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40 道试题
1 . 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细菌的部分实验过程如图1所示,实验过程中搅拌时间与放射性强弱关系的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由图1实验结果可知,标记的物质是噬菌体中的DNA
B.图1中的搅拌器的作用是将大肠杆菌与亲代噬菌体外壳分离
C.图2中上清液P含量为20%,原因可能是感染的细菌裂解释放子代噬菌体
D.若搅拌5min时被感染的细菌含量下降到90%,则上清液S含量会增加
2 . 如图是真核生物核基因S的表达及其调控的机制示意图,当合成蛋白质过多时,就会诱导S基因甲基化从而使S基因关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过程①是以S基因的一条链为模板进行的
B.过程①和③中都存在“核酸-蛋白质”复合物,过程②和④中则不存在
C.过程⑥属于负反馈调节,过程⑤⑥都有利于物质的合理利用
D.S基因甲基化没有导致S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3 . 下列细胞器具有双层膜结构的是(       
A.叶绿体B.高尔基体C.内质网D.中心体
2023-11-17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A9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4 . 胰岛素是由51个氨基酸形成的两条肽链所组成的蛋白质(其中-S-S-由两个-SH脱去两个H形成),是已知的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在胰腺的胰岛β细胞中,胰岛素的合成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过程。下图是胰岛素的合成示意图,请结合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1)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_______,它负责生产氨基酸相连的长肽——前胰岛素原。前胰岛素原是由_______、胰岛素B链、_______、胰岛素A链,共四部分构成。
(2)据图可知,胰岛素的合成经过两个过程,即前胰岛素原转化为胰岛素原、胰岛素原转化为胰岛素。由此可推知:
①前胰岛素原转化为胰岛素原的场所是_______,目的是去除_______
②胰岛素原转化为胰岛素的场所是_______,目的是去除_______
③两阶段之间通过_______相联系。
(3)从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分析,胰岛素的合成与分泌过程说明了_______
(4)构成胰岛素分子的氨基酸结构通式是_______,-SH位于_______中。胰岛素分子中含有_______个肽键,若这些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m,则胰岛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
2023-11-16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A9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5 . 下列关于细胞骨架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变形虫形态的改变依赖于细胞骨架
B.植物细胞虽有细胞壁的支撑,但仍需要细胞骨架
C.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沿微管向细胞膜移动
D.细胞骨架是由纤维素交错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
6 . 肾脏重吸收葡萄糖对维持血糖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正常人原尿中几乎所有的葡萄糖都在近端小管中被重新吸收,进入毛细血管,其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通过 GLUT 进入毛细血管的方式属于主动转运
B.Na + /K+-ATP 酶可转运钠离子和钾离子,不具有专一性
C.ATP 合成抑制剂会影响葡萄糖进入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
D.施用 SGLT 抑制剂可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尿糖现象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
名校
7 . 下列关于细胞功能与其结构基础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根毛细胞渗透吸水:具有大液泡
B.性腺细胞合成性激素:具有发达的内质网
C.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运输氧气:细胞核和细胞器消失,富含血红蛋白
D.甲状腺细胞富集碘:细胞膜上有其协助扩散所需的载体
2022-06-30更新 | 405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余姚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
8 . 下列关于DNA复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A.通过DNA复制,遗传信息在亲子代细胞间一定保持不变
B.以亲代DNA分子的两条母链分别作为模板进行复制
C.复制过程中,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
D.形成子链时,相邻脱氧核苷酸的脱氧核糖和磷酸基团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某同学对蛋白酶TSS的最适催化条件开展初步研究,结果见下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组别

pH

CaCl2

温度(℃)

降解率(%)

9

+

90

38

9

+

70

88

9

-

70

0

7

+

70

58

5

+

40

30

注:+/-分别表示有/无添加,反应物为Ⅰ型胶原蛋白
A.该酶的催化活性依赖于CaCl2
B.结合①、②组的相关变量分析,自变量为温度
C.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70℃,最适pH9
D.尚需补充实验才能确定该酶是否能水解其他反应物
2022-06-13更新 | 11205次组卷 | 47卷引用:第11讲 酶是生物催化剂-【暑假自学课】2022年新高一生物暑假精品课(浙科版2019必修1)
10 . 1958年,科学家将DNA被15N全部标记的大肠杆菌(第一代)转入以14NH4C1为唯一氮源的培养液中培养,分别取完成一次细胞分裂的细菌(第二代)和完成两次细胞分裂的细菌(第三代),提取其DNA并做离心和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实验采用了密度梯度超速离心的方法
B.提取DNA后离心是为了排除蛋白质、RNA等含氮物质的干扰
C.探究DNA复制方式实验时,可用酵母菌作为实验材料
D.通过观察第二代细菌的DNA条带分布,无法判断DNA的复制方式
2022-05-20更新 | 67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届浙江省Z20名校联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第三次联考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