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被动运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 道试题
1 . 长时程增强作用,又称长期增益效应(LTP),是发生在两个神经元信号传输中的一种持久的增强现象,能够同步地刺激两个神经元。其机理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降低膜外Ca2+浓度有利于LTP的形成
B.NO会促进突触前膜释放谷氨酸
C.谷氨酸、NO的释放都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ATP
D.长时程增强作用是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实现的
2 . T-2毒素是一种由霉菌分泌的脂溶性小分子,可通过污染饲料引起畜禽中毒反应。CYP3A是猪体内降解T-2毒素的关键酶,T-2毒素可诱导CYP3A基因表达水平升高。

(1)T-2毒素是霉菌的_____(选填“初级”或“次级”)代谢产物,主要以_____方式进入猪细胞。
(2)B1和B2是CYP3A基因启动子上游的两个调控序列,为研究T-2毒素诱导CYP3A基因表达的机理,研究者首先将不同调控序列分别和CYP3A基因启动子及荧光素酶基因(LUC基因)连接构建表达载体,再分别导入猪肝细胞,然后向各组猪肝细胞培养液中加入_____,适宜条件下进行培养;24h后检测LUC酶活性,计算启动子活性相对值,结果如图1所示。据图可知,B1 和B2调控序列是CYP3A基因响应T-2毒素的核心元件,理由是_____
(3)研究表明NF-Y和Sp1两种蛋白均参与T-2毒素对CYP3A的诱导,B2是Spl的结合位点。研究者推测,NF-Y通过与B1结合,与Sp1共同调控CYP3A基因的表达。
①为证明 Bl是NF-Y的结合位点,研究者依据 B1序列制备了野生型和突变型探针,分别与猪肝细胞核蛋白提取物混合,实验分组及结果如图2.据实验结果推测,第4组出现阻滞带的原因是_____,进而推测第5组结果产生的原因是_____
②研究者设计实验进一步证明了NF-Y和Spl通过互作共同发挥调控功能,实验设计思路是:增大或缩小B1和B2两者之间的距离,检测CYP3A基因的启动子活性。据此分析,实验假设是_____
3 . 正常人体在黎明觉醒前后肝脏生糖和胰岛素敏感性都达到高峰,伴随胰岛素水平的波动,维持机体全天血糖动态平衡。约50%的Ⅱ型糖尿病患者会发生“黎明现象”(黎明时血糖异常升高),是糖尿病治疗的难点。下图是葡萄糖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在黎明觉醒前后主要由____分解产生葡萄糖,进而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正常人体的空腹血糖浓度为 ____mmol/L。
(2)如图所示,觉醒后人体摄食使血糖浓度上升,葡萄糖经GLUT2以___方式进入细胞,氧化生成ATP,ATP/ADP比率的上升使ATP敏感钾通道关闭,随胞内K浓度增加,细胞膜内侧膜电位的变化为___,引起钙通道打开,Ca2+内流,促进胰岛素以___方式释放。
(3)健康人血糖升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多,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脏、肌肉合成糖原,进入___;另一方面抑制肝糖原分解和___,使血糖恢复到正常水平。当血糖含量较低时,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的作用,使___(至少写2个)等激素的分泌增多,促进血糖浓度升高,避免因血糖过低而发生危险。
(4)为探究“黎明现象”的发生机制,研究人员将Ⅱ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有黎明现象组(DP+)和无黎明现象组(DP-),测定患者体内相关激素的含量,如图1。


