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8 道试题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0.4) |

1 . 代谢功能障碍相关性脂肪肝(MAFLD)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严重时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最新研究发现MAFLD常与高胰岛素血症导致的肝细胞线粒体失调相关,如图所示(左半部分为野生型小鼠患病机理,右半部分为TKT基因敲除或RNA干扰小鼠不患病机理),其中,肝转酮醇酶(TKT)表达量上调是导致MAFLD的关键因素。(A、B代表膜上不同蛋白,代表肌苷分子,┻代表抑制作用)

(1)图中A、B均为质膜上的蛋白质,其中功能与胰岛素受体最为相似的是______。
A.AB.B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
(2)已知核糖-5磷酸(R5P)是葡萄糖代谢的中间产物,可参与糖酵解途径,也是核苷酸和肌苷生物合成的前体,据此推测其元素组成是______。
A.CB.OC.PD.H
(3)高胰岛素血症是一种代谢异常疾病,常常伴随血糖偏低或胰岛素抵抗的并发症状,请结合胰岛素降低血糖的作用机理,分别阐述出现这两种并发症的原因______
(4)下列方法可以使小鼠患高胰岛素血症的是______。
A.给小鼠服用大量胰岛素
B.给小鼠服用大量葡萄糖
C.给小鼠服用大量高脂食物
D.给小鼠注射胰岛素受体蛋白
(5)据图分析,野生型小鼠体内TKT表达量上调时,R5P转化成肌苷的量会______(增加/减少),已知PC缺失会导致线粒体失调,肌苷含量与PC含量为______(正相关/负相关)。
(6)研究人员发现,相比野生型小鼠,TKT基因敲除小鼠患MAFLD的风险下降,下列有关这一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_。
A.TKT基因敲除小鼠应为患高胰岛素血症的小鼠
B.野生型小鼠应为不患高胰岛素血症的小鼠
C.TKT基因敲除小鼠肝细胞中肌苷含量比野生型小鼠高
D.TKT基因敲除的小鼠细胞中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化
(7)据图分析,使用RNA干扰技术如何降低小鼠患MAFLD的风险______
今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等级班
2 . 糖尿病的治疗是现代医学仍未很好解决的难题。研究者用一种金属有机骨架纳米载体(简称U)装载胰岛素,制备成口服胰岛素治疗Ⅰ型糖尿病。图3所示分别为内源胰岛素、皮下注射胰岛素以及口服胰岛素的循环途径,图中箭头代表血液流经方向。

(1)健康人体内,胰岛分泌的胰岛素有约80%为肝所利用,而皮下注射胰岛素有时会引发“低血糖”或是“肥胖”,可能的原因是皮下注射相比内源胰岛素____。
A.各组织细胞对糖的利用减弱
B.肝糖原合成增强
C.脂肪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增加
D.肝细胞内糖大量转化为脂肪

(2)结合图判断,下表中与U各结构特点对应的“设计意图说明”正确的有_______。(填写编号)

U的结构

补充说明

设计意图说明

内部多孔

胰岛素可嵌于孔内

①提高胰岛素的装载量

孔的直径为2.6nm

胃蛋白酶直径约6nm

②避免胃蛋白酶水解胰岛素

表面可附着铁转蛋白

小肠上皮细胞表面多转铁蛋白受体

③便于细胞识别并吸收

耐酸且稳定

在血浆中可分解

④消除毒性或副作用


(3)U能够逃避细胞内的一种膜状细胞器,来避免所装载物被分解。U能够逃避的细胞器是____。(单选)
A.高尔基体B.内质网C.溶酶体D.液泡

(4)人体中与胰岛素有拮抗作用的是____。
A.抗利尿激素B.胰高血糖素C.肾上腺素D.维生素

Ⅱ型糖尿病又称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现代医学证明苦瓜提取物的主要成分——苦瓜总皂苷(BME),具有抗Ⅱ型糖尿病的作用。某实验研究小组以大鼠为材料探究苦瓜提取物对Ⅱ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结果如表所示。

组别

空腹血糖(mmol/L)

空腹胰岛素(μIU/mL)

