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稳态与调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下面的图表是兴奋在神经Ⅰ~Ⅲ上传导和传递的数据。在神经 I~Ⅲ上标记点 d1~d5,如图 1 所示。对神经Ⅰ 和Ⅱ的同一点 P 以及神经Ⅲ的点 Q(P 和 Q 各为 d1~d5中的某一点)同时给予一个适宜强度的刺激,刺激 4ms 后测得神经 I~Ⅲ上各点膜电位见下表。神经 I 的两个神经元的兴奋传导速度均为 2V,神经Ⅱ和Ⅲ的兴奋传导速度依次为 3V 和 6V。神经Ⅰ~Ⅲ上各点产生动作电位时,膜电位随时间的变化如图 2 所示。兴奋在各神经上只发生 1 次传导,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神经

4m后的膜电位(mV)

d1

d2

d3

d4

d5

I

-70

a

b

II

c

a

c

b

c

-80

a

注:a、b、c表示不同的膜电位数值,?表示膜电位未检测。

A.点Р对应点 d2,点 Q 对应点 d4
B.刺激后神经 I 的点 d1的膜电位不变
C.刺激 4ms 后,神经Ⅱ的点 d3的膜电位是-80mV
D.兴奋在神经Ⅱ上的传导速度为 2cm/ms
2 . 应激指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过度应激可引起海马脑区(H区)损伤,进而表现出抑郁症状。
(1)大脑接受相关刺激后,信号传至下丘脑,其产生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通过_____运输作用于垂体,最终促进肾上腺分泌糖皮质激素(GC)。高浓度GC与H区中的受体结合,通过一定途径抑制下丘脑中CRH的产生,H区通过这种_____机制调控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的活性。
(2)过度应激可引起HPA轴持续激活进而影响H区结构及功能,研究者以大鼠为实验材料进行相关研究。用CRH处理H区,检测兴奋性突触后膜电流产生情况(如图1)。

   

①根据图1结果显示,实验的因变量包括了电流产生的_____,与对照组相比,CRH处理组均_____,可能的原因是CRH处理使__________
②SYN-I与PSD95分别为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标志性蛋白。研究者用CRH处理H区,检测SYN-I与PSD95表达量,若发现与对照组相比, CRH处理组_____,说明CRH抑制H区突触形成。
(3)神经胶质细胞与神经元共存于H区,胶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LIX可促进SYN-I和PSD95的表达。研究者对神经胶质细胞进行不同处理并收集上清液,检测LIX含量(如下图2)。分析图2结果可知,CRH是通过结合_____(填“R1”或“R2”或“R1和R2”)抑制胶质细胞分泌LIX,从而使H区突触形成受到抑制。

   

(4)进一步研究发现长期应激状态下,大鼠H区GC受体也明显下降。综上所述,请简要说出过度应激引发抑郁症状的两个原因①过度应激引起CRH分泌增多,CRH抑制了_____,从而使H区结构和功能受损;②GC受体减少,使得_____, 使CRH分泌进一步增多。
(5)甲基苯丙胺(MA)滥用已成为国际公共卫生难题,焦虑、抑郁是MA滥用者最常见的精神症状,为验证MA是通过过度激活HPA轴而引发的上述症状,利用大鼠做实验动物,简述研究思路:对照检测_____体内的_____含量。
3 . 研究发现骨关节炎是由于软骨细胞的能量代谢失衡,ATP、NADPH耗竭而导致关节软骨破坏。2022年12月浙大邵逸夫医院研究团队研究成果登上了《自然》杂志,研究显示:可以用患病动物自己的软骨细胞膜包封类囊体(即构建软骨细胞膜包封的“纳米类囊体”)后递送到该动物体退变的软骨细胞内,不仅可以有效地逃避免疫系统清除,同时还能够被退变的软骨细胞选择性摄取,纠正退变软骨细胞的能量代谢失衡。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纳米类囊体”,会让细胞以为所递送的类囊体是“自己人”,从而避免体内的免疫排斥
B.递送的“纳米类囊体”被退变的细胞选择性摄取,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结构特点
C.若将类囊体直接递送到退变的细胞内,机体免疫系统将通过体液免疫将其清除
D.递送“纳米类囊体”能纠正退变细胞的能量代谢失衡,是因为类囊体能合成ATP和NADPH
4 . 小明将多颗枇杷种子分别播入不同花盆的土壤中,一段时间后,种子萌发并长成幼苗。图甲、乙、丙分别为枇杷幼树的照片以及对枇杷幼苗的不同处理,图丁为枇杷不同器官(包括芽、根、茎)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曲线。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若把该幼苗放到太空中,生长素由①部位运输到④部位的过程不能进行
B.图甲中①、②部位生长素的效应分别与图丁中E、G点对应的效应相同
C.图乙、丙中的现象都不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D.在图丙幼苗的茎中,E侧和F侧生长素的浓度之比为1∶2,根据图丁信息可推测幼茎F侧生长素的浓度范围不能大于等于2m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1高二·浙江·阶段练习
5 . 欲验证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提出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
材料与用具:小鼠若干只,胰岛素溶液,葡萄糖溶液,生理盐水,注射器等。
(要求与说明:血糖浓度的具体测定方法及过程不作要求,实验条件适宜。)
(1)实验思路:
_____________
(2)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设计一个坐标,用柱形图表示至少3次的检测结果)。
(3)分析与讨论:
①正常小鼠尿液中检测不到葡萄糖,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第一次注射后某只小鼠出现了休克等现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的应急抢救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03-14更新 | 878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新东方】+高中生物20210304-009
6 . Ι型糖尿病(T1D)是一种以胰岛B细胞进行性损伤、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病。T1D患者体内仍存留部分具有再生能力的胰岛B细胞,研究促进其再生的机制,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1)基因突变导致T1D患者胰岛B细胞表面产生了_____,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攻击胰岛B细胞,参与免疫反应的细胞包括B淋巴细胞、_____等,参与免疫反应的物质包括淋巴因子、_____等,这些免疫细胞和免疫物质共同作用使胰岛B细胞损伤。
(2)CD20是B淋巴细胞的特异性膜蛋白之一,研究者设计如下技术流程制备抗CD20的单克隆抗体。

