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2 道试题
1 . 光合作用、有氧呼吸、厌氧发酵的和谐有序进行是土壤底栖藻类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某单细胞土壤底栖藻类在黑暗条件下无氧发酵产生醋酸等有机酸(HA),导致类囊体、线粒体酸化,有利于其从黑暗向黎明过渡,相关过程如下图1,字母 B~H 代表相关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 B是____,除TCA 循环外,图中能产生物质B的过程还有____;物质C、H分别是________
(2)黑暗条件下,PQ 等电子传递体处于____(氧化、还原)状态。从黑暗转黎明时,整体光合电子传递速率慢,导致____(填字母)量成为卡尔文循环的限制因素,此时吸收的光能过剩,对电子传递链造成压力。
(3)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有三个去向:用于光合作用、以热能散失、以荧光的形式发光。由光合作用引起的荧光淬灭称之为光化学淬灭(qP),由热能散失引起的荧光淬灭称之为非光化学淬灭(NPQ)。为了探究厌氧发酵产酸对光能利用的影响,研究人员以npq4 突变体(缺失LHCSR 蛋白,LHCSR 催化NPQ)和正常藻为材料,在黑暗中进行厌氧发酵,发酵180min后添加KOH。整个实验过程中连续抽样,在光下测定荧光强度,结果如下图2、图3。相关推断合理的是____。

A.突变体厌氧发酵时间越长,光化学淬灭越强
B.正常藻厌氧发酵后加入 KOH,非光化学淬灭增强
C.正常藻厌氧发酵产生有机酸,降低类囊体pH,促进非光化学淬灭
D.正常藻厌氧发酵产生有机酸,有利于缓解黎明时电子传递链的压力

(4)为进一步研究厌氧发酵产酸对光下放氧的影响,研究人员将正常藻平均分为两组,在黑暗条件下厌氧发酵3小时后,对照组不加KOH,实验组用KOH 处理,在弱光下连续测定放氧量并计算达到最大氧气释放量的百分比,结果如下表。
组别光照时间/h
0.5123
对照组30%80%100%100%
实验组0%0%60%100%
放氧速率等于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速率减去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的速率。实验数据说明厌氧发酵产酸____(促进、抑制)有氧呼吸。实验组放氧速率比对照组低,主要原因是____
2 . 油菜素内酯(BR)是从油菜花粉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植物激素。科研人员以弱光敏感型番茄品种“基尔斯”为试验材料,采用营养液栽培,研究外源BR对弱光胁迫下番茄幼苗叶片形态及光合特性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处理:正常光照(CK,500μmolm-2·s-1)、正常光照+0.1mg·L-1BR(CB)、弱光(LL,80μmolm-2·s-1)、弱光+0.1mg·L-1BR(LB),部分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其中表观量子效率是光合作用光能转化最大效率的一种量度,其值越大,光能的利用效率越高;光补偿点是反映植物利用光能状况的生理指标,可直接反映植物对弱光的利用能力,是耐阴性评价的重要指标。
处理叶面积(cm2叶片干质量(g)比叶面积(cm2·g-1茎叶夹角(°)茎叶垂角(°)表观量子效率(mol·mol-1光补偿点(μmol·mol-1
CK48.01.728.042.754.70.06733.4
CB51.31.829.343.356.30.06434.7
LL55.30.780.948.761.00.04943.0
LB63.11.156.254.765.70.05933.6
回答下列问题:
(1)光合作用是唯一能够捕获和转化光能的生物学途径,与番茄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有__________两大类,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叶绿体的___________
(2)实验结果显示,弱光胁迫下番茄幼苗叶片质量__________、叶面积____________,导致比叶面积增大,即叶片变得__________(填“更大、更薄”或“更小、更厚”)这一变化的生物学意义在于__________
(3)遮荫后,茎叶夹角和垂角均增大,说明株幅变大,叶片___________(填“挺直”或“下垂”),利于叶片接受更多光照。喷施BR后,叶面积和叶角_________,使得叶片在空间姿态和分布上更加合理,以改善弱光对番茄幼苗的不利影响。
(4)实验结果显示,外源BR可以_____________弱光下番茄幼苗叶片的表观量子效率,___________光补偿点,并维持叶片形态的稳定性,来改善光合性能,有效缓解弱光胁迫对番茄幼苗的伤害。
7日内更新 | 32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0讲 光合作用(第二课时)(练习,3大题型)-【上好课】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3 . 测定某一新鲜叶片新陈代谢速率的相关装置如图所示,图中缓冲液用于调节CO2的量,以模拟空气中CO2的浓度。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设置恒温水槽可避免外界环境温度的影响
B.若只用18O标记小室外水槽中的水,则不能够检测到18O2
C.光照强度为零时,能测出呼吸速率
D.通过该装置不能得出叶片的总光合速率
4 . 农科院为提高温室黄瓜的产量,对其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下图为7时至17时内黄瓜叶片光合作用相关指标的测定结果,其中净光合速率和Rubisco(固定CO2的酶)活性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7时至17时净光合速率两次降低的限制因素相同
B.13时叶绿体内光反应的速率远低于暗反应的速率
C.7时至17时黄瓜叶片干重变化也呈“双峰”曲线
D.胞间CO2浓度既受光合速率影响又会影响光合速率
7日内更新 | 91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0讲 光合作用(第二课时)(练习,3大题型)-【上好课】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5 . 超高压技术和木瓜蛋白酶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为探究木瓜蛋白酶在高压食品体系中的应用,某科研小组将木瓜蛋白酶溶液分别在0.1MPa(对照组)、200MPa和600MPa的压力下处理,测定其平均氢键数量(处理50纳秒(ns)的平均值)和木瓜蛋白酶相对活性变化的数据(注:氢键是稳定蛋白质空间结构的重要非共价结合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压力

