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康熙帝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5 道试题
2018·浙江·一模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加试题】康熙帝、雍正帝为巩固清朝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熙(本名玄烨,在位于1662年至1722年)在各项标准上,符合了传统中国所谓内圣外王的尺度,他既仁慈又不乏决断力。他在国内主持大政,也带兵领将驰骋于边疆。在位61年,也正是满清在中国巩固其统治的日子。公元1696年康熙亲率兵8万出塞,与蒙古领袖噶尔丹周旋,军中有西方式的地车,为前所未有。1689年《尼布楚条约》签订,于是将北部疆域固定化。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地近宫廷,便于宣诏。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詹曝杂记》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康熙帝巩固统治的主要措施。

(2)材料二反映出雍正帝设立军机处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什么政治特点?

2018-11-03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年1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 历史仿真模拟试卷01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列材料:

郑成功赶走了荷兰殖民主义者,为祖国光复了台湾。但他以恢复明朝为旗帜,其实恢复明朝在大陆的统治已不可能,只是在这个名义下走向了封建割据的道路,日益变成全国统一的障碍。他的儿子郑经接替执政以后,又进一步铲除了荷兰在台湾的残余势力,并在台湾展开了经济及文化建设。经过郑氏二十多年的经营之后,台湾由原来人烟稀少的荒域,变作“地方千余里,户口数十万”的富庶之区。因此,郑氏对于台湾是有收复与开发之功的。然而,郑氏在台湾转入长期割据之后,则日益起着消极的作用。因为台湾的发展是离不开大陆的支持的,郑氏割据台湾,阻绝了台湾和大陆之间政治经济与文化的联系,不利于台湾的进一步发展。同时,郑氏对清朝所展开的军事活动,给东南沿海地区人民的和平生产和生活,也带来了严重的威胁。郑经乘吴三桂等三藩变作之际,统兵进犯大陆,对清朝发动子大规模的战争,兵连七年不解,为了争取地盘,又和福建的耿精忠发生混战,先后在福建、广东等占领区内横征暴敛,引起了极大的骚扰。所以从国内形势来看,郑氏割据台湾为害非浅。从国防上来看,台湾在政治上脱离大陆,孤悬海上,就很容易招致西方殖民主义势力的侵略,甚至有被吞并的危险。在西方殖民主义势力已经深入东方的国际环境下,台湾的割据将是后患无穷。因此种种,康熙帝统一台湾,在当时实属必要。

康熙二十年(1681年),三藩之乱平定,解决台湾问题的时机成熟了。这年台湾又发生内讧,郑经死后,诸子争位,长子被杀,幼子郑克爽立。郑克爽时年十二岁,大权尽操于冯锡范与刘国轩之手。康熙帝遂欲趁此时机,解决台湾问题,即用施琅为水师提督,决计进兵台湾。康熙二十三年(1683年)闰六月,施琅统战船三百、水师二万攻打澎湖,一战而克,大获全胜。郑军二万士卒、百只战舰全部被击溃,守将刘国轩遁归台湾。澎湖一破,台湾震慑。郑克爽、冯锡范、刘国轩等见大势已去,人心瓦解,台湾不能固守,即表示愿降。施琅入台受降,郑克爽乃率众剃发,登岸归顺。

收复台湾后,康熙皇帝在台湾设一府三县——台湾府和台湾、凤山、诸罗三县,隶于福建省。并在台湾设总兵一员,驻兵八千,在澎湖设副将一员,驻兵三千。康熙帝收取台湾,完成台湾和大陆之间的政治统一,大大促进了以后台湾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由此台湾成为我国东南海上的重镇,有利于加强和巩固我国东南沿海的国防,有利于抵御西方殖民主义势力的入侵。康熙帝统一台湾,其意义极为重大。

——引自《Tom资料库·康熙皇帝收台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评价郑氏在台湾的活动。

(2)根据材料,归纳康熙帝统一台湾的必要性。

(3)根据材料,分析台湾回归祖国的重大历史意义。

2018-02-17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四第一单元古代中国 的政治家单元测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康熙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一生的文治武功,臻于极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康熙(本名玄烨,在位于1662年至1722年)在各项标准上,符合了传统中国所谓内圣外王的尺度,他既仁慈又不乏决断力。他在国内主持大政,也带兵领将驰骋于边疆。在位61年,也正是满清在中国巩固其统治的日子。

