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孙中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认为“学问为立国根本”,提出普及教育、大众教育主张。他认为适龄儿童都应接受免费小学教育。在其办学精神影响下,广西教育界人士采取一系列措施,把教育作为“振兴广西,复兴中国”的重要部分,其做法被国民政府向全国推广。孙中山非常注意中高等人才培养,普及基础教育后,创设新型中学一国民中学;民国1623年,广西创立了省立广西大学、师范专科学校、医学院。孙中山一向重视成人教育,让成人分期分批就学,对基层建设起到一定促进作用。为提高女权,孙中山把女子教育作为当前最要之事。民国成立后,教育部设置“蒙藏教育司”,按教育部要求,广西着手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为少数民族子女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

——摘编自《孙中山普及教育的办学精神对民国时期广西教育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的教育思想,并说明其形成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孙中山的教育思想。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孙中山诞生于1866年,他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在长兄孙眉的资助下,孙中山先后在檀糞山、广州、香港等地比较系统地按受西方的近代教育。透过1883-~1885年的中法战争,孙中山目睹了清政府的腐败,产生强烈改造中国的思想。他明确宣告:建立“兴中会”的唯一目的就是振兴中华,以申民志而扶国宗”;他在诠释“民生主义”时说“人民对于国家不只是共产,一切事权都是要共的。这才是真正的民生主义,就是孔子所希望之大同世界”。孙中山解决民生观问题的方法就是“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他强调“平均地权”与“耕者有其田”互补,“节制私人资本”与“发达国家资本”互补。

——摘编自吴铎《孙中山民生观研究》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民生观产生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孙中山的民生观。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管“门罗主义”总基调是被动和防御性的——它要求欧洲人不得在西半球扩展影响力或对其任何部分重新殖民,但并不涉及美国将会在西半球如何行事的问题。表面上,通过取代欧洲殖民列强的干涉主义政策,“门罗主义”似乎构成了一种开明的、反(欧洲)帝国主义的美国方案。但“门罗主义”并不是绝对的不干涉主义,以美洲“和平与安全”受到威胁为由禁止欧洲制度渗入西半球,本身即是试图对欧洲事务进行外交干预的一种形式,更重要的是,正如一位国会议员后来直白表述的那样:“门罗主义”暗含着美国作为西半球的政治代言人有权干涉美洲国家事务的意味——其未明言的假设是,“专制欧洲”的控制只能是邪恶的,而“民主美国”的控制却意味着关切与保护。

——摘编自付文广《从门罗主义到威尔逊主义:美国对外干预思想的起源与发展》

材料二   大亚洲主义也称大亚细亚主义,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日本社会广为流行的一种社会思潮,目的是倡导亚洲国家联合起来共同抵抗西方列强的侵略。孙中山与日本大亚洲主义者往来密切。孙中山认为如果欧美列强侵略和瓜分亚洲的势头持续下去,不仅中国,而且亚洲各国都将不可避免地“沦为欧美列强、白种人的奴隶的命运”;中日两国“非团结起来不可”,这是“使中国越过殖民化的危机,是保卫亚洲的第一步”。

——摘编自李本义《论孙中山的大亚洲主义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门罗主义的含义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倡导大亚洲主义的原因并指出该思想的局限性。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严复(早年与沈葆桢、中年与李鸿章、晚年与袁世凯关系密切)用西方的“天赋人权",成功地颠覆了中国传统的"君权神授"的权力观和国家观,并提出"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的深刻命题。但严复的本意,只是以此说明自由和人性解放之于文明发展的重要性,而不在于以此来颠覆现政权的统治。他解读了西方人权学说后立即转了个弯,说:“然则及今而弃吾君臣,可乎?曰:是大不可。何则?其时未至,其俗未成,其民不足以自治也。”主张先开议院,实行君民共治,大力开发民智、更新民德、培植民力,以此为过渡,最终"悉听其自由",臻至完全的民主体制。

