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6274 道试题
1 . WAS综合征是一种由WAS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突变引起的遗传性免疫缺陷症,遗传系谱图如A所示。研究人员证实患者甲表现为WAS综合征与其体内的X染色体失活有关。X染色体失活是指雌性哺乳类细胞中两条X染色体的其中之一随机失去活性而使该染色体上的基因无法转录,该染色体成为异染色体(巴氏小体),进而其功能受抑制(如图B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WAS综合征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
(2)已知图A中Ⅱ-1患者的致病基因为遗传而来,则该患者的致病基因可能来自于________。(填序号)
①爷爷       ②奶奶       ③外公       ④外婆
(3)据上述资料判断图A中甲的基因型为________(控制该病的基因用D/d表示),其患病的原因是来自________(填“父亲”或“母亲”)的X染色体失活。据上述分析可知,患者甲体内相关的基因没有发生改变,但其表型却发生了改变,且可以遗传,此现象叫做________
(4)为了有效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等手段进行监测和预防。若图A中Ⅱ-1患者与正常女性(不携带致病基因)婚配,医生给他们的建议应为________
(5)已知猫也是存在此种机制的二倍体生物,控制猫毛皮颜色的基因E(橙色)、e(黑色)位于X染色体上。现观察到一只橙黑相间的雄猫体细胞中有一个巴氏小体,则该雄猫的基因型为________,若其亲本基因型为,则产生该猫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今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检测生物试题
2 . 心肌细胞因高度分化而不能增殖,基因ARC在心肌细胞中能特异性表达,抑制其凋亡,以维持正常数量。细胞中某些基因转录形成的前体RNA经过加工会产生许多非编码RNA,如miR-223(链状)、HRCR(环状)。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基因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过程①中的酶作用的化学键是________。过程②中多个核糖体相继结合到同一个mRNA上的意义是________,最终合成的三条多肽链氨基酸序列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2)当心肌缺血、缺氧时,会引起基因miR-223过度表达,所产生的miR-223可与ARC的mRNA特定序列结合,形成核酸杂交分子1,使过程②因缺少________而被抑制,最终导致________无法合成。
(3)HRCR分子中含有________个游离的磷酸基团,其可吸附并清除miR-223等链状miRNA,从而________(选填“促进”或“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与基因ARC相比,核酸杂交分子2中特有的碱基对是________
(4)根据所学的知识及题中信息,归纳RNA功能有________(至少2点)。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检测生物试题
3 . 如图为某二倍体生物进行细胞分裂时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示意图,图中1~8表示基因。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A.图中有4条姐妹染色单体,4条脱氧核苷酸链
B.基因1与3或4互为等位基因,与5、6、7、8互为非等位基因
C.该个体产生的生殖细胞中可同时含有基因2和7
D.若观察到某细胞内有4个染色体组,则该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检测生物试题
4 . 疟原虫是单细胞真核生物,感染人体后会最终侵入红细胞寄生并大量繁殖,红细胞破裂,子代疟原虫释放后进一步侵染其他红细胞,继而引发一系列症状导致疟疾,图为疟原虫侵入红细胞并增殖的过程。

   

(1)判定疟原虫为真核生物的主要依据是___(单选)。
A.细胞体积较大
B.细胞结构较复杂
C.具备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D.细胞功能较多

(2)图中能体现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有___(图中编号选填),能体现细胞质膜具有一定流动性的过程有___(图中编号选填)。
(3)据图判断疟原虫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极有可能是___(单选)。
A.主动运输B.协助扩散
C.胞吞D.自由扩散

(4)在疟疾患者体内,以下现象可体现细胞分化的是___(单选)。
A.红细胞有血红蛋白,疟原虫没有
B.疟原虫有细胞核,成熟红细胞没有
C.红细胞有血红蛋白,神经细胞没有
D.红细胞和神经细胞都由质膜包裹

(5)红细胞受到疟原虫感染后最终破裂死亡的过程属于___(细胞凋亡/细胞坏死)。
(6)在疟原虫分裂增殖的过程中,保证遗传信息准确传递的行为有___(多选)。
A.间期进行DNA复制
B.染色质螺旋化成为染色体
C.细胞质严格均分
D.分裂期纺锤丝牵引染色体分离

