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稳态与调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60 道试题
1 .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组织细胞之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组织细胞需要不断地从其生活的环境中获取各种营养物质,同时排出代谢废物。下图为组织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       ]______和[       ]______
(2)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______层生物膜才能被①组织细胞利用。
(3)①②③④之间既有密切的联系,又存在一定的差异。一般情况下,②和③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
(4)某人因长期营养不良导致浮肿,其主要原因是图中______(填序号)的蛋白质含量减少。
(5)直接参与并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四大系统是______
(6)某人喝入大量的食醋后______(填“会”或“不会”)引起血浆中的pH明显下降,原因是______
7日内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河西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2 . 关于人脑的高级功能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A.大脑皮层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高级功能
B.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的主要形式,也是思维的主要工具
C.感觉性记忆形成第一级记忆的关键是饮食,第一级记忆形成第二级记忆的关键是睡眠
D.学习就是不断接受刺激,获得新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7日内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河西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3 . 玉米—大豆和玉米—花生的套种均为禾本科和豆科套作模式,该模式能在保障玉米产量的前提下提高豆科作物的产量。但高位作物玉米对太阳光的遮挡与截获导致的荫蔽会直接影响豆科作物的形态建成及最终产量。研究人员采用室内盆栽试验,以大豆和花生为研究对象,设置正常光处理、弱光处理、荫蔽处理(通过弱光+远红光模拟)3种光环境,研究大豆和花生植株对荫蔽的响应。结果如表所示。

作物

处理

株高

叶绿素含量/

叶面积/

总生物量

净光合速率/

单株产量

大豆

正常光

33.26

4.38

360.95

1.59

19.31

2.64

弱光

66.18

3.34

297.72

0.90

7.76

0.50

荫蔽

42.72

3.88

324.85

0.97

12.47

0.56

花生

正常光

12.10

7.69

285.18

2.09

23.65

10.32

弱光

14.90

7.53

190.36

1.47

15.82

3.74

荫蔽

8.00

6.03

184.25

1.15

18.94

1.89

(1)大豆和花生同为豆科作物,玉米和豆科作物套种,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______现象,该套种模式显著提高了______。玉米可以通过释放磷酸盐和微量元素供给大豆,而大豆可通过根部的根瘤菌为玉米提供含氮化合物,从该角度看,玉米和大豆的种间关系是______
(2)总生物量是植物在单位面积上所形成的有机物的总量,与正常光组相比,弱光组大豆和花生的总生物量均有所降低,结合表格数据分析,其原因是______。弱光组大豆和花生的株高均增加,该过程主要与______(写出两种激素)的调节作用有关,植株高度增加有利于叶片______,提高光合效率。
(3)荫蔽环境不仅降低了光照强度,还改变了红光/远红光的值,红光和远红光可通过______影响豆科作物的形态建成。
(4)大豆和花生对荫蔽的响应存在差异,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相比玉米—大豆套种模式,玉米—花生套种模式下,两种作物之间需要更______(填“宽”或“窄”)的行间距以保证豆科作物的产量,理由是______
4 . 胞间连丝(如图)是连接两个相邻植物细胞的胞质通道,可进行物质交换,它允许一些分子如激素、光合产物等通过,在控制植物的发育及植物生理功能协调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1)图中结构甲是由细胞某结构转变而来,贯穿胞间连丝。有研究显示该结构可能与脂质合成和运输有关,推测该结构最可能来自         
A.线粒体B.内质网C.高尔基体D.细胞膜

(2)胞间连丝根据其形成方式可分为初生胞间连丝和次生胞间连丝,其中初生胞间连丝是在新的细胞壁产生时形成的,推测初生胞间连丝最可能形成于细胞周期的_____(G1/S/G2/前/中/后/末)期。

(3)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产生的蔗糖会依次通过方式①、方式②进入筛管-伴胞复合体(如图),再由筛管运输至植物体其他器官。用蔗糖跨膜运输抑制剂处理叶片后,上图中蔗糖的运输速率降低。该抑制剂最可能影响了方式_________(选填①或②)
植物幼苗存在向光性(如图1),有研究发现向光性现象与胞间连丝有关。胞间连丝颈区胼胝质的沉积会影响物质经胞间连丝的运输,gs18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可影响胼胝质的沉积。由此,学者构建了gs18基因表达下调的植株,与野生型一起接受单侧光刺激,结果如图2和图3。

(4)下列有关图1中幼苗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背光侧和向光侧生长素分布不均
B.体现了生长素的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
C.背光侧细胞的伸长受到了抑制
D.生长素由合成部位经极性运输至下胚轴发挥作用

