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1 . 图1表示某运动员在运动前后血糖浓度的变化,图2表示信号分子A对靶细胞发挥作用的过程。图3为巨噬细胞避免过度炎症反应的机制,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1中cd段血糖升高是肝糖原水解成葡萄糖所致
B.若图2中信号分子A为细胞因子,则图2所示细胞是浆细胞
C.图3中抑制TLR4-NF-KB介导的炎症反应是通过抑制NF-KB的作用来实现
D.若图2所示细胞为垂体细胞,则信号分子A可能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等
2 . 下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淋巴液和组织液,内环境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B.图中③、⑤、⑧可以代表的物质依次是神经递质、细胞因子和激素
C.⑧可表示垂体产生的抗利尿激素,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⑧分泌量增加
D.若⑥表示某抗原入侵,抗体能直接清除宿主细胞内的抗原
3 . 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高,治疗困难,对人类健康危害严重。研究发现,细胞因子与乙型肝炎的发生有关,甲类细胞因子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从而促进免疫炎症反应,乙类细胞因子则抑制免疫炎症反应,这两类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共同维持免疫反应的进行。人体肝细胞受到乙型肝炎病毒攻击初期发生的部分免疫反应如下图1;研究人员分别测定了多例健康志愿者和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四种细胞因子的平均含量,结果如下图2。

请据图回答:
(1)激活细胞Ⅲ的第一个信号来自过程___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第二个信号来自于_____________细胞。
(2)细胞I在过程③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细胞Ⅵ由_____________增殖分化产生。
(3)若某人已注射该病毒疫苗,病毒再次入侵后,体内迅速高效的产生免疫反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4)图2中,TNF-a等细胞因子作为信号分子能与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属于甲类细胞因子的有_____________
(5)科研人员发现药物M对乙型肝炎的治疗有效果。请结合图2结果,设计实验验证药物M具有疗效,要求写出简要的设计思路与预期结果。(实验材料:乙型肝炎模型大鼠若干只、含药物M的饲料、普通饲料等)
①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隶属于β型冠状病毒,遗传物质为单链RNA。分析回答:
(1)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树突状细胞对病毒____________,并将抗原呈递给____________细胞,刺激其产生细胞因子,细胞因子作用于致敏B细胞,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记忆(B)细胞、浆细胞,后者产生抗体,抗体和病毒结合阻止病毒的进一步扩散。
(2)“细胞因子风暴”是引起新冠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其主要机理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T细胞产生大量的GM-CSF等细胞因子,GM-CSF等进一步激活炎症性单核细胞,产生更多的细胞因子,形成炎症风暴,严重者可导致其他器官的免疫损伤,该过程的调节机制为____________调节。临床上,常采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对“细胞因子风暴”进行治疗,由此推测其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3)检测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的方法主要有核酸检测、抗体检测、抗原检测三大类。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据图分析,若____________,则说明待测者为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此种方法属于上述三大类方法中的____________
(4)接种疫苗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有效方法,我国某科研团队开发出一种新型疫苗,为研究该疫苗的有效性,科研人员采用不同接种方法对小鼠接种不同剂量的疫苗,检测血清中的抗体浓度和产生IFNγ的T细胞的比例,14天后对实验小鼠接种新冠病毒,72小时后检测小鼠肺组织的病毒含量,其结果如下图。

注:IFNγ是一种能增强细胞毒性细胞活力的细胞因子
①该实验中对照组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
②据图结果分析,该疫苗最适合的接种方式和剂量分别为____________
(5)注射灭活疫苗能有效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目前需要接种三剂,三剂之间间隔时间如下:
第一剂第二剂第三剂
第三剂与第二剂间隔时间较第二剂与第一剂间隔长,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5 . 如图是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过程示意图(序号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细胞B和细胞C都起源于骨髓中的_____________,但这两类细胞成熟的部位不同,其中细胞B是在_____________中发育成熟的。
(2)E和F都是记忆细胞,发生③过程后,分别分裂分化产生D_____________和G_____________
(3)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主要区别是:细胞免疫中,机体活化的细胞D可以识别嵌有_____________的细胞(已被感染的体细胞)并消灭它。
(4)细胞C的增殖、分化不仅需要抗原的刺激,还需要_____________细胞分泌的白细胞介素刺激。
6 . 科学研究证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间相互协调,构成人体复杂的调节网络。下图表示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CR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 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请回答:

