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石碑上的历史。

材料一   目前发现的刻于吐蕃时期的石碑包括桑耶寺碑、唐蕃会盟碑、丽江格子墓碑等。总体来看,石碑主要是由碑帽、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常任侠在研究唐蕃会盟碑时认为:“其颇类柱体,碑上有盖,簷阁四出,其式殆为唐代经幢的变形,非汉以前立碑的古遗制”。碑帽形制中盝顶和庑殿顶的形制应是受中原地区的影响。碑座中的仰覆莲座属于明显的佛教元素。碑体上的日月图案有吐蕃文化的自身因素,属于西藏地区原始信仰的一部分,在其后期的发展中带有波斯风格。而飞天图案、大象图案明显受到印度、尼泊尔文化的影响。碑文以盟书誓文、纪功述德为主,也有祭祀、颁赏、会盟以及纯宗教内容的刻文造像,还有个别以纪事为内容的碑刻,这有别于中原地区碑文内容和叙述方式。

——摘编自卢素文《吐蕃石碑形制及装饰图案研究》

材料二   有关罗塞塔石碑的学术年表

时间事件
公元前196为纪念古埃及托勒密五世加冕一周年,祭司制作了罗塞塔石碑。用象形文、古埃及草书、古希腊文三种文本,刻下了拖勒密五世登基的诏书。
1799拿破仑入侵埃及,残破的石碑被发现。随行学者立刻断定这是重要的文物。
1801英国在尼罗河河口海战中打败法国,法国交出一切在埃及发现的文物,包括罗塞塔石碑。
1802大英博物馆埃及古物部成立,罗塞塔石碑作为镇馆之宝展出。
1822法国学者商博良根据石碑上的古希腊文释读成功古埃及象形文字,开启近代“埃及学”的正式篇章,成为研究古埃及语言与文化的重要里程碑。
1917由于一战的扩大,罗塞塔石碑被转移保护,直至两年后回归大英博物馆。
1993埃及考古学家札希·哈瓦斯博士公开呼吁英国应该将罗塞塔石碑归还给它真正的归属地埃及,因为这块石碑是埃及文明的重要象征。但大英博物馆并未归还。


(1)根据材料一,概括吐蕃石碑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塞塔石碑在文化传承中的价值,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塞塔石碑的保护与开发在近代碰到怎样的挑战?
(3)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请用具体史实说明近现代以来国际社会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努力。
2 . 东西方有丰富的文化遗存,文化遗存承载着整个国家和民族历史发展的轨迹,也承载着国家、民族文化生命的密码。

材料一   下图为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外观和内部,位于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


公元325年君士坦丁大帝始建圣索菲亚大教堂,后遭破坏。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于532年—537年重建,由物理学家伊西多尔及数学家安提莫斯设计。教堂布局属于以穹顶覆盖的巴西利卡(古罗马)式。大穹顶直径32.6米,离地54.8米,通过帆拱支撑在4个大柱墩上。穹顶底部密排着40个窗洞,光线射入时形成幻影,仿佛造就出光芒万丈的天堂。与大理石的希腊建筑及混凝土的罗马建筑不同的是,教堂的主要建筑材料为砖块。内部用镶嵌画装饰,内容为圣经故事,早在公元前3000年苏美尔人已采用小块石膏做镶嵌。拜占庭人考虑墙壁承重,以彩色玻璃作镶嵌,这繁荣了叙利亚玻璃制造业。玻璃反射光彩,在阳光照射下达到虚无缥缈的效果。1453年奥斯曼帝国灭亡拜占庭帝国,教堂内所有壁画被全部用灰浆遮盖,基督教雕像也被搬出,大教堂改为清真寺,还在周围修建了四座尖塔。

