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24 道试题
1 . 苍蝇喜欢在卫生条件较差的环境中活动,极易附着病原体传播疾病,但它们自身却不容易“生病”。

      

(1)在动物粪便中往往存在肝炎病毒、沙门氏菌、寄生虫等病原体,请比较这些病原体,(用“√”表示有,“×”表示无)合理的选项是___(单选)。
结构细胞细胞质膜成形细胞核核糖体
肝炎病毒×××
沙门氏菌
寄生虫
A.√√√B.√√×C.×××D.××√

(2)为了检测某菜市场中售卖的预加工食品是否符合卫生标准,取样后在显微镜下镜检,图2是图1虚线部分更换物镜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沙门氏菌时的视野,要从图1的视野变换到图2的视野,正确的操作步骤是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单选)。
①移动装片②调节细准焦螺旋③转动转换器④调节粗准焦螺旋⑤升高镜筒
A.③→②B.③→④C.⑤→④D.⑤→②

(3)苍蝇“不生病”与其功能强大的免疫系统有关。其中吞噬细胞可以识别、吞噬许多病原微生物,其细胞结构如图3所示。苍蝇的吞噬细胞可以借助质膜上的___(填图3中编号)结构来识别各种病菌(单选)。
A.②B.④C.⑤D.⑧

(4)除此之外,苍蝇的免疫系统会“释放”抗菌活性蛋白将“侵犯”自己的病菌杀死。图3中参与这种蛋白质的合成、加工、分泌有关的细胞结构依次是___(单选)。
A.③④⑦⑤B.③④⑤⑧
C.④③⑦⑧D.④③⑦⑤

(5)抗菌活性蛋白被“释放”出吞噬细胞是通过下列四种方式中的___(单选)。
A.   B.   
C.   D.   

(6)苍蝇的吞噬细胞将病原微生物吞入细胞后,借助于细胞内的溶酶体彻底分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___(单选)。
A.溶酶体是由单层生物膜包被的小泡
B.溶酶体具有清除受损或衰老的细胞器的作用
C.没有溶酶体的细胞不发生吞噬清除的代谢活动
D.溶酶体中的残余物被释放至细胞外后,短时间内细胞质膜面积增大

2.科学家从苍蝇体内提炼出4种抗菌活性蛋白,发现其中蛋白甲与蛋白乙均对沙门氏菌有一定的抑制效果。为比较两种蛋白的抑菌能力,设计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把培养的沙门氏菌分为两组。
(7)步骤二:向组1加入蛋白甲;向组2中加入___(单选)。
A.等量的蛋白甲B.等量的蒸馏水
C.等量的蛋白乙D.等量的双氧水

(8)步骤三:相同条件下培养数日,观察沙门氏菌的___(单选)。
A.形态B.大小C.生长状况D.颜色

(9)实验结果:若观察到___,则说明蛋白甲的抑菌效果更强(单选)。
A.组1中沙门氏菌生长状况比2组更差
B.组2中沙门氏菌生长状况比1组更差

(10)下列证据中能支持苍蝇不易“生病”的有___(多选)。
A.苍蝇的消化管道长而复杂
B.苍蝇的消化液中含有强酸和酶
C.苍蝇的免疫细胞能分泌抗菌活性蛋白
D.苍蝇是原核生物

(11)据测量,大多数动植物细胞直径约100μm,其部分结构的数据见下表。为了在社区举行的“讲卫生、树新风”科普活动中展示免疫细胞的功能,小明课外兴趣小组制作了吞噬细胞的模型,如图4。
细胞结构一般数据
细胞核直径5~20μm
叶绿体长径5~10μm,短径2~4μm
线粒体直径0.5~1μm,长1.5~3μm
中心粒直径0.2μm,长0.4μm
溶酶体直径0.2μm至数微米

   