(7)由图判断,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的分裂增殖,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分裂___(同步/不同步)。
(8)疟原虫侵染红细胞与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相比,二者的不同点在于___(单选)。
A.疟原虫侵染红细胞需先吸附,噬菌体侵染无此过程
B.疟原虫整体进入红细胞,噬菌体进入大肠杆菌的仅有DNA
C.疟原虫可在红细胞内增殖,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不增殖
D.疟原虫侵染导致红细胞裂解,噬菌体与大肠杆菌长期共存
今日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生物试卷
5 .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细胞感知氧气的分子机制
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威廉·凯林、彼得·拉特克利夫以及格雷格·塞门扎三位科学家,他们的贡献在于阐明了人类和大多数动物细胞在分子水平上感知、适应不同氧气环境的基本原理,揭示了其中重要的信号机制。
人体缺氧时,会有超过300种基因被激活,或者加快红细胞生成、或者促进血管增生,从而加快氧气输送——这就是细胞的缺氧保护机制。科学家在研究地中海贫血症的过程中发现了“缺氧诱导因子”(HIF)。HIF由两种不同的DNA结合蛋白(HIF—lα和ARNT)组成,其中对氧气敏感的是IHIF—lα,而ARNT稳定表达且不受氧调节,即HIF—lα是机体感受氧气含量变化的关键。
当细胞处于正常氧条件时,在脯氨酰羟化酶的参与下,氧原子与HIF—lα脯氨酸中的氢原子结合形成羟基。羟基化的HIF—lα能与VHL蛋白结合,致使HIF—lα被蛋白酶体降解。在缺氧的情况下,HIF—lα羟基化不能发生,导致HIF—lα无法被VHL蛋白识别,从而不被降解而在细胞内积聚,并进入细胞核与ARNT形成转录因子,激活缺氧调控基因。这一基因能进一步激活300多种基因的表达,促进氧气的供给与传输。
HIF控制着人体和大多数动物细胞对氧气变化的复杂又精确的反应,三位科学家一步步揭示了生物氧气感知通路。这不仅在基础科学上有其价值,还有望为某些疾病的治疗带来创新性的疗法。比如干扰HIF—lα的降解能促进红细胞的生成治疗贫血,同时还可能促进新血管生成,治疗循环不良等。
(1)下列人体细胞生命活动中,受氧气含量直接影响的是_______。
A.细胞吸水B.细胞分裂
C.胃蛋白酶的分泌D.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

(2)人体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HIF的含量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
(3)细胞感知氧气的机制如下图所示。

   

①图中A、C分别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VHL基因突变的患者常伴有多发性肿瘤,并发现肿瘤内有异常增生的血管。由此推测,多发性肿瘤患者体内HIF—Iα的含量比正常人__________
③抑制VHL基因突变的患者的肿瘤生长,可以采取的治疗思路有______
今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2023-2024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测试生物试题
6 . 科学家新发现了与人类卵细胞死亡相关的基因,该基因异常会导致卵细胞膜上控制ATP释放的P蛋白结构异常,从而使得卵细胞中的ATP大量释放出来,引起卵细胞死亡。下图为某患者的家系遗传系谱图,对其中某些个体基因检测的结果如表所示。不考虑突变和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项目1号2号3号4号5号
正常的P蛋白基因+-++
异常的P蛋白基因+-++
注:“+”表示含有,“-”表示不含有。
A.该致病基因在男性细胞中可能不表达
B.4号携带该致病基因
C.该遗传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D.3号与不携带该致病基因的男性结婚,生下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4
今日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合考试生物试题
7 . 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现有研究发现青蒿素可通过各种作用抑制或杀灭疟原虫达到治疗疟疾的效果。
(1)人体感染疟原虫后,严重时会出现酸中毒的情况,原因可能是___(单选)。
A.疟原虫有氧呼吸产生乳酸
B.疟原虫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C.疟原虫有氧呼吸产生酒精
D.疟原虫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2)研究发现,青蒿素可特异性破坏疟原虫的线粒体,通过影响___(单选)抑制疟原虫的生长和增殖。
A.ATP的供应B.O2的供应
C.CO2的供应D.葡萄糖的供应

