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药物对兴奋传导及传递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5 道试题
1 . 老年痴呆症是老年人群多发的疾病之一,患者表现为记忆障碍,神经系统兴奋性减弱,兴奋性突触数量大量减少。为探究老年痴呆症的病因,科学家给患老年痴呆症的小鼠注射药物CPTX,发现患病小鼠的症状减轻,部分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相关推测错误的是(       
A.药物CPTX发挥作用的场所是突触间隙
B.药物CPTX可以抑制谷氨酸与受体结合
C.大脑皮层中的海马脑区主要与记忆有关
D.药物CPTX可以促进突触后膜的Na内流
2 . 研究发现,γ一氨基丁酸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 当人精神紧张,感到压力时,交感神经兴奋,自主神经的平衡被打破导致失眠。而γ-氨基丁酸通过激活副交感神经,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来防止失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γ-氨基丁酸是由神经细胞的核糖体合成的神经递质
B.人体的正常睡眠是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平衡维持的
C.γ-氨基丁酸作用于突触后膜可能导致膜内外电位差增大
D.可以口服γ-氨基丁酸缓解压力引起的失眠
2024-02-13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
3 . 科研人员给小鼠持续注射可卡因,获得毒品成瘾模型鼠。停止可卡因注射后,分别检测不同小鼠大脑皮层运动区部分神经元的突触数量,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突触前神经元需要借助化学信号向树突传递信息
B.兴奋在反射弧中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突触处单向传递
C.毒品成瘾后要维持大脑兴奋需摄入的可卡因将增多
D.慢跑训练可能通过恢复突触新生来减弱对毒品的依赖
2024-02-12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4 . 帕金森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性疾病,其典型症状是机体局部出现不受控制的震颤。现认为其致病机理为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引起,具体机理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中枢神经系统包括_______。图中多巴胺能神经元受到刺激时,其膜内的电位变化情况为_______,产生的多巴胺递质能作用于脊髓运动神经元,原因是_______
(2)①据图分析,帕金森病患者出现肌肉震颤症状的原因是_______。
②根据分析,关于研发帕金森病的药物,其作用机理可行的是_______(填标号)。
A.促进多巴胺释放B.补充多巴胺类物质
C.促进对乙酰胆碱降解D.促进乙酰胆碱释放

(3)目前临床治疗帕金森病震颤最有效的药物是左旋多巴,其作用机理是显著改善机体脑内多巴胺含量,起到震颤麻痹作用。某研究者提出人参皂苷具有类似左旋多巴的作用,请利用以下材料和试剂设计实验思路及预测结果。
实验材料及试剂:生理状况基本相同的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若干只、人参皂苷溶液、左旋多巴溶液、蒸馏水(注:实验试剂采用灌胃处理)。
实验思路:
①选取生理状况基本相同的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若干只,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三组;②_______
③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比较模型小鼠脑内多巴胺含量多少。
预测结果及结论:
若模型小鼠的脑内多巴胺含量为甲=乙<丙,说明人参皂苷不具有类似左旋多巴的作用;
若模型小鼠的脑内多巴胺含量为_______,说明人参皂苷具有类似左旋多巴相同的作用效果。
2024-02-08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5 . 电压门控钙通道位于突触小体的细胞膜上,接受电信号后通道开放,Ca2+进入细胞内,促进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Ca2+通道是重要的药物作用靶点,与疼痛、心血管系统疾病等密切相关。如图是炎症物质的作用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神经冲动沿着神经纤维到达突触小体时,Ca2+通道开放
B.突触前膜通过释放神经递质,实现了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化
C.炎症物质通过增加细胞膜上的 Ca2+通道,加强了疼痛信号
D.心绞痛病人使用Ca2+通道阻滞剂可缓解疼痛
2024-02-07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6 . 甘氨酸是脊髓中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的Cl⁻通道开放,使Cl⁻内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脊髓神经元静息状态时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B.甘氨酸以主动运输的方式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
C.甘氨酸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不会引起膜外电位的变化
D.某种毒素可以阻止神经末梢释放甘氨酸,从而引起肌肉痉挛
2024-02-07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7 . 抗抑郁药一般通过作用于突触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如丙咪嗪的药理作用为抑制突触前膜对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来提高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浓度,从而发挥抗抑郁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元中储存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突触小泡由高尔基体直接形成
B.去甲肾上腺素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实现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C.正常人可以通过服用丙咪嗪提高思维速度,增强学习和工作效率
D.抑郁症的病因可能是去甲肾上腺素等兴奋性神经递质释放较少
2024-02-07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8 . 如图为神经组织局部电镜照片,其中1和2代表两个神经元,3代表突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中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后释放神经递质使2兴奋
B.2只接受1传来的信息
C.3处发生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D.若1释放的神经递质为多巴胺,则可卡因会使1的突触前膜失去回收多巴胺的功能
2024-02-07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9 . 机体疼痛发生时会导致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以增强机体对应激刺激的应对能力,并且缓解疼痛,此外糖皮质激素可减少脑中γ-氨基丁酸(GABA)的浓度,提高中枢的兴奋性,降低大脑兴奋阈值,促使癫痫发作。图1表示用电表研究突触上兴奋传导的过程。图2表示痛觉的形成及缓解机理,其中A、B、C表示相关神经元,神经元C能释放一种抑制疼痛的神经递质内啡肽。图3为抗癫痫药物噻加宾的作用机理示意图。

(1)图1中,分别刺激a、b两点,能够引起电表指针发生两次偏转的点是__________。当刺激a点时,该点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该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的方向__________(填“相反”或“相同”)。突触处兴奋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
(2)由图2可知,P物质为__________,推测内啡肽、吗啡等发挥镇痛作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长期使用吗啡可致欣快感而依赖成瘾,一旦突然停止使用,则P物质的释放量会迅速__________,出现更强烈的痛觉等戒断综合征。
(3)据图3分析,噻加宾抗癫痫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进而促进GABA受体打开Cl-通道,Cl-内流增加,最终影响突触后膜兴奋。由此可见,GABA是一种__________(填“兴奋性”或“抑制性”)神经递质。
2024-02-05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
10 . 芬太尼是一种强效的阿片类镇痛剂,其镇痛机理如图所示。同时芬太尼作用于脑部某神经元受体,促进多巴胺释放,会让人产生愉悦感。长期使用芬太尼会使快感阈值升高,从而使人成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芬太尼和可卡因都是通过促进多巴胺释放使人成瘾的
B.芬太尼通过抑制Ca2+内流,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发挥镇痛作用
C.芬太尼作用于图中受体后,不利于引起下一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
D.芬太尼均通过促进神经递质释放影响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
2024-02-05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