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90 道试题
1 . 下图甲、乙为某哺乳动物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且图示两细胞均已发生变异;丙为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处于丙图DE段时,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包括两条并列的姐妹染色单体
B.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乙细胞是初级卵母细胞
C.甲细胞中的变异可发生于丙图AB段
D.该动物的性别为雌性,体细胞中共含有8个DNA分子
2024-05-28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九龙坡区高三下学期5月第三次学业质量检测考试生物试题
2 . 科学家把染色体上一段能够自主复制和移位的DNA序列称为转座子,复制型转座子的DNA通过转录RNA 来合成相应DNA片段,然后插入新位点;非复制型转座子直接将自身DNA从原来位置切除并插入新的位点。澳洲野生稻在近三百万年内,三种独立的转座子增加了约4×108个碱基对,总量约占整个基因组的60%以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转座子可造成基因组不稳定,降低遗传多样性,不利于生物进化
B.复制型转座子转座过程需要逆转录酶、DNA连接酶等参与
C.转座子可能会造成基因和染色体的改变,给基因组造成潜在危害
D.推测澳洲野生稻的基因组大小的变化主要是复制型转座子引起的
2024-05-28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九龙坡区高三下学期5月第三次学业质量检测考试生物试题
3 . 研究发现乳腺细胞中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基因表达提高,会影响p21基因的表达,进而导致乳腺细胞癌变。西达本胺是一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某科研小组欲探究西达本胺在治疗乳腺癌方面的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如图所示(三组实验的初始细胞数量相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乳腺细胞中的组蛋白乙酰化会影响p21基因的表达,但不改变p21基因的碱基序列
B.p21可能抑制细胞的生长、增殖或促进细胞的凋亡,p21基因可能属于抑癌基因
C.西达本胺通过抑制HDAC提高乳腺癌细胞中p21基因的表达,具有抗癌作用
D.提高乳腺细胞的组蛋白乙酰化水平不利于p21基因的表达
2024-05-26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第七次月考生物试题
4 . 粳稻和籼稻是水稻的两个亚种,理论上可以杂交并产生可育后代,但在生产实践中发现二者杂交子代的部分花粉会出现不育现象,影响杂交水稻的产量。我国科学家探明了粳—籼杂交稻部分花粉不育的机制,为水稻育种书写了新篇章。
(1)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可通过比较粳稻和籼稻某段________(选填“随机”“同源”或“异源”)DNA序列的差异,或是细胞中普遍含有的某种蛋白质的____________差异来探究两者之间的亲缘关系的远近。
(2)粳—籼杂交稻花粉的育性与来自籼稻的12号染色体上的一段DNA有关。该段DNA含有2个紧密相邻的基因——基因D和基因J,基因D编码的毒蛋白DUYAO可以杀死花粉,基因J编码的蛋白质JIEYAO能解除DUYAO的毒性。研究发现,粳—籼杂交稻产生的花粉中,12号染色体源于粳稻的不育,源于籼稻的则可育(如图1所示),这与基因D和基因J的表达时期和作用时期有关。据此推测,基因D的表达时期和作用时期分别是__________(填序号),基因J的表达时期和作用时期分别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花粉母细胞时期       ②花粉时期

   

(3)进一步研究发现,DUYAO蛋白发挥作用的机制如图2所示,DUYAO蛋白会与在__________(选填“花粉母细胞”或“花粉”)中特异性表达的OsCOX11蛋白形成复合体,进入线粒体影响花粉细胞的__________(填生理过程),从而导致细胞死亡。据此推测,JIEYAO蛋白发挥作用的机制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1种即可)。

   