①图1结果显示,___节律性分泌异常可能与黎明现象有关。
②研究人员进一步检测外周淋巴细胞中多个与生物钟相关基因的动态表达,部分结果如图2,DP+组REV-erbβ基因表达出现节律性异常,表明“黎明现象”与___紊乱有关。
(5)Ⅱ型糖尿病患者的靶细胞对胰岛素作用不敏感,除上述实验结果所示的激素能够影响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之外,影响其敏感性的因素还可能有___(填序号)。a.存在胰岛细胞自身抗体 b.胰岛素分泌障碍c.胰岛素受体表达下降 d.胰岛素受体基因突变e.胰岛素无法进入受体细胞
4 . 根系吸收依赖于根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NRT1.1),蛋白激酶CIPK23可引起NRT1.1第101位苏氨酸(T101)磷酸化,进而促进根细胞吸收。不同浓度的,对根细胞吸收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低浓度的可引起CIPK23磷酸化,加速细胞吸收NO3-
B.NO3-借助根细胞膜的NRT1.1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内
C.NRT1.1基因发生突变,若不影响T101位苏氨酸磷酸化,则不会影响的吸收
D.土壤盐碱化可能通过抑制CIPK23的活性影响根细胞吸收
5 . 质子泵是生物膜上特异性转运H+的蛋白质,对维持细胞局部环境以及能量代谢的正常进行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耐盐植物的液泡膜上的H+-ATPase质子泵和Na+/H+反向运输体系的活性随盐度升高而上调。Na+能够借助H+电化学梯度进入液泡,以减少 Na+对细胞质基质的伤害。如图是常见的两种质子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两种质子泵既有运输功能也有催化功能
B.V型质子泵转运H+的方式为协助扩散
C.耐盐植物通过F型质子泵来维持细胞质基质内的低Na+水平
D.耐盐植物根尖细胞中,F型质子泵分布在线粒体内膜上
6 . 科学家在对生长素极性运输的研究中提出了化学渗透假说,其原理如图所示∶细胞膜上的H+-ATP酶使得细胞壁呈酸性,生长素在细胞壁中以分子态(IAAH)存在,而在细胞质中以离子态(IAA-)存在,在细胞的一侧存在生长素输出载体将生长素运出细胞。进一步研究发现,生长素在与细胞内受体结合后,还能活化H+-ATP酶,加强细胞壁酸化,酸性条件会使得细胞壁松弛,进而通过膨压导致细胞伸长。

(1)IAA-进入细胞与排出细胞的方式分别为_____图中B侧为植物茎段的形态学_____(填“上端”或“下端”)。
(2)某兴趣小组欲验证是细胞壁酸化导致的细胞伸长,现有pH分别为5、7的缓冲液及其他必须实验器材,请完善实验方案并进行结果预测。
①选择_____的小麦幼苗若干,切取等长的胚芽鞘_____(填“尖端”或“伸长区”)置于蒸馏水中2小时备用;
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测量实验材料的长度。
结果预测∶若__________,则表明是细胞壁酸化导致的细胞伸长。
7 . +是植物利用的主要无机氮源, 其跨膜运输相关机制如图所示。当 +作为唯一或主要氮源时, 植物不但不能正常生长, 反而会导致细胞外酸化而发生铵毒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元素是细胞内蛋白质、核酸以及叶绿素等物质的重要组成成分
B.进出根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相同
C.在农业生产中, 硝态氮肥 (主要是 ) 能够有效的缓解铵毒
D.+作为主要氮源时, NRT1.1 和 SLAH3 的失活均会加剧铵毒症状
单选题-单选 | 较难(0.4) |
名校
8 . 冰叶日中花(简称冰菜)是一种耐盐性极强的盐生植物,其茎、叶表面有盐囊细胞,下图表示盐囊细胞中4种离子的转运方式。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NHX运输Na+有利于降低细胞质基质中Na+含量,提高耐盐性
B.P型和V型ATP酶转运H+为NHX转运Na+提供动力
C.CLC开放后H+和Cl-顺浓度梯度转运属于主动运输
D.一种转运蛋白可转运多种离子,一种离子可由多种转运蛋白转运
2022-12-06更新 | 1033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廊坊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第一次模拟生物试题
单选题-单选 | 较难(0.4) |
名校
9 . 是植物利用的主要无机氮源,的吸收由根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驱动,的吸收由H+浓度梯度驱动,相关转运机制如图。铵肥施用过多时,细胞内的浓度增加和细胞外酸化等因素引起植物生长受到严重抑制的现象称为铵毒。铵毒发生后,适当增加硝酸盐会缓解铵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AMTs进入细胞消耗的能量直接来自ATP
B.通过SLAH3转运到细胞外的方式属于被动运输
C.铵毒发生后,增加细胞外的会使细胞外酸化增强而缓解该毒
D.载体蛋白NRT1.1转运和H+的速度与二者在膜外的浓度呈正相关
10 . NO3和NH4是植物利用的主要无机氮源。过量施用NH4会加剧土壤的酸化等,引起植物生长受到严重抑制,这一现象被称为铵毒。NH4的吸收由根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驱动,NO3的吸收由H浓度梯度驱动,相关转运机制如下图所示。

(1)图中所示体现了根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特点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分析,AMTs运输NH4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RT1.1运输NO3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NO3存在时,植物可以通过减轻土壤酸化缓解铵毒症状。研究发现,拟南芥NRT1.1和SLAH3参与了解铵毒的过程,请据图解释拟南芥解铵毒的机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有拟南芥的NRT1.1基因单突变体、SLAH3基因单突变体、NRT1.1-SLAH3基因双突变体及正常的拟南芥若干,请设计实验证明在解铵毒的过程中,NRT1.1和SLAH3共同起作用,缺一不可。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10-28更新 | 939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潍坊市寿光现代中学高三模拟预测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