地域种族的自然差异和文化上的差异,因而也赞成在文化上互通有无。
——摘编自郭文庭、周伟洲《论魏征的民族思想及历史作用》
(1)据材料概括魏征民族思想的主要内容。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魏征民族思想的时代意义。
2016-12-12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河北衡水中学高三下期期中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