(4)粳稻基因型可记为ddjj,籼稻基因型可记为DDJJ,则粳—籼杂交稻自交产生的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
(5)有研究人员提出利用电离辐射处理粳—籼杂交稻,使基因J/j发生染色体易位(易位后J/j依然是一对等位基因,但不再位于12号染色体上),请预测易位后粳—籼杂交稻自交产生的子代中双杂合植株的比例为________
2024-05-26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第一中学校模拟预测生物试题
5 . 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MSTN)是一种骨骼肌生长负调控基因,为完全显性基因,对成肌细胞的增殖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自然突变或敲除导致的蛋白功能失活或者表达量下降都会导致机体肌肉异常发达,牛、羊、猪等动物的MSTN基因变异会导致出现“双肌”表型(肌细胞增大、肌纤维增多,呈现肌肉异常肥大)。
(1)检测比较10种表现为双肌型的牛的MSTN基因,结果发现其中1种MSTN基因沉默,4种MSTN基因内含子序列内发生突变,5种MSTN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异常。上述“双肌”表型的出现是生物发生______导致的;在研究中,可利用______等处理体外受精的受精卵,以提高育种成功率。
(2)研究人员用CRISPR/Cas9mRNA受精卵显微注射法获得5只等位基因发生同源双突变的双肌型兔,其中DNA缺失片段较短的基因突变兔M2(♂)、M3(♀)和M7(♂)作为传代种兔,它们均为双等位杂合突变型(两条突变染色体的片段缺失情况不同),双肌型兔与正常兔交配获得的为半合子(有一条染色体发生突变),肌肉发育表现为______(填“双肌型”或“普通型”)。半合子兔与突变亲本回交得中双等位纯合突变型兔的比例为______
(3)基因编辑育种存在一定的生物安全风险,如脱靶效应(即对目标基因A进行修饰编辑时,整个基因组中存在的与目标基因A相同或相似的同源序列可能也被修饰编辑,最终导致生物个体的遗传缺陷,表现出生理生化异常或出现遗传性疾病)。双等位杂合突变型兔M2(♂)表现为骨盆倾斜,半合子骨盆正常,自由交配,后代骨盆正常:骨盆倾斜约为3:1。已知MSTN基因所在的染色体DNA上无MSTN基因的相同或相似序列,甲同学认为M2(♂)骨盆异常是脱靶效应造成控制骨盆性状的基因片段发生突变导致的;乙同学认为骨盆倾斜是MSTN基因突变导致肌肉异常发达而引发的一种继发反应,是正常的。请以上述提及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探究哪种推测正确。
实验思路:______
预期结果与结论:若______,则甲同学的推测正确;若______,则乙同学的推测正确。
2024-05-25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九龙坡区渝西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生物试题
6 . 细菌间质粒的水平转移加速遗传信息的传递,促进细菌对多种环境条件的适应进化,也会对宿主菌施加适应性代价,即细菌生长速率的降低以及在不选择质粒编码基因的条件下,携带质粒菌株的竞争力减弱,且分裂过程中质粒容易丢失并导致种群遗传不稳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进化也可能是骤变式的
B.含抗逆基因的重组质粒导入受体后可大大提高宿主细胞的生存能力
C.质粒的水平转移是宿主细胞发生基因水平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D.质粒在宿主细胞内也可能发生变异并受宿主生活环境的影响
2024-05-25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九龙坡区渝西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生物试题
7 . 正常生理条件下,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与膜上相应受体c-Met结合,介导细胞发生细胞分裂;研究显示,c-Met基因过表达对结肠癌的发展表现出促进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c-Met活性抑制剂通过阻断HGF/c-Met信号传导发挥作用
B.HGF靶向抑制剂也可能成为治疗结肠癌的重要药物
C.c-Met基因突变会缩短相应细胞的细胞周期
D.HGF发挥调控作用后空间结构会发生变化
2024-05-25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九龙坡区渝西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生物试题
8 . SRY是人类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决定睾丸发育的基因,其表达产物为睾丸决定因子TDF。TDF可促进胚胎生殖腺髓质发育成睾丸并合成睾酮,睾酮与靶细胞受体AR结合后共同促进雄性特异的基因表达,从而使个体发育为雄性。缺少SRY的胚胎生殖腺皮质发育成卵巢并进一步发育成雌性。
(1)根据题意分析,下列性染色体组成的个体的性别为雄性的是______________。
A.XXXB.XXYC.XYYD.XO

(2)一对肤色和色觉都正常的夫妇,生育了一个患白化病的红绿色盲小孩(基因型为aaXbY),该对夫妇再生一个正常小孩的概率是____________。若该夫妇生了一个性染色体组成为XX的红绿色盲孩子,且其性别特征表现为雄性,经基因检测发现其含有SRY基因,从该小孩亲本的角度分析,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
(3)进一步研究发现,人类男性性别决定中的基因相互作用关系如图所示:

①过程④说明基因N____________(填“直接”或“间接”)控制性状,理由是__________
②过程⑤是指睾酮通过血液运输,并以__________方式进入体细胞与AR结合并进一步调控相关基因表达。
③某染色体正常的男性个体的睾酮分泌正常,但是其雄性第二性征极不明显,根据上图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2024-05-22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涪陵五中高三春第一次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
9 . DNA在细胞生命过程中会发生多种类型的损伤。如损伤较小,RNA聚合酶经过损伤位点时,腺嘌呤核糖核苷酸会不依赖于模板掺入mRNA(如图1);如损伤较大,修复因子Mfd识别、结合滞留的RNA聚合酶,“招募”多种修复因子、DNA聚合酶等进行修复(如图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1所示的DNA经复制后有半数子代DNA含该损伤导致的突变基因
B.图1所示转录产生的mRNA指导合成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一定改变
C.图2所示的转录过程是沿着模板链的5′端到3′端进行的
D.图2所示的DNA聚合酶催化DNA损伤链的修复,方向是从m到n
2024-05-21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涪陵第五中学校模拟预测生物试题
10 . 红色面包霉的菌丝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红色对白色为显性。下图表示其生活史,合子分裂产生孢子的过程按图示顺序进行,孢子囊中的孢子从上到下依次编号为1~8。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子代菌丝体出现1:1的性状分离比能验证分离定律
B.从一个合子到形成8个孢子的过程中共经历了3次DNA复制
C.孢子囊中A、a孢子比例不为1:1,是减数分裂时发生了互换
D.孢子囊中第1、2个孢子基因型为A,第3、4个为a,一定是减数分裂时发生了互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