在制作细胞模型时要注意细胞各部分的结构、大小比例等科学性,根据表4及所学知识,从图4找出他们制作的细胞模型中需修改的结构___。
A.③⑤⑦B.②⑤⑥C.②⑥⑦D.①③④
7日内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闵行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2 . 《诗经·小雅·都人士》描述京城贵族男女: “彼君子女,绸直如发”、 “彼君子女,卷发如”。意思是有的人头发稠密而直,有的人卷发犹如蝎尾翘。现实生活中有的同学为直发,有的同学则为自然卷。
(1)同学之间直发和自然卷在遗传学上的关系与____在遗传学上的关系相同。
A.粗发和黑发
B.白发和细发
C.豌豆的白花和紫茉莉的紫花
D.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
(2)关于直发、自然卷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以下同学说法最具有科学性的是     
A.小甲:我发现周围的同学大多数为直发,所以直发基因为显性
B.小乙;我爸爸是直发,妈妈是自然卷,我自然卷,所以自然卷基因为显性
C.小丙:直发好打理,属于对人类有利的变异,所以直发基因为显性
D.小丁:我爸妈都是自然卷,我则是直发,所以自然卷基因为显性

经过查阅相关资料,确定自然卷基因相对直发基因为显性。小柴据此进行两自然卷夫妻(他们的父母均有一方为直发)产生下一代的头发情况的模拟实验。他准备了如图五种小桶(如图,桶内各10个小球)   (小桶数量不限)。

(3)小柴应该选择的小桶组合是     
A.①和②B.③和④C.⑤和⑤D.③和⑤
(4)某次抓取过程中,得到aa(或bb)组合的概率是     
A.1/2B.1/4C.3/4D.1
(5)某次抓取过程中,得到自然卷性状的概率是      
A.1/2B.1/4C.3/4D.1
(6)某次闭眼抓取后,负责记录的同学告诉他抓取的结果是自然卷性状,则小柴预测自己抓取到的组合是纯合子的概率是     
A.1/2B.1/4C.1/3D.2/3
(7)实验结束后小柴意犹未尽想再模拟下杂合子测交实验,则他需要选择的小桶是     
A.①和②B.③和④C.②和⑤D.④和⑤
(8)秃顶为隐性病,AA的男女均正常,aa的男女均秃顶,男性Aa为秃顶,女性Aa为正常。现假设有两个均秃顶的夫妻生了两个孩子,其中一个秃顶,一个不秃顶,则此两个孩子的性别可能为_____________。 (填编号)
①两男        ②两女          ③一男一女
7日内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3 . 罗汉果具有清热润肺,利咽开音,滑肠通便的功效,科研人员对其育种过程进行研究与分析。已知罗汉果的早熟(A)对晚熟(a)为显性,皮厚(B)对皮薄(b)为显性,光皮(C)对皱皮(c)为显性,控制上述三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现有三个纯合的罗汉果品种甲(AABBcc)、乙(aabbCC)、丙(AAbbcc),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为获得早熟、皮薄、光皮的纯种罗汉果,最好选用品种____________进行杂交。
A.甲和乙B.乙和丙C.甲和丙D.丙和丙

(2)按图中所示的育种方案,④植株最不容易获得AAbbCC品种,原因是____________
罗汉果植株的花粉母细胞(相当于动物的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部分显微图像如下图所示。

(3)请根据减数分裂的过程对图中细胞进行排序:____________
(4)某基因型为DdEE的罗汉果的一个花粉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DE,DE,ddE,E四个精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编号选填)
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       ②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       ③减数第一次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均异常
(5)⑦幼苗是____________(单倍体/正常植株)。含⑦⑩的育种方法相对于杂交育种来说,其明显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____
罗汉果甜苷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它分布在罗汉果的果肉、果皮中,种子中不含这种物质,而且有种子的罗汉果口感很差。为了培育无子罗汉果,科研人员先利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罗汉果,诱导其染色体加倍,得到如表所示结果。

处理

秋水仙素浓度(%)

处理数(株)

处理时间(d)

成活率(%)

变异率(%)

