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和历史的“重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奔成都,途中发生兵变,杨贵妃死于马嵬坡。以下为若干记载。有学生以下述材料探究杨贵妃之死,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乃问里中儿,皆言幸蜀时……贵人饮金屑,倏忽舜英暮。平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唐)刘禹锡
《马嵬行》
上令高力士诘之,回奏曰:“诸将既诛国忠,以贵妃在宫,人情恐惧。”上即命力士赐贵妃自尽。(五代)刘昫等
《旧唐书》
上曰:“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高力士曰:“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上乃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宋)司马光
《资治通鉴》
A.《马嵬行》选材来自传说,不能作为历史研究的材料
B.《资治通鉴》较多细节描写,还原了杨贵妃之死的真相
C.《资治通鉴》成书晚于《旧唐书》,故可信度相对较低
D.《旧唐书》《资治通鉴》作为史料,应注意作者的立场
2021-06-09更新 | 4064次组卷 | 48卷引用: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常被学人引为论述北宋城市繁荣。而同时期的《吕蒙正传》则记载“臣尝见都城外不数里,饥寒而死者甚众,不必尽然。”这可以用来说明
A.张择端的画不合史实B.历史面相的多元性
C.历史现象具有主观性D.历史毫无真实可言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传说是在文字尚未发明的时代,人们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对历史所作的记录,因此传说通常不一定可靠。下列记载可靠的是
A.炎帝神农氏曾在山西高平地区尝百草、种五谷
B.商朝龟甲卜辞记载,王室征伐、问吉凶
C.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努力,解除了水患
D.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被黄帝封为司徒,主管南方事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2019年,浙江某高中师生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收集“新中国老物件”活动,同学们把家传老物件带到学校集中展示和讲述其背后故事,在校园里刮起了阵阵“古董风”。这些老物件诉说了每个家庭的历史,也折射了新中国七十周年的风风雨雨。这说明
A.口述史料比文献记载更具史学研究价值
B.新中国史研究须借助百姓的家族史记述
C.宗法观念依旧深刻影响国人的思维方式
D.实物史料可以成为史料实证的重要方式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文献记载,明末农民军领袖张献忠的部队一直在流动作战,没有稳定的财税来源。只有通过沿途劫掠富豪,才能维持军队经费。下列对该部队遗留财富的考古发现可为此提供证据的是
A.该有“大西”年号的银锭
B.虎钮“永昌大元帅”金印
C.大量金耳环等首饰
D.记录分封将土的金封册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八柱国是南北朝时期北周的权力中枢,下表反映的是不同文献对八位柱国大将军排序的记载。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周书》(唐代)宇文泰、李虎、元欣、李弼、独孤信、赵贵、于谨、侯莫陈崇
《文献通考》(宋代)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独孤信、赵贵、于谨、侯莫陈崇
《资治通鉴》(宋代)宇文泰、元欣、李弼、李虎、独孤信、赵贵、于谨、侯莫陈崇

A.《周书》距离当时最近,可信度最高
B.八柱国人员组成基本上可以确定
C.文献记载不同,历史真实无从考证
D.文献记载比较随意,不足为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建文帝在‘靖难之役’后的生死”这一事件的历史叙述。综合上述记载,能够形成的推论是

A.靖难之役中建文帝死于南京
B.建文帝流落至云南隐匿为僧
C.郑和航海探明了建文帝下落
D.靖难之役后建文帝下落不明
8 . 《汉书·西域传》记载:“汉兴至于孝武,事征四夷……而张骞始开西域之迹。”1934年,中瑞考察团在新疆发掘小河五号墓地(距今(2019年)四千年),采集到近500粒白色小珠,经科学检测其材料为只见于我国东南沿海海域的海菊贝壳。这表明
A.西域与中原的联系始于张骞时期
B.夏朝时西域与东南沿海交往频繁
C.考古资料可以改变文献资料的结论
D.考古资料比文献资料更具史学价值
9 . 下表为部分古代史籍中关于上古时期禅让的记载。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上古时期分封制初步建立
B.历史解读与思想立场相关
C.原始社会末期贵族地位下降
D.最古老的记载可信度最高
2018-03-29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靖远县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后汉书》记载,公元89年,汉车骑将军窦宪大破北匈奴,令班固在燕然山刻石纪功,史称《封燕然山铭》。2017年8月,经中蒙学者对蒙古国中部一处摩崖石刻严密论证,确认石刻即为《封燕然山铭》,也解决了长久以来对燕然山位置的猜测。这表明
A.古代正史记载史实可信度最高
B.不同类型的史料可以相互参证
C.实物史料比文献史料更有价值
D.历史记载必须以考古研究佐证
2018-03-13更新 | 455次组卷 | 27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第五十五中学2019年高三12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