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秦始皇陵兵马持1号坑的出土文物以车兵为主体,车兵、步兵成矩形联合编队。九个过洞(俑坑内陈列事物的特殊结构)内排列着战车与步兵的庞大主体军阵,每个过洞内有四列武士,有的穿战袍,有的着铠甲,中间配有战车,每辆战车后有御手一名,车士两名。这些文物
A.具有较高的艺术和史料价值B.还原了战场上的残酷局面
C.代表了秦朝民营手工业成就D.成为陵墓雕塑艺术的发端
2021-11-10更新 | 694次组卷 | 12卷引用:第15课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202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思维导图+重难点突破(选择性必修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枢纽和厚重的“历史符号”,为人类文明交流互动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规模宏大的莫高窟中保存的精美壁画、雕塑,融汇了中国、印度、中亚乃至希腊文明等多种元素。1988-1995年,敦煌莫高窟北区出土汉文、西夏文、回鹘文和蒙古文等元代印本共39件,根据其中一些有明确信息可考的印本得知,其刻印地主要位于元大都和杭州等地,而且大都是元代后半期之物。这批印本以佛经为主,内容丰富,种类多样。另外北区还出土了丝绸类纺织品,如莫高窟北区第51窟出土一件褐地龟背纹妆花(南京云锦织造工艺中最复杂的一个品种)纱残片,经学者鉴定为元代织物。

——摘编自刘拉毛卓玛、杨富学《元代印本在莫高窟的发现及其重要性》

材料二   1983年,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的正式成立,开启了敦煌吐鲁番学蓬勃发展的新时期。中国学者以强烈的学术、文化自觉,积极投身到包罗宏富的敦煌吐鲁番学研究之中,奋勇直追、发愤图强,经过40年的努力,逐渐改变了“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的旧有状况,形成了“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的崭新局面。敦煌吐鲁番学得以不断赓续发展,成为源于中国且实至名归的国际显学。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9月5日第002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研究元代敦煌历史可以采用的史料。
(2)总结材料一反映的元代后期敦煌的历史事实。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学者积极投身于敦煌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2023-12-25更新 | 110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北京故宫是中华民族天地人合一的典范。其中,太庙和社稷坛分列两侧,外朝和内廷前后分区,这符合“左祖右社”、“前朝后寝”的古代礼制要求。
材料旨在说明,北京故宫(       
A.展示了建筑艺术之美B.具备了较高的科研价值
C.发挥了巨大经济效益D.传承了古老的中华文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