——据《严复集》等整理

材料二   孙中山也从西方"天赋人权"理论寻求依据,来建立自己的"民权主义"学说。孙中山所解读的人权,重点不在于个体的自由,而在于作为平民对国家政权的"共有"。他认为,天赋人权,就是人民对政权有“共有”的权力。依靠“不良之政府”的改革,逐渐获取人权的想法,是根本实现不了的"谬想"。国人是具备享有民权的能力的,在实现民权的前提下,以“异常的速度”建设,“不难举西人之文明而尽有之,即或胜之焉,亦非不可能之事。”

——摘编自许维勤《严复与孙中山思想之于中国社会变革》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严复与孙中山民权思想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严复与孙中山思想同源却异流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民富思想的渊源极早。早在殷末周初的《周易》中就有重农抑商、节欲恤民、平施共富的民富思想内容的记载。随着西周初期“敬德保民”思想的出现,民富的思想逐渐在一些文人雅士中受到重视。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较之前有了较大的提高,社会中的阶级关系也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加之统治者治国的理念和方法还处于尝试阶段,经济发展必然带来相对宽松的“百家争鸣”的文化氛围,于是先贤们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一些对于治国安民的看法,就出现了以儒家、墨家、法家等为代表的学者,根据自家学派的阶级立场,阐述对“民富”思想不同见解的局面。

——摘编自刘晓欣《先秦儒家的民富思想探析》

材料二 孙中山在其三民主义中认为,民生主义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也就是说,国强才能民富,国强是民富的基础,但民富才是国强的最终目的和最可靠的保证。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同盟会会员饯别会的演说中说道:“中国近代患贫极了,因而在行社会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时,要发展社会生产力,能开发其生产力则富,不能开发生产力则贫。作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政策措施,则是节制资本,平均地权。”五四时期,孙中山在其《建国方略》中指出:“中国今尚用手工业生产,未入工业革命之第一步,比之欧美已临第二革命者有殊,故中国两种革命必须同时进行,既废手工而采机器,又统一而国有之。”作为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富民强国的梦想,虽没能亲手实现,但却同样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引导着后继者们朝着这个目标奋进。

——摘编自于颖《孙中山富民强国的思想及其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先秦民富思想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富民强国思想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孙中山始终认定“吾国必须统一”,并确信“中国终究能统一”。孙中山指出,中国“国土统一已数千年矣;中间虽有离析分崩之变,然为时不久复合为一。”“中国的各省在历史上向来都是统一的,不是分裂的。”“最近六年护法之举其目的实为统一”,中国现在要的是“民主统一,共和统一”。他强调“合满、汉、蒙、回、藏诸地为一国”的民族统一和领土统一,是实现祖国统一的首要目标,而各省“行动既一,决无歧趋,枢机成于中央”的军政统一,也为国家统一的重要条件。孙中山认为统一国家的方法应依时局变化之情势来择定,曾一再表明要以北伐来武力统一全国。孙中山深知“统一与否实关中国存亡”,因此他始终“把重新统一中国看成是头等大事”,毕生为实现祖国之独立、统一和富强而奋斗。

——摘编自周兴樑《孙中山祖国统一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时代特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祖国统一思想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孙中山为实现祖国统一所作的贡献。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建国之初,美国面临着严重的外部军事威胁,而且外债和国内的公债负担沉重。人民对于政府的不满情绪高涨,华盛顿多次说明建设廉洁政府的必要性,声称“人民是宪法的制造者”。

在此影响下,公民纷纷监督政府。当时大部分官员属于绅士阶层,受过良好的教育,为此,他强调“道德建设是建构人民政府的必要源泉”,而且是更经济的手段。面对部分官员的“心口不一”,华盛顿提出要让政府在“法律指引之下”,政府的权力“要在宪法规定的明确的附属权力中行使”。他还通过“精心考虑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来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建成了崇尚道德的官僚队伍。众多美国公民受到华盛顿等绅士的影响,也对自身不道德行为进行了约束。

