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药物对兴奋传导及传递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7 道试题
1 . γ-氨基丁酸是一种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后,可以使氯离子大量进入细胞内,导致膜内负电位增强。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γ-氨基丁酸的作用可能是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B.该种局部麻醉药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机理一致
C.该种局部麻醉药单独使用和与辣椒素混合使用效果相同
D.该种局部麻醉药作用于 Na通道,促进 Na内流
2 . 人体分泌的唾液的成分与血浆类似。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利用唾液中的____________消化淀粉,同时唾液中存在一些杀菌物质,如___________等主要破坏致病菌的细胞壁,可以抵御口腔中的微生物。
(2)唾液分泌的调节完全依赖神经反射,人在进食时,进食环境、食物颜色、形状和气味都可以成为刺激因素而引起唾液分泌,这属于___________(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
(3)实验发现,切断交感神经不会引起唾液腺的功能障碍,切断副交感神经,唾液腺会萎缩,由此可以得出唾液分泌的调节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神经来完成的。已知刺激副交感神经,其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唾液腺可使之分泌大量稀薄的、酶含量高的、消化力强的唾液,若使用阿托品(抗乙酰胆碱药),则能_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该过程。
(4)根据下图分析,一定程度上唾液分泌越快,其渗透压就越___________(填“高”“低”或“不变”);据图分析可知,唾液加快分泌时,pH会有一定程度的升高,依据是___________
2022-05-20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三模生物试题
3 . 某科研小组利用枪乌贼的神经纤维进行了下列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为材料测定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差,将电压表的两电极均接于神经纤维膜外,测得结果如下图甲所示;将测量电极一极接于膜外、另外一极接于膜内,测得结果如下图乙所示。该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2)将2条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保持活性)编号甲、乙,甲组不作处理,乙组抑制膜上运输K+的通道蛋白的活性,置于相同且适宜浓度的盐溶液中,检测静息电位并观察比较其峰值大小。预期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_
(3)已知下图中电表1的两个电极分别接于b、c两处的膜外,电表2的两个电极分别接于d处膜内、e处膜外,静息状态下两个电表指针的偏转方向如下图所示,适宜刺激作用于a处,可以观察到电表1的偏转方向是_________(填“先向左偏转回位后再向右偏转”“先向右偏转回位后再向左偏转”或“不偏转”);兴奋传到c处后,神经递质释放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突触后膜上将发生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

(4)毒品成瘾的机制复杂,其一是因为突触后膜多巴胺受体减少,突触间隙多巴胺含量异常增加,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当多巴胺含量减少时,引起继续吸食毒品,维持突触后膜的兴奋性。有研究表明,运动可促进脑内多巴胺的合成,也可加快多巴胺的分解,毒品成瘾者通过适度运动能有效抑制复吸冲动,但急性剧烈运动却无法有效抑制复吸冲动,甚至会诱发复吸行为,对此可能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 研究发现,人体可依靠脑部基底前脑区合成的胞外腺苷来调节睡眠活动,胞外腺苷作用机制类似于神经递质,通过与神经元细胞膜上的腺苷受体(R)结合而发挥作用。常见的R有R1和R2两种,咖啡因是腺苷类似物,可能与某种R结合,但不引起腺苷的效应。研究者用适量的咖啡因分别处理野生型、R1突变体(敲除R1基因)和R2突变体(敲除R2基因)小鼠,对照组用生理盐水处理,分别测定小鼠的觉醒时间,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注:箭头对应时刻为处理时刻。
A.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可形成腺苷B.咖啡因可以阻断腺苷与R2的结合
C.胞外腺苷浓度的增加可能会延长觉醒时间D.该研究有利于探索睡眠障碍的治疗
5 . 多巴胺是脑内分泌的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主要负责大脑的情绪、感觉、兴奋等信息传递,也与上瘾有关。可卡因能延长多巴胺的作用时间,使人产生强烈的愉悦感,但长期吸食会引发多巴胺受体减少。如图为毒品可卡因对人脑部突触间神经冲动的传递干扰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       
A.多巴胺与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B.多巴胺能重吸收运回突触前膜,故神经冲动的传递具有双向性
C.可卡因使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含量减少,不利于回收利用
D.长期吸食可卡因会降低细胞对多巴胺的敏感性,导致精神萎靡
