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康熙帝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康熙年间,多次令各地举荐山林隐逸,又令官员推举博学鸿儒,吸收学行兼优之士。开设明史馆,召集文人编纂明史,还进行多部儒经传注的修纂,编成《康熙字典》。上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承续华夏传统B.倡导疑古辨伪C.弘扬程朱理学D.保存历史文献
2022-06-16更新 | 8529次组卷 | 58卷引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康熙帝在上谕中指出:“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指沙俄),较长城更为坚固”;“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是也。”据此归纳康熙帝不修长城的理由,其中不正确的是
A.与蒙古关系密切,足以防备朔方来犯B.国力虚弱,无财力支持
C.长城失去原有的防御功能D.修德安民是守国之本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图分别是在雅克萨自卫反击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神威无敌大将军铜炮”和用满文、俄文书写的中俄《尼布楚条约》。它们共同见证了
A.近代中俄交流频繁B.统一多民族国家疆域得以巩固
C.中国国际地位提高D.清政府成功镇压边疆地区叛乱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史载,康熙帝北巡,行至华北平原与内蒙古草原接壤地带,发现一片水草丰美、林木葱郁、动物繁多的地方,出于“肄武”与“定边”的考虑,令人“往相度地势,酌设围场”,划定了14000多平方公里的地方作为围场猎苑。结合史实判断该“围场”具备了下列各项中哪些功能( )。
①避暑②练兵③围猎④处理民族事务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020-07-11更新 | 2919次组卷 | 36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在清军对台湾已形成大兵压境的有利态势下,以郑克塽为首的郑氏集团终于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七月五日完全接受了清政府的和谈条件,放弃抵抗企图,向清政府缴械投诚。十三日,施琅率清军在台湾登陆,接管台湾全境。”这表明清政府的对台策略是(  )
A.依靠压倒性武力统一台湾
B.以政治和谈方式统一台湾
C.借助外国的武力统一台湾
D.武力威慑与政治招抚并用
2019-11-01更新 | 189次组卷 | 7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康熙帝一直被誉为康乾盛世的开创者。但有学者提出应当重新评价他,认为中国之落伍恰恰始自康熙帝,因为他处在剧变的时代却拒绝重大的变革。下列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与该学者评价思路相类似的是:
A.康熙帝捍卫了国家主权
B.唐太宗奠定大唐盛世
C.明太祖废除丞相高度集权
D.秦王嬴政顺应潮流实现统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康熙帝曾发布“容教令”,认为西洋传教士“仰慕圣化”“劳绩甚多”“无违法之事”,其传教活动“不必禁止”。康熙晚年要求传教士尊重中国人敬天、祭祖、祀孔的习俗,否则不得传教。材料反映了
A.专制统治阻碍西学东渐
B.中西方文化对立难以调和
C.传统文化倾向保守封闭
D.宗教政策服务于统治需要
2019-03-22更新 | 699次组卷 | 24卷引用:安徽省蚌埠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清朝统一台湾时“国家初设郡县,管辖不过百余里,距今未四十年,而开垦游移之众,延袤二千里,糖谷之利甲天下”。(《台湾府志》)以上材料说明
①台湾府的设置促进了台湾经济的发展;
②大陆移民是清朝开发台湾的重要力量;
③当时台湾主要出产糖类和粮食;
④国家统一是台湾发展繁荣的保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在“百家讲坛”中讲学时曾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及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对“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巩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B.完善与周边国家的朝贡体制
C.坚持皇位世袭惯例D.改进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662年,郑成功彻底打败荷兰殖民者势力,收复了台湾;1683年,清政府进军台湾,打败郑氏家族的势力,对此你认为正确的评论是
A.郑成功收复台湾是反侵略斗争,清政府进军台湾是巩固统一,两者都应肯定
B.郑成功收复台湾是寻找抗清根据地,清政府进军台湾是消灭反清势力,两者各为私利,都应否定
C.郑成功收复台湾是寻找抗清根据地,清政府进军台湾是巩固统一,前者应否定,后者应肯定
D.郑成功收复台湾是反侵略斗争,清政府进军台湾是消灭反清势力,前者应肯定,后者应否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