——摘编自管禹《美国华盛顿总统“廉洁政府”思想探析》

材料二   民国成立之初,孙中山多次强调“共和国之根本在法律”,为此他先后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中央行政各部及其权限》《文官惩戒法草案》等。在孙中山看来,“吾国吏治之坏”,“在官俸微薄,地位不稳,又无养老金”,为此他主张借鉴现代西方厚以年薪的官员管理意识,注重官员的合法利益保障。他强调:“任官授职,必赖贤能;尚公去私,厥惟考试。”为此,他专门在政体中设置考试院以行使考试权。他赞赏明清两代御史使得“上自君相,下至微职,儆惕惶恐”,又说,“美国纠察权归议院掌握……常常形成议会专制”,因此主张把监察权从议会中独立出来作为革命党人的领袖,他认为“党之用意,彼此助政治之发达”,革命党人要学习“孔子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为官治国,应一心为公。对于一些革命动机不纯、灵魂肮脏的党员,孙中山主张必须坚决清除出党。

——摘编自赵天宝《孙中山廉政思想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华盛顿廉洁思想能够成功实践的因素,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廉洁思想的特点及形成的原因。
2021-12-02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2022届高三11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孙中山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党制或多党制有很大弊端,中国应像十月革命后的苏俄一样,实行一党制。……孙中山强调,“以党治国”的基本要求“并不是用本党的党员治国,是用本党的主义治国。”……本着主权在民的基本立场,他认为要想防止政府因权力过于集中而产生专制现象,关键在于要将一般意义上的国家权力作“权”与“能”的区分,划分为“政权”和“治权”两部分,其中“政权”也叫民权,包括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项;“治权”也称政府权,包括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孙中山又将整个国民革命分为“军政”、“训政”、“宪政”三个时期。他认为,中国人民“久处于专制之下,奴性已深,牢不可破”,加之“人民之知识、政治之能力,更远不如法国”。因此,必须经过“训政”时期“先知先觉”的国民党人之“训导”,中国方能由专制进入共和政体。

——摘编自关志钢《孙中山“党治”学说与蒋介石集团“党治”独裁之异别》


(1)根据材料,概括孙中山“党治”学说的基本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党治”学说的形成原因。
2021-09-25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神州智达大联考2016届高三诊断性考试(一)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孙中山先生是真正经得起历史考验,受到大多数人敬仰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2年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立即颁布政令,指出“富强之策,全籍铁路交通,拯宜从速兴筑”。不久,孙中山辞去了临时大总统的职务,又提出了修建铁路的规划和构想,表示要“专心致志于铁路之建筑”,认为“凡立国铁道愈多,其国必强而富”。1912年9月,孙中山专程去八达岭和张家口考察詹天佑设计并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并邀请詹天佑担任他的技术助手。

——《探寻孙中山的“铁路梦”》

材料二   在1924年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孙中山下令筹办军校。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演说中指出:“我们的革命事业就是救国救民。”“革命军是救国救民的军人,诸君都是将来革命的骨干,都担负着救国救民的责任。”至于讲当时的环境,那时黄埔同学,白天读书,晚上还要放步哨,担任黄埔警戒的责任,来保卫黄埔。整个求学的期间,一方面要上课,一方面还要去打仗。

     ——根据《孙中山全集》和张治中《黄埔精神与国民革命》整理

材料三   毛泽东对于三民主义的一些看法:①1925年10月,我们的伟大领袖孙中山先生应乎中国被外力、军阀、买办、地主阶级重重压迫的客观环境,为我们定下了革命的三民主义。我们的伟大领袖虽死,革命的三民主义不死。 ②1945年4月 ,孙先生的这种三民主义,和我党在现阶段上的纲领,只是在若干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东西,并不是完全一致的东西。我党的新民主主义纲领,比之孙先生的,当然要完备得多。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析孙中山致力于铁路建设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詹天佑在修建京张铁路时所克服的困难。
(2)阅读材料二,指出黄埔军校的办学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黄埔军校的创建对中国革命产生的积极影响。
(3)阅读材料三,概括指出毛泽东在国民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后期对“三民主义”的不同评价。请任意选择一个时期,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毛泽东对“三民主义”持这种态度的原因。
2021-05-15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