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16 道试题
1 . 颖壳是水稻种子外包的干燥鳞状的保护壳,含有一定量的叶绿素,使其在灌浆(结实)期为绿色。颖壳中叶绿素会随着颖壳衰老而消失,研究人员探究颖壳的光合作用对籽粒增重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对稻穗提供14C标记的CO2,可追踪颖壳光合作用产物的转移途径
B.由图可知颖壳叶绿素含量消失后子房的增重速率趋于零
C.强势粒的颖壳最高叶绿素、最终子房重含量都高于弱势粒
D.实验结果表明颖壳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全部转化为子房的重量
2024-06-15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龙岩市高中毕业班高三下学期5月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2 . N6—甲基腺嘌呤(m6A)是真核生物mRNA中常见的RNA转录后化学修饰,近年的研究表明,m6A修饰在植物对抗病毒的侵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图表示的是凤果花叶病毒侵染番茄时,番茄的调控机制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①和②过程所需要的模板、原料均不一样
B.蛋白B基因缺陷的植株抗病毒能力不变
C.增强蛋白A的表达可提高植株抗病毒能力
D.病毒会向抵抗RNA被降解的方向进化
2024-06-15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龙岩市高中毕业班高三下学期5月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3 . 某兴趣小组对“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装置进行改造,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注射器同时向试管内注入等量液体,可对比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率
B.由于酶降低活化能更显著,所以一开始时1号试管产生的气泡多
C.过氧化氢的浓度及所加剂量均为该实验的无关变量
D.反应结束后,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为甲侧低于乙侧
2024-06-15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龙岩市高中毕业班高三下学期5月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4 . 水稻是两性花、自花传粉的农作物。现在某野生型水稻中发现一雄性不育突变体S,该突变体营养生长正常,开花时减数分裂也正常,但不能形成成熟的花粉粒。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研究。

(1)研究发现,花粉的正常发育与T基因有关。科研人员制备了能与T蛋白结合的单克隆抗体,利用蛋白质电泳技术检测野生型水稻和突变体S的花粉细胞中蛋白质情况,得到有关T蛋白的电泳结果,如图示。由此推测,突变体S雄性不育是因T基因结构发生改变,导致_________,从而引起T蛋白结构发生改变。
(2)已知T蛋白是花粉发育的调控因子,可能与细胞中的R蛋白存在互作关系。科研人员利用酵母菌中如下图的关系进行检测(X蛋白与Y蛋白相互作用时,会使AD蛋白靠近BD蛋白,从而启动组氨酸合成酶基因的表达。组氨酸是酵母菌正常生长所必需的氨基酸)。大致过程如下:

I.选取色氨酸、亮氨酸缺陷型酵母菌株(只有添加了色氨酸、亮氨酸的培养基中才能生长),敲除其细胞中BD-X和AD-Y的基因,获得酵母菌AH109。
Ⅱ.如图构建含BD基因或BD-T融合蛋白基因的重组质粒1和含AD基因或AD-R融合基因的重组质粒2。
Ⅲ.将重组质粒1、2导入酵母菌AH109中,培养形成菌落。
①选择的酵母菌为色氨酸、亮氨酸营养缺陷型的目的是___________
②配制含有色氨酸、亮氨酸、组氨酸的酵母菌培养基甲和含_________酵母菌培养基乙,用这两种培养基对酵母菌是否成功敲除BD-X和AD-Y基因进行筛选,若结果为___________,即为可能是敲除了BD-X和AD-Y基因的酵母菌;需进一步检测筛选。
③将不同重组质粒导入酵母菌AH109中。请完善图中的实验过程和对应结果。