葡萄糖转运载体表达相对值

肝糖原相对值

正常大鼠组

4.9

10.6

1.1

0.7

2 型糖尿病大鼠组

16.6

15.9

0.4

0.4

二甲双胍组

7.2

11.9

1.2

0.4

低剂量 BME 组

10.2

14.4

1

0.4

中剂量 BME 组

8.1

13

1.4

0.5

高剂量 BME 组

7.3

12

1.8

0.7

注:二甲双胍组是指2型糖尿病大鼠服用二甲双胍,二甲双胍是口服降血糖药物
(5)Ⅱ型糖尿病大鼠组表现为胰岛素的分泌量比正常对照组偏高,但血糖含量却高于对照组,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A.胰岛素分泌量减少
B.胰岛素受体活性下降
C.体内产生能与胰岛素结合的物质
D.胰岛素受体表达下降

(6)据表分析,苦瓜提取物_______组和二甲双胍组治疗效果基本相当,二者作用机制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试从两者的作用机制分析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2024-04-28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
3 . 下图为某人在饥饿时参加冰桶挑战其体内的一些生理变化过程示意图(图中①~④为激素,A、B、C、D表示器官、组织或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参加冰桶挑战的人在被冰水浇湿后,感受器兴奋,神经元的细胞膜外发生的电位变化为____,兴奋沿传入伸经传导,传至位于____的体温调节中枢,调节体温恒定。产生冷觉的A表示____
(2)全身冰水浇湿后,下丘脑会分泌①,①促使 B分泌②,②促使甲状腺分泌③,该过程中①表示____,B表示____,该过程体现了激素调节中的____调节;当③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可以抑制下丘脑和B 分泌①和②,该过程体现了激素调节中的____调节。
(3)饥寒交迫时,____细胞分泌的④____(填激素名称)含量增加,以维持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
(4)习惯性叹气、过度紧张焦虑,可导致身体排出过多的CO2,从而引发“呼吸性碱中毒”,出现肢体麻木、头晕、胸闷甚至抽搐等症状。轻症患者可通过面罩吸氧(制作纸袋罩住口鼻部,在纸袋中大口呼吸含较多CO2的空气)来缓解“呼吸性碱中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面罩吸氧可提高血液中的CO2浓度, 刺激相关化学感受器,属于神经调节
B.患者的血浆pH为7.35~7.45,主要与缓冲对 HCO3/H2CO3有关
C.患者也可以通过深呼吸放松缓解,体现了神经系统存在分级调节
D.该病症和尿毒症、巾暑都与内环境稳态失调有关,使部分正常生命活动受到影响

血糖平衡对于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图表示肾上泉素和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细胞内肝糖原分解的部分生理过程,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5)当血糖下降及细胞需要葡萄糖时,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与肝细胞质膜上的受体结合,促使细胞内的 ATP 转变为cAMP,进而____(填“激活”或“抑制”)糖原磷酸化酶的活性,使糖原转变为 1-磷酸葡萄糖(G1P),再通过一系列的反应转化为葡萄糖,运出肝细胞。在调节血糖含量方面,两种激素的关系是____作用。
(6)据图分析,肾上腺素与质膜上的α肾上腺素受体结合后,活化磷脂酶C, 磷脂酰肌醇二磷酸(PIP2)被水解为肌醇三磷酸(IP3)和二酰基甘油(DAG)参与信号传递。当IP3作用于内质网时,____(填“促进”或“抑制”)Ca2+从内质网中流出,通过作用于____酶来调节糖原的代谢。
(7)对于长期出现高血糖或糖尿等症状的患者,可通过抽血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来综合诊断是否患有糖尿病。正常人空腹血糖浓度范围是____mmol/L。针对患有轻度2型糖尿病的患者,请谈谈你的治疗方案:____
(8)请利用所学知识, 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选项有____(填序号)。
①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紧密联系,相互配合,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
②大脑皮层通过对下丘脑和脊髓的控制,调节血糖水平的相对稳定
③胰高血糖素分泌的调节机制与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机制相同
④某些糖尿病患者体内与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的含量正常或略多
4 . 新冠病毒的感染与预防:2020年春节期间,武汉市最先出现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传染病。逆行的医生进入重症病房,与时间赛跑,严防病毒入侵,穿着尿不湿,长时间的不进食不喝水,成为新时代可歌可泣的人。
(1)医生在工作过程中因为身穿防护服,常常要憋尿。成人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在__________,高级中枢在脑,当机体处于紧张状态时,交感神经的兴奋占优势,进而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膀胱收缩。
(2)人感染新型肺炎冠状病毒后,经常出现发热症状,原因之一是细胞因子刺激了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中枢,使有关腺体分泌的激素增加,从而使产热增加。
“细胞因子风暴”是引起许多新冠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其主要机理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机体免疫系统被激活,产生大量细胞因子,如白介素6和其他炎症因子等,严重导致肺部和其他器官的免疫损伤。
(3)下列选项中,都属于免疫系统组成成分的是(       
A.脊髓、T淋巴细胞、抗体B.胸腺、肝细胞、溶菌酶
C.脾脏、B淋巴细胞、细胞因子D.淋巴结、粒细胞、生长激素