0.1MPa

200MPa

600MPa

平均氢键数(个)

157.5

155.5

150.5

木瓜蛋白酶相对活性(%)

100

120

80

A.木瓜蛋白酶是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和核糖核苷酸
B.实验过程中适当增加木瓜蛋白酶的浓度会增加木瓜蛋白酶的相对活性
C.实验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适宜在最适温度、最适PH和200MPa压力下保存
D.600MPa下,木瓜蛋白酶的相对活性降低可能与该压力下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有关
7日内更新 | 116次组卷 | 2卷引用:第08讲 酶和ATP(第一课时)(练习,3大题型)-【上好课】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6 . 研究人员以二倍体马铃薯品系及其经秋水仙素加倍得到的染色体加倍个体为试验材料,对材料进行组织培养扩繁并移栽,以一定方法于移栽45d至105d内每隔一段时间对两种马铃薯进行相关光合生理特性差异的研究。同时在盛花期于相同环境条件下测定得到部分光合特征实验数据如下表:

光合特征

二倍体

染色体加倍个体

光饱和点/(μmol·m-2·s-1

968.83

1094.82

光补偿点/(μmol·m-2·s-1

8.78

8.59

CO2补偿点/(μmol·m-2·s-1

51.67

47.93

(1)光合作用中NADPH的作用是_____;马铃薯块茎细胞中产生CO2的场所有_____
(2)据表分析,若将二倍体马铃薯与染色体加倍个体置于同一密闭透光容器内培养,染色体加倍个体固定和转化CO2的能力更______(填“强”或“弱”),作出此判断的依据是_____
(3)比较分析数据发现,染色体加倍马铃薯移栽后最初的一段时间内,净光合速率呈上升趋势,且此期间气孔开度无显著变化,但其胞间CO2浓度呈下降趋势。推测原因是_____
(4)研究表明,马铃薯叶肉细胞光合作用产生蔗糖经韧皮部运输至块茎细胞转化为淀粉,与葡萄糖相比,以蔗糖作为运输物质的优点是_____(答出1点即可)。
7 . 剧烈运动后低氧条件下,肌肉细胞线粒体的乳酰化转移酶被激活,催化乳酸修饰PDHA1蛋白和CPT2蛋白,抑制丙酮酸在线粒体中继续参与细胞呼吸,进而抑制运动能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乳酰化转移酶可为乳酸修饰蛋白质提供活化能
B.低温和高温均会破坏乳酰化转移酶的空间结构,使其不可逆失活
C.乳酸修饰PDHA1和CPT2进而抑制运动能力的原因是ATP分解量增加
D.抑制线粒体中乳酰化转移酶的活性可提高个体持久运动的耐力
8 . 盐生植物是指长期生长在具有一定盐浓度的土壤中,已适应高盐环境的植物。不同盐生植物适应高盐环境的机制不同,有的可通过某些方式将细胞内的盐浓度控制在伤害阈值之下,有的可通过其生理的或代谢的适应,忍受已进入细胞的盐分。下列有关盐生植物适应高盐环境机制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依靠细胞膜上ATP供能的离子泵,主动分泌盐分
B.通过增加水分吸收降低细胞内的盐浓度,使其处于伤害阈值之下
C.将吸收的盐离子储存于液泡中,降低细胞液的浓度
D.银细胞对某些盐离子的通透性降低,阻止过量盐分进入
9 . 伞花木是我国特有的Ⅱ级重点保护的濒危野生植物。科研人员对我省龟山保护区中天然保存的伞花木群落进行调查研究,将该群落分为5个20×20m2的正方形样地,进而随机选取10×10m2的样方,对乔木层植物进行调查;另随机选取5×5m2的样方,对灌木层植物进行调查。相关结果如表1、2。请回答:
表1伞花木群落部分植物种类及数量

层次

种类

株数

乔木层

桂花

120

青冈

104

伞花木

12

东南栲

16

鸡仔木

8

灌木层

桂花

24

青冈

18

伞花木

26

白勒

9

臭常山

10

表2伞花木群落部分植物的生态位宽度

层次

种类

生态位宽度

乔木层

桂花

0.9387

青冈

0.8652

伞花木

0.8177

东南栲

0.3943

鸡仔木

0.7056

灌木层

桂花

0.8851

青冈

0.8444

伞花木

0.6223

白勒

0.4441

臭常山

0.3614

(注:生态位宽度是指一个物种在所处环境中能够利用资源或占据空间的范围。生态位宽度越大,物种适应环境能力和对资源的利用能力越强。)
(1)据表1结果分析,样方法除可用于调查种群密度外,还可用于调查_______;研究伞花木群落垂直结构时,除调查乔木层、灌木层的植物外,还应调查________层的植物。
(2)据表1、2结果分析,相比鸡仔木,东南栲虽然株数较多,但生态位宽度较小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
(3)研究伞花木的生态位时,除种群密度外,还应调查伞花木的_______(写出2点即可)等特征。伞花木虽为濒危植物,但在本群落中的数量却不是最少,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4)以伞花木树干大小作为划分树龄标准,确定各龄级,获取伞花木种群年龄结构信息,如图。
   
据图分析,保护伞花木应对__________(填“幼苗”或“成株”)进行积极干预以改善其生存条件,理由是________
10 . 同学甲利用含抗生素的滤纸片进行“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实验(实验1),同学乙利用尿素作为氮源进行“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实验2)。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1所用的培养基为选择培养基
B.实验1用接种环将菌液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
C.实验2取土样前要对铁铲和取样纸袋灭菌处理
D.实验2得到的菌落形状、大小和颜色等特征均相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