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293 道试题
1 . 某同学用标有B和b的卡片建立某符合遗传平衡定律的人群中红绿色盲的遗传模型,向甲(男)、乙(女)两个信封放入若干B和b的卡片,随机从每个信封中取出一张卡片放在一起并记录,记录后将卡片放回原信封内,重复多次。已知男性群体的红绿色盲率接近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信封中的B与b卡片数之比约为93:7
B.甲信封中还应装入与B、b卡片数之和相等的空白卡片
C.乙信封模拟的女性群体中红绿色盲占比约为0.5%
D.完善模型后,重复多次实验,可推出人群中携带者的概率约为13%
2 .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的运动项目其刚柔并济、行云流水般的动作是由神经系统对肢体和躯干各肌群的精巧调控及各肌群间相互协调完成的。其中“白鹤亮翅”的伸肘动作在脊髓水平上的反射弧结构如图所示,实现伸肌的收缩和屈肌的舒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所示的反射弧中含有4个神经元,效应器是伸肌运动神经末梢及伸肌
B.兴奋传至a处时,a处膜内外电位应表现为内负外正
C.若神经元轴突外的Na+浓度升高,神经元产生的动作电位峰值将增大
D.伸肘时,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不能产生和释放神经递质
2024-02-20更新 | 268次组卷 | 25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联考生物试题
3 . 小鼠体细胞克隆胚胎着床后胎盘发育显著异常可能是与克隆胚胎中H3K27me3印记基因过度表达有关,H3K27me3印记基因敲除极大提高了体细胞克隆的成功率。科学家分别测量H3K27me3印记基因敲除的克隆小鼠(甲组)、H3K27me3印记基因不敲除的克隆小鼠(乙组)和受精卵来源的小鼠(丙组)的体重和胎盘直径,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克隆胚胎过大可能是克隆胚胎着床后成活率低的原因
B.克隆胚胎过大的原因可能是克隆胚胎的胎盘过大
C.H3K27me3印记基因过度表达抑制胎盘的发育
D.H3K27me3印记基因的表达产物可能影响早期胚胎滋养层细胞的发育
2024-01-28更新 | 717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文登新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4月月考生物试题
4 . 化感作用指植物通过分泌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影响。制备入侵植物薇甘菊及本地物种葛藤和鸡矢藤的叶片水提液(供体),分别处理三种植物幼苗(受体),然后计算化感作用效应指数R(R=处理组干重/空白对照组干重—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化感作用存在于种内和种间
B.鸡矢藤对其他物种生长均表现抑制性
C.入侵植物薇甘菊易形成集群分布
D.化感作用是引起群落演替的因索之一
5 . 下图是用于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下列关于装置一、二中红色液滴移动情况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中可用红色液滴的移动距离代表酵母菌的呼吸强度
B.若装置一左移、装置二不移,则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
C.若装置一不移、装置二右移,则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
D.若装置一右移、装置二左移,则酵母菌同时进行有氧和无氧呼吸
6 . 关于DNA分子的结构与复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1个含有m个腺嘌呤的DNA分子,第n次复制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量为(2n-1)×m个
B.DNA双链被32P标记后,复制n次,子代DNA中含有32P标记的DNA所占比例为(1/2)n
C.双链DNA分子中G+C占碱基总数的M%,那么每条DNA单链中G+C都占该链碱基总数的M%
D.细胞内DNA双链均被32P标记后在不含32P的环境中进行连续2次有丝分裂,每个子细胞的染色体均有一半有标记
7 . 2020年一场史上罕见的蝗虫灾害席卷东非和亚欧大陆。铺天盖地的蝗虫大量毁坏当地的草场、作物,对粮食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2020年2月11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向全球发布了沙漠蝗灾害预警。请回答:
   