滴芽尖生

长点法

0.05

30

5

100

1.28

0.1

86.4

24.3

0.2

74.2

18.2


(6)在诱导染色体加倍的过程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选取芽尖生长点作为处理的对象,理由是____________
(7)上述研究中,自变量是__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__。(编号选填)
①秋水仙素的浓度②处理株数③处理时间④成活率⑤变异率
(8)以上研究表明,诱导罗汉果染色体加倍最适宜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
(9)鉴定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确认罗汉果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最直接的证据。首先取变异植株幼嫩的芽尖制得临时装片,然后选择处于____________(填时期)的细胞进行染色体数目统计。无子罗汉果(图5中的⑨)幼苗的染色体组数为____________组。
7日内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闵行分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生物试题
4 . (一)兰花的多样性及其对不同环境极强的适应能力,吸引着科学家们对它们的进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17年我国科学家以深圳拟兰为重点研究对象,通过基因组的测序和功能分析从基因水平上解开了兰花进化之谜,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进化”这一画卷上描下了浓重的一笔。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发现兰花有474个特有基因家族,导致形成了不同种的兰花,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种兰花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具有共同点和差异性,差异性的大小揭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在进化史上出现的顺序。
(2)某兰花种群中一对相对性状由A和a基因控制,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0%,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50%。若人为舍弃隐性性状,仅保留显性性状,让其自交,则F1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
(二)蝴蝶全世界大约有14000余种,主要分布在美洲,在世界其他地区除了南北极寒冷地带以外,都有分布。蝴蝶大多数翅色艳丽,有的则呈现枯叶色,这都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3)枯叶色的蝴蝶飞到鲜艳的花丛中,更易被天敌捕食,由此可见适应具有_________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蝴蝶的口器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有一种蝴蝶的口器细长类似吸管,可以吸食存在于某种花细长花距底部的花蜜,这种现象是协同进化的结果。协同进化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假设某蝴蝶种群足够大且没有其他因素干扰,种群内随机交配产生子代。某一时间段内种群中Aa与aa的基因型频率相等,则其子代中显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据图分析,该种群在________时间段内发生了进化,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6)科学家发现了两种外观形态、生活习性非常类似的蝴蝶甲和乙。经基因组分析发现,甲、乙两种蝴蝶完全相同;经染色体组成分析发现,蝴蝶甲含有32对同源染色体,蝴蝶乙含有64对同源染色体。蝴蝶甲和乙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同一物种,原因是_____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生物试题
5 . 小麦品系I的麦穗性状表现为二棱、曲芒;品系Ⅱ的麦穗性状表现为六棱、直芒。研究人员将品系I和品系Ⅱ杂交,F1麦穗性状全部为二棱、曲芒。F1自交,得到F2,统计F2麦穗性状,结果如表所示。根据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F2麦穗性状表现统计

麦穗性状

二棱曲芒

六棱曲芒

二棱直芒

六棱直芒

统计结果

541

181

177

63


(1)上述麦穗性状中属于显性性状的是_____。
A.二棱曲芒B.六棱曲芒
C.二棱直芒D.六棱直芒

(2)控制小麦两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遵循_____定律。
(3)F2中出现的不同于F1的麦穗性状的现象称为_____
(4)F2代中麦穗性状表现为六棱曲芒且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_____。
A.1/16B.9/16C.3/16D.4/16

(5)F2中的六棱曲芒和六棱直芒杂交,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则关于后代说法正确的_____。
A.4种表现型B.2种表现型
C.4种基因型D.2种基因型

普通小麦为六倍体,两性花。我国科学家用两种非糯性小麦(关东107和白火麦)培育稳定遗传的糯性小麦,过程如图1。

(6)F₁与玉米杂交时,需在开花前,去除小麦花内的_____并套袋,3~5天后授以玉米的花粉。
(7)简述单倍体小麦高度不育的机制:_____
(8)单倍体胚培养7天后,科研人员将秋水仙素添加到培养基中。一段时间后,统计单倍体胚的萌发率和染色体加倍率,结果如图2。据图可知,秋水仙素可_____(A.“促进”或B.“抑制”)胚的萌发;就导致染色体加倍而言,浓度为_____mg·dL-1白的秋水仙素效果最好。

7日内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闵行分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阶段考试生物试题
6 . 不同植物种子中所含营养成分有差异,如豆类作物种子中蛋白质含量较高,玉米种子中淀粉含量较高,花生种子中脂肪含量相对较高。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表表示用碘液、苏丹Ⅲ染液和双缩脲试剂测得的甲、乙、丙三种植物的干种子中三大类有机物的颜色反应,其中“+”的数量代表颜色反应深浅程度,有关说法正确的有(       )(多选)。
碘液试剂种类苏丹Ⅲ染液双缩脲试剂
+++++++
++++++++
+++++++
A.乙种子中含脂肪最多
B.碘液、苏丹Ⅲ染液和双缩脲试剂与相应的物质发生的颜色反应分别是蓝色、橘黄色和紫色
C.使用双缩脲试剂时,先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
D.这三种试剂使用时均不需要水浴加热
(2)某玉米新品种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普通玉米,请用所学的方法设计实验加以验证。
实验原理:_____
材料用品:新鲜的普通玉米籽粒,新鲜的新品种玉米籽粒,研钵,试管,漏斗,纱布,吸管,清水,双缩脲试剂A液,双缩脲试剂B液,量筒。
方法步骤:
①将等量的两种玉米籽粒分别进行研磨,制备组织样液。
②取A、B两支试管,向A试管中加入_____,B试管中加入普通玉米籽粒组织样液2mL。
③向A、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L_____,摇匀,再分别加入4滴双缩脲试剂B液,摇匀。
④观察_____
预期实验结果:_____
7日内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乐陵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7 . 下图是DNA复制和某DNA分子的局部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一)观察甲图:
(1)由图可知,DNA复制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过程得到的子代DNA与亲代相同的,原因其一在复制过程遵循________________; 其二_____________提供精确的模板。
(二)观察乙图:

(3)从主链上看,两条单链_______________
(4)乙图中的A与ATP中的A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
(5)与图乙的DNA片段大小相同的DNA最多有_______________种。
7日内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莆田市第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生物试卷
8 . 看图作答:
(一)如图是孟德尔用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所做的遗传分析图解,回答相关问题:

(1)孟德尔选用豌豆做遗传实验,是因为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情况下一般都是_______________种。
(2)图中F1自交,F2中出现不同性状的现象称为________,F2中的表现类型及比例为_______
(3)在用亲本做上述的杂交实验时,首先要对亲本进行______,此项操作需要在________时进行,再进行套袋处理,然后进行 _____,再进行套袋处理,以防止自体或其他植株的花粉受粉,影响实验结果。
(二)南瓜的果实中白色(A)对黄色(a)为显性,盘状(B)对球状(b)为显性,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某研究小组用白色盘状和白色球状的南瓜进行杂交,F1出现了四种表现型,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

(4)亲本中白色盘状南瓜的基因型是_____,白色球状南瓜的基因型是_____
(5)在F1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_____
(6)南瓜花虽然是单性花,若在繁殖季节里让F1中的白色盘状南瓜自交,则F2中出现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
2024-06-18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喀什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9 . 我国有20%-30%的人患有遗传病,遗传病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给家庭和社会造成负担。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相关问题,请回答:
I、人类白化病和苯丙酮尿症是代谢引起的遗传疾病。白化病患者皮肤缺乏黑色素;苯丙酮尿症患者体内的苯丙氨酸不能转变为酪氨酸,导致苯丙氨酸及苯丙酮酸蓄积,并从尿液中大量排出。下面图甲表示苯丙氨酸在人体的代谢。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Ⅱ、下图表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甲可知,在基因水平上,苯丙酮尿症是由于基因____(填写1、2或3)发生突变所致,白化病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基因______(填写1、2或3)发生突变所致。
(2)图甲中,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途径是通过控制______,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3)图乙为某家系苯丙酮尿症的遗传图谱,该病受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图乙可知,苯丙酮尿症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常”、“X”)染色体上,Ⅱ5的基因型为______。Ⅲ10是患病女孩的概率为_______
(4)若该病是由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Ⅲ8与女性杂合子结婚,他们生育一个正常儿子的概率为_____
(5)若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Ⅲ8为纯合子的概率是_____
(6)21三体综合征是由于第21号染色体_______(填“数目”或“结构”)异常造成的。已知A和a是位于第21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某21三体综合征患者基因型是AAa,其父亲、母亲的基因型依次为AA、aa,据此可推断,该患者染色体异常是其______(填“父亲”或“母亲”)的原始生殖细胞减数分裂异常造成的。
2024-06-14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生物试题
10 . 玉米(2N=20)是一种雌雄同株的植物,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玉米的易倒伏(H)对抗倒伏(h)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上图表示利用品种甲(HHRR)和乙(hhrr)通过三种育种方法(Ⅰ、Ⅱ、Ⅲ)培育优良品种抗倒伏又抗病玉米(hhRR)的过程。

       

(1)方法Ⅰ中发生的变异属于____________,进行方法Ⅰ处理前要通过①________得到单倍体幼苗,然后用____________处理该幼苗使染色体加倍。这种育种方法叫____________
(2)三种方法中最难以获得优良品种(hhRR)的是方法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甲生物细胞内有______个染色体组,你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2024-06-13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