——摘编自张军利《从圣索菲亚教堂解析拜占庭文化的根源》

材料二   下面左图为洛阳龙门石窟宾阳中洞佛像。宾阳中洞始建于公元500年,是北魏宣武帝为其父孝文帝做功德而建。右图为洛阳龙门石窟后世开凿的卢舍那大佛像。


北魏时在山西大同开凿的云冈石窟造像比较粗犷,大衣半披肩,衣裙贴身露肌,表情较严峻。宾阳中洞释迦牟尼坐像,衣袖宽大下垂,面相略长而清秀,表情厚重,温和并作微笑状。与云冈石窟相比,龙门石窟宾阳中洞显现出典型中原文化特点。北魏之后,龙门石窟继续扩大,卢舍那大佛即是一例,公元655年大佛像龛开凿,历经20年完工。卢舍那,梵语为毗卢遮那或毗卢舍那,意为“光明遍照”。大佛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造型匀称,身体颀长丰约,丰颐秀目,仪容庄严典雅,肩背宽厚大方,胸腹富有生机。稳重的坐势和静观默想的姿态,既有男性的雄伟庄严,又不失女性之慈祥与温和。大佛的头向下俯视,可与礼佛者仰视的目光相交流,与超凡脱俗的北魏佛像相比,更具人情味。

——摘编自何养明《洛阳龙门北魏石窟艺术的特点》、马静《论龙门石窟佛教造像艺术》

材料三   世界遗产的独特性和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对其“保护”是处于第一位的。遗产保护面临着来自经济、政治、环境和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挑战,这些挑战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在发展中国家尤为突出。

——张芳芳刘旭玲《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研究进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建筑特点及历史文化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宾阳中洞呈现中原文化特点的原因。概括卢舍那大佛体现出怎样的时代特征?
(3)圣索菲亚教堂、龙门石窟分别于1985年、2000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就两处文化遗产的保护分别提出不同建议。
2022-09-09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里耶秦简

2002年湖南省龙山县里耶古城遗址合计出土38000余枚秦简,通称为“里耶秦简”。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三十三年”“为桂林、象郡、南海”。里耶秦简的主要内容是秦时洞庭郡迁陵县衙署公文档案,书写年代为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至秦二世二年(前208年)。

里耶秦简出现的洞庭郡、苍梧郡在《史记》中没有记载。根据里耶秦简记载,洞庭郡辖迁陵、酉阳、沅陵等县,其中迁陵县下辖贰春乡、启陵乡、都乡等。

里耶秦简记录的内容包罗万象,如公文收发:“迁陵以邮利足行洞庭,急。”甚至记录了传递期间每一站的交接时刻:“书一封……廿八年二月癸酉水十一刻刻下五,起酉阳。二月丙子水下九刻,过启陵乡。”如迁陵县吏员数量:史员百三人,令史廿八人……官啬夫十人……官佐五十三人。如户赋:“卅四年,启陵乡见户当出户赋者志:见户廿八户,当出茧十斤八两。”如“户版”:南阳户人荆不更黄得。妻曰嗛。如“垦田”:“迁陵卅五年垦田舆五十二顷九十五亩、税田□顷□□”等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是否设置了洞庭郡并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史记》和里耶秦简对研究秦历史的史料价值。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工程,为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2013年,大运河被公布为第七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20146月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大运河河北段开凿于东汉末年,流经廊坊、沧州、衡水、邢台、邯郸5个市,上连京津、下接鲁豫,沟通了海河和黄河两大水系,全长530公里。直到建国初期仍维持有较强的通航能力。迄今为止,大运河河北段的流向与河道基本未变,样态真实且完整性保存较好,展示了北方运河特色,在大运河全段中占有重要位置。河北段大运河是传统燕赵文化的重要载体,相关部门应做好河北大运河文化品牌形象的塑造与传播,带动河北大运河流经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进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朱颖杰《河北大运河文化品牌形象塑造与传播策略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京杭大运河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保护和开发河北大运河的时代价值。
2022-06-21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卓越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桐冈书院位于龙岩市新罗区东肖白土,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921年春,邓子恢、陈明等在此创办“奇山书社”,吸引了大批闽西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寻求社会改造良方。在此基础上,他们又于1923年9月创立闽西第一个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术期刊《岩声》,对闽西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1926年夏,闽西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在永定湖雷成立。1928年3月4日,罗怀盛、郭滴人、邓子恢等闽西青年打响了福建农民武装暴动的第一枪。同年8月,福建省第一个红色政权——溪南区苏维埃政府——在永定成立,将闽西的革命斗争推进到了新阶段。2018年,桐冈书院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以上材料均整理自龙岩市人民政府《东肖红色旧址群》等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桐冈书院入选文化保护单位的理由。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闽西革命文化兴起的历史背景,并分析保护“红色日址”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还反,赏公卿、诸侯、大夫于朝。命相布德和令,行庆施惠,下及兆民。庆赐遂行,毋有不当。乃命大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贷,毋失经纪,以初为常。

