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李四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李四光是我国地质力学学科的奠基人,学界将李四光地质力学分为萌芽期、诞生期、茁壮期。

1905年李四光留学日本时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失败后,李四光抱着科技救国的梦想,远赴英国伯明翰大学。1920年,应蔡元培的邀请下,来到北京大学地质系担任教授。次年首次提出地质构造与能源关系问题。李四光在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影响下,提出地壳运动理论,即地球自转速率在重力控制下时而增大、时而减小的变化是地壳运动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了地应力的概念和其与地震预报的关系的问题。学界称此时的李四光地质力学为萌芽期。

1928年,李四光提出古生代以来全球大陆运动和海洋运动问题。次年撰写《东亚一些典型构造型式及其对大陆运动问题的意义》等文,提出了地壳“构造体系”的概念,为地质力学打下了初步的理论基础。40年代初期,正式提出了“地质力学”的名称,并系统论证了地质力学的理论与方法。学界称19271949年李四光地质力学是诞生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四光担任地质部部长。其用地质力学的观点探究我国、尤其是西北部地区大地构造问题,以及构造体系与矿产资源关系。1956年成立地质力学。地质力学学科完成了初步的建制化。在李四光理论指导下,中国先后发现大庆油田、天津大港油田、塔里木油田。发现一系列铀矿床,铀产量已能保证中国核工业发展需要。这段时期被学界称为李四光地质力学的茁壮期。

——摘编胡晓菁《李四光与地质力学的兴起之初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李四光地质力学的内容。
(2)任选两个阶段,探究李四光地质力学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2022-04-02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高考预测猜题卷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全国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李四光(18891971)是中国现代卓越的科学家、中国地质科学的重要开拓者和新中国地质业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20年代李四光运用力学的观点,对中国和东亚的地质结构进行系统研究,创立了一门新的理论学科——地质力学。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建设急需矿产资源,李四光克服了重重艰难险阻从英国回到了祖国,担任新中国地质部门主要领导人,开创了我国地质事业的新局面。在李四光的积极推动和筹划下,地质部先后成立了地质矿产研究所与地质科学研究院,大大地加速了地质科学研究和地质人才的培、养。“一五”计划时期,国家急需石油,李四光运用地质力学的理论分析我国东部地质构造的特点,为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大型’油田的找到指明了方向,有力地支援了国家的建设。

——摘编自景才瑞、李新民《李四光的科学研究历程》


(1)根据材料,概括李四光对中国科学发展作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李四光取得成就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

时间个人经历
1904官费赴日本学习造船专业,立志为祖国造出世界一流的兵舰和轮船。
1905加入同盟会,并立誓投身民主革命。
1912受聘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司司长。袁世凯在北京就职后,他辞去此职务。
191319191913年,在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地质学;1918年,撰写论文《中国之地质》,获得自然科学硕士学位,并在欧洲进行地质考察。
19201922受蔡元培邀请,回国在北大地质系任教授、系主任;与丁文江等人成立中国地质学会。
19371946随着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从南京几经辗转迁到重庆。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他坚持进行科学研究。1945年,在《地质力学之基础与方法》一书中,提出了“地质力学”这一名词。
20世纪50年—60年代根据“地质力学”的理论,提出“我国一定有石油”的科学论断;先后主持并探明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使我国摘掉了“贫油”的帽子。
以“地质力学”理论为指导,找到了铀资源,为我国核能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从“时代与个人”关系的角度,解读李四光的个人成就。
19-20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918年在新文化运动的高潮中中国科学社总部由美国迁回国内。李四光这时从欧洲学成归国怀着科学救国的理想在教学、研究园地里辛勤耕耘,取得了一些世界瞩目的成就。1922年5月,在中国地质学会第三次全体会员大会上,李四光发表了著名学术演讲《中国第四纪冰川作用的证据》向瑞典地质学权威安特生发起挑战。李四光在地质学方面的其他重要贡献䗴科鉴定方法、地质力学的创立就是在这一时期开始的。他还鼓励学生“不能为已成的学说压倒”要“为真理奋斗”,告诫他们,真正的做学问,既要尊重前人的研究成果,尊重事实根据,又要允许怀疑,提倡怀疑,不怀疑不能见真理”。