公元1696年康熙亲率兵8万出塞,与蒙古领袖喀尔丹周旋,军中有西方式的地车,为前所未有。1689年尼布楚条约签订,于是将北部疆域固定化。及至康熙在位末年,国库充实,于是诏令全国人丁税以公元1711年为淮则,以后人口增加亦不增税。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请回答: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传统中国“内圣外王的尺度”是什么?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康熙帝巩固统治的主要措施。
(3)有人说,康乾盛世是中华帝国最后一抹“落日余晖”。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理解。
2017-11-11更新 | 95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4 .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阅读关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史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皇帝最早是皇、帝的合称。“皇者,大也,言其煌煌盛美。帝者,德象天地,言其能行天道,举措审谛。”又《春秋繁露》:“德侔天地者,称皇帝。”所以人们考量上古时的贤君,根据他们各自的功绩,将能够配得上皇、帝之称的八人合称为“三皇五帝”。但此时皇、帝还分别为两个称号,不同时用于一人身上。首次将二者合并,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则始于秦始皇。至此后,皇帝一词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王朝最高统治者的专称。
材料二 武帝元狩四年“公卿又请令诸贾人末作各以其物自占,率缗钱二千而一算”,《汉书》颜师古注“各隐度其财产之多少而为名簿送之于官也”。太初三年因征大宛夺取汗血宝马而征发戍甲卒十八万驻酒泉张掖以北,并在居延休屠屯兵戍卫酒泉,兵源不足的“发天下吏有罪者,亡命者及赘婿、贾人、故有市籍,父母大父母有市籍者凡七科,适为兵”,使其直接参与对匈奴的战争。天汉三年置酒酤,《汉书》应劭注:县官自酤榷卖酒;韦昭曰:谓禁民酤酿,独官开道……独取利也。
材料三 史载贞观年间,京城周围蝗灾甚重,唐太宗手捧蝗虫对天祷告,要上天可怜见,不要害民,责任由自己一人承担。说完,就要把蝗虫生吞下去。侍臣们见状,急忙上前制止,唯恐他因此致病。但他果断地说:“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竟真的吞进肚里。怪的是,“是岁蝗不为患”,这年果真没蝗灾。
材料四 赵光胤通过采取“收起精兵,稍夺其权,制其钱谷”的三大纲领,巧妙的“杯酒释兵权”“削弱相权”“罢黜支郡”“强干弱枝”“内外相维”“三年一易”“设置通判”“差遣制度”等等将军权、行政权、司法权、财政权牢牢控制。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你认为秦始皇首次将“皇”与“帝”合并,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这有何用意?
(2)据材料二归纳汉武帝实行抑商政策中是如何打击商人的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唐太宗手捧蝗虫祷告迎合了什么学说?对“蝗不为患”有何认识?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产生的影响。
2016-11-27更新 | 20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黑龙江哈四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二 唐太宗曰:“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人主往往见贤则欲置诸怀,见不肖则欲推诸壑,朕见贤者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与不肖则各得其所。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朕践祚(即位)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自古皆责中华,贱狄夷,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
——《资治通鉴》卷198
材料三 300年前,我国曾经有过惨痛的历史教训,康熙对当时的工业化萌芽不感兴趣。150年后,在新的海上航路使世界地域一体化的进程中,1840年西方的工业经济的产物——坚船利炮打垮了中国小农经济大刀长矛,其实直到1860年中国和印度还分居世界工业产量(以手工业产量为主)的第一位和第二位。
——《21世纪社会的新趋势——知识经济》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秦王嬴政对中国历史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
(2)据材料二分析唐太宗“成今日之功”的原因。
(3)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分析康熙帝“对当时的工业化萌芽不感兴趣”的原因。
6 . 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熙帝在不同时期写的三首诗
滇平
中秋日闻海上捷音
瀚海
洱海昆池道路难,捷书夜半到长安
未衿干羽三苗格,乍喜征输六诏宽。
天末远收金马隘,军中新解铁衣寒
回思几载焦劳意,此日方同万国欢。
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
来庭岂为修文德,柔远初非黩武功
牙帐受降秋色外,羽林奏捷月明中
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
四月天山路,今朝翰海行
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
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
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