用CD20蛋白兔疫小鼠获取细胞甲,诱导其与骨髓瘤细胞融合,通过筛选逐步获得细胞乙即_____和丙即_____,采用_____的方式培养细胞丙,最终从小鼠腹水中提取抗CD20单克隆抗体。
(3)IL-10是一种免疫抑制因子。研究者利用腺病毒将IL-10基因导入糖尿病鼠胰腺组织,检测四组小鼠的胰岛炎症等级(0-3级代表自身免疫反应依次增强),及抗CD20单抗和IL-10联合治疗对糖尿病鼠胰岛B细胞再生作用的影响,结果如图2、3。

①依据图2中数据:_____,判断抗CD20单抗+IL-10联合治疗可减弱糖尿病鼠的自身免疫反应,且作用强于单独治疗。
②检测四组小鼠促进胰岛B细胞再生的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如图3所示。结果表明_____
(4)为进一步研究“抗CD20单抗+IL-10联合治疗对糖尿病鼠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研究者还需检测四组糖尿病鼠_____ (至少写出2项)等指标。
2021-02-02更新 | 2010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非选择题-解答题 | 困难(0.15) |
7 . 血糖的平衡对于保证机体各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具有重要意义,胰岛素是维持血糖平衡的重要激素。下图表示胰岛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及胰岛素作用机理。

请分析回答:
(1)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最终由传出神经末梢释放____________,与胰岛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由图可知,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还受到____________的影响。
(2)据图分析,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一方面增加细胞内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合成,促进____________进入细胞;另一方面促进细胞内____________的合成。
(3)糖尿病病因之一是患者血液中存在异常抗体(图中抗体1、抗体2,可与图中相应细胞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造成其结构改变而失活)。图中因____________(填“抗体1”或“抗体2”)引起的糖尿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这种抗体的致病原因是此种抗体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浓度上升的敏感度降低,引起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
(4)为研究桑叶提取液对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效果,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实验材料和仪器: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大鼠30只、桑叶提取液、蒸馏水、血糖测定仪等。
②实验步骤:
a.随机选取10只大鼠作为甲组,另外20只制备成实验性糖尿病的大鼠随机均分成乙组和丙组。
b.____________________,并进行数据统计。
c.丙组大鼠灌喂桑叶提取液2mL/d,甲组和乙组大鼠灌喂___________________,连续灌喂4周。在这过程中,各组大鼠均饲喂普通饲料,自由饮食。
d.4周后,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③实验结果:
请据下表中的实验数据将“组别”栏补充完整,从上到下依次是_________(用甲、乙、丙表示)。

组别

数量(只)

实验开始时(mmol/L)

4周后(mmol/L)

10

3.85

3.94

10

18.62

10.12

10

19.46

19.00


④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选择题-解答题 | 困难(0.15) |
真题
8 . 以实验动物蛙为材料,开展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要求与说明: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具体实验操作过程不作要求,实验条件适宜)
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反射弧分析的实验及有关问题如下:为验证脊蛙屈腿反射(属于屈反射)的反射弧是完整的,实验思路是用1%H2SO4溶液刺激蛙一侧后肢的趾尖,出现屈腿,说明反射弧完整。验证刺激感受器与产生屈腿不是同时发生的实验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刺激感受器与产生屈腿不是同时发生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若某反射从刺激感受器到效应器出现反应的时间比屈腿反射的长,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5%H2SO4溶液刺激蛙一侧后肢的趾尖后,再用1%H2SO4溶液刺激该趾尖,没有观察到屈腿,其原因是___________
(2)神经细胞和肌肉细胞的细胞内Na+浓度均低于细胞外,K+浓度均高于细胞外,但这两种细胞内的Na+浓度不同,K+浓度也不同。实验证明蛙下肢的一条肌肉直接与该肌肉相连的神经接触,引起该肌肉收缩,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若取上述一段神经,用某种药物处理阻断了Na+通道,然后刺激该神经,其动作电位将___________
(3)将蛙坐骨神经纤维置于生理溶液中,测得其静息膜电位为–70mv。若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溶液中的K+浓度,并测量膜电位变化。预测实验结果(坐标曲线图形式表示实验结果)。___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