——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四光的科学成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李四光科学研究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明清以来的中国科学家在特殊的社会环境中,仍然对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予窥其人……真北斗以南一人!……博而不繁,详而有要,综核究竟,直窥渊海,兹岂仅以医书觏哉?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箓,臣民之重宝也。李君用心嘉惠何勤哉。

——《本草纲目·原序》

材料二   1904年,李四光因学习成绩优异被选派到日本留学。他在日本接受了革命思想,成为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中年龄最小的会员。孙中山赞赏李四光的志向并勉励他:“你年纪这么小就要革命,很好,有志气。”还勉励他:“要努力学习,蔚为国用。”


(1)材料一中的“李君”指谁?他被公认为“对人类最有贡献的科学家之一”,请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
(2)材料二中,孙中山勉励李四光“蔚为国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四光是否做到了。
2019-07-27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人民版历史选修四人物评说练习:专题六测评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刘源张(1925~2014),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中国质量管理之父”。20世纪50年代,留学美国的刘源张冲破美国政府阻挠回到祖国。回国后,他投入到工业化建设中,将所学的质量管理理论方法运用到生产实践,影响很大,被称为“工厂大夫”。1976年后,他倡导并积极推动建立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在第二汽车制造厂等企业所取得的经验,经国务院采纳在全国企业推广,产生重大影响。1989年起他主持了“中国工业生产率管理理论和方法研究”项目,提出工业企业定额制定准则,在企业应用中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他提出的有关质量管理的理论曾获奖。他参与了2012年国务院颁布的《质量发展纲要》的起草和定稿工作,该《纲要》明确规定:“推动建设质量强国”。

——摘编自方莉等《少壮常怀强国志华巅犹抱济时心》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源张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源张、李四光等先进人物体现的时代精神。
2019-06-08更新 | 5200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新课标Ⅰ)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0年,李四光在英国伯明翰大学收到一封电报和一封信。电报是印度友人发来的,表示想聘请他去当工程师,待遇优厚……他又打开了那封信,它是蔡元培从国内寄来的,当时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正在四处招揽人才,当他得知李四光在英国学成毕业时,便来信聘请他为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李四光毅然选择回国,在北京大学从事科学研究和为国培养地质人才。

材料二李四光年轻时候就有“科学救国”的理想,但是在旧中国难以实现。1949年秋,新中国成立在即,正在国外的李四光被邀请担任政协委员。李四光和夫人立即回国。回国后,毛泽东问李四光,中国真是贫油国吗?李四光表示他能够为中国找到石油。

(1)李四光一生中曾出现过三次学成归国,第三次才真正实现了其报效祖国的伟大愿望,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2)材料一中李四光为什么在新中国成立后立即回国?结合史料说明回国后他怎样实现报国的理想。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李四光同志是一面旗帜,是辛亥革命的老同志,入党晚了一些,政治上不是动动摇摇的,在科研工作中作出了卓越成就,对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你们要学习他。

——周恩来(1968年11月5日在中央国家机关各部委军代表和群众代表开会时说)

材料三第十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颁奖仪式于2008年2月1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为获奖者颁奖并作了重要讲话,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以及全体部党组成员出席。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李四光不迷信权威,敢于推翻洋人的断言的事例。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周恩来这句话的含义。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设立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的原因。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李四光对第四纪冰川投入了极大的精力。有些外国人对中国的冰川进行过考察,断言“中国没有第四纪冰川”。李四光却提出“让事实说话”。1921年,他带领学生在野外实习时,在太行山的沙河县、山西大同盆地附近发现了第四纪冰川。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李四光取得了哪些科学成就?通过材料二说明李四光发现第四纪冰川的过程表现了科学家的什么精神?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四光的主要科学成就对我国经济建设的意义。

10 . 1918年,李四光在他的硕士毕业论文中写道:“今天,我们要求新兴一代的‘黄帝’子孙,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也许并非为时过晚。一方面,要为纯科学的发展而尽力;另一方面,要用得来的知识,直接或间接地去解决有关工业问题。”

这里所说的两个方面,李四光是怎样实践的?你怎样评价他的一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