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牛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亚里士多德以为天体是种神圣而不腐坏的,和我们有缺陷的世界是不同类的,而今人们却这样把天体纳入研究范围之内,并且证明天体也按照伽利略和牛顿根据地面上的实验和归纳所得到的力学原理,处在这个巨大的数学和谐之内。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牛顿革命”。

——W.C.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材料二   人们由此发现,原来整个错综复杂、扑所迷离的自然界,不过是一个按某种法则运转的巨大的机械装置,而其中并没有上帝的地盘。于是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唯物主义思潮开始盛行。到18世纪后半期,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其突出。……伏尔泰写道:“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定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中,完全任性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孟德斯鸠研究“法”的精神,其主旨也是希图确定支配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启蒙思想家们在牛顿革命启发、激励下所进行的种种思考。在历史上层起过非常积极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现代文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但由于牛顿学说本身的机械决定论性质,充满机械唯物论精神的启蒙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形而上学的武断(主要是忽视了人的心灵的复杂性),因而在起正面作用的同时往往也会造成种种负面后果。

——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革命”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牛顿的科学成果对欧洲思想界产生的重大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近代科学之父牛顿勇于创新,对推动社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规则 I 寻求自然事物的原因,不得超出其实并足以解择其现象者。……
规则Ⅲ       物体的性质,它们既不能被增强又不能被减弱,并且属于所能做的实验中所有物体的, 应被认为是物体的普遍性质。……
规则 IV 在实验哲学中,由现象归纳得出的命题,在其他现象使这些命题更加精确或出现例外之前,都应被视为完全正确或基本正确的,而不管和反的假设。……

   ——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材料二   随着文艺复兴的深入发展,人性从上帝重新回归到人本身 。 但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性” 主要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和人格等自然本性。……到 17、18 世纪,英国知识界围绕三个重大思想主 题进行了知识体系创新。 这三个思想主题是:第一,宇宙和物质世界的本质和支配法则是什么? 第二, 作为人类社会核心组织的国家和政府的起源、范围和目的是什么? 第三,人类知识的起源、范围和限 度是什么?

——摘编自邓云清《思想的时代一牛顿、洛克的思想及其生成》


材料三   科学技术除了是对客观世界的系统认识,是正确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之外,
同时也是技术与管理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以及人与自 然和谐相处的基石,是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路甬祥《全面认识科学的价值及其时代特征》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的创新成就。
(2)据材料一指出材料二中,以牛顿为代表的英国科学家深度诠释的思想主题。 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 和思想文化两个角度,分析英国知识界三个思想主题生成的原因
(3)据材料三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牛顿创新成果的历史影响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发展对新动力的日益突出的需求,推动了蒸汽机的改进。瓦特在大学修理仪器期间,学校曾把一台旧式的纽可门蒸汽机交给他修理。他通过大量实验以及根据格拉斯哥大学教授布莱克提出的潜热、比热理论进行分析,自筹资金,租了间地下室,买了必要的设备,反复实验,经历了无数次挫折和失败,在工人的帮助下,终于发明了与汽缸分离的冷凝器,解决了制造精密汽缸、活塞的工艺问题,发明了具有连杆、飞轮和离心调速器的双动作蒸汽机,制成了新的可实用的蒸汽机。

——摘编自李亚霖《论蒸汽机的发明对18世纪工业技术的促进作用》

材料二:1958年,在湖南省安江农校初任教师的袁隆平开始研究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学,用其指导育种。1960年他开始研究水稻,1961-1962年在水稻的研究过程中他以自己获得的数据体会了孟德尔遗传学的正确性。他从前人的科学积累中得知杂交优势,得知杂交玉米、杂交高粱的成功,得知美国、日本、菲律宾等对杂交水稻的尝试。他和他的团队通过多年研究,对先前文献有继承、有突破,长期艰苦努力后,到1973年得到提高产量的杂交水稻,很快得到推广。

——摘编自饶毅《55年前,袁隆平发表论文的意义》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瓦特和袁隆平作为伟大科学家的共同之处。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袁隆平发明杂交水稻的历史背景,并指出瓦特和袁隆平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相似贡献。
2022-12-05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他(牛顿)和德国哲学家高特夫瑞德莱布尼兹之间发生了更严重的争吵。莱布尼兹和牛顿各自独立地发展了叫做微积分的数学分支,它是大部分近代物理的基础。虽然现在我们知道,牛顿发现微积分要比莱布尼兹早若干年,可是他很晩才出版他的著作随着关于谁是第一个发现者的严重争吵的发生,科学家们为双方作激烈的辩护。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为牛顿辩护的文章均出自牛顿本人之手,只不过仅仅用朋友的名义出版而已!当争论日趋激烈时,莱布尼兹犯了向皇家学会起诉来解决这一争端的错误。牛顿作为其主席,指定了一个清一色的由牛顿的朋友组成的“公正”的委员会来审查此案。更有甚者后来牛顿自己写了一个委员会报告,并让皇家学会将其出版,正式谴责莱布尼兹剽窃,牛顿还不满意,他又在皇家学会自己的杂志上写了一篇匿名的、关于该报告的回顾。

