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稳态与调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442 道试题
1 . 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

(1)结构:A.______、B.______、C.______
(2)物质(激素):a.____________、b.________
(3)作用:Ⅰ.______、Ⅱ.______。(促进/抑制)
(4)过程:甲.______调节、乙.______调节。(分级/反馈)
①下丘脑调节垂体活动,垂体又调节甲状腺活动,这种调节方式叫做____调节。
②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变化会反过去影响__________的活动,这种调节方式叫做____调节。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对下丘脑和垂体的____作用增强,它们的活动减弱,相应激素的分泌量____,进而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____。小动物的甲状腺被切除后短期内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会____,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会____

(5)甲状腺激素作用:提高____的速率,增加____。靶细胞:________。激素a的靶器官:______;激素b的靶器官:______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三章 体液调节 - 第二节 激素调节的过程
2 . 激素调节实例
实例1:血糖平衡的调节
(1)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来源

正常值

去路

______的消化吸收

血糖

( )g/L)

____生成CO2和H2O,释放能量
______的分解②合成________
______的转化③转化为________
(2)调节血糖的激素

激素名称

分泌部位

作用途径

作用效果

胰岛素

______

抑制_________分解和____转化为葡萄糖;
促进____

______

胰高血糖素

______

促进____分解和____转化为葡萄糖

升高血糖

肾上腺素

______

相互关系: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或肾上腺素)的作用相反,表现为____作用。
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作用相同,表现为____作用。
知识拓展:胰腺外分泌部:分泌胰液,其中含有能消化食物的____
内分泌部:分泌激素,如调节血糖的________
思考:能否通过研磨胰腺的方法获得胰岛素?为什么?____
(3)调节过程

____
①血糖平衡的调节机制为______调节,神经中枢在______。血糖调节中的反射活动均为______反射。
②胰岛A(或B)细胞可直接感知____的变化,也可接受有关____的控制。而肾上腺只接受有关____的控制。
③胰高血糖素能____(促进/抑制)胰岛B细胞活动,使胰岛素的分泌____
胰岛素能____(促进/抑制)胰岛A细胞的活动,使胰高血糖素的分泌____
思考:血糖调节中激素含量的变化
①进食后,血糖含量___,血液中明显增多的激素是____
②饥饿时,血糖含量____,血液中明显增多的激素主要是____
(4)反馈调节
①概念: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____,反过来又作为____调节该系统的工作。
②意义: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对于机体____具有重要意义。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三章 体液调节 - 第二节 激素调节的过程
3 . 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能提高肾脏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重吸收。请填写下表。
抗利尿激素分泌量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重吸收水量排尿量
饮水多、盐分丢失多____________________
缺水、脱水、食物咸____________________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三章 体液调节 - 第三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4 .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1) ____通过信号分子构成一个复杂网络,这些信号分子的作用方式都是与____结合。
(2)神经系统可以通过神经释放_____影响免疫反应,免疫系统通过释放___等途径影响神经系统的____等。
(3)生长激素有__免疫功能的作用;糖皮质激素___免疫功能的作用。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第四章 免疫调节 - 第二节 特异性免疫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体液免疫
体液免疫基本过程

   

二次免疫:再次接触 相同抗原 时,记忆细胞快速作出的__
特点:比初次反应__。能在抗原侵入机体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其消灭,从而使患病程度降低。
曲线分析: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第四章 免疫调节 - 第二节 特异性免疫
6 . 反射与反射弧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____
①概念:指在____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____变化做出的____应答。
②类型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形成时间

___

___

刺激

非条件刺激(直接刺激)

条件刺激(信号刺激)

神经中枢

___

___

举例

归类:①缩手反射、②膝跳反射、③谈虎色变、④眨眼反射、⑤吮吸反射、⑥吃食物时分泌唾液、⑦望(谈)梅止渴、⑧排尿反射、⑨小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

___

___

联系

非条件反射是条件反射建立的基础;非条件反射可转化为条件反射

(2)反射的结构基础——____
①神经元:a.结构模式图

____
b.结构示意图(画图并标注文字)____
②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

_______
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____)或细胞受外界刺激后,由____状态变为____状态的过程
★传入、传出神经的判断:
a.有神经节的是____
b.小入大出:与较小一边相连的是____,与较大一边相连的是____