(5)根据图2结果分析,gs18基因编码的蛋白质_________(有利于/不利于)幼苗下胚轴生长素浓度梯度的维持。研究人员在实验中还发现,背光侧生长素的积累能进一步促进gs18基因的表达,这种调节机制属于_____(正/负)反馈调节。
2024-05-31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食物匮乏和美食向往推动人们不断探索可食用生物,如马铃薯块茎因淀粉含量高可作主粮,但发芽的块茎含高浓度龙葵素,它是一种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剂;大型真菌营养丰富,但毒蕈中的毒蕈碱是乙酰胆碱的类似物,鹅膏毒肽是一种RNA聚合酶抑制剂。
龙葵素和毒蕈碱中毒者腺体分泌增强,常见呕吐、腹泻等症状。鹅膏毒肽能够被消化道吸收,进入肝细胞后与RNA聚合酶相结合,造成肝损伤,肝损伤患者会出现血清转氨酶升高和胆红素升高等症状。
1.乙酰胆碱酯酶催化乙酰胆碱的分解,但不能催化分解毒蕈碱。支配唾液腺的传出神经元通过分泌乙酰胆碱传递兴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龙葵素中毒者和毒蕈碱中毒者的唾液分泌量都会减少
B.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后能引起唾液分泌
C.传出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唾液腺细胞之间是通过突触联系的
D.龙葵素增多会导致突触间隙的乙酰胆碱含量增加
2.鹅膏毒肽与RNA聚合酶分离后被排进胆汁中,随胆汁流入小肠,在小肠处可被再次吸收,反复对肝脏造成损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液成分的指标可反映肝功能是否正常
B.鹅膏毒肽中毒的治疗中要提防患者病情出现反复
C.鹅膏毒肽与RNA聚台酶结合首先影响翻译过程
D.鹅膏毒肽会使某些蛋白质合成受阻进而损害肝细胞
2024-05-25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检测试卷
6 . 如下图是人体被某寄生虫感染后,发生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m、n、p、q均能对抗原进行识别
B.n为抗原呈递细胞,可将抗原信息传递给其他细胞
C.p为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
D.a为浆细胞,能分泌特异性抗体和分裂产生更多浆细胞
7 . 神经递质多巴胺可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参与奖赏、学习、情绪等脑功能的调控,毒品可卡因能对脑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如图是突触间隙中的可卡因作用于多巴胺转运蛋白后干扰人脑兴奋传递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多巴胺通过胞吐作用释放到突触间隙中
B.多巴胺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其对Na+的通透性增强
C.多巴胺发挥作用后被多巴胺转运蛋白回收到突触小体
D.可卡因阻碍多巴胺回收,使脑有关中枢持续抑制
8 . 下列关于B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均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B.均能特异性地识别抗原
C.两者之间存在信息交流
D.都可与细胞毒性T细胞结合
2024-05-12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南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月考生物试卷
9 . 关于以下四张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图 1 所示实验必须在黑暗中进行以避免光照影响生长素的分布
B.图 2 所示染色体互换现象可利用蝗虫受精卵细胞观察
C.图 3 所示实验不能说明伞帽形态由细胞核决定
D.图 4 装置利用了土壤小动物的趋光性
2024-05-08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
10 . 新冠病毒是一种RNA病毒,下图为其初次侵入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后,发生的增殖过程及部分免疫反应过程的示意图,①—④代表相关过程,APC为抗原呈递细胞,a-g代表免疫细胞,请回答下列问题。

(1)新冠病毒的________与人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ACE2受体结合后,通过过程①②侵入细胞并释放出病毒的RNA,在人呼吸道上皮细胞经③________________过程合成子代病毒。
(2)图中b细胞,在接受到抗原信号和________(填细胞名称)的信号(第二信号)刺激,同时受到________的促进后,开始增殖分化为c和d。细胞f是________,可直接杀伤靶细胞。
(3)新冠患者肺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渗出到组织间隙,出现间质性肺水肿。新冠患者出现间质性肺水肿的原因是血浆蛋白渗出使肺组织间隙液(组织液)渗透压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使肺组织间隙水分增多。
(4)2022年3月11日,国家卫健委印发《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增加抗原检测作为核酸检测的补充手段。抗原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其原理如下图。结合垫处含有足量的、可移动的、与胶体金结合的抗体1;T处固定有抗体2,抗体1和抗体2与新冠病毒表面同一抗原N蛋白的不同位点发生特异性结合,呈红色;C处固定有抗体1的抗体,与抗体1结合也呈红色。

此方法可以检测特定抗原,其原理是________。若检测结果为阳性,则过程中此特异性结合共发生________次。若待测样本中不含新冠病毒,显色结果为________,结果为阴性。
2024-05-05更新 | 23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检测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