——摘自(英)史蒂芬·霍金《时间简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与莱布尼兹争论的焦点,分析这一争议出现并持续的原因。
(2)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霍金评价牛顿的态度和角度。你认为应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重要人物是时代进步的标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才人物像亚里士多德、阿基米德和罗吉尔·培根等人必然都具有完全科学的头脑。他们本能地认为事无大小,全都可以看做支配全部自然秩序的普遍原则的体现。……发明刺激了思维,思维又加速了对自然界观察的进展,同时希腊的手稿也显示了古人的发现。虽然直到1500年欧洲方面所知道的东西还没有公元前212年去世的阿基米德那么多,但到1687年的时候,牛顿完成了巨著……,整个世界也就因之进入了崭新的现代。

——摘编自(英)A.N.怀特海《科学与近代世界》

材料二   1315年到1319年间欧洲暴雨连绵,饥荒席卷欧洲大陆,导致数千人死亡。然后就是黑死病(鼠疫),从君士坦丁堡、热那亚、马赛漫延开来,竟一下子夺去了欧洲三分之一的人口。“丰饶世界”结束了:地中海海岸13世纪形成的繁荣的物价模式和工资形态被颠覆,更多雇工的人身依附被取消了;通晓古拉丁语的牧师和教师大量病亡,倡议用本国语作为严肃写作工具成为潮流。旱灾、洪灾、时疫、饥荒,不断上演,流民、动乱、战争、极权,家常便饭。……一个好端端的人在一夜之间悲惨死去,使阿奎那时代对理性神学信仰很快崩溃了。

——摘编自【美】威廉·H·麦克尼尔<瘟疫与人》、布莱恩·费根《小冰河时代》等

材料三   世人对拿破仑的评价,有以下几种:①他睿智好学,有时一意孤行;②他慧眼独具,有时好高骛远;③他宽宏大量,有时刚愎自用;④他任人唯亲,却众叛亲离……他是一个伟大者,万众瞩目;他又是一个孤独者,茕茕孑立。

——摘编自(美)艾伦·肖姆《拿破仑大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用一句话概括亚里士多德在西方学术史上的历史地位。请写出1687年牛顿的巨著,并说明它使“整个世界也就因之进入了崭新的现代”的道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最能体现“地中海海岸13世纪形成的繁荣的物价模式”的建筑成就及其主要设计者,并简述此建筑修筑的主要目的。
(3)选择材料三中四个观点的一个,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2021-04-23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长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康熙25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万有引力定律是其最著名的发现,但他警告:不可用此发现把宇宙看成机器;重力解释行星运行,但不能解释谁使行星运行。著名哲学家理查·威斯科称牛顿是原型自然神论者(相信神创造世界后,世界在自然规律支配下运转)。牛顿正是抱着这种宇宙观,在其著作中明确指出:天体之所以会运动,是因为上帝创造万物后设定了各种自然规律,如运动定律等;上帝推天体一把就不再作任何事情,它们就按动者恒动定律一直运动下去,事物都按照自然规律和概率顺其自然的发生。牛顿的宇宙观属于宗教的一个分支机械宇宙观,但与基督教相去甚远,难怪循道会创始人约翰·卫斯理怀疑牛顿的信仰。鸦片战争后,万有引力传入中国,唤醒人们对科学真理的认识,在中国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牛顿在科学上的革故图新鼓舞了中国有志之士寻求社会变革,康、梁等人从牛顿学说中寻找变法根据,为中国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提供了舆论准备。

——摘编自《牛顿的宗教信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牛顿在近代科学上的重要贡献。简述牛顿在科学发现中的思想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牛顿的科学研究对康梁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牛顿的坟墓上,立着一块用白色和灰色的大理石装饰的纪念碑。纪念碑上是一幅牛顿斜躺着休息的画像;一幅天象图,上面标示着1680年彗星划过天空的轨迹;一个小天使一边摆弄棱镜,一边给太阳和月亮称重。碑铭用拉丁文写成,记录着牛顿“思维的近乎神圣的力量”和“他自己特有的数学法则”,并宣称:“整个人类都为曾经拥有这样一个伟大的生命而欣喜。”

