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里头文化的探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广泛,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写出新时器时代两种典型的文化遗存。(北方、南方各一处)
(2)有学者认为:“二里头文化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围绕此观点,对下表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掘成果做出相应评价。(任选四项)
类别考古发掘评价
宫城宫城规划成“九宫格”的宏大格局:祭祀区、宫殿区和官营作坊区恰好在“九宫格”的中路,宫殿区位居中心,呈四合院式中轴对称布局,为多进院落宫室建筑群。
祭祀宫城北区有最早的大型国家祭祀区,祭祀权利被上层贵族垄断。
墓葬墓葬从规模和随葬品规格上分成多个等级:既有最高等级墓葬中的玉质礼兵器;又有一般墓葬中的陶制礼器。
作坊南部的大型作坊区主要为绿松石作坊与青铜器作坊,且外有围墙。
龙形器绿松石龙形器,龙身体附着菱形花纹,由绿松石片侧立而制,龙身上着一铜铃,形象生动传神。

——摘自江昊然《公共考古视野下的夏文化》

(3)二里头遗址是否为夏朝都城,研究者还存在争议。如确认这一结论,你认为还需补充什么证据?
2 . 二里头遗址的发现,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下图为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陶器上的刻画符号表,从图中可以得到的最准确的历史信息是(       

A.陶器上的刻画符号可能是中国早期文字的雏形
B.可以证明当时有可能产生了规模较大的国家
C.二里头遗址很可能是商代晚期的文化遗址
D.这些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了我们今天的汉字
2022-02-09更新 | 388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在被考古学家们认为是夏都遗存的河南二里头遗址,发现“井”字形的城市主干道,以及被道路和城垣划分为若干方正、规整的城市区域。这些发现说明夏朝
A.统治疆域辽阔B.城市基础设施完备
C.统治格局有序D.注重道路交通建设
4 . 考古学家通过比较广汉三星堆遗址和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出土文物发现,两者都有玉质礼器牙璋,在陶器方面都有封口盉、敞口觚、高柄豆,尤其是镶嵌绿松石的铜牌饰只见于三星堆和二里头,据此可知,该时期
A.当时青铜器品种多样B.当时手工业制作技术领先世界
C.表明地区之间交流已经出现D.两地农业文明比较发达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偃师二里头(夏)文化遗址中发现了青铜器作坊遗址,有青铜礼乐器、青铜近战兵器铜渣坩埚碎片等出土。这可以用来佐证当时
A.手工业生产专业化程度不断加深B.自然经济古据经济主导地位
C.金属器具已经在社会生活中应用D.青铜器质量受到国家的重视
6 . 学者许宏认为、二里头文化遗址“时闭式结构、坐北朝南、中轴对称等要素,体现了建中立极、王权至上的政治思想”。据此可推知该文化遗址
A.使夏代历史成为信史B.标志中央集权初步建立
C.已具备国家初始形态D.表明社会等级制度森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二里头文化遗址(距今约3800—3500年)考古队队长许宏认为,对二里头文化遗址的讨论,目前仅限于推论和假说的范畴。该文化的族属和王朝的归属问题最终廓清,仍有待于包含丰富信息的文字材料的发现和解读。在这里,将二里头文化遗址视为夏朝存在的标志是一种
A.逻辑推理式的历史解释B.对新的历史现象的理解
C.对历史有效信息的提取D.史料实证式的历史解释
8 . 考古学家通过比较广汉三星堆遗址和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出土文物发现,两者都有玉质礼器牙璋,在陶器方面都有封口盉、敞口觚、高柄豆,尤其是镶嵌绿松石的铜牌饰只见于三星堆和二里头,据此可知,该时期
A.两地手工业制作工艺精湛B.中华文化呈现大一统倾向
C.跨区域之间文化交流显现D.两地农业文明较为发达
2020-01-20更新 | 428次组卷 | 17卷引用: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第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对于邈远的夏朝历史奥秘,需要以多种史料进行探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部中国史的着眼点在社会组织的变迁,思想和文物的创辟,以及伟大人物的性格和活动。这些项目要到有文字记录传后的时代才可得确考……本书即以商朝为出发点,然后回顾其前有传说可稽的四五百年……在后人关于夏朝的一切传说和追记中,我们(所)能抽出比较可信的事实。

——张荫麟《中国史纲》(1941年)

材料二   我们如果不自满于神话与传说,那只有求助于考古学之地下发掘的证据,现在虽因为材料   缺乏、考订困难,还没有明确的论断,可与古代的记载互证……我们今后研究古史,不必龂龂于文字记载的争辩,而只有从事于考古学而努力于地下发掘之一条大道。

——周予同《开明本国史教本》(1931年)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史纲》不以夏朝作为“出发点”的原因,指出该书探索夏朝历史所依据的史料。
(2)二里头文化的探索有利于减少夏史研究“龂龂于文字记载的争辩”。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里头遗址的科学发掘,最早得益于谁主持的什么考古活动,并列举二里头考古发现的政治建筑和生产活动遗址。
(3)据材料二,指出探索夏朝历史奥秘应遵循的最重要路径,并分析其原因。
2019-06-10更新 | 2231次组卷 | 20卷引用: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富林中学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016·上海·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有学者认为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是传说中的夏朝都邑。以下考古发现中,最有力的证据是
A.石制农具B.青铜礼器C.宫殿遗址D.家畜遗骨
2016-11-27更新 | 983次组卷 | 28卷引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致远级部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