(4)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的说法,错误的是(       
A.第一道防线是生来就有的B.胸腺和淋巴结属于第二道防线
C.第三道防线是在发育中建立的D.第三道防线主要针对特定的抗原

(5)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引发人体发生免疫反应,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多选)
A.该病毒在人体的内环境中增殖B.通过细胞免疫能彻底杀死该种病毒
C.人体有三道防线抵御该种病毒的攻击D.体液免疫中浆细胞能增殖、分化产生抗体

(6)白介素6可以刺激免疫系统,增强免疫效果。抗白介素6受体的单抗类药物—“托珠单抗”,可以阻断新冠肺炎炎症风暴,该药物也可用于治疗其他__________(填“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或“过敏反应”)。
2020年3月4日,国家卫健委新增了血清新冠病毒特异性IgM和IgG抗体作为病原学诊断标准之一。图1是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的部分图解,图中①~⑥是与免疫有关的细胞,a~c表示物质。图2表示新冠病毒感染后抗体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回答:

(7)图1中③和⑤所代表的细胞名称依次为(       
A.辅助性T细胞记忆T细胞B.浆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
C.B淋巴细胞浆细胞D.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

(8)图1中细胞①分泌的物质b是__________,其在体液免疫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
(9)下列有关图1和图2的叙述,错误的是(       
A.IgM和IgG抗体由图1中细胞③合成并分泌
B.IgM和IgG抗体均在发病后才能被检测到
C.IgG抗体阳性且IgM抗体阴性提示可能曾经感染,目前处于康复期
D.核酸检测为阴性的人肯定没有感染病毒

(10)针对新冠的疫苗有灭活疫苗、DNA疫苗、mRNA疫苗、蛋白质疫苗等,疫苗属于免疫中的__________(填“抗原”或“抗体”),接种疫苗的机理是通过病毒特异的蛋白刺激机体产生__________细胞。
(11)接种冠状病毒疫苗的人仍然可能感染冠状病毒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12-11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东华大学附属奉贤致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等级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稳态与调节:体温调定点是下丘脑特定区域的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在放电频率相等时的温度值,如图所示。当体温偏离体温调定点时,机体通过调节产热和散热使体温向体温调定点变化。

(1)当病原体感染人体后,患者在细菌内毒素(LPS)、炎症因子等致热源的影响下改变体温调定点。据图所示,此过程中_________神经元放电频率相对较高,体温调定点_________
(2)在下列①~④中,发病初期,患者感到寒冷,机体会_________(编号选填),导致产热量_________散热量,从而使体温向新的体温调定点变化。
①皮肤血管舒张               ②立毛肌收缩             ③骨骼肌战栗                 ④汗腺分泌增加
如果患者体内炎症反应过于强烈,内环境的稳态被打破,严重时会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在使用药物消灭病原体的同时,需要适当抑制免疫反应,减轻炎症反应对人体产生的副作用。研究发现,针灸或电针刺激足三里(ST36)可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作用机理如图所示。