——摘编自【美】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

材料二   18世纪30年代开始,将牛顿理论哲学化、人文主义化的主要人物之一是伏尔泰。他的《牛顿哲学原理》一书是把牛顿思想通俗化的一种尝试。通过说故事的形式来阐发牛顿思想、描绘牛顿所遵循的科学方法与科学原则。例如那个家喻户晓的说明牛顿万有引力理论产生的“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的故事,便是出自伏尔泰的手笔。

——摘编自张钢《科学文化与法国启蒙运动》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的主要成就,概括牛顿“思维力量”的特点与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伏尔泰宣传牛顿思想的方式,并简评这种宣传方式。
8 . 科学是人类关于自然的认识体系,科学革命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飞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人们通常只是把牛顿看成一个杰出的科学家,而在西方,人们认为他是开启近代社会的思想家……他用简单而优美的数学公式揭示了自然界的规律,他们告诉世人:世界万物是运动的,那些运动遵循着特定的规律,而那些规律又是可以被发现的……在牛顿之前,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充斥着迷信和恐惧,人类只能把一切现象的根源归结为上帝,直到牛顿等人出现,人类才开始摆脱这种在大自然面前的被动状态。从此,人类开始用理性的眼光看待一切的已知和未知。

——吴军《全球科技通史》

材料二   1833年,英国政府制定了第一个《教育法》,规定国家每年拨款资助初等教育。1870年,统一全国的教育制度……到19世纪,英国科学家几乎在每一个领域都做出卓越贡献,有些贡献甚至是奠基性的,比如约翰道尔顿在原子理论方面,迈克尔法拉第在电磁学方面,J.P.焦耳在热力学方面,詹姆斯赫顿在地质学方面等等。崇拜科学是当时社会的风尚,普通百姓也相信科学的伟大,力图用科学的方法思考问题。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三   1831年,达尔文开始了一次历时5年的环球旅行。他忍受着晕船的极大痛苦,健康也逐渐恶化……他游历了南美广大的内陆地区,获得了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使他对整个地质学和博物学的看法发生了改变……他认识到生命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1836年回到英国后,他忙于思考在航海期间的发现……按照他的理论,长颈鹿有那么长的脖子不是因为像拉马克所说的那样它们要争取长出一个长脖子来……他不断地收集证据,试图完善理论中的薄弱环节。1859年,这本学术界等候多时的书终于出版。

——江晓原《科学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牛顿“用简单而优美的数学公式揭示了自然界规律”的著作及其重大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英国形成“崇拜科学风尚”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概括牛顿和达尔文共同的科学精神。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牛顿的《原理》公认是科学史上的最伟大的著作。在对当代和后代思想的影响上,无疑没有什么别的杰作可以同《原理》相媲美。二百多年来,它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无怪乎牛顿力学的非凡成功甚至给诸如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各个不同领域的工作者也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以致他们试图在解决各种问题时以力学或准力学为楷模。

——摘自《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们在牛顿革命的启发、激励下进行了种种思考。伏尔泰曾写道:“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规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中,完全任意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但由于牛顿学说本身的机械决定论性质,充满机械唯物论精神的启蒙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形而上学的武断(主要是忽视了人的心灵的复杂性)。

——摘编自《世界文明史》


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牛顿生活的时代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牛顿学说。
2020-09-16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7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伏尔泰曾评价牛顿是最伟大的人,因为“他用真理的力量统治我们的头脑,而不是用武 力奴役我们”。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牛顿在科学上的伟大不像科学神话中描述的那样,得益于坐在苹果树下冥思苦想中看见苹果下落时突然迸发的顿悟,而是得益于对问题的敏感关注和寻求答案的热情专注。 科学的目的就是不断扩大其解决经验问题的范围,不断缩小反常问题和概念问题的范围。牛顿从不轻易放过任何问题,既力求解决经验问题,也力求解决概念问题。

——张九庆《牛顿传记演变、神话炼金术士与发现问题》

材料二   目睹了牛顿葬礼的伏尔泰感慨道:“走进成斯敏斯特教堂,人们瞻仰的不是君王们的陵寝,而是国家为感谢那些为国增光的最伟大人物建立的纪念碑,这便是英国人民对才能的尊敬。”伏尔泰为牛顿的才能所折服,在这里,他知道了力学定律,也知道了什么叫万有引力。伏尔泰通过著作,以故事的形式来阐发牛顿思想、描绘牛顿所遵循的科学方法与科学原则,为普及牛顿的科学成就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把那个苹果落地的故事弄得人人皆知, 流传至今。

——摘编自赵峥《物理学与人类文明十六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牛顿的良好品质。
(2)据材料二,指出牛顿的主要科学成就,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牛顿‘用真理的力量统治我们的头脑'”的理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