(1)人体的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需要_____等信息分子的参与,这些信息分子直接与靶细胞上的_____结合,引起靶细胞应答反应而实现调节活动。
(2)人遇到紧急情况时,经过一系列调节会导致糖皮质激素增多,该过程的调节方式为_____,此过程中下丘脑属于反射弧中的_____
(3)研究表明,发热症状产生的原因之一是机体 感染病原体后产生的淋巴因子会刺激下丘脑中的_____中枢,从而进一步导致产热增加引起发烧症状。
(4)长期焦虑和紧张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更容易被病原体感染。结合图中信息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
7 . 稳态是人体对多变的外界环境的适应。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人排尿过程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_____。控制排尿的初(低)级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_。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憋尿”,说明排尿还受____________(高级中枢)的控制。
(2)当人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时,甲状腺分泌_____________水平会升高,细胞代谢速率加快,使机体产热___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抵御寒冷。
(3)流感病毒侵染人体时,机体发生的特异性免疫有_________免疫和细胞免疫。若要消灭侵入宿主细胞的流感病毒,要依赖__________细胞与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宿主细胞裂解死亡病原体暴露后,进一步被吞噬、消灭。
2022-04-02更新 | 19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年陕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试题
8 . 脑白金的有效成分是褪黑素,褪黑素是哺乳动物和人类的松果体产生的一种具有调整睡眠作用的内源激素,它的分泌是由神经反射活动导致的。褪黑素能使人入睡时间明显缩短、睡眠时间持续延长。在淋巴细胞中含有褪黑素的特异性受体。下图为光周期信号通过“视网膜→松果体”途径对人生物钟(也叫生物节律)进行调节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据题意推测,白天褪黑素分泌量较少,晚上褪黑素分泌量较多
B.褪黑素在体内的含量较少,在细胞代谢中起催化作用
C.褪黑素抑制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的活动,有利于维持该激素含量的稳定
D.褪黑素分泌量减少,对免疫系统的功能有影响
2021-04-01更新 | 57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1届四川省绵阳中学高三三诊模拟(三)理综生物试题
9 . 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的同时也可以接受神经递质刺激
B.激素只在细胞外发挥作用,而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进入细胞内
C.只有通过特异性免疫才能将入侵人体的病原体消灭
D.当机体免疫功能弱时,可引起免疫缺陷病或过敏反应
10 . 图1为T细胞通过表面受体(TCR)识别抗原递呈细胞呈递的肿瘤抗原后被激活,进而攻击肿瘤细胞的示意图。图2为肿瘤细胞的一种免疫逃逸机制示意图。肿瘤细胞大量表达PD-L1,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抑制T细胞活化,逃避T细胞的攻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抗原递呈细胞通过_________方式摄取肿瘤抗原。
(2)图1中T细胞识别肿瘤抗原后被激活,增殖并__________形成效应T细胞群和__________细胞群。
(3)图1中效应T细胞通过TCR只能识别带有同样抗原的肿瘤细胞,故发挥的免疫作用具有_________性,效应T细胞分泌毒素,使肿瘤细胞__________死亡。
(4)为阻断图2中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通路,利用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制备了抗PD-L1抗体。该抗体注入体内后通过__________传送与__________结合,可解除T细胞的活化抑制。
(5)为应用于肿瘤的临床免疫治疗,需对该抗体进行人源化改造,除抗原结合区域外,其他部分都替换为人抗体区段,目的是__________
2019-06-10更新 | 5196次组卷 | 15卷引用:江苏省泰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检测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