另有研究发现,青蒿素不仅对疟原虫的线粒体造成损伤,还对疟原虫有更广泛的抑制和杀灭原理,其部分机理如图1,其中血色素是疟原虫吸食红细胞血红蛋白后的代谢产物之一。

(3)疟原虫吸食红细胞血红蛋白主要是为了获取___(单选)。
A.血色素B.氨基酸C.青蒿素D.葡萄糖

(4)据图1推测疟原虫死亡的直接原因体现了___(单选)。
A.血红蛋白为机体输送氧气的作用
B.血色素的激活作用
C.活化青蒿素的结合作用
D.蛋白质是生命活动主要承担者的作用

陆续有研究发现,现有一些疟原虫对青蒿素产生了耐药性。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探究实验过程如图2,试管1中培养的是从青蒿素疗效不理想的患者身体中获得的疟原虫。

(5)按照现代进化理论,疟原虫进化的单位是___(单选)。
A.疟原虫个体B.疟原虫种群
C.疟原虫的基因D.疟原虫的基因型

(6)实验过程中需要控制的一些操作是___(多选)。
A.从试管1取样到试管2和3之前,需震荡摇匀
B.试管2和3加入的样品体积要相等
C.试管2和3的所有培养条件应相同且适宜
D.试管2和3除自变量以外的其他培养条件应相同且适宜

(7)从实验结果分析,试管___(1/2/3)的培养基中添加了青蒿素,进一步研究发现,青蒿素耐药性的产生是因疟原虫中K13基因发生突变所致,那么在该试管的疟原虫中,突变K13基因的频率应___(升高/降低/无显著变化)。
(8)尝试阐述试管2和试管3虫体密度变化有所差异的原因___
今日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生物试卷
8 . 黄花蒿是我国的传统中药材,其代谢产物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研究发现青蒿素产量与黄花蒿的播种时期有关,下表为我国中部某地不同月份播种的黄花蒿在现蕾期的一些生理指标,其中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倍数。每列数据后的字母不同代表有显著差异。
播种月份叶面积指数可溶性糖含量(%)青蒿素产量(kg/公顷)
1月4.17b2.98a41.58a
2月5.24a2.97a42.42a
3月3.82c2.01b28.32b

(1)黄花蒿将无机物合成为可溶性糖的生理过程发生在___(单选)。
A.核糖体B.内质网C.线粒体D.叶绿体

(2)黄花蒿将无机物合成可溶性糖的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___(单选)。
A.NADPH的产生与消耗B.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C.五碳化合物的还原D.酶参与催化各反应

(3)1月和2月播种的黄花蒿叶面积指数有显著差异,但可溶性糖含量接近,关于其原因描述较为合理的是___(单选)。
A.1月播种的黄花蒿各生长期环境温度显著高于2月播种的
B.1月播种的黄花蒿各生长期光照时间显著高于2月播种的
C.1月播种的黄花蒿各生长期大气CO2浓度显著高于2月播种的
D.2月播种的黄花蒿叶面积指数大,叶片相互遮盖降低光能利用率

(4)据表1的数据分析,若想从黄花蒿中获取较多的青蒿素,选择播种的最佳时期应为___(编号选填)。
①1月②2月③3月
青蒿素(C15H2O5)溶解性质与叶绿素类似,高于60℃易分解。黄花蒿体内与青蒿素合成相关的部分代谢过程如图,其中IPP、FPP是合成所需反应物和中间产物,ADS和SQS为催化相关反应的酶蛋白。

   

(5)与青蒿素的元素组成相同的物质是___(单选)。
A.ADSB.ADS基因C.核糖D.核酸

(6)从黄花蒿叶片中提取青蒿素,可选择的溶剂为___(水/乙醚),最好选用经处理方式为___(高温烘干/自然晾干/新鲜)的叶片。
(7)据图比较分析ADS和SQS,合理的有___(多选)。
A.二者催化的底物相同
B.二者的分子结构应相同
C.二者的活性中心应有差异
D.二者的活性都会受温度影响