ⅰ:___________ⅱ:___________
(3)进一步研究发现,与野生稻相比,突变体S花粉细胞中的F酶量大大降低;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对突变体S花粉发育不正常作出一种假设___________
2024-06-15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龙岩市高中毕业班高三下学期5月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5 . 鸡(2n=78)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鸡的体型中正常型与矮小型、羽毛生长速度中快羽与慢羽(可在出雏后24h内区分)均为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科研人员选用慢羽矮小型和快羽正常型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F1的公鸡均为慢羽正常型,母鸡均为快羽正常型。回答下列问题。
(1)对鸡的基因组测序需研究_____________条染色体。
(2)控制慢羽和快羽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_染色体上,亲代中母本的表型是_________
(3)根据杂交结果____________(可以或不可以)推断控制羽毛生长速度与体型大小的两对非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牝鸡司晨”是我国古代人民早就发现的性反转现象:原来下过蛋的母鸡,变成公鸡,发出公鸡的啼声(生殖器改变,染色体组成不变)。科研人员发现母鸡的性别决定机制如下图。

   

为了进一步研究“牝鸡司晨”的相应机理,科研人员做了以下实验:
I.选取上述题干中刚形成的正常F1鸡胚多枚均分甲乙两组进行孵化。在孵化3.5天后甲组注入芳香化酶抑制剂,乙组注入缓冲溶液,石蜡封口后在适宜的条件下继续孵化至出雏。
Ⅱ.用三种方法进行性别鉴定
i.观察雏鸡羽毛生长速度
ii.翻肛鉴定(通过外翻雏鸡的肛门来观察生殖器)
iii.PCR性别鉴定:据鸡CHDI基因序列设计PCR引物,扩增产物是分别位于Z、W染色体上的长度不同的两个片断:W染色体上CHDI基因为400bp,Z染色体上CHDI基因为500bp。
Ⅲ.计算性反转率:甲组性反转率为73%,乙组无性反转。下列关于实验过程及结果推断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需要对子代表型为快羽的所有个体进行翻肛鉴定
B.需要对子代表型为慢羽的所有个体进行翻肛鉴定
C.需要对翻肛鉴定为公鸡的个体进行PCR性别鉴定
D.所有公鸡的PCR扩增结果只有一条条带,而母鸡扩增结果有两条条带
E.每组性反转率的计算为:ZW的公鸡数量/表型为快羽的所有个体数

(5)已知ZW的公鸡具有正常生育能力。某蛋鸡养殖厂欲养殖更多的母鸡,可选择___________作为杂交亲本,预期子代性别比例为__________,从而达到该目的(ww的胚胎不能存活)。
2024-06-15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龙岩市高中毕业班高三下学期5月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6 . 血糖维持相对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图1表示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所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血糖正常值为_________mmol/L。
(2)据图可知,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增加,氧化分解产生更多ATP,引起对ATP敏感的K+通道关闭,此时膜内外电位差的绝对值__________,触发了Ca2+内流,进而_________胰岛素的释放。
(3)研究发现,血糖升高会导致胰岛B细胞中A酶活性降低。为探究A酶与胰岛素分泌的联系,科研人员用动态浓度的葡萄糖灌注A基因敲除鼠(甲)和野生型鼠(乙),检测二者胰岛素分泌量,结果如图2。
①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能或不能)支持说明A酶会抑制胰岛素分泌,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
②进一步研究发现,血糖升高时,Ca2+影响胰岛素的释放,与Ca2+信号下游的S蛋白有关,S蛋白会被16个碳酰基的棕榈酸可逆性修饰(简称棕酰化)。有人推测A酶是通过S蛋白的去棕酰化来抑制胰岛素分泌。为了验证该推测,科研人员检测图2乙鼠在1-10分钟和10-30分钟段胰岛B细胞A酶活性和S蛋白的棕酰化/去棕酰化比值(简称比值),检测结果为相比1-10分钟,10-30分钟段A酶的活性______________,比值_________,则假说成立。
2024-06-15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龙岩市高中毕业班高三下学期5月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7 . 黄瓜是一种重要的蔬菜作物,栽培面积和范围均居我国蔬菜作物前列,干旱胁迫是影响黄瓜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为了探究黄瓜的耐干旱机制,科研人员以某黄瓜幼苗为试验材料,在干旱条件下进行如表1处理:在其他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处理一段时间后,分别检测四组植株的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含量的相对值、Rubisco酶(催化CO2固定的酶)的活性,结果如表2回答下列问题。
表1

组别

红蓝光(R:B=4:1)