结构名称

组成

功能

结构被破坏

对功能的影响

感受器

感觉神经末梢的特殊结构

接受刺激并产生____

____感觉

____效应

传入神经

感觉神经元

传导兴奋:将兴奋由感受器传至神经中枢

神经中枢

对传入的信息____并产生___

传出神经

运动神经元

传导兴奋: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

____感觉

____效应

效应器

___和它所支配的__等组成对内外刺激做出____反应

相互联系

反射活动需要经过____反射弧来实现,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____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
注意:反射发生的条件:a.适宜强度的____;b.反射弧结构和功能保持____性。
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方向是____的:起点是____,终点是____
思考:a.反射必须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完成的。直接刺激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也会引起效应器发生相应的反应,这是不是反射?____
b.橡皮锤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有感觉但没反应,原因是____________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二章 神经调节 - 第二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7 .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_______________
溶液渗透压:
①概念:指溶液中__________的吸引力。
②决定因素: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_____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_____,对水的吸引力_____,溶液渗透压_____;溶质微粒越少,即溶液浓度_____,对水的吸引力_____,溶液渗透压_____
③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
④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有明显优势的是__________,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__________。0.9%的生理盐水是血浆的_____溶液。
⑤组织水肿原因分析
组织液浓度_____或血浆、细胞内液浓度_____,引起水分移动,使血浆、细胞内液中的水渗透到组织液,组织液积累增多,从而引起组织水肿。具体原因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酸碱度:
①正常人的血浆近_____,pH为_____
②血浆pH之所以能保持_____,与它含有的_____等离子有关。
③调节血浆pH的物质:_____物质,如_____(主要)、NaH2PO4/Na2HPO4等。
温度: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_____左右。人体内酶的最适温度为_____左右。
幼年_____成年_____老年
女性_____男性
同一个人1日内不超过_____
代谢越旺盛,释放的能量越多,温度也相对越高。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一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8 .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1)体内细胞可以直接与_____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取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同时又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
(2)内环境与_____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__________的参与,同时,细胞和内环境之间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3)内环境与体内各器官、系统的联系

   

①直接与物质交换有关的系统有____________________,器官有_____
②营养物质→_____系统→_____系统→内环境→组织细胞内环境→_____系统→_____系统和_____
③O2_____系统→_____系统→内环境→组织细胞内环境→_____系统→_____系统。
④静脉注射时,药物直接进入_____;肌肉注射时,药物直接进入_____
(4)葡萄糖与O2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穿膜层数分析
①葡萄糖至少穿过_____层膜:小肠黏膜上皮(_____层)→进毛细血管(_____层)…→出毛细血管(_____层)
→组织细胞(_____层)。
②O2至少穿过_____层膜:肺泡壁(_____层)→进毛细血管(_____层)→进红细胞(_____层)…→出红细胞(_____层)→出毛细血管(_____层)→组织细胞(_____层)→线粒体(_____层)。
注:肺泡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小肠黏膜上皮都是由单层细胞构成。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一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9 . 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激素

化学本质

主要功能

下丘脑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__

促进__合成并分泌__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进__合成并分泌___

__

促进______的重吸收

垂体

促甲状腺激素 (TSH)

__

①促进甲状腺的__②促进甲状腺合成和分泌__

促性腺激素

①促进性腺的__②调节__的合成和分泌

__

促进__,主要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的生长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__①促进__;②对__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提高神经系统的__;③提高(促进)__的速率,增加__

性腺

睾丸(雄)

__

__

①分别促进雌、雄__的发育和__的形成
②激发并维持各自的__
③雌性激素还能激发和维持雌性正常的__

卵巢(雌)

__

胰岛A细胞

__

__

__ (升高/降低)血糖

胰岛B细胞

__

__

__ (升高/降低)血糖

肾上腺(髓质)

肾上腺素

__

①促进__,使血糖升高
②提高(促进)__的速率,增加__

胸腺

胸腺激素

__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三章 体液调节 - 第一节 激素与内分泌系统
10 . 促胰液素的发现(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促胰液素)
(1)沃泰默实验(重在理解)
①实验假设:胰液的分泌受__调节的控制。19世纪,学术界普遍认为,__刺激小肠的__,神经将兴奋传给__,使胰腺分泌__
②实验过程及分析

实验过程(填“分泌/不分泌”)

实验分析

a.稀盐酸 小肠肠腔→胰腺__胰液
b.稀盐酸 血液→胰腺__胰液
c.稀盐酸小肠肠腔(去除神经,只留血管)→胰腺
__ 胰液
实验中用__代替胃酸,刺激小肠
a与b、b与c对照,说明刺激__时才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a与c对照,说明小肠内神经的有无__ (影响/不影响)胰液分泌
③实验结论:将稀盐酸注入__内引起胰液分泌是一个十分顽固的__反射。
实验评价:研究思路正确,但解释错误,坚持认为促进胰液分泌是一个神经反射过程。
(2)斯他林和贝利斯实验(重在理解)
①假设:在__的作用下,__产生了一种__,随血流到达__,引起胰
②实验验证过程                                                                                                              液的分泌。

____;③__
设置对照组:排出稀盐酸、小肠黏膜自身成分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稀盐酸 同一条狗的静脉 胰腺不分泌胰液
小肠黏膜 提取液 同一条狗的静脉 胰腺不分泌胰液
③实验分析:三组实验对照,说明 小肠产生了一种__,随血流到达__,引起胰液分泌。
④实验结论:在__作用下,小肠黏膜产生了__,引起胰液的分泌。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三章 体液调节 - 第一节 激素与内分泌系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