(3)据图所示,迷走神经属于_________(选填“感觉”或“运动”)神经。
(4)迷走神经兴奋可直接影响下列哪些激素的分泌?_________。(编号选填)
①生长激素             ②肾上腺素            ③去甲肾上腺素                 ④甲状腺激素
(5)科学家以细菌内毒素(LPS)诱发炎症的小鼠为实验对象,用适宜强度电针刺激ST36,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检测血液中的某些物质含量,部分实验数据如图所示(NA:去甲肾上腺素;IL-6:炎症因子)。推测针灸或电针刺激ST36能缓解炎症的原因可能是:针灸或电针刺激ST36,_________。(编号选填)

①促进肾上腺分泌NA     ②抑制肾上腺分泌NA   ③促进免疫细胞释放IL-6        ④抑制免疫细胞释放IL-6
(6)IL-6属于白介素,是一种免疫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必须与靶细胞的相应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下列物质与此作用机理类似的是_________。(多选)
A.胰岛素B.神经递质C.核苷酸D.溶菌酶

(7)由上述可知,传统的针灸缓解炎症反应的过程涉及到_________。(编号选填)
①神经系统             ②免疫系统             ③体液系统                 ④循环系统
2023-12-11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东华大学附属奉贤致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等级试题
6 . 多巴胺与成瘾:蔗糖等制成的甜品成瘾、可卡因等毒品的成瘾都与多巴胺能神经元分泌的多巴胺有关,多巴胺在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均有分泌。图1为可卡因作用机制示意图。

(1)图1中多巴胺所处的内环境是(       
A.淋巴B.组织液C.血浆D.细胞内液

(2)蔗糖的甜味引起的兴奋会刺激多巴胺分泌,人体摄入后,血糖上升,此时胰岛B细胞分泌的_________(填激素名称)明显增多,该激素通过_________(编号选填),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①促进肝糖原分解   ②促进肝糖原合成       ③促进脂肪分解   ④促进糖转变为脂肪   ⑤促进糖转化为氨基酸     ⑥促进肌糖原合成
(3)作为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多巴胺(       )(多选)
A.由突触前膜释放B.引起静息电位的形成
C.可引起突触后膜兴奋D.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

(4)据图1分析,正常状态下多巴胺能神经元不会持续兴奋的原因是(       
A.多巴胺数量有限B.多巴胺被酶降解
C.被前神经元摄取D.Na+离子内流

(5)据图1分析,“可卡因”使人产生“快感”的机理是(       
A.结构①的数量增加B.结构②的数量增加
C.突触间隙多巴胺的浓度增加D.增加多巴胺转运蛋白的数量

(6)可卡因还会延长“愉悦感”的时间,据图1分析,多巴胺回收过程可以用图2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x”、“y”或“z”)曲线表示,请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图1中C处兴奋时的膜电位对应图3曲线中的点__________(编号选填)。
①a             ②b               ③c             ④d                 ⑤e                      ⑥f
(8)研究发现天气寒冷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该激素经过血液作用垂体,进而促进甲状腺素的分泌,使体温保持相对稳定。该过程包括(       )(多选)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反馈调节D.分级调节
2023-12-11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东华大学附属奉贤致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等级试题
7 . 失眠严重影响人们的精神状态、损伤人们的身体健康。褪黑素作为由松果体产生的一种神经内分泌激素,其分泌昼少夜多,夜间褪黑激素分泌量比白天多 5~10 倍,它能使人入睡时间明显缩短、睡眠持续时间延长,从而起到调整睡眠的作用。下图为褪黑素的分泌调节图,请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

(1)光周期可影响褪黑素的分泌,这是一个反射过程,其结构基础为_____。请完成褪黑素分泌的反射路径:光周期信号刺激→_____→传入神经→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CN)→传出神经→松果体细胞。
(2)褪黑素需经体液运输才能与 SCN 上相应受体结合发挥作用,而控制松果体细胞分泌的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不需要经血液运输即可实现调节松果体的活动,因为_____
(3)研究发现,不同波长的光对褪黑素的分泌量也有影响。H 蛋白是褪黑素合成的关键酶,研究人员利用同等强度,不同波长的光照射小鼠,得到以下结果:

实验处理

H 蛋白相对活性(对照)

H 蛋白相对活性(处理 96h)

紫外光

373

314

蓝光

319

137

绿光

323

76

红光

325

326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在夜晚应尽量避免
A.紫外光B.蓝光C.绿光D.红光

