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酶综合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2 道试题
1 . 揉捻是制茶的第一道工序,可形成茶条并适当破坏茶叶组织,在该工序中加入纤维素酶、蛋白酶,可改善茶叶品质。如图1为在不同酶浓度条件下揉捻25min对茶汤中氨基酸含量的影响,如图2为不同的抑制剂对蛋白酶活性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实验中对无关变量应进行控制,该实验的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_(答出两项即可)。
(2)在蛋白酶浓度约为_______________的条件下,处理效果最好;使用纤维素酶能增加茶汤中氨基酸的含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已知酶的竞争性抑制剂可以和底物竞争与酶结合的位点,非竞争性抑制剂可以改变酶的空间结构,据图2分析,抑制剂I为_______________抑制剂,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4)如图2中,加入抑制剂Ⅱ的曲线出现平台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2 . 市面上有一种源自日本的口服减肥产品——酵素,其本质是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等多种酶的混合物。可利用新鲜的蔬菜和瓜果为原料,以其上附着的天然菌种进行发酵,然后从发酵液中提取得到酵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将酵素加入饲料中降解不易消化的成分,加入 ATP 可促进此过程
B.发酵前可以煮熟蔬果进行消毒,确保发酵过程无杂菌污染
C.将酵素添加进洗衣粉中配合沸水冲洗,可以帮助分解衣服上的油渍
D.酵素进入消化道后会被消化酶水解,无法起到减肥的作用
非选择题-实验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酶的发现经历了长期的探索历程,请阅读下列有关酶探索历程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10年,Jaseph Gaylussac发现酵母能将糖转化为酒精;1857年,巴斯德提出酒精发酵是酵母菌细胞活动的结果,即酒精发酵离不开活细胞的作用,而李比希反对这种观点,认为引起发酵的是酵母菌细胞中的某种物质。
材料二:1926年,萨姆纳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出脲酶的蛋白质结晶,并证实了脲酶是蛋白质,随后科学家提取出多种酶的蛋白质结晶,直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请给酶下一个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述材料可知,酶的单体是________,请写出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时的化学反应式:_______
(3)巴斯德提出酒精发酵是酵母菌细胞活动的结果,即酒精发酵离不开活细胞,而李比希认为引起发酵的是酵母菌细胞中的某种物质。请你设计实验证明李比希的观点是否正确,写出实验设计思路_____
2020-03-02更新 | 759次组卷 | 8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五中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理综生物试题
21-22高二下·上海·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
名校
4 . 无活性胰蛋白酶原在人小肠肠腔内被激活成胰蛋白酶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无活性胰蛋白酶原是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
B.胰蛋白酶原的激活是因为其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
C.胰蛋白酶的活性中心可以和肠腔内的蛋白质结合
D.水解酶能够催化胰蛋白酶原断裂氢键
2022-03-21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3月月考生命科学试题
5 . 下列有关酶的正确叙述是(  )
①是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
②有的从食物中获得,有的可以从体内转化来
③酶都是有机物
④能产生酶的细胞,就能产生激素
⑤酶在新陈代谢中起着调控作用
⑥能产生激素的细胞,就能产生酶
⑦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在生物体内和生物体外都能发挥催化作用
A.一项B.两项C.三项D.四项
6 . 酚氧化酶使无色的酚氧化生成褐色的物质,这是去皮的梨和苹果变成褐色(简称褐变)的主要原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酚氧化酶是活细胞产生的有机物,微量高效,能调节酶促反应
B.酚氧化酶反应后,立即被灭活
C.组成酚氧化酶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
D.该酶促反应中,酶能高效提供活化能,从而加速反应的进行
2022-03-26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六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
7 . 红茶是新鲜茶叶经脱水、揉捻、发酵等工序制成。在处理红茶的过程中,植物细胞中的多酚氧化酶(PPO)能催化无色的多酚类物质生成褐色醌类物质。多酚含量高会使茶鲜度差、味苦,氨基酸含量高可提高茶汤的鲜爽度。为提升茶的品质,科研人员就生物酶对茶叶加工的影响开展了相关研究,得出了不同浓度酶制剂、不同揉捻时间对茶汤中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未加工之前,茶叶都是绿色的,茶叶需要经揉捻、发酵等工序才变红。据此推测多酚氧化酶与多酚类物质位于细胞的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结构中。揉捻后,还需将茶叶保持在30~40℃发酵一段时间,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生成更多褐色物质。
(2)在蛋白酶浓度约为_______________的条件下,处理效果最好;使用纤维素酶能增加茶汤中氨基酸的含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绿茶要保持鲜绿,与红茶的制备不同,采摘后的茶叶要先____________处理,目的是____________
(4)酶抑制剂是与酶结合并降低酶活性的分子,其中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从而降低酶对底物的催化效应;非竞争性抑制剂和酶活性位点以外的其他位点结合,能改变酶的构型,使酶不能与底物结合,从而使酶失去催化活性。酶的抑制剂的作用机理如下图甲所示,图乙表示在不同条件下底物浓度与反应速度的关系。
   
