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发酵工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20-21高二下·河南驻马店·阶段练习
1 . 下列关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及发酵过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菌种不同,但代谢类型相同
B.制作果酒和果醋时都应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对发酵瓶消毒
C.变酸果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可能是醋酸菌的菌落
D.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可用同一装置,但需控制不同发酵条件
21-22高三上·江苏常州·期中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2 . 沙棘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高,故常利用沙棘果实进行果汁、果酒和果醋的制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果酒是无氧呼吸产物,因此酵母菌的代谢类型是厌氧型
B.酵母菌将葡萄糖分解为酒精的酶位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制作果醋的前提是制作果酒,因为醋酸菌可将酒精氧化为醋酸
D.制作果汁时可用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处理,使果汁变得澄清
2021·浙江宁波·一模
3 . 研究人员以苹果为原料,先接种酵母菌,发酵96小时再接种老陈醋的醋醅(含醋酸菌)进行发酵,酿造苹果醋。如图为发酵液中酒精含量和总酸含量随发酵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醋酸发酵过程中需通入无菌空气
B.发酵0~24小时酵母菌进行了需氧呼吸
C.24小时后随着醋酸的产生pH逐渐下降
D.发酵过程中有机物的能量大都留在发酵产品中
2021-11-21更新 | 55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辽宁生物高考真题及变式题(2)
2021·吉林长春·模拟预测
4 . 我国的酿酒技术历史悠久,古人在实际生产中积累了很多经验。《齐民要术》记载:“世人云:‘米过酒甜’此乃不解法候。酒冷沸止,米有不消者,便是曲势尽。”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米过酒甜是因为米中有糖类物质未被完全消耗
B.酿酒过程起泡现象是微生物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释放形成的
C.糖类等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会导致温度升高
D.“曲势尽”的原因可能是发酵过程pH值升高或酒液中酒精含量升高
2021-10-30更新 | 2295次组卷 | 16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辽宁生物高考真题及变式题(2)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1·辽宁·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5 . 利用菠萝蜜制作果醋的大致流程为:先在灭菌的果肉匀浆中接种酵母菌,发酵6天后,再接入活化的醋酸杆菌,发酵5天。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乙醇既是醋酸发酵的底物,又可以抑制杂菌繁殖
B.酵母菌和醋酸杆菌均以有丝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
C.酵母菌和醋酸杆菌发酵过程中控制通气的情况不同
D.接入醋酸杆菌后,应适当升高发酵温度
2021-09-18更新 | 5728次组卷 | 23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辽宁生物高考真题及变式题(2)
21-22高三上·江苏南通·开学考试
6 . 下图为某同学设计的酿制苹果醋的基本流程图和发酵装置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①过程要先清洗再切块以减少杂菌的污染
B.②过程加入果胶酶可以提高苹果的出汁率
C.③过程发酵所用的醋酸菌无具膜结构的细胞器
D.④过程需要将图2发酵装置中的充气口开关打开
2021-09-15更新 | 1340次组卷 | 10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辽宁生物高考真题及变式题(2)
21-22高三上·山东·开学考试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7 . 某兴趣小组利用石榴为原料制备石榴酒和石榴醋,其简要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操作中对石榴破碎、榨汁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原料与酵母菌的接触面积,提高发酵效率
B.调整成分中需加入一定量的蔗糖,其主要作用是为酵母菌提供充足糖源,增加酒精含量
C.石榴酒发酵中需始终打开实验装置充气口并将温度控制在18~25℃
D.用制备的石榴酒发酵制取石榴醋,需加入醋酸菌并适当提高发酵温度和充入足量O2
2021-09-12更新 | 756次组卷 | 6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辽宁生物高考真题及变式题(2)
2021·江苏·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
名校
8 . 某同学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了如下的装置进行葡萄酒和葡萄醋的家庭制作。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装置A和装置B分别用来制作葡萄酒和葡萄醋
B.葡萄汁在装入装置A前需要进行灭菌处理
C.利用装置B进行发酵时,排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D.可以通过控制温度、溶氧、pH和酶等发酵条件来提高产品质量
2021-06-02更新 | 383次组卷 | 5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辽宁生物高考真题及变式题(2)
20-21高三下·辽宁·开学考试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0.65) |
9 . MICP技术是通过向岩土中注入某种微生物以及胶结液(尿素和氯化钙溶液),利用该微生物将尿素水解为铵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与钙离子形成碳酸钙晶体,从而将岩土原位固化。某研究人员对该种微生物进行了分离并在最适生长条件(温度35℃,摇床转速200r/min)下测定了其生长曲线,结果如下图。

(注:OD600为样品中蛋白质核酸的浓度,用此指标来代表细菌浓度)
(1)此研究中的微生物能合成_____,从而将尿素分解。被该种微生物分解后的胶结液pH_____(填“升高”或“降低”),使NA—尿素固体培养基中的溴甲酚紫呈紫色,从而有利于挑取出该种微生物。
(2)本研究中的NA—尿素固体培养基,从功能上看,属于_____培养基。在其灭菌过程中,需用到高压蒸汽灭菌锅。下面是关于高压蒸汽灭菌锅使用过程中的操作,正确的先后顺序是①②_____⑨。
①装入待灭菌物品 ②加盖 ③加热灭菌锅
④打开排气阀 ⑤关闭排气阀 ⑥切断电源
⑦压力表的压力降到零 ⑧打开盖子 ⑨取出灭菌物品
(3)研究初期,需将土样置于选择培养液中培养24h,目的是_____。若将此研究过程中的摇床转速由200r/min增加为250r/min,则生长曲线中的A点的增长速率将_____
(4)通常在培养末期细菌的数量会显著减少,但实验人员实际测得的细菌浓度(OD600)下降较慢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
(5)使用该菌体和胶结液进行岩石工程原位加固时,还需向深层的岩土介质补充_____
2021-03-08更新 | 19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高考生物押题预测卷(辽宁卷)(02)
20-21高三下·辽宁·阶段练习
10 . 某兴趣小组试图从土壤中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流程图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要从土壤中分离目标菌,最关键的实验操作步骤是_________,这样做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
(2)为筛选尿素分解菌而制备的培养基中含有的营养物质除尿素外,还包括水、碳源和_____________
(3)接种尿素分解菌后的培养基需要倒置培养,原因是____________。三个培养皿中分别形成了54个、46个、50个菌落,则1g土壤样本中的活菌数为________________个。
(4)鉴别培养基中是否存在尿素分解菌时,可在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_____指示剂;如果有尿素分解菌存在,则培养基中该菌落的周围会出现_______________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