(4)目前市面上销售的辅助睡眠药物多含有褪黑素,但是褪黑素增多有可能引起季节性抑郁症,请综合上述分析,对失眠患者提出合理建议:___________
睡眠会影响人体内一氧化氮(NO)的含量。NO 存在于神经元、免疫细胞等细胞中,是一种可向突触前膜逆向传递信息的气体分子。NO 的含量不同会触发生物体发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其主要机制如图所示。

(5)在下列A~F中,判断 NO 所传递的信息类型属于_____,NO进入神经元的运输方式是_____。(用下列编号选填)
A. 激素B.神经递质C.受体分子D.自由扩散E.主动运输F.协助扩散
(6)科学家最早在海马突触中发现,NO 能促进前后两个神经元持续兴奋,这被认为是生物体学习与记忆的基础机制。据图判断,有助于提高学习与记忆能力的 NO   运输途径是
A.ⅠB.ⅡC.Ⅲ

除睡眠外,饮食不规律也为对动物机体造成影响。研究者对小鼠(夜行动物)开展实验:将脂肪细胞特异性缺失抗产热转录因子基因(ZFP423)的小鼠(Zfp423-KO)和正常小鼠(Zfp423)置于 30 ℃环境下,分别在白天(非活跃期)和夜晚(活跃期)喂食高脂食物,测得体重变化如图(a)所示。

(7)小鼠维持体温时能量消耗最小的温度为 30 ℃。当环境温度低于该温度时,下列调节活动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的是
A.肾上腺素分泌增加B.皮肤血管收缩
C.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D.立毛肌舒张

(8)据图推测,不规律的饮食会导致抗产热转录因子基因(ZFP423)的表达量         
A.升高B.降低C.不变D.无法确定

(9)12 周后,分别测定各组小鼠摄入葡萄糖后血糖和胰岛素的变化,结果如图(b)和(c)所示。据图及相关信息,简述长期 “吃夜宵”不利于人体健康的原因______________
2023-12-09更新 | 19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格致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8 . 切除健康狗的胰腺,2天后狗出现糖尿病症状。随后连续给其注射一定量溶于生理盐水的胰岛素,发现其血糖含量恢复正常。由此推测:胰岛素能降低血糖的含量。为了证明这一推论,你认为下列最适宜作为对照组的是(       
A.既不切除健康狗的胰腺,又不注射胰岛素
B.用溶解于蒸馏水的胰岛素溶液进行注射
C.切除健康狗体内的胰腺2天后,只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D.将健康狗体内摘除的胰腺制成提取液,注射给切除胰腺的狗
2023-11-18更新 | 64次组卷 | 36卷引用:3.1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形式-【帮课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同步精品讲义(沪科版2020选择性必修1)
9 . 当下戒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有数据显示,烟瘾者戒烟后体重普遍都会增加,这与烟草中的主要成分——尼古丁相关。尼古丁对于机体生命活动的部分影响机制如下图所示。
   
(1)POMC神经元和“饱腹感”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的结构是_________。其中发生的信号转化是__________
A.电信号→电信号B.化学信号→化学信号
C.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D.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
(2)据上图可知,尼古丁与受体结合可使POMC神经元____________。
A.膜电位转换为动作电位B.兴奋受抑制
C.增加对尼古丁的吸收D.膜上形成局部电流
(3)戒烟后体重上升的调节机制有两条途径:途径一是戒烟后POMC神经元_________;途径二是因缺少了尼古丁的刺激,__________。(选填编号并排序)
①饱腹神经元的调节作用降低                    ②饱腹神经元的调节作用加强
③兴奋程度降低                                        ④兴奋程度加强
⑤脂肪等有机物的摄入增加                    ⑥脂肪的氧化分解减弱
⑦交感神经兴奋减弱                                 ⑧交感神经兴奋加强
⑨肾上腺素的释放减少                           ⑩肾上腺素的释放增加
研究显示,长期吸烟会影响血糖调节。图1和图2为实验室用小鼠模拟吸烟者和不吸烟者血糖调节相关指标的测量结果。
   