材料二   种麦得时,无不善。夏至后七十日,可种宿麦。早种,则虫而节。晚种,则穗小而少实。

材料三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二十四节气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
7 . 长城位置受自然条件、民族关系等诸多因素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1


图2


图3


图4


(1)根据图1、图2,指出导致长城位置发生变化的时代因素。
(2)根据图2、图3,说明汉长城位置变化趋势的意义。
(3)根据图2、图3、图4,指出明长城位置的变化,根据图4及中国古代气温变化图指出其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还可以从哪些视角看待长城位置的变迁?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北京故宫

材料一   北京故宫是中国第一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世界遗产公约》所定义的“文化遗产”为

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分或结构、铭文、窟洞以及联合体。

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

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

材料二   故宫文物迁移路线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要说明北京故宫被纳入世界文化遗产的理由,并以此分析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任选两个阶段概述故宫文物迁移的路线及时代背景。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故宫博物院的主要发展历程

1420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公元1406年即开始营造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落成。
1924清逊帝爱新觉罗·溥仪被逐出宫禁。清室善后委员会组织点查清宫物品,防止珍贵文物外流。
1925在清室善后委员会的基础上,故宫博物院成立。
1929审查《清史稿》完成。图书馆整理皇家藏书,并逐步开放阅览。
1987批准我国故宫等6项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清单》。
1988成立科学技术保护部,利用传统工艺技术和现代科学手段保护文物。
2001102日参观人数超过8万人,十一黄金周期间共接待观众378544人次。
2006616日,与IBM启动高科技交互式观众体验系统,实现超越时空、与祖先和古老文明的对话。
2011举办“兰亭特展”,开展“故宫兰亭文化进社区”活动。
2014常设每周二为学生免费参观日,实行网上预约,让更多青年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体验博物馆文化的博大精深。
2017故宫文化走进悉尼校园,为学生讲授与故宫相关的文化知识。
2021开展“贺岁的故宫”网络直播,带观众走进正月初一的故宫。还可通过App、微信小程序“线上逛故宫”。目前,故宫博物院共计1863404件藏品,绘画5万余件,书法7万余件,青铜器金银器16万余件。

——摘编自故宫博物院官网“院史编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故宫博物院的主要发展变化做出合理的历史解释。
2021-10-26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西藏在中国大一统历史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大昭寺的建筑特点。

材料二   641年,文成公主在唐送亲使李道宗和吐蕃迎亲专使禄东赞的伴随下,出长安前往吐蕃。松赞干布在柏海(今青海玛多)亲自迎接,谒见道宗,行子婿之礼。之后,携文成公主同返逻些(今拉萨)。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近40年,备受尊崇。

——摘自袁南生《外交舞台上的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文成公主在吐蕃“备受尊崇”的原因。

材料三   西藏自治区成立的当年,约92%的地方建立了以翻身农奴和奴隶为主的乡人民政权。自治区第一届人民表大会召开时,藏族等少数民族代表占到80%以上。50年来,西藏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飞跃发展。2014年西藏国民生产总值达920.83亿元,相比1965年增长68.5倍。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16元,是1978年的39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59元,是1978年的42倍。经过50年的发展,西藏现在已经形成了覆盖幼儿教育、基础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较为完备的现代民族教育体系。

——摘编自陈沸宇等《辉煌50年·大美新西藏:镌刻在世界屋脊上的辉煌》


(3)根据材料三,概括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对西藏地区的影响。结合所学,指出西藏自治区成立的时间及法律依据。
2021-06-28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