6 .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抑郁症的发生与单胺类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A)多巴胺(DA)的含量减少有关,临床上常采用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作为药物用于改善病人症状,其作用机制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突触小泡的形成与_______________(填细胞器)直接相关,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是_______________
(2)据图分析SSRI治疗抑郁症的机理是_______________。若单胺类氧化酶抑制剂也可作为抗抑郁症药物,单胺类氧化酶抑制剂的作用机理可能为_______________,其作用场所为___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诱导血管新生,是肿瘤发生转移的重要途径,DA可作用于内皮细胞上的受体抑制VEGF表达,据此推测抑郁症患者患癌症的概率将_____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
2022-03-30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1-2022学年高三3月月考生物试题
7 . 神经递质多巴胺参与动机与奖赏、学习与记忆、情绪与智商等大脑功能的调控,其作用后的回收机制如下图所示。毒品可卡因能对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下图是突触间隙中的可卡因作用于多巴胺转运体后干扰人脑神经冲动传递的示意图(箭头越粗表示转运速率越快,反之则慢)。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多巴胺合成后通过多巴胺转运体的协助释放到突触间隙
B.多巴胺发挥作用后完全被突触后神经元摄入以反复利用
C.毒品可卡因会导致突触间隙的多巴胺减少,从而使大脑“奖赏”中枢持续兴奋
D.若突触前膜上的多巴胺转运体被内吞、消化,则大脑“奖赏”中枢的兴奋性增强
8 . 可卡因既是一种兴奋剂,也是一种毒品,主要作用于机体的神经系统。长期滥用可卡因会使人上瘾,对人体的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等造成损伤。下图表示可卡因使人上瘾的作用机理,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多巴胺借助转运蛋白以主动运输的方式释放
B.可卡因与多巴胺竞争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
C.滥用可卡因的后果是突触后膜上多巴胺受体减少
D.多巴胺的释放所需的能量主要是由线粒体提供的
2022-03-13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9 . 多巴胺是脑内多巴胺能神经元分泌的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主要负责大脑的兴奋及开心的信息传递。研究表明,多种神经性疾病与多巴胺含量有关。如图是多巴胺的分泌和作用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情况下,神经元内的多巴胺储存在___________中,兴奋传来时多巴胺被释放到___________,进而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使突触后膜___________,使人产生愉悦感,随后多巴胺被突触前神经元___________
(2)毒品——可卡因会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持续兴奋,使人产生“快感”。据图推测,可卡因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研究表明,帕金森病的致病机理是脑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而该神经元死亡的原因之一是多巴胺能神经元胞外多巴胺的浓度过高。综合上述研究结果可知,吸毒的人比正常人患帕金森病的几率更___________(填“高”或“低”)。
2022-03-13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生物试题
10 . 中药附子具有强心,镇痛等多种功效,乌头碱是其主要活性成分,但也具有一定的毒性。为探究乌头碱毒性对大鼠神经细胞的影响及机制,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为确定乌头碱对大鼠神经细胞的最小毒性浓度,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将正常的大鼠神经细胞平均分成若干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实验组加入用溶剂A(对离体细胞活性无影响)配制的不同浓度的乌头碱溶液,对照组加入生理盐水。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细胞死亡率,由此确定乌头碱对大鼠神经细胞的最小毒性浓度。
①具有一定理化性质的培养液相当于大鼠神经细胞生活的__________,将神经细胞置于培养液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上述过程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改正并说明原因:__________
(2)为进一步研究乌头碱对大鼠神经细胞的毒性作用机制,研究人员用溶剂A配制最小毒性浓度的乌头碱处理大鼠神经细胞,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形态结构如图所示,测定所得细胞内相关离子及神经递质的释放情况,其结果如表所示。
分组Na+/(mmol·gport-1K+/(mmol·gport-1Glu/(nmol·L-1γ-gaba/(nmol·L-1
对照组12.120.66145.8589.31
实验组
4.40
1.66
130.26
101.25
注:Glu为兴奋性递质、γ-gaba为抑制性递质
①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____________;神经冲动以____________的形式沿轴突传导到突触小体,促使Glu或γ-gaba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引起下一神经元____________
②综上所述,并结合图、表结果可推测,乌头碱对大鼠神经细胞毒性作用的机制为____________,从而影响了神经细胞的信息传递。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