①乙图是为探究不同种类抑制剂对相同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曲线。其中曲线_______表示对照组的实验结果。
②乙图中曲线________表示非竞争性抑制剂和酶结合后的反应速率变化曲线,这是由于这种抑制剂与酶结合后,___________,所以即使增加底物浓度也不能有效提高反应速率。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
名校
8 . 下列关于细胞代谢和酶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代谢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与酶的专一性有关
B.过酸、过碱、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因空间结构被破坏而失活
C.细胞中化学反应的有序进行,与酶在细胞中的分布有关
D.细胞代谢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而代谢的发生离不开酶
9 . 1897年德国科学家毕希纳发现,利用无细胞的酵母汁可以进行乙醇发酵;还有研究发现,乙醇发酵的酶发挥催化作用需要小分子和离子辅助。某研究小组为验证上述结论,利用下列材料和试剂进行了实验。
材料和试剂:酵母菌、酵母汁、A溶液(含有酵母汁中的各类生物大分子)、B溶液(含有酵母汁中的各类小分子和离子)、葡萄糖溶液、无菌水。
(1)利用无细胞的酵母汁也可以进行乙醇发酵,说明___________。制备无细胞的酵母汁时,酵母菌细胞破碎处理时需加入缓冲液,缓冲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以确保酶的活性。可通过台盼蓝染色后镜检的方法检查酵母汁中是否含有活细胞,其细胞学原理主要是___________
(2)为验证“无细胞的酵母汁可以进行乙醇发酵”、“乙醇发酵的酶发挥催化作用需要小分子和离子辅助”这两个结论,研究小组开展实验,步骤如下表所示(已知乙醇的沸点为78℃)。
请完成表格。

实验步骤(目的)

实验操作要点

分组、编号

实验分成6组,编号a~f

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

a组:葡萄糖溶液+无菌水;b组:葡萄糖溶液+酵母菌
c组:葡萄糖溶液+A溶液;d组:葡萄糖溶液+B溶液
e组:①___________
f组:②___________

完成酶促反应

将6组反应体系放置在③___________条件下反应相同的时间,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
目的1:排除④___________(物质)对乙醇鉴定的影响;
目的2:⑤___________
将反应体系进行90℃水浴,收集挥发气体冷凝处理

乙醇的鉴定

利用⑥___________进行鉴定,观察颜色变化

结果预测

若⑦___________组的实验鉴定结果为阳性,其余组为阴性,则可验证毕希纳的上述结论是正确的。

2022-07-04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测试生物试题
10 . 麦芽糖的生产在我国古代殷商时期已有记载,其制作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麦芽糖与葡萄糖一样是属于常见单糖。
B.发芽是为了减少小麦中淀粉的含量
C.切碎发芽小麦目的是为了释放麦芽糖
D.保温的过程有利于淀粉酶水解淀粉
2022-07-04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