材料二 共四海之利为利,合天下之心为心。体群臣,子庶民,保邦于未安,制治于未乱,夙夜孜孜,寝寐不遑。宽严相济,经权互用,以图国家久远之计而已。
——章梫《康熙政要》
(1) 根据材料一的诗词含义,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三首诗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在上述历史事件中康熙帝的主要历史贡献是什么?
(2) 材料二是康熙帝晚年在总结自己施政感受时说的一段话。依据材料二,归纳康熙帝对自己的评价。
2016-11-18更新 | 9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福建省泉州四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7 . 当老师为学生归纳康熙继位面临的形势时,不应列出
A.鏊拜专横跋扈,结党聚敛B.沙俄侵入黑龙江地区
C.郑成功收复台湾,坚持抗清D.三藩叛乱祸及中原
8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姚启圣生于浙江会稽……在执政香山期间,姚启圣偷开海禁,同外商做生意,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物资,同时也为朝廷贡献赋税。清朝前期有着严厉的海禁政策,官员开海禁有可能被罢官入狱,甚至杀头。年轻的香山知县姚启圣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开海禁,他的胆识,从这时候开始得以体现。
——《姚启圣的远见》
材料二   (康熙)二十一年……郑锦(经)屡入寇,(姚启圣)徙滨海居民入内地,俾绝接济、避侵掠,下令越界者罪至死,民多荡析。及禁旅班师,驱系良民子女北行,启圣白王严禁。复捐赀赎归难民二万余人,并请开海界、复民业,听降卒垦荒,民困渐苏。及锦死,子克琰仍其爵,称延平王,凡事皆决之国轩等。启圣令知府卞永誉、张仲举专理海疆,多以金帛间其党与。克塽乃遣使赍书……二十二年六月,琅进攻台湾,取澎湖。启圣驻厦门督馈运,以大舟载金、缯、货、米至军,大赉降卒,遣之归,台民果携贰。复设间使克塽与国轩互相猜,众莫为用。琅遂定台湾,克塽、国轩等皆降。
——摘编自《清史稿》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前期有着严厉的海禁政策”的原因。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不同时期姚启圣对待“海禁”政策的做法及其目的。
(2)据材料二,归纳姚启圣在清廷收复台湾中采取的措施及其作用。
2014-06-12更新 | 8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陕西省西工大附中高三上学期适应性训练文综历史试卷
简答题 | 适中(0.65) |
9 . 康熙帝是清朝历史上一个很有政绩和影响的皇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帝王治天下,自由本原,不专恃险阻。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是也。如古北、喜峰口一带,朕节巡阅,概多损坏,今欲修之,兴功劳役,岂能无害百姓。且长城延袤千里,养兵几何,方能分守!……
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坚固。
——《清圣祖实录》卷一五一
材料二 噶尔丹者……自言受达赖封为准噶尔博硕克图汗。三十五年,圣祖亲征噶尔丹,至克鲁伦河。噶尔丹败窜,慰其部下曰:“此行非我意,乃达赖使言南征大吉,是以深入。”
——(民国)柯劭忞等《清史稿》卷五二五《藩部八·西藏》
材料三 大臣皆言藏地险远,不决进兵议。圣祖以西藏屏蔽青海、川、滇,若准夷盗据,将边无宁日。且贼能冲雪缒险而至,何况我军。五十七年,命皇十四子为抚远大将军……于是蒙古憨、王、贝勒、台吉各帅所部兵,或数千、或数百,于五十九年春随大兵扈从达赖喇嘛入藏。
诏加封……第六世达赖喇嘛于九月登座……以拉藏旧臣贝子康济鼐掌前藏,台吉颇罗鼎掌后藏。
——(清)魏源《圣武记》卷五《国朝抚绥西藏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康熙帝的长城观。
(2)据材料二,指出噶尔丹叛乱与部分西藏势力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噶尔丹言论的意图。
(3)对于西藏地区的管理,康熙一改历代的传统做法。据材料三概述其做法的创新之处及历史意义。
10 . 康熙帝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封建帝王,他与他的子孙共同创造了中国历史上长达一百五十年的“康乾盛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熙生平大事年表

时间年龄主要事迹
16541生于紫禁城,姓爱新觉罗,名玄烨
16618玄烨即位,改年号为康熙
166714亲政
167320吴三桂反于云南,“三藩之乱”爆发   
168128清军进军云南,“三藩之乱”最后平定
168330任用施琅攻占澎湖,迫使郑克塽降清
168431
168532第一次雅可萨之战
签订《尼布楚条约》
169037清军打败噶尔丹于乌兰木通
169643 亲征噶尔丹,昭莫多之战
171360册封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
172269病逝于畅春园寝宫

材料二   康熙大帝是一个运筹帷幄、力挽狂澜的中国皇帝,具备非凡过人的雄才大略。然而,他最终却没能跨越封建体制雷池半步,他所开创的盛世王朝,与工业革命失之交臂,盛极而衰,很快滑向萧条冷落的帝国黄昏。

——摘编自王龙《天朝向左,世界向右:近代中西交锋的十字路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康乾盛世”的主要表现。
(2)指出材料一表格中的①处的主要事迹和②处的时间,根据材料一,概括康熙帝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所采取的举措。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熙帝所开创的“盛世王朝……很快滑向萧条冷落的帝国黄昏”的原因。
2022-11-09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八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