(8)关于ADS基因的描述,正确的是___(单选)。
A.含A、U、G、C四种碱基
B.由两条同向平行的链组成
C.两条链构成双螺旋空间结构
D.是DNA的任意片段

(9)图中能代表转录和翻译的是___(图中编号选填)。在此过程中会发生的是___(单选)。
A.需DNA聚合酶参与转录
B.遵循A与T配对的原则
C.只需提供氨基酸作为原料
D.在核糖体处完成翻译过程
(10)为满足治疗需求,下列方法可提高青蒿素产量的是___(单选)。
A.促进ADS和SQS基因的表达
B.抑制ADS和SQS基因的表达
C.促进ADS基因表达,抑制SQS基因表达
D.促进SQS基因表达,抑制ADS基因表达
昨日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生物试卷
9 . 氮是叶绿素的重要组成元素,科研工作者对某小麦品种施加不同的供氮量处理,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氮浓度(mmol/L)比叶氮(g/m2叶绿素含量(mg/dm2叶绿体CO2浓度(μmol/mol)净光合速率(μmol/m2/s)
低氮0.20.51.6759
中氮20.952.812515
高氮201.13.080
注:比叶氮表示单位叶面积的氮素的含量
(1)小麦叶肉细胞中发生的物质变化有________(编号选填),能量变化分别有______(编号选填)。叶绿素参与的过程是________(编号选填)。
①CO2→C3②C3→C6③C6→丙酮酸④丙酮酸→CO2⑤NADP+→NADPH⑥光能→活跃的化学能⑦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⑧稳定的化学能→活跃的化学能⑨活跃的化学能→光能
(2)研究显示,光合色素在不同的光波长下会出现不同的吸收率,如图。用分光光度法定量测定小麦的叶绿素含量,分光光度计的波长应设定在_______nm(编号选填)。
①430             ②450             ③480             ④649             ⑤665

   

(3)氮素被小麦吸收后,除了可以用于叶绿素的合成,还可以用于合成的物质有_________。
A.蛋白质B.磷脂C.葡萄糖D.核酸

(4)相对于低氮组,中氮组的小麦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显著提高,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中氮组小麦________。
A.叶绿素合成增加B.光合作用酶的活性增强
C.比叶氮的量增加D.叶绿体CO2浓度增加

小麦光合系统中的氮素分配受供氮量等因素的影响,研究人员对叶片光合系统中氮素的含量及分配进行了检测,结果如图。

注:叶片氮素可分为光合氮素和非光合氮素;前者包括捕光氮素和羧化氮素
(5)据表和图推测,高氮组的净光合速率与低氮组和中氮组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
昨日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2023-2024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生物学(合格考)模拟试卷
10 . 剪接体主要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真核细胞的基因经转录会产生前体mRNA,内含子(不编码蛋白质的序列)转录的RNA片段会被剪接体切除并快速水解,外显子(编码蛋白质的序列)转录的RNA片段会相互连接形成成熟mRNA,相关过程如图所示。研究发现癌细胞需要大量的剪接以实现快速增殖。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剪接体作用于mRNA前体链中的___键。
(2)转录时,RNA聚合酶沿模板链的___(填“5'端→3'端”或“3'端→5'端”,下同)移动;翻译时,核糖体沿成熟mRNA链的___移动。
(3)若某成熟mRNA最终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发生了改变,成熟mRNA不考虑变异,结合图示过程判断其可能的原因是___
(4)已知大肠杆菌的基因编码区没有内含子序列,请结合图示和大肠杆菌的细胞结构特点从以上两个方面分析大肠杆菌可以边转录边翻译的原因:___。研究发现,大肠杆菌的核糖体每秒可翻译15个氨基酸,这就意味着核糖体沿着mRNA每秒至少可转位约___个核糖核苷酸。
(5)癌细胞比正常细胞需要更加大量的剪接,这一现象引起了研究者的高度关注。试提出一个治疗癌症的新思路:___
昨日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