(4)下列对于吸烟与糖尿病患病风险的关系分析合理的是___________。
A.吸烟诱发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糖升高
B.吸烟诱发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导致血糖升高
C.吸烟诱发胰岛素抵抗,即降血糖的功能下降
D.长期吸烟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5)尼古丁会激活脑特定神经元引发“尼古丁厌恶反应”,同时也会调节激素的分泌致使血糖升高;而当血糖过高时,会抑制“尼古丁厌恶反应”神经元的活动。该种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___(分级调节/反馈调节)。由此判断,患糖尿病的吸烟者戒烟相比健康人__________(更容易/更困难)。
2023-07-21更新 | 24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等级性考试生物试题
22-23高二下·上海·期末
10 . 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之后的典型症状是发烧且伴随全身疼痛。通常情况下病毒感染会引起组织损伤,并且产生一些炎症因子如前列腺素等,能够引发身体发热和疼痛反应。
       
(1)炎症细胞因子使神经细胞兴奋,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由静息状态转变为兴奋状态的是(       
A.   B.   
C.   D.   
(2)人在高烧持续期,人体有时会出现脱水现象,则体内出现的生理现象有(       
A.血浆渗透压升高B.渴觉中枢兴奋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D.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加强
(3)最新研究表明,新冠病毒也可穿过血脑屏障进入内环境中的组织液,再感染脑细胞,可损伤______的部分区域,引起嗅觉消失等症状。
(4)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了人体正常细胞后,机体免疫系统中的NK细胞会被动员起来并清除病毒。下图为NK细胞抗病毒机理。据图分析,下列细胞与NK细胞作用机理最相似的是(       
   
A.浆细胞B.巨噬细胞
C.致敏T细胞D.B淋巴细胞
(5)研究表明,当T细胞活性下降,机体缓解炎症反应的能力会降低,据图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6)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中,图中的物质a为______
(7)下丘脑除了通过类似的方式调控肾上腺皮质外,还有哪些腺体受此方式调控(       
A.胰岛B.甲状腺C.胸腺
D.性腺E.胰腺
(8)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引发人体发生免疫反应,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病毒在人体的内环境中增殖
B.通过细胞免疫能彻底杀死该种病毒
C.人体有三道防线抵御该种病毒的攻击
D.体液免疫中浆细胞能增殖、分化产生抗体

某些炎症因子的作用是激活和招募一些免疫细胞,这些免疫细胞会分泌更多炎症因子,从而激活和招募更多的免疫细胞,如果机体免疫系统被过度激活,短时间内大量炎症因子释放,就会引发炎症因子风暴,从而导致患者肺部组织、器官功能受损。
(9)对于新冠重症患者医疗上常使用适量的糖皮质激素来降低炎症因子风暴,减少炎症对肺组织的破坏。据此推测,糖皮质激素还可以用于以下哪些疾病的治疗(       
A.系统性红斑狼疮B.艾滋病
C.过敏反应D.风湿性心脏病
(10)下图是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细胞因子风暴”产生的部分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注:图中IL-6、GM-CSF、Monokines均为细胞炎症因子,单核细胞属于免疫细胞
A.细胞因子是一类随体液运输起信息传递作用的免疫活性物质
B.图示过程中,细胞因子的分泌发生了负反馈调节
C.直接攻击肺组织细胞的T细胞为辅助性T细胞
D.阻止GM-CSF与其受体结合,可减弱“细胞因子风暴”
(11)细胞因子假说指出,抑郁症的发生常伴随有一定程度的炎症反应,患者免疫功能发生了变化。临床研究发现,与正常人相比,抑郁症患者体内促炎性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和干扰素γ等表达水平升高。研究表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上升,将会引起突触前神经元内5-羟色胺等单胺类递质的含量改变。已知SSRI是一种常用的抗抑郁药,能抑制神经末梢突触前膜对5-羟色胺的再摄取,提高受体部位神经递质的浓度,从而发挥抗抑郁作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由题意可知,5-羟色胺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
B.5-羟色胺与受体结合使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
C.SSRI可提高5-羟色胺与受体结合的概率
D.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升高,使突触间隙中5-羟色胺含量增加
(12)接种疫苗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有效方法,但接种冠状病毒疫苗的人仍然可能感染冠状病毒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2023-07-14更新 | 313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等级考试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