绿光

250

0

225

25

200

50

175

75

表2

组别

净光合速率Mmol·m-2·s-1

叶绿素mg·g-1

Rubisco酶活性nmol·min-1·g-1

6.0

2.0

160

7.5

2.5

155

9.0

3.0

180

5.0

2.2

165

(1)Rubisco酶分布于__________(具体场所),Rubisco酶活性可通过测定__________来表示。
(2)实验表明干旱胁迫下丙组提高黄瓜净光合速率的程度最大,据表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写出两点)
(3)由上述实验分析,与甲组相比,丁组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4)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干旱胁迫下,绿光代替部分红蓝光使得气孔导度均会下降。γ-氨基丁酸(GABA)作为一种通用的气孔行为调节因子,对气孔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科研人员检测了甲、丙组的GAD基因(GABA主要合成基因)和ALMT基因(气孔打开调节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检测结果如下图。结合上述实验结果,用相应文字完善绿光代替部分红蓝光调节气孔导度的机制(A、C处填合适的语句,B处填“上升”或“下降”)。

A: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
2024-06-15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龙岩市高中毕业班高三下学期5月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8 . 红尾鸲和棕尾褐鹟都捕食飞虫,也常常从树叶及树冠末梢上啄食昆虫。在两种鸟共同生活的地区,红尾鸲喜欢在疏林和缓坡处活动,而棕尾褐鹟更喜欢选择密林和陡坡。如果只有一种鸟存在,那么无论红尾鸲还是棕尾褐鹟,它们觅食生境的范围都比共存时的更大。回答下列问题:
(1)动物的声音存在个体差异,成熟个体的声音往往可以长期保持稳定,在野外对某地红尾鸲的种群数量进行监测最好用_____________法(填“样方法”或“标记重捕法”或“声音计数法”);应用这种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
(2)同域共存机制是指群落内存在两个生态位重叠的物种会向着占有不同的空间、食性、活动时间或其他生态习性分化的现象。
①在同域共存机制下,红尾鸲和棕尾褐鹟生态位的重叠度________,其意义是________
②红尾鸲的雏鸟和幼鸟以昆虫幼虫为食,而成鸟以昆虫成虫和幼虫为食,这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同域共存机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
(3)调查发现,在共存时鸟的叫声对红尾鸲和棕尾褐鹟的分布起着重要影响。这体现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两种鸟活动空间的不同体现了群落空间结构中的_________结构。
2024-06-15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龙岩市高中毕业班高三下学期5月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9 . 某双子叶植物种子胚的颜色受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表型有橙色、黄色、红色。取甲(橙色)与乙(黄色)植株杂交,F1均为红色,F1自交,F2中红色:橙色:黄色的比例为9:4:3。用A、a、B、b四种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对甲、乙细胞的DNA进行PCR扩增,并用A基因特异性引物对F2中红色丙、用B基因特异性引物对F2中红色丁的DNA进行PCR扩增作为标准参照,PCR产物电泳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的基因型为AABB,乙的基因型为aabb
B.条带1-4对应的基因分别是a、B、b、A
C.丙和丁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AABb、AAbb
D.F2的橙色个体随机传粉,子代会出现性状分离
2024-06-15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龙岩市高中毕业班高三下学期5月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10 . 二化螟和褐飞虱是水稻的害虫。二化螟单独取食水稻茎秆纤维时,水稻迅速启动防御反应,显著负面影响二化螟幼虫的生长发育。二化螟诱导水稻释放的挥发物对褐飞虱卵寄生天敌稻虱缨小蜂具有显著的排斥作用,褐飞虱选择到二化螟为害稻株上刺吸水稻茎叶汁液和产卵。褐飞虱与二化螟共同为害水稻时,可显著抑制水稻防御反应,消除对二化螟幼虫生长发育的负面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稻虱缨小蜂与褐飞虱之间是寄生关系,对彼此而言互为密度制约因素
B.褐飞虱和二化螟的生态位不完全相同,种间竞争并不激烈
C.水稻介导的二化螟和褐飞虱已发展为“互利共存”的关系
D.驱动褐飞虱和二化螟共同为害水稻的原因是两者食物需求不同
2024-06-15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龙岩市高中毕业班高三下学期5月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