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980 道试题
1 .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下列有关探究活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进行,应将培养液滴入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后盖上盖玻片
B.因土壤中小动物活动能力弱,故适宜采用样方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C.“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实验中,若分解者数量太少,则最先出现营养危机的是初级消费者
D.在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实验中,可用碘液或斐林试剂作检测试剂
2 . 富营养化水体中,微囊藻等蓝细菌大量增殖会产生难以降解的藻毒素。研究者采集某湖水样本,测定微囊藻及部分水生生物中藻毒素含量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生物种类

分布

食性

藻毒素含量(μg/g干重)

微囊藻

浮游

7.14

翘嘴红鲌

水体中上层

以鱼、虾为食

35.91

鲤鱼

水体下层

以有机碎屑、铜锈环棱螺、藻类等为食

11.07

铜锈环棱螺

底栖

以有机碎屑、浮游藻类等为食

3.69

A.微囊藻属于自养生物,其捕获光能的各种色素集中在叶绿体中
B.水生生物分布于湖泊的不同水层中,形成湖泊群落的垂直结构
C.据食性推测,鲤鱼和铜锈环棱螺之间存在捕食和种间竞争关系
D.据藻毒素含量推测,在以上生物中翘嘴红鲌所处的营养级最高
3 . 在高强度放牧压力下,内蒙古羊草草场退化演替为冷蒿群落,为研究不同治理方式对退化羊草草原的影响,科研人员选取三块类似样地,分别进行围栏耙地、围栏封育(自然恢复)和不围栏放牧。一段时间后分别取0~10厘米和10~30厘米的土样,测定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采用样方法调查羊草种群密度,应随机选择样方大小
B.围栏封育处理后,真菌数量在10-30厘米土层的增长率较高
C.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D.围栏耙地对浅层土壤透气性影响明显,促进了某些真菌和细菌的繁殖
4 . 某地“退耕还林”后,第1年,该地群落中沙蓬占绝对优势;第2年,该地形成以沙蓬和狗尾草为主的杂草群丛;第3年,沙蓬和狗尾草优势降低,该地群落以黄花蒿、铁杆蒿和阿尔秦紫菀为主;第4年,该地群落的黄花蒿和铁杆蒿成为优势种,同时样地中出现了杠柳,形成以黄花蒿和铁杆蒿为主的草灌群丛;第5年,该地群落的杠柳明显增多,与黄花蒿、铁杆蒿共同构成优势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弃耕地与冰川泥、火灾后的草原上进行的群落演替的类型相同
B.随时间推移,该群落演替中优势种发生更替,最终沙蓬、狗尾草消失
C.研究杠柳生态位可研究其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及种间关系等
D.群落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将不会发生变化
5 . 在不同的群落中,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尽相同。以下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湿地生物群落中的生物既有水生生物也有陆生生物
B.荒漠生物群落中的生物往往具有耐旱特性
C.热带雨林群落由于环境温度高,日照强,都是阳生植物
D.草原上的植物往往根系发达,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
6 . 互花米草属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和墨西哥湾,由于其耐盐、耐淹和促淤护堤作用,曾被世界多地引种,用于改善沿海生态环境。引种后互花米草能够快速取代本地植被,已成为我国备受关注的入侵物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互花米草的入侵改变了原有群落的结构
B.互花米草的入侵减少了某些鸟类的食物资源
C.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并趋于稳定
D.使用除草剂治理互花米草时需考虑对底栖动物的影响
7 . 科学家对某种群的数量进行了13-年的连续研究,结果如图所示(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前4年间,该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B.第4年到第5年间,该种群数量不断下降
C.第6年到第9年间,该种群数量达到K值并保持相对稳定
D.从第11年开始该种群数量不断上升,到第13年达到K值
8 . 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两个种群的生态位重叠越多竞争越激烈
B.种群中的不同个体在群落中占据的生态位不同
C.研究某植物种群的生态位需研究其种群密度、植株出现的频率等
D.生态位受环境资源和种间关系的影响
9 . 细叶西伯利亚蓼是高原湖泊湿地的典型物种,也是该群落的重要优势种,对盐碱地环境具有很好的适应和改善能力。研究人员发现某高原湖泊上群落出现逆向演替的现象,其演替模式为:细叶西伯利亚蓼群系→细叶西伯利亚蓼→苔草→嵩草群系→水麦冬+苔草+嵩草群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细叶西伯利亚蓼群落没有垂直分层的现象
B.苔草对环境资源的竞争能力比细叶西伯利亚蓼强
C.随着上述演替的进行,群落的遗传和物种多样性降低
D.上述演替结果说明该高原湖泊的土壤状况得到了改善
10 . 科研团队找到了推算雪豹种群密度的方法——照片重复取样法。科研团队在祁连山(该地气温常年较低)某区域内(该区域面积约为800km2)布设的60台红外相机在海拔2100~4100m的深山中连续拍摄了3个多月,最终确定该区域约有24只雪豹。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要预测雪豹种群未来的发展趋势,则需要调查雪豹种群的性别比例
B.对于猛兽的种群密度调查通常不适合采用标记重捕法
C.该区域的种群密度约为3只/100km2
D.温度是祁连山雪豹种群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