(1)沙漠蝗、东亚飞蝗和中华稻蝗是主要的蝗灾害虫,它们之间由于存在____________而属于不同的物种。
(2)2020年肆虐非洲的蝗灾中,其罪魁祸首主要是沙漠蝗。决定沙漠蝗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跳蝻为沙漠蝗的幼虫,在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时,经常采用____________法。
(3)图为东非某草原蝗灾期间的部分食物网示意图,该食物网中包含了____________条食物链,其中牧鸡位于第____________营养级。若牧鸡的食物40%来自沙漠蝗,40%来自蜘蛛,其余来自蛙,那么牧鸡要增加20g体重,最多消耗草和水稻共____________g。
(4)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散居型蝗虫的体色会由绿色逐渐变为聚居型的黑褐色,蝗虫体色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研究发现,此时期黑褐色蝗虫体内开始合成具有挥发性的有毒物质,从而避免天敌的捕食,这说明信息传递能____________,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5)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有关国家和机构全力合作进行灭蝗减灾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缓解可能出现的粮食短缺和人道主义危机。
8 . 某多肽有20个氨基酸,其中含天门冬氨酸4个,分别位于第5、6、15、20位(如图所示);肽酶X专门作用于天门冬氨酸羧基端的肽键,肽酶Y专门作用于天门冬氨酸氨基端的肽键,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20肽含有肽键数为21个
B.该20肽游离的氨基和羧基各为1个和5个
C.肽酶Y完全作用后产生的多肽中氧原子数目比20肽多4个
D.肽酶X完全作用后产生的多肽共含有氨基酸19个
9 . 下图是一种可测定呼吸强度的密闭系统装置,把三套装置放在隔热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三套装置中种子的质量相等且不考虑温度引起的体积膨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玻璃管中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是种子呼吸消耗氧气和释放二氧化碳的差值
B.A、B两试管有色液滴左移的速率一样
C.一段较短时间后,玻璃管中有色液滴移动距离的关系可能为hc>hB>hA
D.当种子中的有机物消耗完毕,温度计读数Tc最低
2023-10-19更新 | 581次组卷 | 2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延寿县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5月月考生物试题
10 . 健康人被雌性按蚊叮咬或输入有疟原虫寄生者的血液,有可能感染疟疾。研究人员设想利用“基因驱动系统技术”影响雌蚊的繁殖率,从而切断按蚊叮咬的传播途径,降低疟疾的感染率。
(1)dF基因是控制雌性按蚊育性的关键基因,研究人员通过转基因技术将驱动基因单元C片段转入野生型雌蚊体内,使dF+/+(野生型)发生_____,形成突变体(dFC/+)。
(2)根据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基因型为dFC/+的雌雄个体杂交,预期F1基因型及比例应为_____
(3)通过实验现象观察,发现含驱动基因单元的个体在F1代中的比例为100%,不同于上述预期。原因如图所示:
   
①含驱动基因的性母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由于驱动基因的作用,将驱动基因单元复制到对应的同源染色体上,此为图示的_____过程(用序号表示),形成_____基因型的配子;
②该突变体与_____按蚊杂交,产生Fi代,因此所有个体均为含驱动基因单元的子代;
③F1雌雄个体间交配,产生F2代如图,_____基因型的雌蚊不育,但不影响雄蚊的育性。
(4)研究人员为观察该驱动基因单元的传递效率,进行如下实验:饲养多笼按蚊,每笼配备300只雌性野生型(dF+/+)、150只雄性野生型(dF+/+)和150只雄性杂合突变体(dFC/+),计算每代含驱动基因单元的按蚊比例。
①根据实验可知,最初笼养按蚊的驱动基因频率为_____,F2代和F3中野生型所占的比例分别为__________
②通过统计学模型建构(如下图),笼养1组中按蚊驱动基因频率在第7代达到100%,据此推测,该种群会在第_____代崩溃、消亡,达到消灭按蚊,阻止疟疾传播的目的。
   
(5)目前此突变按蚊只进行了实验室饲养,请你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分析,如果发生突变体按蚊泄露到野外,会引发什么样的生态问题?_____
2023-10-14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三10月月考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